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卡片,关注毯叔走起
“处处皆是围城”。
在金融圈呆的年头越久,我对这句话感受越深。
前有清北复交金融学子争相考公,后有基金经理考公上岸变成了公务员,这一系列操作无一不在敲击着每个金融民工脆弱的内心。
有时候,加班加累了,受到委屈了,任谁都会忍不住心底狂呼:
我也要考公上岸进入体制内!
图源:《一吻定情》
在众人眼里,体制内仿佛就是每个金融民工的happy ending。
可进入体制内以后呢?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没上岸的人不知道,上岸的人也不会轻易告诉你。
谁让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那些真实的声音,总无法如你想象般充满梦幻和魅力。
所以今天,我特意采访了3位进入体制内的金融人,请他们来聊聊上岸之后的那些事。
一句话总结下:你一定对体制内的金融人有些误解。
"说实话,我2年前毕业考进来以前,也是这么以为的,当时面试过了以后,有前辈和我说,基层岗很累的,你要做好心理准备。我还有点方。
结果刚上班第一周就彻底懂了……
第一周加班,七点多下班。然后从第二周开始,连加三周班,最晚一次干到半夜十二点半。以后基本就保持在这个节奏。
现在平时6点下班,办公室没一个人走,主任每天10点多才走。周末不定时就有各种工作,各种加班,连好不容易想出去玩玩的三天小长假也全在加班。
讲真,上班一杯茶一张报纸,我进体制内这两年,还真没见过这种状态的,也就只有退居二线的以前老领导,还得是临近退休的,稍微清闲点。
图源:网络
只要你是个年轻人(50岁之前都算年轻人),只要你有上进的想法,做梦都不要想,体制内就不养闲人。
当然再忙的单位也总会有轻松的岗位,但坑早就被占满了。只有忙的岗位才会一直招人,而且招进来的全是能干,要强,没有人脉关系的外地年轻人。
进来后,所有的活一股脑全堆到你头上,在你崩溃之前绝不会安排第二个人。
所以我和想上岸的同学们已经说过无数次了,想抵制福报,绝对不要考体制内。
你要知道,体制内的加班,是随叫随到,不受劳动法保护的,既没有加班费,吃饭也没补助,调休假永远都用不完,一直到过期。
尤其像我们税务这种基层单位,面对的都是琐琐碎碎七零八落,永远无解的事情。最近疫情下,工作更是跟打仗一样,忙起来没个头。
事实就是这样,但大部分上岸的人永远不会告诉你事实就是这样的。
原因是什么我不知道,可能是为了早点有新人进来接替自己干活吧……"
"怎么说呢,体制内确实十分稳定,只要不犯原则性问题、不违法违纪,基本上就没有被淘汰的顾虑,但同时也是稳定地穷。
拿体制内和普通的小企业小公司比,肯定待遇福利要好一点。但要跟我们经常接触的那些头部金融机构比,干的工作差不多,收入就差很多了。
很多年轻人去金融机构,都是要趁年轻狠狠赚钱的。而在体制内,年轻在待遇上根本没啥优势,只有到了五十多岁或者退休了,待遇福利的优势才能显现出来,因为好多人退休金拿的比年轻人还多。
所以,我总结了一个规律,体制内是越老越轻松,体制外是越老越容易被淘汰。
图源:《人民的名义》
当然,体制内有医保、社保、工会福利,公积金,有的单位还是公费医疗,实报实销,基本上自己看病养老压力都不大。
但要说到工资,在我所在的一线城市,就真的只够温饱。买车买房根本指不上,还得靠爹妈和六个钱包……
而且体制内工资的特点就是旱涝保收,你的收入和付出没丁儿点关系尤其是当你不想再升职的时候,你的工资基本就不涨了(除正常的工龄增长外),投入产出比非常低。
所以,当一个变量恒定的时候,你只有控制另一个变量也恒定,心态才不会失衡。
——就是坚决不再做无谓的付出,做人、做事怎么舒服怎么来。
图源:《人民的名义》
不过这些年,据我观察身边的人,进了体制内,基本没有躺平不想晋升的,哪怕是带着躺平心态进入体制,久而久之心态也会变。
原因一是普通工作人员工作量太大了,只有往上升才会轻松些,二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只有爬上去,受气才能少点。
如果二十年前,你说体制内工作好,没人敢反驳你。分着房子、发着票子、批着条子、包分配着儿子,能不好吗?
可看看现在,房子没有了,票子不敢乱发了,能批条子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儿子也逢进必考了。
像我们金融系统的从业人员,要么就是官大权重,一旦没控制住捞了钱,分分钟就身陷囹圄,不展开说了……
更多的,对于90%以上的基层小干部来说,别说没有捞钱的机会,平时挣的钱够自己吃喝就不错了,一辈子可能升官,但几乎就不可能发财。
不是有人说么,现在没钱没房的男性体制内从业人员已经沦为相亲鄙视链的最底层。我感觉说的就是我……”
“这点,我真觉得是误解。8年前,我从银行考进证监会这种热门单位,就完完全全是靠自己的成绩。这么说,好像有点凡尔赛啊。
不过我才刚考上,老家当地的县长就马上托人要请我吃饭,感慨首都终于有人了,进入证监会后,平时和企业高管们一桌吃饭,他们也都会给我倒酒敬酒,称赞我“年轻有为”,所以看起来,这个工作社会地位还是挺高的。
很多人都问我体制内关系重不重要,我觉得也不能轻视。因为相比体制外摆在明面上的人际关系,体制内的人际关系,最大的特征就是不透明,忽明忽暗,雾里看花,琢磨不透。
所以总有人说,本地进来的新人千万不要随便坑,说不定就是谁的亲戚,谁的同学的孩子。
图源:《未生》
甚至在体制内升职这件事,也完全没法遵照天道酬勤的铁律。换句话说,你的努力程度,有时候甚至与你的收获成反比。
因为比起能力和业绩,体制内的大局观、政策嗅觉和尺度拿捏、政策制定者的意图把握、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领悟,才是一个公务员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这和你有没有关系没多大关系,和你上不上道有关系。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体制内的单纯也远超体制外。
为什么?因为体制内是个神奇的地方,没有外部竞争,旱涝保收,不担心失业,内部竞争也不全看能力,谁上谁下暗流涌动。
正因为这种制度,所以除了力争上游,也有不少人会选择另一种性价比高的方式——边缘化。
在企业,边缘化是很危险的信号,意味着你随时会被炒鱿鱼,但体制内不一样,边缘化,既不会少拿一分工资,也没有失业风险,脏活累活也轮不到你,当然好事美事也没你什么份。
你只要每天上下班按时打卡,每月领国家发你那点工资,在单位食堂混吃等死三顿饭,按部就班做一些简单的事情,直到退休,万事大吉!
图源:《人民的名义》
当然边缘化有两种——主动的、被动的。
被动的边缘化,主要是能力不足问题,主动的边缘化,则更多是因为对工作失望但又不想换工作,或者进入职业性死亡,无志于在体制内作出成绩……
但这种主动的边缘化,一般最容易衍生的就是心理问题。很多人都不知道,抑郁症早就已经成为了体制内一个不能明说,但又无法回避的问题。我记得公安部一个心理学专家就提到过,他每周大约接诊15位病人,其中有一半是公务员……
所以要我说,想在体制内干的顺心,有一句话十分恰当,那就是: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前路有光,初心莫忘。
你必须十分努力,但也要毫不在意。
该是你的,总归是你的。真不是你的,也不必恋战,更不要觉得可惜……
所以体制内工作什么最重要?根据我的观察和血泪经验,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心态。
▼▼▼
听了以上三个体制内金融人的解释,你是否对体制内的金融工作消除了一些误解?
或者说,你是否了解到了体制内happy ending背后的真实?
我知道你一定会问,为什么这些人的口中的体制内工作和我从前想象的如此不同?
那我就要给你分享一个我常常说起的故事了:
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授课时,有次期末考试结束后,助教小心翼翼地问他:
博士,你为什么给同一班同学出的考题,跟去年一样?
爱因斯坦回答她:“答案变了”。
图源:网络
是的,单位还是那个单位,工作还是那些工作,但单位里的人,和工作方法早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因为一句话:时代变了。
必须承认,在如今的时代下,体制内的金融工作不过就是一份中庸工作,和其他各行各业都一样,只是一份工作。
不要神化它的优点,也不要妖魔化它的缺点。
但如果你想接近它,选择它,一定要先问问自己,是否已经明确知晓它的优缺点,并且依然愿意坚定地选择它。
否则,热烈而盲目的爱,最后灼烧的人,只会是你自己。
图源:《妙笔生花
当然,我知道,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就算今天,我把体制内的误解都剖开说透,正在看文章的你也没办法对从事者感同身受。
很多事,只有真正深入其中,才有权利去评价对错。
更何况,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任何一种生活是错误的。
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想奋斗就奋斗,想躺平就躺平,前提是你自己内在清醒,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能为此舍弃什么。
不要留恋和反悔就好。
图源:《我,到点下班》
所以,说一千到一万,千万别对体制内有误解,也千万别对体制内有想象。
体制内的金融人没你想的那么爽,但也绝对没有那么糟。
你的一切取舍、选择、感受,最重要的还是应了苏格拉底那句话:
认识你自己!
再问自己一次想要什么,永远比盲目行动,来得更加重要。
全文完,感谢你的耐心阅读。

微信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看到我的文章,请一定给本文“点赞”、“在看”、“分享” 三连,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微信里。认识这么久,我可不想丢掉你。
#今日互动礼物#
↓↓↓
打胜仗:常胜团队的成功密码
 实体书 
生死大于输赢。本书从信仰、原理、方法、启示四个维度,解析古今中外军队的取胜经验,讲透解放军、西点军校、华为等卓越组织的成功密码。
老规矩,我会在本文三连(留言+在看+分享)的童鞋中抽出5位,包邮送出本书,欢迎大家留言。(获奖名单将于后天12点,在此文章留言区公布)
你也许还想看:
向毯叔咨询金融求职相关问题
请添加毯叔微信 uncletan2019
预约1V1付费咨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