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 关注我们
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拿到了38枚金牌,追平了在海外征战奥运的最佳成绩;以此同时,苏炳添虽然没能拿到男子百米项目的奖牌,但他在半决赛跑出的9秒83,打破了亚洲纪录,并且让他成为了89年以来首位跑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黄种人。
不过,职业运动员的成绩,与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之间是割裂的。这当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美国代表团从1996年开始,在7届奥运会中的6届占据金牌榜首,但在普通美国人当中,“couch potato(沙发土豆,指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一动不动的人)”也十分普遍。
美国的问题留给他们自己去操心,我们更关心中国人的体质,尤其是青少年的体质。
中国青少年健康研究中心与特步联合发布的《青少年健康蓝皮书》(下文简称《蓝皮书》)显示,我国青少年中每天坚持运动的比例只有23%,总体运动量严重不足。
对于中国青少年运动能力的缺失,我们可从新闻报道中窥见一二:某地初一班级26名男生中,能做5个以上引体向上的只有2人;对河北在校大学生进行体能测试,跑步及引体向上项目的不合格率达到了80%。
运动指标不达标只是一方面,中国青少年的体质问题还能从器官机能的检测中得到反映。
联合国世卫组织2018年的调研报告显示,中国有6亿人近视。高中生及大学生的近视率已突破7成,并且还在上升;小学生的近视率也已接近4成。在青少年近视率方面,中国“雄踞”世界第一。

肥胖和近视是我国青少年体质的两大问题
为了改善下一代的健康问题,中国官方一直在想方设法为青少年减负,提倡全民健身。

今年下半年出台的两个文件——《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下文简称“全民健身计划”)和《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文简称“双减文件”),便是在该领域的最新尝试。
现在的青少年,为何这么“懒”?
如果只是少数青少年身体素质差,那么只需要对其进行单独辅导即可,但中国青少年的体质问题,显然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
上文提到的《蓝皮书》对我国青少年缺乏锻炼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研究人员以北京、南京、兰州、沈阳等城市的数据作为样本,这些样本数据中男女比例均衡,男生为51.87%,女生为48.13%,而且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皆被覆盖。
稍显意外的是,导致青少年“迈不开腿”的最主要原因(占比达到54.61%),竟然是“运动太麻烦”。
不愿意参加运动的原因
“运动太麻烦”只是表象,只是上表中其他数种原因的综合。如果“学习时间能少一些”、“课间时间能长一些”、“运动设施能多一些”,运动还会显得“麻烦”吗?
另外,“没有喜欢的项目”、“不懂运动方法”、“没有适合的场所”、“考试不算成绩”等原因,更是直接反映出了我国教育中存在的弊端。
相信所有80后和90后都听过这句“体育老师身体不舒服请假了,这节课讲卷子”,至于体育老师是不是真的这么“体弱多病”,你我都心知肚明。
《蓝皮书》中公布的数据表明,我国有4.74%的青少年根本不做运动,有71.69%每周运动1-4次。总体而言,每周运动2次及以下的为46.18%,运动次数越多的占比越少,呈“金字塔型”。

运动时间有待增加
今年1月,北京发布了《北京市加强中小学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二十条措施》,该措施明文规定:“初中每周4-5节体育课,高中每周3-5节,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体育课”;其他辅助文件则规定:“学校要保障学生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
实际上,我国很多身份、自治区及直辖市都有“保障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规定,许多高校也每周安排2课时的体育课,单节课时不少于45分钟。
很显然,这些措施并没有得到有效贯彻,否则不会是每周运动0-2次的青少年占多数。
参与《蓝皮书》调研的受访者中,有近3成承认对日常运动不够重视。
在中考及高考这两大“指挥棒”的引领下,体育课缺位是必然的结果,这也导致了很多青少年从心底里就觉得体育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02 教培市场正在被体育产业“收容”
上个月发布的双减文件对教育培训行业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而从近期各项措施传递的精神来看,从教培行业释放出来的市场容量,或许会被体育产业全面“收容”。
第二部分明确规定,初中生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得超过90分钟,线上课程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且每课时不得超过30分钟,从而实现“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目标。
对于由此产生的课余时间,文件在第8条专门强调,要引导学生“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
为了确保这些规定不会沦为一纸空文,文件又在第19条规定,将“双减”工作成效纳入县域和学校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把学生参加课后服务、校外培训及培训费用支出减少等情况作为重要评价内容。
如此一来,在青少年不运动原因中排名第4位,占比达到26%的“耽误学习时间”有望得到解决。
双减文件中的这些规定,与全民健身计划遥相呼应。
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的设想,到2025年之前,县、乡镇、行政村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并且提出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主要包括补齐全国5000个以上乡镇全民健身器材,数字化升级改造1000+公共体育场馆,改造完善场馆硬件设施,提升场馆使用体验。如此一来,“没有适合的场所”、“没有运动设施”这两条制约青少年运动的因素也将不复存在。
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体育场地371万个,体育场地面积31亿平方米,同比增速分别为5%、6%。
细分来看,全国体育健身场地中,全民健身路径、健身房、健身步道的数量分别增长6%、6%、16%;全国球类运动场地中,足球、篮球、排球、兵乓球、羽毛球场地的数量分别增长11%、3%、4%、4%、6%。
在此基础上,伴随补短板工程的逐步落地,没有场所和设施等问题将逐一得到解决,从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帮助青少年加强参与,从而提升运动量。
根据中国青少年健康研究中心与特步联合发布的《青少年健康蓝皮书》可知,青少年对各类运动的喜爱偏好,带有鲜明的性别因素。
其中男生更喜欢跑步、球类、骑行、远足、击剑等强度大、需要更多体力支持的运动;女生则更青睐舞蹈、瑜伽、滑冰甚至散步等相对柔和的运动。
青少年最爱散步、跑步
从图中可知,跑步、球类、散步、骑行、游泳、爬山、远足等7项运动,广受男女生喜爱。但除游泳外,剩下的6个项目有一个共同特点——需要大量运动鞋服等装备支撑。
伴随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更为富足的国人,具备追求更为舒适的运动体验的需求。对于运动装备的添置需求,有望因此共振提升,尤其是以鞋帽服饰为代表的高频消费品。
根据艾瑞咨询2021年6月份出具的统计结果,在家庭支出中子女教育投入资金占比一项上,超过50%拥有3-15岁子女的家庭中,其子女教育开销占据整体消费的21%以上。
这从量化角度证明了一个老生常谈的事实:当今家长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正在攀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科教育遭遇治理,对于素质教育、尤其是体育教育重视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各家庭对子女的固有支出将以素质教育为主。
与学科教育培训付费者与使用者分离的消费行为不同,体育装备的采买,将大幅度取决于青少年意志——这意味着,青少年喜爱是采买的首要考量因素。
2021年的青少年及以下年龄儿童,以“00后、10后”为主,在这两代人成长过程中,充分享受中国发展的红利,较“90后”及以前的国人有更强烈的文化自信,“汉服热”的文化浪潮,正是这种文化自信的体现。
因此,在采买运动装备上,青少年在追求国际大牌的同时,也出现了倾向于“国潮”风的消费分支。诸如李宁、安踏、特步在内的知名国产品牌,正在成为青少年的集中消费目标。
国潮少年的运动利器
作为国产运动品牌的代表,李宁、安踏、特步等都与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紧密相随。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国产运动品牌,既经历过“国货自强”的崛起时刻,与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大牌同场争锋,也经历过行业的同质内卷,带来供应链上的库存危机。在资本市场上,国产品牌的市值也经历过冲高下滑的起落跌宕。
这使得自我变革在国产运动品牌行业内,成为大趋势。其中,外观设计、科技运用、功能性提升、产品细分、精准营销等策略,纷纷出现在上述三大国产品牌的运营工作中。
我们也因此得以在国际大赛的赛场上看到,一批身披国产运动品牌的明星运动员。
安踏为中国代表团提供了东京奥运会领奖服
在叠加了“双减”政策与素质教育趋势后,国产运动品牌无疑会成为浪潮中的受益者。
“少年强则国强”,构建体育强国的目标,需要建立在每一个“大国少年”无畏无惧地追求梦想的基础上。如何关注青少年身体素质提升,如何助力中国的体育强国目标,这是时代留给国产运动品牌的挑战,也是国产运动品牌之于商业时代的机会。
来源:阿尔法工场研究院,部分内容有改动
往期 · 推荐
好消息!又有一省大量增加体育教练岗位!【本周全球体育政策热点追踪】
每个运动员都要记住你的伯乐!如果你有个认真负责的好教练,请转!
这一刻,无关输赢,却令人热血沸腾!
看了300多个奥运会项目,终于整理出了这几种适合孩子的体育项目!
又一省份宣布:运动员免试入学安置工作,教练员提高薪资!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