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为什么都觉得生女儿好了?
很早之前,我去水果摊买水果,一个男顾客问一位怀孕的水果摊主:怀的是女儿还是儿子?
这位孕妇回答说:女儿。
那个男的听了之后,一脸意味深长地笑着说:还是生女儿好啊。
这段话其实只说了前半句,后半句应该是:生儿子还要给他买房,生女儿就不用辛辛苦苦给她买房了。
相信在很多传统观念里,生男孩儿就一定得给他备一套房,就跟看电影一定要买爆米花一样。
因为不买房是娶不到老婆的,但如果是女孩子,就不用那么辛苦了,因为女孩子迟早要嫁人的,到时候男方也会有房的。
在我老家,观察父母那一辈的叔叔阿姨,一般那些面色红润,很早开启了退休生活,没有什么负担压力的,基本上都是生了女儿的。
而那些到了退休年龄还不敢退休,累死累活,每个月还要还房贷的,几乎都是家里面有儿子的。
 02.
  女性不愿意结婚的核心
我觉得这里面细思极恐的地方在于,几乎所有人都默认了一件事,女孩子是不需要买房的。
而这种观念,开启了女性被压迫、被剥削的家庭生活的基础。
没有房子的女性,跟古代的雇农、长工有什么差别。
你想想,古代的地主,因为占有生产资料:例如土地、耕牛、农具等等,可以雇长工来为自家耕种土地,长工每天辛辛苦苦,风吹日晒,等到了秋天,土地丰收了,丰收的绝大部分劳动成果都归地主所有,而长工呢,拿到手的只是一点点血汗钱。
地主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待在屋里,翘着二郎腿,看着家里的长工累死累活,坐享其成就可以了。
所以古代的雇农只能靠出卖劳力来换取微薄的收入,由于没有多余的积蓄来拓荒,注定成为被地主长期盘剥的对象。
现在中国女性和古代雇农遭遇的困境是一模一样的。
只不过到了现代社会,土地变成了房子。
因为没有房子,女性在婚姻中,只能拥有暂时的居住权,但由于女性缺乏对房子的占有权,导致她们在婚姻中处于弱势地位,成为家庭里的“长工”,承担着大部分繁重的家务劳动,以及养育劳动。
在家里相当于同时担任了保洁阿姨、住家保姆和家庭教师,一个人打三份工,这些劳动在市场上都是能拿来换取实实在在的费用的,但因为进入婚姻,这些劳动变成了无偿的,受益者是谁?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了。
你以为结婚,是找了个遮风挡雨的地方,等真正进入婚姻之后,才发现只是被别人忽悠当了一辈子的廉价长工。
 03.
  没房的女性是无产阶级
我们父母那一辈由于时代和教育的限制,所以对于很多社会既定的规则和习俗是原封不动、不加思考地接受的。
这种给儿子买房,女儿就不用的思想观念,本质上就是一场资源分配不平等的游戏,男性借助游戏规则的倾斜,很快积累了原始资本和优势地位。
为了确保男性在家庭中的主体地位不受侵犯,在家庭中处于食利阶层,房子就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保障手段。
就跟地主把土地传给他的孩子,这样他的孩子也可以翘着二郎腿,继续剥削长工的劳动成果是一样的道理。
而女性由于天生的物质资源的匮乏,所以和男性相比,长期处在一种劣势地位。
恩格斯说过,现代的独立家庭是建立在对妻子公开或隐蔽的奴役基础之上的,婚姻本质是保障每一个男人都有属于他的奴隶。
男性晃着手里的房产证和车钥匙,诱骗女性进入婚姻中,就跟以前地主对长工说的一样:反正我这有地有农具,这样,你跟我签个卖身契,我包吃包住,以后就在这里种一辈子地吧。
所以当男人问你:你愿意嫁给我吗?
背后的真正意思是:您愿意给我免费扫地洗衣服带孩子吗?你愿意为这个家庭牺牲自己的前途事业和收入吗?与此同时,我能提供给你的是,包吃包住,一套和你无关的房子,以及随时可能动摇的真心。
这笔交易,怎么想都是亏本的啊。
那现在女性不愿意走入婚姻,不愿意接受这种不平等条约,也就非常能够理解了。
现在的《婚姻法》保护的是谁?是有产者。谁是有产者?就是男性。
所以没有房子的女性不是中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是在地主家耕地的长工。
注定沦为被剥削压榨的对象。
这就是现代女性的生存困境。
 最后.
说了那么多就是让大家明白两点:

1.女性在婚姻中的劣势地位是由于整个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和游戏规则的倾向性导致的。
2.没有原始积累和赚钱能力的女性在婚姻中,就是被剥削和压榨的命。
所以,我们的战场不在婚姻之中,而在婚姻之外。
进入社会抢资源、提升自己的社会价值和赚钱能力,争取经济独立、精神独立,才能逃离被剥削被压榨的命运,摆脱婚姻中的从属地位和依附地位。
这需要女性在天然对自己不利的游戏中付出更多的努力。
既然房子老娘可以自己买,钱也可以自己挣,那么婚姻就不再是必选项,生孩子也不是一种义务。
女性的奋斗和男性的奋斗不一样,男性的奋斗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占有更多的资源。
而女性的奋斗的最终目的是活得不再需要依附任何人,拥有孑然一身和不被世俗绑架的自由。
男人有了房子了,高兴地说,终于可以娶上老婆了。
女人有房了,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急着结婚了。
-END-
🍠小红书账号:@朱诺的书房

大家来小红书找我玩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