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看到相关“精神控制”的精英课程的新闻,我跟朋友讲,我也参加过这样的课程,他们说,怎么可能,你居然有这种经历。
是的,我确实走进了这种课程的教室,但是,我并不是一个好学生,没有完全“融入”课堂,就被请出了教室。

记得是2008年的某一天,应一个朋友的推荐,从深圳南山跑去罗湖,去参加一个课程,时间是下午7点左右,地点在深圳罗湖的一个知名星级酒店,一个封闭的大厅,现场200人左右,如果不是认识多年的朋友推荐,我想自己是不会对这类课程感兴趣的。 
距今13年过去,想一想,2008年和现在2021年,时代背景有一点点类似。2008年爆发过全球经济危机,大环境不好,现在,2021年,大环境也真的不是太好。
简单回忆一下。
我从进入酒店开始,就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从接待处到进入会场,立刻感受不一样的氛围,我是天生的内向慢热敏感类型的人,现场感觉培训接待者有些过于热情,非常不适应,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刚刚认识就热情的把你当家人,非奸即盗”,虽然不排除存在不少那种自来熟,天生与人为善的人,但我还是不习惯那么快就被称为家人……
培训开始,记得台上的讲师穿着整齐干练,发型一丝不苟,很亲热的跟大家打招呼,现场是分组的,大家跟着讲师做一些动作,例如亲热的互相打招呼,做一些统一的手势动作。

面对这么一个群起激昂的集体场景,我无法兴奋起来,而是有一些局外人的感觉,我觉得自己和大厅里面的这个群体格格不入,我处于一种思索当前行为是否合理的状态,无法跟他们一起做这些动作。
站在旁边的工作人员,很快发现了我的不和谐,于是请我到旁边沟通一下,具体对话记不清了,大概就是我既然不能和大家一样,那就先离开,于是,我在一种奇怪的状态中逃离了这样一群看不懂的人。

在回去的路上,我居然陷入一种思索状态,在想我今天为什么来这个培训,为什么对现场的培训有这么奇怪的感受……诡异的是,我在回家的路上,丢失了钱包,后来又发生了一些我在人生中第一次遇到的几个诡异事件,这里就先不啰嗦了。

人生真的很奇妙,会经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而且,当你经历了一次意想不到,人生就此改变,越来越多的意想不到,离开原来的环境,进入一个新的世界,一定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生活远远比电影更精彩。
现在回想,我为何会去参加那场培训。
这和我当时的状态有关,2008年,能切身感受经济危机的人,多多少少遇到一些麻烦,当时的大环境,真的很不好,恰逢我们的创业公司到了一个非常不景气的时候,我个人也从创业阶段的意气风发到跌入低谷。
这个类型的培训的兴起,一定程度上,是迎合了市场的需要,由于经济危机时期,陷入个人危机的个体进入一种迷茫状态,开始自我反省,寻找出路,于是就产生了这种引领个体自我反思,追求自我觉醒进取开拓的培训。
如何突破精神控制?
1. 认清精神控制的运营本质
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进入这种课程类型的课堂,多数是被朋友邀请,这就是一个学员筛选的过程。
根据一些现有经历过完整课程的学员描述,我整理了这类精神控制课程的过程:学员筛选——放松警惕———暴露弱点——正反刺激——自我否定——情绪失控——精神沦陷——思维重塑——组织贡献,这些流程构成一个闭环,上一批学员拉动下一批学员。
这种拉新任务就是用户运营里面的病毒营销,譬如某里程课“要求承诺全班人均感染3个‘海星’来上课,才算团队成功。”
结合用户运营的AIDASS模型来看,就更加容易理解这个套路。
把这两个闭环合并,得到这个课程的AIDASS模型应用:
第一,通过介绍人的筛选推荐,因为是熟悉的朋友,他更知道对方的真实状态,谁更需要这样的课程,引起朋友的注意;朋友在做课程介绍过程,也是引发兴趣的过程。
第二,进入现场后,在封闭状态,用统一的规则与行为引导,让个体陷入群体跟随状态,让兴趣逐步变得强烈,想了解尝试,刺激欲望。
第三,每一天的课程逐级深入,从涉及内心选择状态的游戏和故事的叙述,让学员自我回忆思考,暴露自己的弱点,从行动到到意识,陷入课程预先设计的状态。
第四,培训过程的游戏和故事设计,确实很接地气,让不少人感同身受,例如红黑游戏,会让人纠结人性,纠结得失,在寻找答案过程不知不觉融入现场氛围。

第五,学员之间的互相责骂的行动,就是一种自我否定的过程,因为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自责不完美的部分,例如自私、懒惰、忽略家庭、误解同事等等,责骂带动个人的自我否定,逐步引发情绪失控。

第六,情绪失控,这是精神沦陷前的一道防线崩溃的表现,在这个状态下,个体处于一个非理性状态,更容易被洗脑。
第七,思维重塑,在沦陷之后,课程导师引领学员进行思维重塑,俗称洗脑,构建另外一套价值观和认知体系,这套体系的表面,往往披着正能量的外衣,例如:激发潜能、自我超越、拯救生命、突破极限、审视内心、内观反省……某些方面,例如自我反思,确实有一些帮助,这个过程,让学员逐步产生满足感,如果没有被带歪,也算是一种人生的迭代……可惜,这后面就是商业变现。
第八,组织贡献,你要完成团队任务,实现人生突破,就要拯救“海星”,就要拉人头……
由此,我们从用户运营的AIDASS模型看到这类课程是如何一步一步的引导学员为组织做贡献,从而实现课程方获取商业利益的过程。

再来看一下这类课程培训过程的一份晚间作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 今天我如何参与,如同一面完整的镜子如何反映我的人生。
  2. 生命中写下20项,我向别人要求爱而被拒绝的事,我被拒绝有什么体验(人名、时间、地点)。
  3. 生命中写下20条别人向我要求爱,而被我拒绝的是?我拒绝他们我有什么体验(人名、时间、地点)。
  4. 生命中写下25项我半途而废的事。
  5. 半途而废我给自己的理由是(写满半页纸)。
  6. 我最近孤独的体验是(写一页纸)。
  7. 生命中写下3件令我感受到沮丧悲伤难过的事,所以我对我的生命做了什么决定。
  8. 为我星期四的人生许下承诺宣言,我承诺创造的是,我冒险的是。
  9. 生命中我要证明我对的是(半页纸)。
  10. 照顾 buddy(课程中的同学)。
完成这份作业,也是不容易的,需要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暴露自己内心私密的弱点的过程,看题目的一些词语,直击心灵:镜子、要求爱而被拒绝、半途而废、孤独体验、沮丧悲伤、人生承诺宣言、生命中证明我是对的……当你把这些写出来,就经历了一次深刻的反思。
一群人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面临一个权威老师,盲从一些规则,很容易被控制。有一部电影叫《浪潮》,里面清楚的讲述了一群人如何在一周内被精神控制的过程。

德国某所高中的老师文格尔,主讲“独裁统治”课程。对于自由散漫的学生们来说,任何课程都只是为了学分而上。他们在课上大声聊天,无心听讲。文格尔别出心裁提出假想“独裁”的实验。在为期一周的实验中,文格尔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们对他要绝对服从。从最初的玩乐心态,这些青年男女渐渐沉湎这个名为“浪潮”的组织中,他们体会到集体和纪律的重要性,却在不知不觉中滑向了“独裁”与“纳粹”的深渊……
2. 突破精神控制,从“自我接纳”开始
学会自我接纳,才能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中跳脱出来,
要进行独立思考,就需要有独立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来自于“自我”的存在。
很多人被控制,就是失去自我,过于追求别人眼中的自己,逐渐陷入封闭状态下的导师控制的集体意识状态,渴望获得这个集体的认可,做出一些讨好集体的行为。
我们需要告诉自己,“自我”的独立存在,简单说,就是接纳“自我”,不管这个自我是多么的不堪,也需要勇于承认自己的客观存在,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都有弱点,没有必要去塑造自己的完美形象,我们可以有对更好的自己的追求,但是不需要强迫自己在当下就是完美的人。
能接纳自己和他人,不会为自己或他人的缺点所困扰或感到内疚与不安,能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现状,包括自己的需要、水平、愿望,同样也宽容地对待他人的弱点和问题,从容地生活。 
自发、坦率、真实,就能真实地对待自己的感情,并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不掩饰自己,自然而单纯地表现自己。 
3. 保持开放心态,持续获取外部能量
如果一个课程培训,是禁止学员告知亲人朋友,禁止传递外界信息,多数是有问题的,有了这个常识后,至少减少一半的被控制风险。

这种课程的培训过程,也是一幕“控制戏”上演的过程,导师扮演了那个控制者(胁迫者),学员成了被控制者,封闭空间,成为一个胁迫者吸取被控者能量的空间,要理解这个控制过程,可以看我以前写的一篇文章:

一位全程参与过这类课程的朋友和我聊他的感受,之所以当时能跳脱出来,是他以第三方视角来看这个过程,在完成课程导师作业的时候,他同时在每个晚上从更高视角审视这个课程,思考自己和群体的变化,思考导师的引导,冷静的分析思考,让他能够脱离这种控制,没有去拉更多的人参与。
因此,破解这类课程的精神控制,就需要突破课程规则,从更高视角看课程培训,通过与外部的沟通交流,认清课程本质,脱离控制。
一位曾经做过这类课程导师的大叔,在回忆他的培训经历中,表明有三种人不太容易被控制,分别是:教师、医生、律师。共同点是这三种人,相对学识更丰富一些,独立思考能力更强,更会分析,就不太容易入戏。

知难行易,如今,这类课程因为以为投资人的去世,被暴露在阳光之下,相信可以被更多人认清课程背后的敛财本质。
其实,不仅是课程,不少群体,都存在类似精神控制……保持清醒的头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最后,推荐一本书《自我本质》,有助于读者更清楚的认识自我。
==============
公众号作者:BLUES(兰军),深圳梅沙科技合伙人,原迅雷产品总监,腾讯、YY语音高级产品经理,公众号ID:bluemidou,原创8年公众号,写了700多篇文章,真实的记录工作、生活与反思,共同成长进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Blues,欢迎交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