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图源:图虫创意
原创:今纶
来源:功夫财经(ID:kongfuf)
文章已获授权
对于北京、上海来说,如果想增加人口的话,降低入户门槛就行了,既便宜又快。
任泽平知道90后00后不好忽悠,居然想把隐忍不发、压力山大的75-85后再割一遍,这是不是太不厚道了?
中国就是因为持有赵教授这样冷酷思维的人太多了,才会造成普罗大众缺乏安全感,没有安全感是生不出娃来了,更不想生三孩。
2020年中国出生人口为1003万人,这个数字相比2019年少了462万。据媒体报道,“00后和10后”比“80后和90后”净减少了1.03亿人。
简单说就是:未来结婚的人会更少,人口出生率会继续跌。
现在不知道什么原因,各路经济学家比人口学家还急。比如,任泽平很喜欢催人生娃,左一个主意,右一个主意,反正不花他的钱。
任泽平最近又说了:一线城市生三孩,每人每月奖励3000-5000元。不要指望90后00后生,他们不是生育主力,中国生育主力人群是75-85后。因为90后00后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变化。
网友把他骂了个半死,连发他言论的某财经微博号都被直接“攻陷”了,没有一句好话,纷纷建议任首席自己生10个8个,还有建议任首席体验女性生育之苦的。
当然,该微博号的小编这个月的KPI肯定能顺利完成了,骂得越狠,小编越高兴。
01
一线城市不可能奖励生三孩

我对任首席的良苦用心表示某种程度的理解,不过建议“一线城市生三孩,每人每月奖励3000-5000元”也就真的是建议而已,钱从哪里来?地方财政出还是企业出?测算的模型是怎样的?大概需要多少钱?任首席能答得上来吗?
还是我来替任首席回答吧,一线城市不可能接受这个建议,即地方财政不可能出这个钱。对于北京、上海来说,如果想增加人口的话,降低入户门槛就比这个建议既便宜又快,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快速降低入户门槛。
广州此前讨论过在几个区只要大专就可以落户,目前也没有下文,深圳是直接把入户门槛提到本科了。
一线城市固然在老龄化进程中(除了深圳),但是对冲的方法很多,除了降低门槛,还可以引进人才。此前,深圳就是博士来落户,符合条件的话,可以直接给几万块奖金。青壮年韭菜,招之即来,来之可割,割完再涨,消费不比孩子差,还要买房,这是多么划算的买卖。
所以,指望一线城市地方财政出钱,而且是每月3000元,一年36000元这个级别的支出来奖励生三孩,我觉得吧,中国真的不是德国。
攀枝花确实给生二孩、三孩的发钱,可是三年才发18000元,何况攀枝花的人口确实跌得很猛,而一线城市不是在疏解人口,就是人口在涨,实在是没有给人发钱催生三孩的动力。
一线城市生三孩,不是真正的有钱人是想都不用想的,但是真正的有钱人又有多少呢?所以,这个建议其实就是补贴富人啊,能不被骂吗?
你总不能因为人家给了你一年几万块补贴,就斗胆去买个劳斯莱斯吧。
如果建议企业出这钱,那么,企业会问“凭什么”?
02
反复割一茬韭菜属于找骂

任泽平之所以被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希望反复割一茬韭菜,用赵本山的话来说,就是“可一只羊身上薅羊毛”,这只羊就是75-85后。他觉得他们还能生三孩,他觉得他们就是生三孩的主力军,千万年薪的经济学家思路就是如此清奇。
75后都40多岁了,白头发都出来了,为了千秋大计,还要去生三孩?当年生二孩不被允许,要罚款,现在要人生三孩?罚款还没凑够,奖金就在路上了?是不是过于反讽了?
85后是被高房价直接坑杀的一代,估计每个月都在苦苦思索“本月房贷要不要找丈母娘借钱”,一孩还没长大,二孩不敢想,三孩就要催?真的太魔幻了。
任泽平知道90后00后不好忽悠,居然想把隐忍不发、压力山大的75-85后再割一遍,这是不是太不厚道了?
“可一只羊身上薅羊毛”,容易把羊薅秃,这是常识。
任首席,稳住,慎重,不要再出这样的主意了。要么就拿出一整套系统的方案出来,全心全意干这事儿,要么就不要出来激起公愤。
要不要生三孩,每个城市,每个家庭情况不同,在7月经济数据出来的当下,劝人生三孩,实在是太有“大局观”了。
03
赵教授很赤裸裸很直接

更可怕的是赵燕菁教授,赵燕菁现任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双聘教授,曾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厦门市规划局局长、规划委员会主任。他一直认为土地财政是一个伟大的制度创新。
最近,他也对生孩子这事儿十分上心:在今年5月召开的第十八届(2021)蓝筹年会上,赵燕菁教授称“要惩罚不生孩子”,他说:
原来生孩子,是因为孩子和现金流直接相关,家里多一个孩子,就多挣一份工资。现在我们必须把它和这个资本挂钩,挂钩意味着生孩子与不生孩子的家庭,社保、养老金都要不一样,不生孩子的,就没有保障房,结婚再分房。
我觉得赵教授很赤裸裸,很直接,而且属于那种没有底线的直接:你不生孩子,你就有问题,你就亏欠了这个社会的,所以,你必须受到处罚。这个处罚甚至可以让你单身的时候没有保障房,即使你在这个城市纳税上班,有户口。
在赵教授的观念里,从来没有“自由选择”,从来不懂得尊重他人。他人都是工具人,你这个工具一旦不能为我所用,我就要收拾你,我就要惩罚你。如果倒退几百年,估计赵教授会把那些不生孩子的都发配到苦寒之地去。
中国就是因为持有赵教授这样冷酷思维的人太多了,才会造成普罗大众缺乏安全感,没有安全感是生不出娃来了,更不想生三孩。
当房价狂涨的时候,赵教授说土地财政就是好,是很好的融资途径,当地产调控一日紧似一日的时候,力挺“土地财政”至少不是那么光荣的事。
那么,如何让人继续买房呢?如何延续土地财政呢?就是逼着人生娃,不生娃就惩罚你,一切都是围绕着你是我的韭菜,我如何把你割得更畅快淋漓来展开逻辑和执行力,这就是某些教授,某些“精英”的思维出发点。
04
需要时间找回安全感

好吧,说说如何让人愿意生娃,其实就三个字——安全感。
什么是安全感?某中产人士生了重病,不至于因病返贫,这就是安全感。
什么是安全感?娃娃上学的过程中,不用为学习过度焦虑,不用担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被人挤下去,这就是安全感。
什么是安全感?手里有了点钱,不至于过度担心通胀,不至于多次假离婚去买房,不至于把房子当成一辈子的财富寄托,这就是安全感。
什么是安全感?孩子大学毕业了,并没有一心想去端“铁饭碗”,而是愿意为理想、爱好去拼搏奋斗,输了也有机会赢回来,这就是安全感。
静下心来,一点点重构系统,把福利加上去,把资金补上去,把那份割韭菜的心思收起来,把急功近利的心态颠覆掉,心有公平,执行有力,老百姓能够淡定从容地生活,或许能有效缓解生育率的下跌,就是这么简单。

每个月发几千块钱,房价只要涨1%就没了,这就是几分钟发一份红头文件的事儿。至于恶狠狠用惩罚逼人生娃,完全就是开历史的倒车。
人们生一个孩子到世界上,是希望他快乐幸福,是希望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来创造财富,正常生活,而不是忐忑不安看着他经历一重又一重的不必要的折腾、变异、扭曲,最终成为一个悲观乃至没有安全感的人,如果是那样,谁愿意生娃呢?
走到大街上去看看吧,那些行色匆匆的行人鲜有笑容,他们的脸上写满焦虑、不安、怀疑、紧张、悲观与冷漠。
当然,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现在看到了一系列的改变,比如学区房的破局,从南到北。
教育公平、保障房建设、医疗系统的提升,乃至一些重要城市开始高度关注养老问题,这些就是修复乃至提升安全感的良药。
“病去如抽丝”,我们需要时间来修复心态,找回安全感。
安全感回来了,成年人的世界没有那么多焦虑和戾气了,生娃的事情才是顺其自然的。
如果不靠谱的“精英”们少出点馊主意,那这个世界的安全感就更多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