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们还好吗?
反正Sir是不太好。
以前上网冲浪,现在上网被浪冲。
打开豆瓣,轰轰烈烈“一星运动”;
打开微博,满眼“举报×××”;
就算打开直播、综艺,还是躲不开口吐芬芳的键盘侠……

啧啧啧。
互联网还有清净的地方吗???
Sir想起最近后台疯狂催更的一档综艺,打开看了眼。

唉,果然。
又又又打起来了——

哦不,是他们才对——

这才对嘛。
完整刷下来,Sir终于放心。
不撕逼不恶剪不带节奏,好好拍综艺,老实做节目……这些当下越来越难实现的愿望。
有人能做到。

而且,一做就是四季——

这!就是街舞 第四季

这款国综其实不用毒饭们提醒,Sir前几季也看过一些。

大家都知道。
国综能上豆瓣8分,相当于一个
惊喜+优质认证
但如果……
4季连上8分呢?
——“国综之光”无疑吧。
超越,远不止这零点几分。
因为《这街4》,带给Sir一个久违的感动——
love&peace(爱与和平)。
一个我们听了太多,却越来越偏离实践的词。
01
Sir看《这街4》的第一个强烈感受——
像一次街舞奥运会
尤其是亮亮说:

捍卫自己的城市。


咋。

都是中国舞者,还要强调国籍和城市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受全球疫情影响,《这街4》是一款综艺,也是国际上唯一一个街舞大赛
别的综艺,外国人嘉宾可能是点缀,但在《这街4》里都是稳打稳实的专业嘉宾。
有来自全世界的顶级舞者,甚至一大半的人都拿过冠军。
不夸张。
队长到舞者,《这街4》简直召唤了来自全世界顶级舞者的微型奥运会,东道主是中国。
对队长来说也是一种语言挑战。
刘宪华战队,只见刘宪华需要自由切换中文英文日语韩语法语.........才能完成一次打招呼。
队长和同行们看到他们都像见到了偶像一样惊喜。
比如日本的Acky,曾经活在教学视频里的远古大神,26年舞龄,日本OSN街舞比赛七届冠军。
当然,非专业人士可能感受不出来。
舞蹈比赛转型粉丝见面会——

团队导师“降维”头号迷弟——
“可以......握个手吗?”

什么叫追星成功?

大概就是——
你成功“追”到了。
却绝不敢贴太近。

- 天哪,我甚至可以碰到他们!

- 不,你不可以。
不过,Sir看着看着也习惯性担心。
国籍。
可能是当下舆论场最敏感的一种标签。
不同国籍的专业舞者一起PK,会不会撕逼,会不会歧视,会不会搞小团体?
……
事实证明,Sir果然不够专业。


一上来,所有选手、导师围坐一团。

仔细看——
中国选手旁边,坐着日本选手;日本选手旁边,坐着法国选手……
只见C位的肖杰。
以蹩脚的英文+灵活的肢体语言,活生生让现场变成一次脱口秀表演。

语言不通,就以舞会友。
抛开所有的赛制,抛开综艺形式,每一个舞者都像是大家在一个圈子里玩耍一样,只切磋技艺。

以舞会友的背后。

以诚会友,以尊重会友
Sir在《街4》难得收获了一次互联网世界的宁静。
但别忘了。
他们是来比赛,来竞争的。
有竞争,
必起冲突


02
以舞会友≠佛系斗舞。
来自不同国家的舞者们一个比一个炸,完全是没有极限的视觉冲击。
有动感力量型的,有自带气质气场的,有身子仿佛不在自己身上的......
反正Sir全程是张着嘴抖着腿看完。
尤其最新一期。
高手如云的窒息感,完全逼出选手与前三季完全不同等级的潜力。
AC把Waacking (甩手舞)跳出了王者的感觉。

柔的时候万般柔韧,但力量爆发时仿佛要把整个屋子拆了。


Poppin C的Popping,真·全身肌肉好像不长在自己身上。

叶音的锁舞有着属于自己的灵魂,用原创的BGM去表达自己对音乐和街舞的理解。

薄荷纸、啤酒瓶、响指等拍子,创造出了自己的节奏。

Sir印象深刻AK东的一句话说:
有的舞者跳舞炸,有的舞者跳舞画面好看、帅,有些舞者——
让你看到了这个
“文化”。
“文化”是什么?
别的节目讲“文化”多半是口号,《街4》讲文化,是实打实给观众的感受
它不仅是舞者身上多彩的风格。
还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而带来的包容——
舆论场对文化差异的争议有多复杂,《这街》就有多纯粹。

这种纯粹并非互相的漠不关心。
而是太过关心。
以至于——
他们无法以标签和身份划分一个人,一群人;反而对他人身上具体的故事、经历,以及对街舞付出的每一滴汗水,如饥似渴。
上面AK东说的是日本街舞领域的大神,世界顶级的锁舞舞者:
GOGO BROTHERS。
GOGO BROTHERS和大神HB组合斗舞,人家在乎的不是打败另一个大神,而是来这里分享各自所秉持的态度。
GOGO BROTHERS表演后谦虚地说:
“想要将原始的锁舞风格带给中国的观众。”
还有上一期Sir很喜欢的一对舞者,平位龙太和北寺海宇。

两人跳齐舞,不仅默契度十足,中间还有搞怪的互动小动作,还调动了全场舞者的情绪。
一旁的吃瓜舞者尖叫,“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动作”。
如小山桃说的:

他们最让人尊敬和欣赏的,是会让观众由衷地感到快乐的能力。
这样的氛围下。
更是一次中国街舞和中国文化的出圈
上一期,杨凯的地板舞让来自全世界的舞者都看到了中国舞者的实力。
出场就炸,每一个动作都卡在音乐上。
还有中国舞者黄潇演绎许仙白娘子的中国故事。
这段完成度极高的表演,让其他舞者说:
咋,现在就决赛了?

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人相聚在这里。
终于。
Sir看见不失自尊的竞争——

让文化与个体的碰撞与交流。
盖过非此即彼的隔阂与排斥。
03
《街4》不仅看得很爽。
还让Sir想起一个月前,东京。
持续百年的奥林匹克格言适时变更:
曾经——更高,更快,更强;

现在——更高、更快、更强、团结
日益撕裂的世界,人类更迫切认识到“命运共同体”的存在。
《这街4》像一次街舞奥运会,不仅因为选手都来自不同国籍,还因为它再次印证奥林匹克的内核。
目前为止,Sir在节目里听了很多次:
Battle For Peace.
最让Sir对这句话感受深刻的,是上一期来自日本的舞者Acky对战来自欧洲的尼尔森的battle。
用选手的话说——

看完这场比拼,你完全不用再看别的popping比赛。
是在说这场比赛很精彩?

不然,两轮比拼,35岁的尼尔森大比分击败47岁的Acky。
精彩在于——似乎没人在乎结果输赢。
battle时,大家只有尖叫和暗喜。

△ 这位大哥的表情好娇羞
Acky输了的时候,从队长到舞者都为他惋惜。
王一博队长掩面,坐在角落里的大哥悄悄地抹了一遍又一遍的泪。

《这街4》上,大家都像一群惺惺相惜的命运共同体
疫情原因,很多舞者没有足够的舞台去展示他们的创作。
甚至因为签证问题,能来到这里的舞者都已经很不容易。
一些舞者之间可能在其他赛事上battle过很多次,一些舞者可能通过街舞视频和彼此相识,又或是师徒关系朋友关系。
无论如何,大家都因为街舞这个“小众圈子”而联结在一起。

尤其是裁判托尼作为前辈。
面对小自己20岁的Acky和年轻一辈的尼尔森。
他心中更是感慨,无论结果如何:
“欧洲的尼尔森和日本的彰英,他们都是我的家人。”
更年轻的舞者,从47岁的Acky身上学到的是街舞的灵魂。
年龄从来不是限制。

从他身上感受到的是,battle不是为了每一天都要赢,而是为了继续享受街舞本身。

这样来看,《这街4》的确“像”一个乌托邦。

注意,Sir说的是“像”。

——真的完全没人在乎输赢?

别急着下结论。

battle过后,进入集体向Acky大神膜拜的环节,全场高呼他的名字。
接下来是Sir真正破防的瞬间。
也是你在别的竞技综艺中,难得看见的瞬间。
Acky面对大家的崇拜,一开始还很害羞,很谦卑,不停鞠躬致谢。

直到,终于忍不住了。

转身,脱掉帽子,掀起上衣,再奋力冲进舞台中央。

跳起更高难度的Breaking。

瞬间现场沸腾,弹幕也齐刷刷:牛*,哭了,感动……
我们为何动容?
他根本不用说话。
可他露出的身体,线条,以及每一寸肌肉的控制,仿佛都在诉说着20多年对街舞这项运动的自律、信念、坚持。
他不是不在乎。

他在乎的不是某次比赛,对某个人的胜利,他在乎的是“街舞”的胜利,是自己所奔赴的热爱得以传承。
超越国家和人种的不同
大家能通过舞蹈这一要素
来进行灵魂的碰撞
这也是为什么,《街舞4》在内娱环境中显得尤其难得。
它足够信任
既不热衷把小众文化贴上猎奇标签,收割点击与热搜;

同时警惕“圈地自萌”,抹去现实摩擦,展示虚弱的口号与虚假的乌托邦。
它信任纯粹足以动人。

信任热爱足以刺穿隔阂。
信任那一张张可爱的,提起“街舞”便会失控的脸。

足以让屏幕外的我们相信——
love&peace。

不仅是一句口号。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小津安4郎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