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葫芦娃
来源:大碗楼市(ID:Superbowl77)
文章已获授权
掩杀教培机构的尘埃,尚未落下。
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就又来了。
学区房,又一次被釜底抽薪,断了后路。
教育资源大轮换,开始了。
昨天,北京召开了“双减政策发布会”。
不得不说,北京真的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旗手。
别的城市玩“双减改革”,最多也就是——
不得占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补课;
不再审批新的学科类教育机构,不得线上培训和线下拉人头;
不给家长布置作业,不让家长批改作业……
而北京除了这些常规操作外,又提出一个新的大杀器——
大规模的老师跨校、跨学区流动。
在这次的发布会上,教委领导明确表示:
新的学期,北京将有更多义务教育阶段老师跨校和跨学区流动,辐射优质教育服务。
而跨校和跨学区流动的老师,将以优秀校长、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为主。
这一招,直接打到了学区房的七寸。
不,准确的说是——
斩掉了学区房的七寸,斩断了学区房的蛇头。
之前的多校划片也好,公民同招也好,最多也就是:
学区和学生随机,但老师和教育资源不随机。
买了学区房,一个多校划片,可能划不进顶级学区;
有钱有资源,一个公民同招,可能上不了顶尖民办。
但顶级学区和顶尖民办,一直在那,只是你可能进不去而已。但也不排除有的野性朋克家长,为了50%的可能性,也要干套学区房。
万一呢,万一能划进去呢。
现在一个“老师跨校和跨学区轮动”,让最后一丝的可能性也泯灭了。
这是一记釜底抽薪!
买了学区房,不一定进顶级学区。进了顶级学区,名师校长还可能轮岗跑路。
今年进了顶级名校,明年老师轮岗跑了。
今年买了顶级学区,明年校长轮岗跑了。
自此之后,北京上学彻底变成了盲盒游戏。
回顾过往,历次教育改革的大杀器,几乎全从北京开刀。
教育改革的大道上,北京就像一个旗手,高高举起旗帜,一路冲锋。
已经有城市,开始跟进了。
“教改旗手”北京蒙眼狂奔的同时,杭州率先跟进了北京的政策。
这个周末,杭州胜利小学新城校区的家长们彻夜无眠。
周六,胜利小学新城校区的家委会代表,参加了一场区教委主办的评估会。
在这场评估会上,教育局扔出一颗炸弹——
杭州上城区计划将三所小学,划归胜利小学托管,成立新的“山南校区“。
同时,要把胜利小学的一部分老师和管理层,分给新成立的“山南校区“。
另外,山南校区的一部分老师,也要进入胜利小学,以完成“师资置换”。
胜利小学,浙江省重点小学,杭州排名前十的顶级名校。其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599年的崇文书院。
而山南校区的三所小学,在上城区的排名全都在前十名以外。
一个是顶级名校,一个是普通学区,让这两个学校师资置换,其本质和北京完全一样,都属于——
优质师资大轮动,教育泛扶贫。
让名师流动起来,从顶级学区流动到学区谷地,完成教育资源的削峰填谷。
更有意思的是,相关领导在答家长问中的回复——
教育集团化,是大趋势;
名校托管非名校,双方师资互换,也是大趋势;
大势不可违背,现在托管,还能挑挑拣拣,还能挑个相对好的托管;
晚点托管,只能选别人挑剩下的菜小,师资互换也只能跟菜小互换。
透过相关领导的回复,我们看到一条杭州教育改革的逻辑线——
通过教育集团化,完成名校对菜小的吞并托管。
再通过托管,实现名校师资与菜小师资的轮动互换。名校和菜小,在削峰填谷的融合中,完成教育平衡。
狠!杭州是真狠!
不出手是不出手,一出手就是拿着杀招下死手。
假如,杭州把这种“削峰填谷、师资轮动”的教育集团化全面铺开,再坚持五年,杭州将继北京之后,率先实现一个异常牛批的目标——
消灭学区房!
集团化了,咱俩一个名儿,谁还能分清谁是谁。
师资互换了,老师大轮动,谁还能分清谁是名校。
啥学区不学区的,爹妈都一样,都是亲儿子。
共同富裕示范区,在教育上,率先实现了共同富裕。
世间再无学区房。
一直有人问,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究竟要改到什么程度,才算完成教育改革?
很多人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动不动就要扯到宏大命题和宏伟目标。
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教育改革的终局很简单。
无关宏大命题和目标,就是简短且残酷的一句话——
世间再无学区房。
不信?
你且回溯一下教育改革的路径——
“多校划片”和“公民同招”,意味着什么?
打断学区和房产的深度捆绑。
买了学区房,还可能上不了名校。想烧钱上私立,也要电脑摇号派位。
现在搞个“师资跨校和跨学区轮动”,意味着什么?
给学区房一记釜底抽薪。
买了学区房,今年赌中进去了,明天校长老师就可能轮岗跑了。
北京充当“教育改革的旗手”,意味着什么?
从最硬的骨头开始啃,给顽固派展示一下决心。
一块招牌砸中三个处级干部、利益集团盘根错节、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的北京,都干的这么彻底了,剩下的城市还有挺下去的必要么?
当房产和学区的深度捆绑被打断了;当名校师资被釜底抽薪了;当拿着棍子、充当旗手的还是首都北京;当更多的城市不得不跟着旗手、提着棍子往前跑……
五到十年的时间里,学区的价值将被逐步泯灭,学区对于房产的溢价必然逐步归零。
世间再无学区房。
最后,我想跟大家说几句老实话。
自教育改革开始,我就在不断提醒大家关于学区房的风险。
包括在3月份上海新一轮的教改启动后,我还专门写了篇文章——学区房的大雷,要暴了!
我反复强调一句话:不要以任何投资目的再买任何学区房,除非近两年自用!
当时,留言区里骂声一片。
大家不信,不信政策的到来会如此迅猛,不信政策的落地会如此彻底。
5个月过去了,现在你还不信么?
你不信会全国普及。
好,现在北京跳出来当了旗手。连北京都改的这么彻底,还有哪个城市不能动?
你不信会如此迅猛。
好,强制划片、强制公民同招、掩杀教培、师资轮动……不到半年时间,全来了。
你不信会如此彻底。
好,师资跨学区轮动,颠覆了现有教育格局。连端着铁饭碗的老师都能轮岗流动,还有什么不能动?
你还不信么?你还要去追学区房么?
如果,过去五年,中国楼市里的第一波雷是——
诸多充满泡沫的三四线城市和远郊新区。
那么,未来五年,中国楼市里的第二波雷大概率是——
高溢价的学区房,尤其是带着学区的老破小。
最后的最后,想再次提醒大家:
这次教师跨学区和学校流动,是对学区房的又一记釜底抽薪。
它意味着围杀学区房的大网,完成了最关键的一记节点。
教育改革的终局是,世间再无学区房。
请不要心存侥幸,也恳请诸位把此文转发给身边或许心存侥幸的朋友,帮他们最后预警风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