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出现两个奇异现象:一是中国经济增速持续快速下滑,一是美国经济强劲反弹,增长率首次超过中国,估计这一趋势还会持续下去。

今年上半年中美关键经济数据出炉,对比让人大吃惊。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7%,比一季度回落5.6个百分点。
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回落主要在二季度!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增长幅度很大;而二季度只增长7.9%,比一季度回落了10.4个百分点,可谓大幅度下滑。
与此同时,美国商务部发布了GDP统计报告,上半年美国GDP同比增长6.2%,其中二季度同比实际增长12.5%,环比年化增长6.5%
二季度,美国GDP增速反超中国4.6个百分点,反超幅度有点大!
这是自1990年以来首次出现美国GDP增速超过中国!
综合媒体报道认为,美国和中国在经济成长竞赛中已经互换位置。
华尔街日报称,这将使北京试图取得全球最大经济体地位的时间大大延后。
关键是,许多经济学家指出,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中,美国应会保持这种GDP增速超越优势。
穆迪预测,从今年第2季开始,美国GDP年增率将连续5季超过中国。凯投宏观和牛津经济研究公司也预测会出现类似趋势。
就是说在未来5个季度中,将继续这一趋势。
这就意味着2022年美国将继续保持高于中国经济成长率。
IMF将美国2021年经济增长预估大幅上调至7%!
外界认为,美国经济如此强劲复苏,20年来绝无仅有。
与此同时,国际组织和经济学预测中国下半年经济增速将会低于6%,由此下调中国GDP2021年全年增长率,大大低于今年年初预测的增长8.4%的水平。
中国经济增长突然大幅下滑,首先出现在7月份。
诡吊的是,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中国经济数据时,所有指标都有,包括工业增加值、投资、消费、物价等宏观数据,但唯独没有GDP这个最重要的宏观指标。
而且至今查不到这一数据!
国家统计局为何隐瞒GDP这个最重要的宏观指标而不报?是不是很难看?——即使如此,也没有必要隐瞒吧,丑媳妇总要见公婆的。
据外媒报道,中国7月份GDP增长低于6%,大幅回落
不仅如此,仅从国家统计发布的数据来看,7月份(不包括GDP在内)主要指标增速均低于预期,回落幅度较大。
——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4%,低于预期增长7.9%1.5个百分点,比前值增长8.3%回落1.9个百分点;
——1-7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3%,低于预期增11.3%,几乎与前值增加0.35%持平,投资这驾马车中的制造业、基建、地产增速均不同程度回落;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低于预期增10.9%2.4个百分点,环比负增长0.13%——这意味着消费萎缩与下降;
——7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高于前值5%......
但令人不解的是,国家统计局面对公众,仍然使用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平稳增长”、“总体稳定”、“发展向好”这些长期一贯的词语,报喜不报忧。更乐观表示:“主要宏观指标有望保持在合理区间”。
7月GDP增速低于6%,各项关键数据回落速度加快,全面不及预期,谈何“保持在合理区间”!
如何评判中美经济这种罕见反差?
综合起来,外界认为,美国经济强劲反弹有两大原因
一是尽管美国经济重返轨道所花时间比中国更长,但美国推动经济复苏所投入的资源远超过中方,包括加快疫苗接种、推出大规模刺激措施和将利率降至趋近于零,刺激美国经济踏上加快复苏的轨道;
二是美国政府推出大规模纾困措施,致使美国家庭累积了2.6万亿美元的超额储蓄,几乎为中国的7倍。由此在疫情好转时,突然释放出来的消费和投资需求远超预期,刺激经济快速增长。
代价是高通胀率。
至于中国经济为何出现回落速度加快、全面不及预期,国家统计局认为有五大原因,其中三个原因跟疫情有关:疫情造成的基数效应、疫情影响国内消费、全球生产恢复对中国的需求高峰已过;两个涉及投资,如基建行业持续低迷、房地产投资增速快速走低。
实际上,基建行业持续低迷也跟疫情有关。
疫情成为解释一切问题的一个箩筐,什么都可以装进去,而且是说得过去的理由。
但这是全部原因吗?
我们承认疫情是主要原因之一,但对于疫情的企业停工停产和部分企业倒闭,政府没有实施救助计划,对停工待业的职工也没有采取纾困措施,不仅影响了生产恢复的持续性,在疫情好转时也抑制了投资和消费的报复性回升。
除了疫情,还有7月份全国各地的水灾、洪灾,这是客观存在的因素。
国家统计局有一点说对了,就是宏观调控房地产,导致房地产投资增速大幅下滑。
国家统计局没有提及的是,国家加大反垄断力度,整顿蚂蚁、滴滴等,尽管必要但其影响是全面的。
与此同时,全面整顿医疗、教育和互联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而且这些涉及的主要是民营企业,是否会产生寒蝉效应,影响民营企业投资与发展?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的乘数效应可能超出政策制定者的预期——我们不知道是否事先经过评估。
此外,地方政府和企业债务的急剧增加及随之而来的宏观调控,也会影响投资。
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连续下滑所产生的累积效应,将极大消耗人口红利,不仅影响经济发展,也影响消费趋势。
可以说,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产生共振,导致了经济增速大幅下滑。
而且,这种情况似乎是近十年来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的延续。
中国GDP增长率从2010之前的两位数一路下滑,至2015首次跌破7%,持续到2019年跌破6%,为5.95%。
《中国工程科学》2017年第19卷第1期刊载文章“2016—2035年中国经济总量及其结构分析预测”,预测了未来2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及其结构变化。
文章预测,在基准情景下,2016—2020增长率为6.4 %,2021—2025增长率5.6 %,2026—2030增长率4.9%,2031—2035年增长率4.5 %。
也是一路下滑的趋势。
我们无从评判如此长期的走势,但就目前的情况看,的确正在形成一种增长率持续下滑的趋势。
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需要集思广益,综合评估。
中国的传统是着眼于长远规划,但实际上10年、20年后谁也说不清。
凯恩斯有一句直观、生动的名言:“从长远看,我们都已死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