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上方“Alpha”,关注Alpha公众号

-更好的理解这个宏观的世界-
以下文章来源于瞭望智库

美国的人均教育投入
是中国的10倍
可是高昂的教育贷款
却让很多学生为此破产
就连奥巴马也是在当总统的前4年才能还清
中美经济差距
到底怎么看?
——小创说
自从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中美经济比较就成了热门。
世界银行统计的2016年GDP排行榜上,美国以18万亿美元排第一,中国为11万亿美元,排在第二位,排第三的日本仅4.3万亿美元,和中国拉开了差距。
中国经济总量接近美国了,而且增长率明显比美国高,何时能超过美国也成了一个现实问题。
但一算人均,中国要追赶美国还有很大的距离。
但是,中美经济发展的差距真有数据表明的那么大?
也不尽然,数字迷雾后面有很多耐人寻味的东西。
文 | 陈经   瞭望智库特约宏观观察员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为什么有些人认为中国经济比美国弱太多

前些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在10%以上,而且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于是有人乐观预测,2020年中国的GDP将超过美国。
这几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降到6%-7%,人民币对美元不再单边升值,于是,又有人认为,中国GDP超过美国“仍需十年以上”。
无论如何,经济学界与舆论确实在认真考虑中国GDP总量何时超过美国这个问题,在十余年前这是不可想象的。
但当人们将注意力从总量转向人均数值时,画风一下就变了——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人均相关的数据中国落后美国和发达国家太多。
例如中国人均GDP仅相当于美国的七分之一,而由于中国参与劳动的人口比例高于美国,个人劳动时长也长于美国,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更是只有美国的十二分之一。
具体到教育、消费及医疗等领域,中国人均数据看起来也是被美国全面碾压——
*人均教育投入:虽然2010年以后中国加大了教育投入,人均数值增长了一倍,但至2016年仍然连美国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人均消费支出:2015年,中国人均消费支出仅为2401美元,只有美国人均35525美元的十四分之一。
*人均医疗支出:这个看起来更为夸张,2014年中国人均医疗支出为419美元,而同期美国人均支出高达9402.5美元,是中国的22.4倍!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6年人类发展指数(HDI)排名。1-51名为“极高人类发展水平”,52-106名为“高人类发展水平”,107名以后是“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和“低人类发展水平”。人类发展指数只有三个评估因素:人均GDP、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寿命。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较低的人均数据也影响了一些复合指标。如人类发展指数,中国排名第90位,不仅远远落后于排名第10的美国,而且也落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
这样综合看下来,很容易给人一个印象:中国人均经济数据与美国有数量级的差距,中美经济差距仍然十分巨大。
2
中美经济差距并不像数据表明的那么大

说到这,“但是”又来了。
中美经济发展的差距真有数据表明的那么大?
未必!
首先,数据指标体系本身就有一定问题。
刚才提到的排名都是以汇率计价,而一般认为,中国以汇率计价的人均GDP是被远远低估了。如果换成以购买力平价计价,排名会发生较大变化。
早在201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就认为中国以购买力平价计价的GDP总量已经超过了美国,同时印度也超过了日本,这种调整基本减少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绝对数值差距。
然而,由于其它发展中国家低物价消费上调更多,中国以购买力平价计价的人均GDP世界排名反而更低了!也就是说,中国的人均GDP被更严重地低估了。
其次,中美两国的GDP统计有着深层次的不同。
美国有很多并不增加财富,甚至是增加国家负债的经济活动被统计成GDP。例如美国增发国债消费创造了GDP,政府国债一年年高涨总数已经超过20万亿美元了。
而中国正相反,中国有大量的经济活动被GDP统计忽略了,而被统计进GDP的很多活动本身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却只计算了不大的增加值。
例如,2016年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仅51.6%,在世界各国中明显偏低。不少学者就指出,由于技术性原因,中国对服务业的统计比较粗放,很多规模以下的服务业要么从统计意义上不存在(如淘宝不交税),要么被简单低估。
除此之外,中国进行了大量投资,这些投资本身按增加值计入GDP只是一次性的,但是留下的房产建筑、基础设施等“固定资产形成”却可以一年年持续发挥作用。这些固定资产形成有的直接是财富,有的则可以帮助其它财富升值。如铁路、公路、地铁等虽然本身升值不多,有时甚至亏损,却能帮助一大片地区实现财富升值。
再次,美国的浪费型、痛苦型GDP比较高,这是中国没有的。
来看几个例子——
*美国律师费创造的GDP高达1万亿美元,占到了GDP总量的6%,而中国律师业收入仅为40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例只是美国的百分之一!美国律师成本这么高是好事吗?不是,这其实是存在很大问题的。
*美国人均消费用电量是中国的7.5倍,用电存在很大的浪费。就拿极力推崇环保节能的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来说,家庭用电量是普通家庭的21倍。
美国人洗完衣服后一般用烘干机烘干,而中国人一般会选择自然晾干。据统计,2009年美国全国共有8800万台烘干机,每台烘干机年用电量为1079度,光烘干机的总用电量就超过三峡水电站全年的发电量。
美国人还长时间大开空调,24小时运转,人走了也不关,再加上较大的住房面积,耗电量极高。
*美国的人均教育投入超过中国的10倍,但教育投入并不是越高越好,既要看效果,也要看由谁负担。
对普通美国人而言,教育负担是极重的。为了上大学,美国学生普遍需要贷款。全美有4400万人共欠下了1.4万亿美元的助学贷款(这个数值甚至超过了中国2012年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每年约有11%的学生因无力偿还助学贷款宣布破产。更不可思议的是,奥巴马当选总统前4年才全部还清学生贷款。
*美国的人均医疗支出是中国的22.4倍,看上去中国医疗投入很少,但实际上,美国医疗在国际上是出了名的价格高、代价大,成效并不好。
美国由于医疗保险利益集团的恶性发展,民众医疗负担极重,需要购买价格不低的医疗保险,否则将会面对足以导致破产的极高医疗费用。美国人均寿命78岁,不比中国人均寿命76岁高多少,在发达国家中也是属于较差的。
3
中国经济的真实情况到底怎样?

观察中国不高的人均数据,会把中国当成一般发展中国家。而这正是评论中国经济时易犯的错误之一。
跳出一系列国际指标,中国经济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
就拿刚才提到的中国排名很低的消费来说,在众多具体的消费领域,中国的人均消费水平其实高得让人惊叹。 
消费是具体的,无非就是衣食住行——
*在汽车销量上。2016年,中国大陆人均汽车销量高达每万人203辆,居世界第35名,比新加坡高,更是中国台湾111辆的近两倍,美国也仅为中国的2.5倍。
从上表可以看出,人均汽车销量高的基本是人均GDP达二三万美元的国家,只有中国这个8000多美元级别的国家加了进来。
一般来说,如果都买得起车了,消费水平不应该太差。如果仅看汽车市场,的确很难将中国理解成发展中国家。
*在高铁消费上。2016年底,中国高铁总里程22340公里,占世界60%。即使中国人口众多,人均数值也不低了,更不要说大多数国家根本就没有高铁。中国人口是日本的10.8倍,高铁总里程是日本的8.5倍,人均也就差一点而已。中国高铁总里程按规划在2020年超过3万公里,人均数值也就能超过日本了。美国等于没有高铁,虽然奥巴马、特朗普都说要发展高铁,但筹集资金面临的困难重重,前景不容乐观。
当前,中国人乘坐高铁出行已是最常见的交通消费行为之一,高铁的性价比、舒适度、运营速度、覆盖范围等各方面指标全球领先。单看高铁消费,中国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完全不是发展中国家水平。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的2014年多国人均肉类消费,牛肉、猪肉、禽类和羊肉(不包含淡水鱼和海鱼)
*在肉类消费上。2016年中国人均肉类消费59公斤,是世界人均的两倍。美国人均120公斤,是中国的两倍。
但是,中国普通民众基本不存在吃肉难的问题了,只是生活习惯上更偏重于米饭和蔬菜。中国人均蔬菜产量超过500公斤,居世界第一位。与日本、韩国等不少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均蔬菜瓜果消费明显要高。
空调渗透率指标,横轴为人均GDP,圆的大小是市场规模,其高低反应空调的使用量
*在空调消费上。中国多数国土平均温度并不高,但空调渗透率竟能高达60%,与发达国家接近,和同纬度的美国差不多。
一般来讲,只有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以上的国家才用得起空调,中国显然是个例外。
除了空调,智能手机、电脑、冰箱、洗衣机等IT与家电类产品,中国普通民众完全用得起,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并不比发达国家差。
*在住房消费上。美国人均住房面积是67平米,为世界最高,家庭平均住房面积高达204平米。但中国房地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到2016年人均住房面积也达到了40.8平米,超过了几乎所有欧盟国家。中国不仅住房面积够大,住房档次也有明显提升,基础设施良好的小区成为典型住房,和发展中国家完全是两回事,离美国差距并不大。
4
如何正确看待中美经济差距?

综合来说,虽然在一些与人均相关的数值上,中美看似有数量级的差距。但实际上,中美两国民众的生活水平差距,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不少人通过亲身体验,感觉在美国生活与在中国相比,其实是各有利弊,中国并不是简单地落后于美国,也有不少强于美国的地方。
中国的实际生活水平远好于一般发展中国家,更为重要的是,虽然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人均GDP、人均收入数值远高于中国,但在财富数据上却迅速被中国逼近——
安联保险的2017年全球财富报告认为,中国大陆人均财富排名升至全球第27位。
不少美国人收入高,但储蓄却很低,反而欠了不少信用卡债,而中国人一般都有自觉储蓄的良好习惯,一般买房购车、投资理财、出国读书等也能负担得起(但近年来中国年轻人负债的比例在迅速提升,这个值得注意和警惕)。中国人在全世界的消费实力已经广为人知,庞大的购买力也并不比任何国家差。
中国并不需要追求虚高甚至有害的GDP数值,真正需要追求的是像美国那样具有领先世界的多种优势。
比如美国发达的金融市场、实力强大的跨国企业、一流的大学教育、领先的科技实力等。
在这些领域,虽然中国也已远超一般发展中国家,甚至可与第二阵营的发达国家相匹敌,但与美国相比,还是有显著差距的。

和美国相比,中国科技实力到底是“巨弱无比”还是“强悍到令人窒息”?

对中国科技实力的评价,一向是个热门话题。
许多人逐渐开始认识到了核心技术的重要性,认识到了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买到,认识到了自主创新是国家的根本。这些是正面的效应。不过,也有不少错误的想法和做法还很流行,我们正好以此为契机澄清一下。
一种常见的错误是胡乱吹捧中国的实力,动不动就谁谁震惊,谁谁慌了。经常有人给我转来各种“震惊体”的文章,问我怎么看,真有些不堪其扰。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微半导体设备公司创始人尹志尧的遭遇。隔三岔五就有文章这样报道他:《刚刚,这位中国老人,突然回国,美国人彻底慌了!》《中国再一次在核心领域突破技术‘无人区’,弯道超车,率先掌握5纳米半导体技术!》。
尹志尧称,这些夸大报道搞得他们很被动。中微不是制造芯片的,是为芯片厂提供设备的。他们多次要求把文章从网站撤下,但过一些时候,又改头换面登出来,实在令人头痛。
尹志尧
芯片制造有很多道工序,中微做的是其中的一环,叫做蚀刻机。在蚀刻机这一环做到世界领先当然很好,但中国在许多其他环节依然是落后的,甚至在有些领域是一片空白。媒体的炒作,对尹志尧来说,不但是浪费时间,牵扯精力,而且会影响商业利益,扰乱企业经营。这实际上是损人利己。
另一种常见的错误是反过来,把中国说得巨弱无比,认为所有讲中国成就的宣传都是假的。在这些人看来,中国前几年“吹牛吹大了”,“到了中美贸易战的这一天,我们才发现,一些吹得神乎其神的科技神话、工业神话,真的是神话”,“中国以为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美国,那是假象”。我们不妨把这类文章称为“神话体”。
那么,中国的科技进步是神话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我在许多地方介绍过中国领先世界的科技领域。例如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屠呦呦为此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又如杂交水稻,为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袁隆平为此获得了2004年的沃尔夫奖。
又如超级计算机,现在排名第一的是中国的神威太湖之光,第二是中国的天河二号,第三是美国的泰坦。
又如量子保密通信,中国2016年发射了世界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2017年开通了世界第一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
总体上,中国排第一的科技领域虽然不是很多,但总是有一些,而大多数国家是一项都拿不出来。如果问中国排在世界前列的领域有哪些,那这个名单就相当长了,实际上包括大多数领域,例如卫星导航系统、航天、手机等。
“墨子号”卫星
许多人有一个误区,就是看到中国强的地方,就极度兴奋,而看到别的国家比中国强的地方,例如美国的芯片,就极度沮丧。这些人虽然知识水平和思辨能力相对较低,但立场还是希望国家好的。奇葩的是另一些人,看到外国比中国强的地方,就产生一种“兴奋”,认为这说明讲中国成就的那些宣传全是假的。
必须强调一下,这些反应都是错误的。世界是非常复杂的,科技是非常广阔的。中国在很多领域做得不错,同时美国或其他国家也在很多领域强于中国,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我经常批评中国的不足,介绍其他国家的成果。但是一码归一码,中国实际取得的成果还是应该承认。如果你一定要数不出一个外国比中国强的地方,才能承认中国有成果,那你等于是把标准抬高到了一种荒诞的程度,好比在奥运会上,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包揽全部金牌就一无是处似的。没有任何国家能达到这样的标准,也没有任何理性的决策是基于这样的标准做出的。
说得再大白话一点,好比现在有1000个科技领域,中国在100个领域领先,美国在800个领域领先,那么正常的反应是承认差距,继续努力。而许多人的反应,却或者是把中国领先的全部抹杀,或者是把美国领先的全部抹杀。
成都武侯祠有一副著名的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如果你问,对于中国的科技宣传,应该是硬的好还是软的好,积极的好还是消极的好?那么回答是,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是,不审势即宽严皆误,不实事求是就怎么都不好。
把中国吹上天的“震惊体”和把中国贬入地的“神话体”,看似针锋相对,其实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由于无知和懒惰,对世界做出一种最省力、最简单的解释。
省力的结果就是像哈哈镜一样,把现实照得面目全非。实际上,这些人的目的不是对世界获得深入的理解,而只是情绪的发泄。
“震惊体”和“神话体”的读者都是这样,并不关心真实的世界,只是想多听几遍自己想听的消息。最滑稽的是,这两种文章还互相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理由,好像众人皆醉我独醒。
在不同的观点之间,真正的区别不在于是捧还是踩,而在于是否实事求是。一个观点不会因为它是褒就自动正确,也不会因为它是贬就自动正确,只会因为实事求是而正确。
只有在客观认识现实的基础上,才能根据现实而不是想象来决策。而为了客观认识现实,关键就是要提高科学素养,既要了解具体的科学知识,也要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

张燕生:尽管面临的困难比过去四十年大得多,但我对中国充满乐观

“根据国家统计局刚发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迈上了百万亿元新台阶,预计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达17%。美国的数据还没出来,但我认为中国经济总量与美国经济总量相比很可能超70%。”
近日,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表示,30年前,中国GDP与美国GDP相比仅为6.62%——30年间从六个多百分点到七十个百分点,这个变化形象地体现了全球经济发展格局中“南升北降”“东升西降”的主要推动力,并称这一趋势将进一步扩大。
▲这是深圳市CBD风光(2019年3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他深入分析了全球经济“南北差距”和国内经济“南北差距”的同与不同,并以全球南北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实力对比,揭示了北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在于“如果没有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制度竞争,资本主义社会的贪婪本性将暴露无遗。”
“随着开放驱动、创新驱动、市场化驱动的超级全球化时代进入下半场,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大国冲突和贸易保护主义明显上升。”谈到未来国际格局,他认为相比美国,中国倡导的“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基于共享的包容性发展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疑更负责任、更有担当、更符合时代潮流、更有益全人类利益。
“中国十八大以来推行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对促进全球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必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张燕生说。
张燕生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南升北降”“东升西降”
《瞭望东方周刊》:关于全球经济发展格局,你曾撰文指“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是南北失衡”。大家都知道,由于发达国家大部分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在南半球,全球话语中的“南北差距”主要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请问,你如何看待当下全球经济中的“南北差距”?
张燕生:我认为,“南北失衡”是全球经济格局演变过程中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之一。
然而,值得重视的是,当前的南方发展中国家也面临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如金砖国家内部的差异不亚于南北差异,中国已成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同样,北方发达国家内部收入分配差距和社会矛盾急剧扩大,导致了英国脱欧、美国内部严重分化。
因此,当前国际格局的“南升北降”“东升西降”,不仅表现为南北之间的矛盾分化,同时也表现为南北内部的矛盾分化。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数据,按购买力平价计算,1960年时南北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仅为20:80,1980年时为25.4:74.6,但到2008年时,南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开始超越北方发达国家,2018年时南方经济总量在全球经济总量的占比将近60%,北方的比重降到40.84%……我们预计,到2050年,“南升北降”“东升西降”的趋势还将进一步加大。
如果更直观点,拿南北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中国和美国对比看看:1990年时,美国经济总量全球占比是26.4%,中国只占1.75%,中国经济总量与美国经济总量相比的比例是6.62%;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美国科技股泡沫破灭并爆发“9•11”事件,中国经济总量比美国经济的数据为12.66%;到了2009年,升至35.31%;2019年时,美国经济总量全球占比下降到24.75%,中国则上升到16.59%,这个时候中国经济总量已相当于美国的67%。
根据国家统计局刚发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迈上了百万亿元新台阶,预计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达17%。美国的数据还没出来,但我认为中国经济总量与美国经济总量相比的比例很可能超70%。
30年的时间,中美经济实力对比已经从六个多百分点到七十个百分点,上升了十几倍。可以说,中美的经济对比变化形象地体现了全球经济发展格局中“南升北降”“东升西降”的时代特点。
北方发达经济体出了问题
《瞭望东方周刊》:目前,国内区域经济也呈现出“南快北慢”的情况。国内与国际的南北发展差异有什么同与不同?
张燕生:无论是全球还是国内,1990年以来的南北问题都是因为北方经济内部出了问题,但问题的性质很不相同。
从国际上看,位于北半球的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全球化时代,各自内部结构出现了不同的严重问题,如收入分配差距明显扩大。它们的问题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里根经济学、撒切尔主义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兴起密不可分。在美国,全球化和IT革命时代同时掀起了科技泡沫和金融房地产泡沫,一步一步脱实向虚,走向了经济空心化。简单地说,国际上的北方发达国家过度迷信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和市场主体的自律行为,最终落入了国际金融危机的陷阱。
而我们国内的南北差距,则主要是由于经济活力差异、外来竞争压力差异、内生增长动力差异导致的,其背后是市场和政府发挥作用机制的不同造成的。
首先来回顾一下改革开放40年——在这40年里,我们重点解决三个方面问题:第一是解决市场经济发展的问题,第二是解决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问题,第三是解决工业化发展的问题——这三个问题是相辅相成的。正是在发展市场经济、外向型经济和工业化经济这三件事上的不同,南北区域经济出现了显著的发展差距。
我们不要一谈北方经济问题就谈东三省,不妨来看一下北方经济的领头羊、排头兵山东。
首先来看一个指标,全社会开发与试验研究经费投入金额和强度。2017至2019年的三年间,全国经济四强省份里,山东无论是研发经费投入的规模还是研发强度,连续三年都是下降的。要知道,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三步走”目标。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新旧结构转换、新旧模式转换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是不是北方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北方地区普遍存在。其实,不仅仅是北方的山东,刚才说的四强省份里,南方的江苏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从2009年至2017年的经济增长态势来看,江苏和山东的经济增长表现是优良的。在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省份中,江苏人均GDP排名第一,可谓人杰地灵。但是,从2017年开始,江苏和山东的增长势头明显遇到了瓶颈(江苏经济总量2017年同比增长7.2%,2018年6.7%,2019年6%;山东经济总量2017年增长7.4%,2018年6.4%,2019年5.5%)——与浙江、广东一对比,它们的问题就出在经济发展方式转换上,出在新旧动能转换、新旧结构转换、新旧模式转换上出现了差异。
新型全球化开启
《瞭望东方周刊》:全球经济的“南升北降”,除了北方自身的原因,是不是也有一些大环境的影响?
张燕生:全球经济“南升北降”有一个重要的时代背景:20世纪90年初开启的新一轮现代全球化,因开放程度之高、经济增速之快、覆盖经济体之广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被称为“超级全球化”时代。但这个时代已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而结束。
福山写《历史的终结》时,他没有想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冷战结束后, 资本主义贪婪的真实面目就暴露出来了——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不加控制的资本力量把IT革命推向了IT泡沫,而且在科技泡沫破灭以后,资本不想经历衰退和调整,搞出了一场更大的金融和房地产泡沫,导致了2007年的次贷危机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这两场泡沫经济,使美欧发达国家经济进一步“脱实向虚”,综合实力下降,经济社会内部矛盾激化,这是全球经济“南升北降”“东升西降”的重要背景。
《瞭望东方周刊》:旧有的时代结束了,新的时代也就开启了。你怎么看这个新时代?
张燕生:新时代有三个基本事实:
一是“超级全球化”的时代结束,新型全球化开启,或者说全球化进入了下半场。
经济全球化的上半场是由开放驱动、市场化驱动和创新驱动,造就了世界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但全球经济效率不断提高的同时,全球不公平不平衡不可持续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最终走向了现在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半场会怎样?从历史上讲,下半场从来都是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激烈冲突殊死较量甚至走向战争的时期,从来都是全球经济陷入持续混乱失序的时期。
比如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以及七八十年代,就曾经发生过全球化倒退、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大国冲突加剧、经济深度衰退、国际社会分裂,如果再加上主要大国不负责任等复杂情况,最后的结果就是战争、动乱、萧条、滞胀、石油危机或者布雷顿森林体系破产。
第二个基本事实是全球贸易投资减速。
1990~2007年全球贸易增长率是全球经济增长率的1.5至2.0倍,现在全球贸易增长率只是全球经济增长率的0.5倍,下一步可能更低,贸易不再扮演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作用。2020年预计全球直接投资金额只有2007年的一半,这个趋势也会继续。
第三个基本事实是,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开始从全球布局转向了分散化、本地化和区域化。
供应链安全战略导致政府对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的干预明显上升。另一个方面,就是大国科技战直接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关系。
在这三个基本事实的作用下,我们更要“胸怀两个大局,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央提出了要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新发展阶段讲好三个新故事
《瞭望东方周刊》:进入新型全球化时代,南北间的合作竞争与以前有何不同?
张燕生:新型全球化更多呈现出数字全球化、服务全球化、小而美全球化等新趋势。
我认为,新型全球化时代的中美战略竞争可能有三种:一种是特朗普时期的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能源战,被称为消极惩罚型竞争;另一种可能是拜登上台后会采取的强硬遏制的积极共存型竞争,不打关税战,但团结盟国体系,承担国际责任,强调民主人权的制度优越性的竞争,比的是谁的创新做得好、法治做得好、高端做得好:第三种是选择性脱钩竞争,中美不全面脱钩,对美国有利的,不脱钩不强调对等,对美国不利的,强调脱钩对等遏制。
我们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是,长期以来,“科学”“法治”“高端”的问题需要我们下更大气力才能解决好。
英国学者李约瑟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史》时提问:“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2005年,时任总理看望钱学森时,钱学森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黄炎培先生当年在延安也曾请教毛泽东中共执政如何能够摆脱周期律。我们如何才能在新发展阶段讲好这三个新故事?
相比而言,我们过去四十年搞市场经济、外向型经济和工业化经济,都是我们历史上曾经有过发展基础的。中国历史上市场经济萌芽、开放经济传统和工业经济雏形都曾有不同程度发展。种子在,一旦有合适的土壤和环境,就可以成长。而发展“科学”“法治”“高端”则必须接受外力和全方位国际合作——我想强调的是,我们未来的改革开放将要面临的困难比过去四十年大得多。
中国必将发挥更大作用
《瞭望东方周刊》:我们将要面临的困难比过去四十年大得多,这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吗?
张燕生:事实上,我对中国充满乐观。
举个例子,都知道下围棋和高手过招会输,但进步得更快。我们现在和美国过招,科学、法治、高端恰恰是美国的长项,我们就一定能用最快的方式从他们身上学到这些东西。
中国的未来寄希望于年轻人,我相信中国的年轻一代,只要创造条件,他们就可以静下心来做科学问题。关键要创造激励体制机制、生态和跨境网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50年,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说十年二十年,我们不妨放个更长远的时间,来个百年复兴、百年超越。
对于国内来说,各地已经转向了“创新经济”“法治经济”和“高端经济”的新征程。每个地区都面临着新的选择,不同的选择也将出现新的分化。
如果北方省份补市场经济的课、开放型经济的课、工业化的课,同时转向发展“创新经济”“法治经济”和“高端经济”,关键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解决不充分发展问题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解决不平衡发展问题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然后创造条件、支撑和环境形成政府与市场的和谐发力机制,那么北方就会焕然一新。
《瞭望东方周刊》:如果比的都是美国的优势项目,我国如何才能胜算?
张燕生:美国有一个最大的短板,就是他要当世界老大,希望以美国为样板把全球都变成美国。但是伊斯兰地区和东方怎么可能变成美国呢?我对此深表怀疑。我反而认为美国与中国可能会互学互鉴。因为中国的文化是兼容并蓄、和而不同、开放包容,我们需要的是文明和文化的现代化,这才是符合常识和规律的价值观。
美国曾是全球化和国际多边秩序的领导者,但近年来,美国屡屡受挫。如在特朗普政府政策的影响下,美国在国际舞台上不断退群不愿意承担国际责任,不愿意尊重已达成的国际规则,不愿意继续推行美国价值观,导致了诸多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框架遭遇严重危机。
而中国一向秉持着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积极倡导国际间的对话与合作。当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我认为,这既是对深化自身改革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最有力支持,更是向国际社会表态,中国下一步会继续推进规则等制度型开放,推进体制机制与国际高标准规则相衔接,推进中国与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的规则合作。中国与其他14个国家达成RCEP,和欧盟达成全面投资协定(CAI),都是实际行动。
事实上,十八大以来我们推行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对促进全球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积极考虑加入CPTPP这一公认的当今世界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必将在世界舞台发挥更大作用。
放眼全球,尽管现在的“南北”之间、“东西”之间仍存在着缺少互信、缺少合作等诸多问题,促进全球经济均衡发展还有不少路要走,但我坚信,中国所倡导的“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疑更负责任、更有担当、更符合时代潮流、更有益全人类福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