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8月25日。
一个属于特殊群体的日子——
全国残疾预防日。
Sir也想推荐一部特别的新片。
关于聋哑家庭的故事。
Sir知道你怕什么,先别走。
它一不卖惨,二不说教。
只有举重若轻的幽默。
和真实存在于我们身边,几个固执又可爱的“少数派”
起码今天。
别再假装看不见,听不清——
健听女孩
CODA

01
你想象中的聋哑人,是什么样子?
害羞内向?
做啥都小心翼翼?
打住,不重要。
因为这部电影,会把“你的想象”全部打碎。
先看大胡子爸爸。
他的乐观和幽默,总能杀你一个措手不及。

女儿吐槽他放屁不遮不掩。
他说:
你知道神为什么要造臭屁吗?
这样聋哑人也能享受
这还不算野。
最好玩的,还得数这一段:
你看他,突然又是戴头盔,又是拿枪的……
啥意思?
对面小哥也疑惑:这是要开车吗?
聪明啊。
但这个车,不是那个车……
品品这流畅的高速运动,这生动邪魅的小眼神……

原来。
性,才是全人类通用语言。
△ 建议各地性教育教材认真参考
女儿露比觉得极其丢脸……
可对这种家庭氛围羡慕不已的小帅哥,却忍不住把故事转述给好朋友。
没多久,整个学校都传开了。
露比气得跳脚——
她眼里,这是对聋哑父母的冒犯。

这种过度保护和敏感,并非刻板印象。
而是刻板印象的“连锁反应”。
小帅哥的初衷,还真不是嘲讽。

相反,他太羡慕露比一家了。
父母这么恩爱,一点秘密都没有,还能这么明目张胆地聊性……
撇除聋哑不说,这家人就是世界上最神仙的家庭啊。
可惜露比撇不开。
再看露比的哥哥。

这天,他跟同行去酒吧Happy hour。
突然,被一个胖子撞到,全身洒满啤酒。
他气得冒烟:合着我是聋哑人,你就当看不见,不道歉咯?
面对粗线条大汉的若无其事。
哥哥也是个狠人:不回答是吧,那我就用拳头说咯。
别误会,Sir绝不提倡暴力。

仔细看,哥哥是一开始就动武吗?
不,他只是用尽一切办法提醒胖子:撞到人要道歉。
胖子啥反应?
你好蠢,你赶紧滚。
同行的人,又是啥反应?

算了别闹了……

表面看,这是为他着想。
潜台词其实是:

你明知道自己是极少数,是弱势群体,就不要去“惹”比你强的大多数了。
还有一个细节,同样耐人寻味。
露比责任心重,她担心哥哥会被敲竹杠,跟保姆似的,总是在哥哥最不想看到她的时候及时出现。

在哥哥看来,这不是保护,而是瞧不起。
即使我被敲竹杠,我也可以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处理。

发现没。
因为我比你强,所以我要照顾你。
这种想当然的同情,也是另一种轻视。
而轻视,往往才是对弱势群体最大的冒犯。
02
在Sir看来。

电影最动人的地方,不是描述一家人如何和解。

它以女主的音乐梦为线索,描绘她在家庭责任与实现自我之间徘徊与挣扎时。
也讲述了一家人如何通过适应世界的不完美,来艰难地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先说露比吧。
别人的高三,是永远做不完的练习题,永远不用操心的家务。
在露比这里。
她的高三,就像一片看不到尽头的大海
别误会,不是什么浪漫比喻。
意思是……
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将跟一家人赖以为生的捕鱼,紧紧绑在一起。
同样是早起。
别人闹钟是8点,她的闹钟是凌晨3点;
别人起来背单词,她起来叫醒爸爸和哥哥,出海捕鱼。
同样是打瞌睡,你是玩手机到凌晨。
露比是因为,六点要收网,七点跟中间商谈差价,八点飞奔赶回学校上课……
别人放学是去打零工,打游戏,或者……打一炮。
露比还得兼任爸妈的性生活小助理。
给医生解释爸妈的病状。
用手语翻译那些不可描述的细节。
别人走过路过,散发出新鲜又热烈的少女荷尔蒙。
露比则是方圆十里就能闻到的……
鱼腥味。
没办法。
她是这个家里唯一健全的孩子,却始终无法过上“正常”的生活。
她的爱好,她的个性,她毕业后的去向……
仿佛都不重要。
当同龄人忙升学,忙着玩。
早熟的露比,只有一个烦恼:
什么时候才可以走下我“同声传译”的岗位?!
当你死活想不通一个难题的时候。
命运这个讨厌的捣蛋鬼,总会将答案送上门。
虽然这个答案,怎么看怎么不合适。
甚至有点哪壶不开提哪壶……
某天,露比进了合唱团,还被挑剔的音乐老师一眼相中:
勤加练习必成大器。
说不定,还能进伯克利!
一般孩子听到,肯定跟中六合彩一样高兴。

露比死活不肯信。
因为,她不敢信。
一个聋哑人家庭长大的孩子,天赋竟然是唱歌?
她总觉得,自己的声音也跟聋哑人一样,会有种不可描述的难听。
老师一脸莫名其妙:你是你,你家人是你家人啊!
露比当然明白,自己唱歌不难听。
真正让她矛盾的是——
歌唱得再好,家人也听不见。
露比唯一的天赋,就是漂亮的嗓音。
而这个对于别人来说捡到宝的礼物。
却无限放大了露比和家里人的差异。
就像一堵冰冷的墙。
你越想无视它,它就越无处不在。

03
在外打拼,露比总散发着天下无敌的霸道总裁气质。


又是谈生意,又是找客户,又是做联络员。
但一回家,她却成了少数派中的少数派。
一个细节——
饭前,老爸在院子干活,噪音贼响。
聋哑三剑客都听不见,唯独正在做作业的露比能听见……
即使不耐烦,她也没说啥,只是默默戴上耳机。
妈妈看见,却有点不高兴:喂喂喂,戴耳机没礼貌哦。
这才是这个家荒诞的地方:
他们越努力装出正常人的样子,真正的“正常人”,却被他们推得越远。
吃饭时,哥哥低头看手机,疯狂刷社交软件。
妈妈不仅没生气,还一脸好奇。
聋哑三剑客瞬间饭都不想吃,津津有味地欣赏妹子。
露比:???
吃饭耍手机,也很不尊重人吧?
妈妈一本正经:因为刷社交软件,我们一家人都可以参与呀!

听着很有道理,但是妈妈忘记了一件事——
一家人都能参与的活动,露比就一定要喜欢吗?
就像捕鱼,露比是能独当一面。
但是能做,就意味着应该做、一直做吗?
终于,露比跟妈妈坦白。
我喜欢唱歌,老师说我有天赋。
妈妈一脸我好懂的表情:
哎呀,你青春期,想叛逆嘛。
如果我是个瞎子,你会不会也想画画?

露比当然委屈,但你能苛责妈妈的敏感吗?
露比无法体会这种敏感。
在她眼里。
妈妈,爸爸,哥哥,一直都是三位一体。
唯一正常的自己,只是这个家唯一的“工具人”。
这才是整条“鄙视链”最荒诞的地方:
我们越是以“多数”和“少数”区分彼此,以求自保,却越会加速所有人恃强凌弱的末位淘汰。
04
电影曾经有这么一幕,让Sir彻底破防。
合唱团演出结束后,露比和小帅哥,还有一场二重唱。
突然,画面还在继续,声音却消失了。
整整一分钟。
这是导演精心设计的一分钟。
也是寂静得让人害怕的一分钟。
更是聋哑人生命中的“每一分钟”。
寂静中——
他们学着旁人鼓掌,却无法跟上节奏。
他们来欣赏宝贝女儿的歌声,却只能通过观察旁人脸上的表情,去鉴定女儿唱得好不好……

这瞬间,你全明白了。

为什么这家人对“性”如此痴迷?
为什么对打渔这件事如此固执?
为什么对“唱歌”如此反感?
对。

他们听不见“梦想”。
他们唯一的浪漫,便是眼前的“苟且”。
05
《健听女孩》在打碎我们的传统认知后。
也提出新的问题:
在面对无法遮掩的残缺时,我们该如何表达善意?
这天,一家人来看露比的演出,正好碰上音乐老师。
音乐老师事先就知道,露比一家都是聋哑人。
好殷勤地上网学习,怎么用手语表达“很高兴认识你”。
不过自学终归有风险……
当老师自信地打出那个手势。
“很高兴与你们做爱。”

……
露比一秒钟石化,老师也尴尬得不行。
倒是一旁的野性大胡子老爸,主动打圆场。
没关系 我明白
我也很高兴跟你做爱

仅仅是因为,老爸喜欢满嘴跑火车,思想太开放?
一来一回,就是释放善意的两个准则:
老师用手语,意味着尊重
老爸的回敬,意味着平等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真正相信并笃行它更难。

许多人说《健听女孩》最泪目的片段,是电影末尾爸爸听女儿唱歌。
演出结束后,大胡子爸爸请露比再给自己唱一遍。
这次他不再尝试用眼睛看。
而是用手“听”。
伸出双手,轻轻放在女儿的声带上。

这是老爸作出的改变——
也许我听不见,但只要我愿意,我也可以感受你的震动,你对音乐的理解,你对梦想的执拗。
这一幕当然动容。

但Sir更感动的,是电影最后一个画面。
女儿离开家前,对家人做出的手势。
这是女儿对家人的回应,更是对我们所有人释放的信号:

类似“我爱你”的手语。
但仔细看,又有小区别。
她的中指与食指是交叉的。

她说的是:“我爱你们”。
Sir不得不感叹,这门语言如此古老,却如此精准。
所谓“尊重与平等”。

并非两条疏远的平行线。
而是承认多数与少数,彼与此,你与我之间,必然存在差异和偏见。
可即便如此。
我依然愿意与你接近,与你相交。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奇爱博士多店老板娘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