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可以预料的是,一波打算效仿Bridgepoint完成上市的PE机构正在赶来的路上。但是,对于一直以来喜欢高度保密的PE行业来说,这些公司可能仍是例外。
编译丨田桢
编辑丨熊巧
来源丨PitchBook

本期推荐阅读时长:10分钟
在欧洲,私募股权(PE)投资管理公司日益成为股票市场的主要成分之一。总部位于英国的Bridgepoint Advisers成为该地区最新一家上市的PE机构,该公司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完成了首次公开募股(IPO),估值为29亿英镑(约合40亿美元)。而它并不是最近唯一一家对股市有野心和想法的PE机构。
近期,TPG传出上市计划,而据媒体报道,路易·威登集团(LVMH)旗下的L Catterton也在考虑上市,可能通过IPO,或者通过SPAC(这将是PE机构SPAC上市的首次尝试)。据称,专注电信、公用事业和其他行业的PE机构Antin Infrastructure也在考虑上市。英国风险投资(VC)公司Forward Partners已宣布有意在伦敦上市。Owl Rock Capital Group和Dyal Capital Partners与一家SPAC进行三方合并,于今年5月上市。这表明,所谓的“另类资产”私募股权正向着主流资产转变。
伦敦的3i Group、瑞士私募二级市场专家合众集团(Partners Group)、法国的提克豪资本(Tikehau Capital)和瑞典的殷拓集团(EQT)都已上市。在美国,这是一种更为普遍的选择,KKR、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Apollo Global Management)、凯雷集团(Carlyle Group)和黑石(Blackstone)等PE巨头的股票都在交易所公开交易。
上市PE机构一览:
数据来源PitchBook,母基金周刊整理
PE机构上市听起来可能有点自相矛盾。毕竟,PE的吸引力就在于,投资组合公司不会像上市公司那样面临严格的披露要求或来自股东的高压。乍一看,PE机构选择上市,为此承担相关披露义务以及直面股东压力,似乎不太符合常识。
不过,像Bridgepoint这样的公司决定最近上市也是有道理的。Bridgepoint的上市也表明一个现象,那就是欧洲PE行业正在走向成熟。
PitchBook的欧洲、中东和非洲私募市场高级研究分析师多米尼克•蒙德西尔(Dominick Mondesir)表示:“我们看到PE已经是一个从资本市场边缘迈向主流的资产类别。很多并购机构都从原来的创始人‘一言堂’转变为机构化属性更加明显,这就推动了机构上市。”
但是,上市也有其负面影响,如公司暴露于公众视野下,负面信息也一览无余。
Bridgepoint的高层薪酬方案已经受到了密切关注。例如,该公司的IPO招股说明书披露,它向英国前议员、零售连锁店玛莎百货(Marks & Spencer)现任董事长阿奇•诺曼(Archie Norman)支付了175万英镑,让他加入公司董事会,担任非执行董事,年薪20万英镑。该公司还披露了其他几位高管的薪酬。
这条新闻本身并没有什么争议,但它是Bridgepoint以前不需要、也不可能想要分享的信息。该公司的招股说明书还提供了有关PE机构能赚多少钱的新见解。在最近一系列PE收购交易在英国引起恐慌之际,这可能是一个敏感话题。
当事情进展顺利时,上市对PE机构来说是有利的。首先,它们获得了新的资本渠道,此外上市也能给它们带来声望,而且公开市场更高的标准对其也起到更好的约束监管作用,这些很可能会对有意向出资的有限合伙人(LP)起到促进推动作用。
可以预料的是,一波打算效仿Bridgepoint完成上市的PE机构正在赶来的路上。但是,对于一直以来喜欢高度保密的PE行业来说,这些公司可能仍是例外。
在2016超级回报国际会议(SuperReturn International 2016)上,《华尔街日报》援引凯雷投资集团大卫•鲁宾斯坦(David Rubenstein)的话称:“我搞不懂为什么会有PE机构想要上市。上市PE机构的股价几乎比其他所有上市股票都要差。”
PE机构为何会选择上市?黑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上市时,黑石两名联合创始人的其中之一彼得·彼得森(Peter G. Peterson)已经81岁了,即将退休,他希望寻找一种方法,从他花了20年时间打造的这家公司套现。他在IPO中出售了大部分股份,在此过程中赚得18亿美元。彼得森的联合创始人斯蒂芬·施瓦茨曼(Stephen Schwarzman)从中赚了7亿美元,还保留了88亿美元的股票。对于那些年事已高的创始人而言,公司上市这种横财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那么,PE上市是一个好举措吗?这个问题只有公司自己能回答。2016年2月,在SuperReturn的会议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
首先是来自华平投资集团(Warburg Pincus)的联合首席执行官约瑟夫•兰迪(Joseph Landy),当时传言认为华平也是正在考虑IPO的私募公司之一。
“我们对上市没有兴趣,”兰迪说。“如果你真的去问一些私募股权公司的所有者和创始人,问他们是否愿意上市,我认为你可能会听到一些非常有趣的答案,一些很诚实的答案。”
阿波罗考虑上市时,联合创始人利昂·布莱克也听到了两种声音。他回忆道:“其中一半的人说,‘当然,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上市之后可以把阿波罗发展成为一家全球性的另类资产公司。’另一半说,‘你疯了吗?你一定是疯了。’我很高兴阿波罗还是做到了,尽管我一直在抱怨股价不行,但是上市让我们成为了一家全球性、综合性的另类资产公司。”
PitchBook在2019年的研究显示,上市PE机构的融资力度远高于没上市的同行。
该研究表明,为尽可能多地募集资金,阿波罗、黑石、凯雷和KKR这四大上市PE机构正在推出新基金,旗舰基金的目标规模也更大。
报告称,上市PE机构永远认为自己“被低估了”。股东和分析师普遍误解了私募股权固有的可变现金流。根据PitchBook的数据,为了取悦股东,上市PE机构积极扩大基金规模,以提高管理费和附带权益(carry)。
报告称,普通合伙人(GP)“希望获得巨额资金,从而扩大收费基础”。“与套利交易不同,管理费是经常性的、可预测的,股票投资者更看重这一点。”
PitchBook将四大上市PE机构与未上市的四家同行进行了比较,即Advent International、贝恩资本(Bain Capital)、TPG资本(TPG Capital)和华平投资(Warburg Pincus)。2015年至2018年间,四大上市PE机构的旗舰基金平均规模为189亿美元,而四家非上市同行的基金平均规模为116亿美元。
报告显示,上市PE机构还通过丰富产品类别来增加资金。在1997年至2000年期间(四家公司中有一家尚未上市),它们平均每家完成了2.5次独特的策略发行,而Advent、贝恩、TPG和华平则分别完成了1.5次。
在阿波罗、黑石、凯雷和KKR上市后,这一差距显著扩大。在2015年至2018年期间,上市的四家平均完成了8支不同策略基金的募资,而未上市的四家仅小幅增至2.3支。PitchBook表示:“发行不同策略和完成募资基金数量增长表明,股票市场希望PE机构实现业务多元化,增加管理资产和相应的管理费用,而未上市私募公司则保持精简和更专注。”
研究发现,上市PE机构的基金和未上市PE机构的基金长期业绩相似。如果以内部回报率(IRR)来衡量,上市的PE机构往往表现得更好,而未上市PE机构则在投入资本倍数(total value-paid-in,TVPI)指标上面胜出这可能意味着,上市的PE机构可以更快地产生回报,而未上市的同行则追求在更长时间内做得更好。
报告称:“作为一家有外部投资者的上市公司,压力似乎不会对基金业绩产生负面影响。”“这些公司上市前后的相对表现是一致的。”
眼光回到中国。7月8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新时期进一步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六个方面重点任务,其中在打造风投创投之都中明确鼓励和支持创业投资机构上市,并明确鼓励和支持创投机构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公司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此前,深圳也尝试性地迈出了投资机构上市的一步。
当前有不少VC/PE机构对于上市也有着强烈的需求,随着企业上市通道的不断完善和畅通,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股权投资行业的上市在一定层面上也为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益提供有力的支撑力量。
从海外经验来看,上市的确有利于投资机构拓宽资金渠道,提高品牌声誉,接受公开市场更规范更严格的监管。与此同时,上市PE机构也将面临股东不理解、股价疲软的尴尬局面,它们过于激进的募资策略也可能带来潜在的危机。
对于中国的投资机构而言,上市之后可能面临的问题有哪些?监管方面能够采取的措施又有哪些?股东对于持有投资机构的股票又有哪些担忧?欢迎读者在留言区评论,共同探讨。
参考资料:
[1]https://pitchbook.com/news/articles/private-equity-public-alternative-IPO-Bridgepoint-Advisers-Europe
[2]https://pitchbook.com/news/articles/private-equity-goes-public-a-history-of-pe-stock-performance
[3]https://www.institutionalinvestor.com/article/b1fmby15b3w2fh/Listed-Private-Equity-Firms-Are-More-Aggressive-Data-Show
[4]https://mp.weixin.qq.com/s/UC5wMDNZl3CHErRU94yPLg
[5]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retail-consumer/exclusive-louis-vuitton-backed-l-catterton-explores-public-listing-sources-2021-07-16/
「2021中国母基金峰会金砖投融资论坛」
2021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大国博弈暗流涌动、主动权逐渐加强。在内循环、双循环的新全球格局下,创新进入深水区,中国需要技术投入,硬科技亟需实现新一轮的创新。
随着私募股权行业机构的发展周期进入新的阶段,资本在长期主义建设和多元化发展中面对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投资机构软实力建设和竞争迈入新时代,进一步推进大国周期的历史进程。
碳中和愿景下,私募股权行业也将迎来极大的发展机遇。
9月8-11日,由母基金周刊、厦门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主办、建发集团、金圆集团、兴业证券联合主办的「2021中国母基金峰会金砖投融资论坛」将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作为“第二十一届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平行论坛之一,本次峰会母基金周刊、厦门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将携手行业内知名母基金与机构LP、产业集团、新经济资本齐聚厦门,开启中国投资机构新征程,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开放,服务中国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全球资本市场共同繁荣。
欢迎扫码或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报名参会。
扫码或阅读原文报名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周刊|荐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