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召开“百年辉煌红土地 感恩奋进谱新篇”江西省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之教育事业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江西教育事业发展成就。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郭杰忠,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江华,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总督学曹伴好,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程裕秋答记者问。
1.者:2020年8月,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启动大会在南昌举行,标志着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形成东中西联动节奏。到下个月,江西职教高地建设就是一周年。请问目前进展情况如何?有哪些具体建设成效?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郭杰忠:高地启动建设以来,我省把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作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的重要切入点,通过高位推动、守正创新,扎实推进各项建设工作任务,基本形成了整省系统推进职教综合改革的良好格局,职教高地建设成效初步显现。
一方面,全力打通了影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堵点。一是贯通路径、健全职教体系。出台《江西省高等职业学校与本科高校联合培养本科层次人才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打通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路径,初步构建了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教体系;二是创新制度、强化牵引作用。出台《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分级标准(试行)》,推动中职学校建设与改革;实施《职业院校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境外研修办法》,畅通教师能力提升渠道;印发《江西省优秀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管理办法》,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社会地位;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办学活力。出台绩效工资总量申报核定专项文件,推动混合所有制办学,建成了以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木林森产业学院为代表的一批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印发《职业教育税收优惠政策明白纸》,持续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
另一方面,持续优化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环境。一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多元化办学,加快“三教”改革,校企“双元”育人格局逐渐形成;二是职业教育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清理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歧视政策,落实职业院校毕业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同等对待政策,营造技能成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得到强化。积极落实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全省高职院校、半数以上中职学校参与任务建设,对接任务做到全覆盖;四是全国职业教育虚拟仿真(VR)示范实训基地进展顺利。多渠道筹措一期建设资金25亿元,目前实训基地主体建筑基本建成,完成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等9大类26个专业的课程开发。今年秋季基地将投入试运营,在世界VR大会期间精彩对外展示。
下一步,我们将紧抓重点不放手,持续发力不放松,以系统化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突破制约,夯实基础,扩充资源,提升水平,推动全省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努力形成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2.记者: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学乱象频现,已成为社会热点难题,请问省教育厅将采取什么样的有效措施,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程裕秋:近年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高度重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列为江西教育“奋进之笔”的八大攻坚项目之一,作为今年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之一予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会议指出,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定下了更为明确的基调和方向。 
下一步,省教育厅将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指示批示,落实教育部有关工作部署,加强制度设计,建立长效机制,疏堵结合,强化引导,进一步规范我省校外培训机构有序发展。
一是迅速做出工作部署。5月24日,我厅召开全省基础教育重点工作推进视频会议,传达了5月21日中央深改委会会议精神,就我省“双减”工作作出了工作安排。6月18日,印发了《关于迅速落实“双减”工作要求的通知》,建立“双减”工作进展周报制度,实时掌握工作推进情况。7月2日,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坚决防止暑期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积极创造条件丰富学生假期生活,严格执行假期管理规定,引导义务教育学生暑期不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7月5日,省教育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对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开展暑期专项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部署暑期专项治理,发布全省各地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学举报电话,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监督作用,共同维护良好的校外培训秩序。
二是多方联动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省教育厅将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中央要求,系统谋划、科学制定我省治理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任务分工,明确部门职责,压实工作责任,统筹推动我省校外培训机构联合治理,真正把好“教学关”“审批关”“引导关”“治理关”四道关口,堵住校外培训机构乱象。
三是强化学校正常教学和学校课后服务。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我们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做到应教尽教。同时,鼓励支持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和假期托管服务,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切实减少学生家长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依赖。
四是引导群众合理选择校外机构。通过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和“全国线上校外培训管理服务平台”两个平台,实时发布更新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并向社会公布,积极引导群众根据自身需要合理选择校外培训机构。
五是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6月30日,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向全省家长“寄”出《关于减轻中小学生暑期过重负担致家长的一封信》,引导广大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合理安排孩子暑期生活,搭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平台,重视家庭教育作用,逐步树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理念,提高家长和学生防范抵制违规办学教学意识,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3.记者:刚才,郭厅长在介绍教育脱贫攻坚时,说到江西做到了贫困学生资助“不漏一人”。请问,是采取了哪些举措,来实现“不漏一人”的?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江华: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两不愁、三保障”是脱贫攻坚的底线目标,资助工作是义务教育有保障的重要内容。为助力高质量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省教育厅建立了义务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学校校长与乡镇属地双负责制,有效聚合教育行政部门、乡镇属地、学校力量,齐抓共管,精准发力。我用“三个精”来介绍具体做法。
第一,精细管理。一是学校与乡镇属地明确分工重协作。学校负责在校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确保政策落实不漏一人;所在乡镇重点核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与当地学校进行对接,通过数据比对,确认结果、及时上报,对在外地就读的本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了解情况建立台账,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一个不错、一个不漏。二是各地强化担当抓落实。各市、县(市、区)严格落实双负责制,各学校和乡镇主动担当,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扎实推进双负责保障落地见效。三是全面规范管理强保障。双负责制推动了体制机制的全面完善,教育扶贫学生资助工作逐步建立和巩固了学生资助工作学校法人代表负责制、江西省学生资助工作“十不准”监管长效机制、专项督查机制、贫困学生认定机制、教育与财政“双联”保障机制等,完善了资金管理机制和资助金科学分配机制,保障了双负责制和教育扶贫政策有效落实。
第二,精准识别。一是建立数据管理系统。省教育厅积极推动新建“江西省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电子档案信息系统”,主动与省扶贫办实现数据共享,将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读学生信息全部纳入系统。二是做好数据核对比对。各地学校与乡镇紧密合作,定期进行数据比对,进村入户,实地核实。全省各地各校每年开展2次数据核对比对工作,核实数据量约140万人次。三是联合开展信息核查。省教育厅与省扶贫办建立联合核查机制,对建档立卡学生信息实行共同审核、动态调整、定期对接,解决学生资助信息数据精准问题。
第三,精心服务一是简化资助工作流程。2018年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实现“零手续”,无需提供证明材料,学生或家长签字确认后,即可领取资助金。在此基础上,2019年取消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由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予以证明的环节,改为由学生本人承诺,进一步减证便民。二是推行资助结果全告知。每年统一印制75万张江西省“基础教育资助金发放确认回执单”寄送至全省各县(市、区),用于确认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资助金发放到位情况。同时,各地各校通过QQ、微信等方式,让广大学生及其家长第一时间获知受助信息。三是创新资助育人形式。指导各校通过走访慰问贫困家庭学生,及时掌握贫困学生受助需求。每年通过“诚信教育宣传月”“诚信教育校园行”宣讲等活动,大力推进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等宣传。组织全省“筑梦飞翔·资助伴我成长”主题征文,积极挖掘优秀受助学生,深化资助育人成效。
2018年-2020年,全省共发放学生资助金136.9亿元,惠及592.27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资助金33.24亿元,惠及188.28万人,兑现了党和政府“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为全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应有贡献。
4.记者:江西是如何通过强化督导考核,助推教育优先发展的?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总督学曹伴好:近年来,江西省着力推进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创新督政方式、形成工作合力、完善督政体系、强化结果应用等,助推教育优先发展。
一是创新督政方式,推动政府履职。2016年,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联合省委组织部在全国率先创新建立了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机制,将督导评价的实施主体从过去由督导机构单独评价转化为由督导机构和党委组织部门联合进行。督导评价重心实行“三个转变”,即由以教育部门为主向以党委政府为主转变、由只考核政府班子向既考核政府又考核党政领导干部转变、由只督责向既督责又问责的统一转变。
二是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积极发挥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单位作用,“千斤重担众人挑,各家单位有指标”,做到重大事项决策全员参与、重大督导活动全员参与、重大督导宣传全员参与、重要督导培训全员参与。各成员单位派出厅级干部和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参加督导评估,并结合职能帮助解决教育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助推了全省提前两年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督导评估认定。
三是完善督政体系,纵横协同推进。2018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对设区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办法(试行)》,建立起对设区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机制。2019年选取上饶市、吉安市开展了评价试点,2020年全面启动对设区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构建了省对市、市对县的督政体系,层层推进,传导压力,推进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是强化结果应用,树立教育导向。2017年1月,配套出台了《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约谈问责实施办法(试行)》,强化了教育督导刚性约束和行政权威。依照督导评价结果,四年来对22个市、县(区)政府负责同志进行了约谈。在全省教育大会上,对在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中作出积极贡献的109个集体和378名个人予以通报表扬。依据教育督导考评结果分配省财政资金,将2020年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专项资金中的15%(2.1亿元)对市、县(区)进行奖补,树立了“激励有为、整肃不为”的鲜明教育工作导向。
通过强化督导考核,有力推动了市县党委政府积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成效明显,在2020年国务院对省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江西“教育社会满意度”排名全国第三。
5.记者:虽然我省出台了规范中小学招生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但是仍有个别地方和学校发生“掐尖”招生、提前招生、跨区域招生现象。请问如何进一步治理违规招生行为?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程裕秋:招生工作关系到千万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到每一个家庭切身利益,关系教育公平正义。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中小学招生管理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政策文件,建立了一系列招生管理制度,总体上确保了全省中小学招生秩序规范、教育生态良好。但是,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评价观、政绩观等,一些民办学校以逐利为目的,导致个别地方和学校发生“掐尖”招生、提前招生、跨区域招生现象。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招生管理工作,我们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治理。
一是明确招生政策。对义务教育学校,一要严格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原则进行招生;二要严格实行公民同招,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应在审批地范围内招生,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一律实行电脑随机录取。对普通高中学校,就招生范围提出了统一规范性要求:一是坚持属地招生,未经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同意,所有普通高中不得跨县区招生;未经省教育厅同意,所有普通高中不得跨设区市招生。二是坚持公民同招,民办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纳入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招生时间与当地公办普通高中保持一致。 
二是划定纪律“红线”。今年,省教育厅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招生“十项严禁”的纪律要求:严禁以任何形式提前组织招生、免试招生、超计划招生、违规跨区域招生、“掐尖”招生;严禁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采用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考试结果作为招生依据;严禁以高额物质奖励、免收学费、虚假宣传等方式争抢生源等。
三是压实工作责任。召开了全省规范招生工作专题部署会议,督促各地各校加强组织领导,压实主体责任,细化制度措施,强化过程管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招生管理政策规定落实落细。对基层反映强烈、举报电话多、违规跨区域招生的学校,进行实地核查,对经查属实者,予以严肃处理。省教育厅将对各地招生情况进行明察暗访。
四是严格学籍管理。严格落实《江西省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规定,按照“江西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电子化管理平台”录取名单建立学籍,确保招生计划、录取名单、学籍注册、实际就读学校相一致,从学籍管理上遏制违规招生现象。
五是强化责任追究。督促各地严格遵照“十项严禁”的纪律要求,坚持从严执纪,严肃追责问责。省教育厅将以高压态势,对照政策抓督查、抓落实,对违规招生的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相关责任人,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资格、工作约谈等处分,并在当年市县(区)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评价中倒扣分数,在分配中央和省级教育项目资金时相应扣减所在地管理因素分值。
我们将持续加强监督管理,推进规范招生管理常态化,形成长效机制,维护良好的教育生态。
6.记者:我省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方面,采取了哪些“过硬措施”?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郭杰忠:《总体方案》印发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推进我省教育评价改革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牵头,推动各成员单位、各地各校迅速行动,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协调推动,压实政治责任。把推动教育评价改革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推动省委省政府将“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坚决破除‘五唯’顽瘴痼疾”纳入了省“十四五”规划。委厅也将教育评价改革纳入年度重点任务,统筹推进、狠抓落实。
二是抓学习培训,夯实思想共识。推动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了专题学习;举办了全省《总体方案》专题辅导暨研讨培训班,以视频形式参训达1.8万余人;发出工作提示,督促指导各地各校深入开展培训和交流,确保全覆盖;整理、翻印了150余套学习资料,邮寄给各地各校学习培训;部署开展“教育评价改革大家谈”活动,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中。
三是抓举措制定,做实江西方案。精心研制我省“两清单一安排”落实举措(包括工作任务清单、工作负面清单和2021-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经4月20日省委深改委第十五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今年6月9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了《江西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两清单一安排”》。“两清单一安排”对标《总体方案》,进一步实化、具体化改革任务,明确了相关各方职责,是一份操作性较强的文件。
四是抓文件清理,防止破窗效应。在去年年底全省培训班上,我们就对清理规范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以来又陆续印发秘书组2号工作提示和《关于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涉及政策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对清理任务进行督促指导。目前,各地各校已经清理出与总体方案精神不一致的文件238份。
五是抓试点谋划,部署点面推进。组织开展了各地各校书记、局(校)长教育工作开局项目申报工作,明确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作为选题重点,为后续试点和改革推进打好基础。组织各地、各大中专院校积极申报省级教育评价改革试点,下一步将遴选确定试点单位。
总体看,我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和成效,在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教育部)组织的有关会议上得到肯定和表扬。根据《总体方案》和我省“两清单一安排”,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抓好今年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教育部)部署的3项重点任务。
一是深入开展培训研讨。我们将认真开展“教育评价改革大家谈”活动,加大对科学教育理念和改革政策的宣传解读力度。适时组织开展全省教育评价改革高级研修班,将有关内容纳入各类教育培训,安排解读辅导和专题研讨,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改革的实际成效。我们还将及时总结、宣传、推广教育评价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营造良好氛围,增进社会共识。
二是全面推进“五唯”整治。我们将进一步用好违反教育评价改革负面清单事项反映平台,持续健全清理机制,加强监测处置,确保令行禁止。会同省委有关部门、省直有关单位,把教育评价改革贯彻落实情况纳入纪检监察、巡视、审计、经费监管、资金分配、教育督导等重要内容,对出现问题较多的地方,将进行约谈提醒。也欢迎媒体朋友们发挥监督作用。
三要积极推进改革探索。我们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在全省遴选一批基础好、能担当、敢创新的地方和学校开展改革试点,为改革的全面推进找好突破口。同时,鼓励县(市、区)把试点工作广泛开展起来,推动改革不断走向深入。我们还将组建省级教育评价改革指导委员会,发挥专业力量,加强宏观指导与管理服务,推动评价改革创新开展。
改革的关键在抓落实。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统筹调度,做好服务引领,严格督导落实,确保《总体方案》和“两清单一安排”各项部署落地见效。
来源:江西教育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