文|十三姐
公众号|格十三(GSSW13)
昨天,一首“不要鸡娃”的魔性儿歌在各大群里横飞,看得我快尴尬死了。
而我最开始知道这个梗不是来自家长群,而是看到一个小学生群的聊天,其中一个小学生说:“快让你妈上淘宝搜索‘开学买什么’,有惊喜!”
搜“开学买什么”会看到什么?
按照一个正常人类的推测,一个购物网站,搜“开学买什么”说不定会有好多“新学期大礼包”弹出来。然而,也不知道这个网站是中了什么邪,搜了“开学买什么”之后不但没有告诉我买什么,反而给我看了一个辣眼睛的视频——
他们这首魔性rap的歌词是这样的:

不要鸡娃,不要鸡娃,鸡娃我们都痛苦。
不要鸡娃,不要鸡娃,多给我们放放假。
不要鸡娃,不要鸡娃,少在淘宝买作业。
不要鸡娃,不要鸡娃,多给我们放放假。
不要鸡娃,不要鸡娃,我爱爸妈么么哒。
不得不说,这机械的动作,严肃的神情,僵硬的语调,真的出圈。歌词中既包含了简单粗暴的洗脑式祈使句“不要鸡娃”,也有直戳要害的中心思想“少在淘宝买作业”,最后还不忘用绑架式的情感碾压“我爱爸妈么么哒”来收尾,拔高立意——“我们都这么爱爸妈了,你们怎么还忍心在淘宝给我买作业?”
内涵是有了,不过这表现形式嘛......说二次元不像二次元,说艺术性没有艺术性。如果非要做个类比,也只能把奥特曼家族放出来了。
淘宝的这个反馈看似简单粗暴,实则大有深意啊!你品品。
首先,说明他们掌握着大数据,知道广大家长每到开学前就喜欢买买买,有些家长也不知道能买啥,于是就搜“开学买什么”看看别人买的啥,自己跟风一下就完了,很省事。
而家长们买的那些东西,多数都是和“鸡娃”有关。所以,只要有“开学买什么”这个关键词,直接可以跳转到“鸡娃”这件事上。可见,家长这个群体在大众心目中就是除了鸡娃没啥别的爱好。
其次,顺应“双减”,一个互联网大厂要怎么表态?只能这么表——你看,我宁愿损失一点销售额,都要劝你们别鸡娃,只要你们不鸡娃,我倒闭也愿意,我可以卖点别的给你们......
以退为进是不是当代商家最好的一副牌?
没错,很多家长其实还是个正处在叛逆期的“宝宝”,你越不让他们买,他们就越慌,他们只会想——完了,是不是以后都买不到教辅书了?不行,我得赶紧囤一点。
前几天很多家长就慌了,导致谣言满天飞,比如什么“书店下架了所有教辅书”,“以后再也买不到教辅资料了”,“网盘上所有的教辅资料都无法下载了”......

你看,买不到教辅书,比摇不到新房还难受。因为教辅书这东西,与其把它归类为“教育类产品”不如归类到“精神治疗用品”里去,很多家长对教辅书的感情是很微妙的,看不看做不做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囤不囤。
就像她们囤过的那些面膜一样,买了就是用了,用了就是美了。过期什么的都没关系的。
所以尽管这些商家都懂“顺着时代奔跑”,但始终跑不过消费者,因为他们没有摸透消费者真正的心态——大部分的买买买只是为了图个安心。
只有少数人买教辅是为了真的回家做题的。
以前,家长的“功德箱”可能在校外培训机构里,以后的“功德箱”可能就在自己的购物车里,只有当一眼望去满车都是刚需的时候,他们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
而什么是一个家长的刚需?不光是生发剂、血压仪、救心丸,还需要有教辅书和习题卷。众所周知,很多家庭的镇宅之宝里都少不了几本《一课一练》,既然是镇宅之宝,就要放在那镇守,哪能随便拿出来用?

我们家娃小学毕业的时候,收旧书的来收走了一米多高的书,其中约60%能用“九成新”来形容,剩下一成只是给自己一个安慰,毕竟拆过塑封套子了。

所以,家长们的“开学买什么”既是刚需,又不是刚需,那是薛定谔的需,买来可以不用,但不买就难受。
以前很多家长把带娃当成一场投资,比如每个寒暑假都能启动一轮天使轮,为了暑假“弯道超车”,妈妈们闭着眼报N个班,动辄上万,开启了A轮投资;开学后很有可能发现超车没成,近视度数增加了,这轮投资回报率又逼近负数,但大家并不气馁,一开学,B轮上线。
但从现在起,以前的投资还没回本,新的市场变化就已经发生了。
以后当家长再也不是风险投资了。你想报班,政策逐渐把补习班驱逐出你的世界了;你想买教辅,连购物网站都用劣质歌舞来鄙视你;你想自己鸡娃,发现自己没那个本事......(这能怪谁)
所以最后大家可能会发现:以后养娃都别鸡了,就靠意念把他带大吧,用真诚和信念去感动老天爷,等待你家的“盲盒”突然出现惊喜,没有惊喜也是当家长的心不够诚,你可以再生一个重新修炼一遍。
但是从淘宝这个诡异的视频里我们也能感受到一丝诡异的气氛——不知从何时开始,“鸡娃”成了人人喊打的一件事。

而家长无形中就成了“鸡娃”的元凶,听起来有点像“迫害当代少年儿童的罪魁祸首”的感觉。没办法,历史的洪流就这么奔腾而过,哪由得我们去解释啊,谁会去追责最初鼓励发展校外补习和创建各类民办鸡血学校的人呢?人类的记忆很短暂,大家似乎只能记得当前,眼下,你,在鸡娃,你这样是不对的。
连小学生都能被一些人“安排”,拍出这种诡异的东西,轻松地割裂学生和家长对“鸡娃”的认知,这种看起来以为可爱又温馨的“反扑”,除了让家长更难做家长之外,也没有什么别的用处了。
不鼓励家长以不科学的方法“鸡娃”是对的,奉劝家长多给孩子一些空间和童年也是对的,但如果连不懂事的小孩子都要被利用起来洗脑,搞“运动式反鸡娃”和“对立式干预家庭教育”,那这些人就是坏。

因为“鸡不鸡”归根到底是家庭的私事,“怎么鸡”也是父母的行为。
你可以教育父母,你可以指导成人,但你不可以洗脑孩子。
因为并不是每种“鸡娃”都是头破血流的,在很多家庭里的“鸡娃”也是科学的正常的,属于合理范围内的奋斗,有些人不能利用小孩子的“贪图享乐和不懂事”来撕裂这种奋斗的价值。
我倒不担心以后买不到教辅书,我怕的是以后“妈妈买教辅被孩子举报到学校”成为新闻标题。所以,劝各位善良,别为祖国培养这种花朵。


十三姐
魔都高影响力KOL
独立运营IP「格十三」
旗下公众号「格十三」「十三姐夫」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了不起的中国妈妈》
微博@格十三
视频号「格十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