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社会环境,会造就不同的社会风气和价值观。
所以才有这样一句民谣:“50年代全民炼钢,60年代全民备荒,70年代全民下乡,80年代全民经商,90年代都想下海把大款当当”。
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邓大人南巡讲话后,中国真正掀起市场经济的大潮,创业成为潮流,大批体制内的青年才俊纷纷主动下海,弃官从商,以致于后来的中国商界形成了“92派企业家”这样一个群体。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今的社会风气,又起大变化矣。
这一次,中国年轻人的选择是:到党政机关去,到公务员队伍中去。
我们再度回归老传统:学而优则仕。
于是乎公务员考试越来越热,成为“中国第一考”。几千人报考一个职位的现象屡见不鲜。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生郝治伟的人生选择,就代表了某种社会风气的转变。
非985名校出身的同学能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学术论文,足以证明其优秀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媒体报道说他的研究成果是”界面科学和高分子科学一次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研究突破“。郝同学不是一般的牛掰啊。
然而,这位牛人没有选择继续在学术的道路上走下去,当一个科学家,而是选择回到家乡安徽宿州当一名公务员,去做行政性服务性的工作。此事引起一时热议并上了热搜。
其实这事儿一点也不奇怪。早先就曾有媒体报道说,清华北大的硕士毕业生扎堆儿去街道办,哈佛大学的生物物理专业博士当上了街道办副主任。
这是个不确定的时代,分分钟变天,时不时就有某个行业被揪出来按在地上锤一顿,从暴揍阿里滴滴等互联网巨头,到教培行业双减一刀切被“团灭”,再到网游行业被批为“精神鸦片”......到企业去,甚至到标杆性互联网大厂,高度不稳定啊,大哥!
正所谓“时也,势也”,就当前的经济环境和生活环境来看,还有比公务员更稳定的职业吗?考公务员成为这一代年轻人的最佳选择,很正常。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所以,去考公吧!)
各大高校里准毕业或刚毕业的优秀学子们传扬着这样一句话:青春的尽头是编制,是公务员,是体制内,让我们一切埋头考公吧.......
唉!唯有体制内才是人生幸福的保障啊!
“铁饭碗”端着最踏实。公务员的身份,会你充满归属感,安全感,让你有更好的福利待遇,更安稳的生活,更美好的未来........
只是,这个社会上最有才能的人都选择去当公务员为人民服务了,谁来攀登科技高峰呢?
舆见,愚见,预见
Sentiment_Express
 ▲学习,读书,思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