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纳曰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
图为即将开赴战场的士兵从妇女部长手中接过慰问衣物
原载:《同舟共进》2019年第3期
作者:冯杰
20世纪30年代,上海是中国工业、金融中心及西方国家在华利益的核心所在。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全部动员整个抗战”,为了牵制、分散华北日军,唤醒国际列强干涉,蒋介石主动出击上海,从而引爆了历时三个月的淞沪会战。从8月13日到11月中下旬,国军先是猛扑日军在沪据点,再是拼命阻敌登陆,步步退守沪西防线。中央嫡系精锐轮番上阵,西南地方部队“共赴国难”,累计参战人数多达七十余万人,占当时全国陆军总兵力三分之一强。笔者拟从人事角度,考察淞沪会战中的国军高层指挥如何运作,揭开派系龃龉的“幕后秘幸”,梳理蒋介石更迭指挥系统的各种考量,以及影响战役进程、结局的一些非军事因素。
张治中:“我一直在前方,委员长究竟怎么样”
1936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准备对日作战,划全国为数个国防区,中央军校教育长张治中兼任京沪区长官。战备工作需要秘密进行,张治中用心良苦,在军校办公室的边上设置了一个高级教官室,对所有工作人员有一个很严厉的规定——绝对不许对外泄漏工作的机密。因而,没有一个外人知道,这个小小的机构,竟是日后揭开全面抗日战争序幕的司令台。秘密机构后来移驻苏州狮子林、留园,对外号称“中央军校野营办事处”,以继续掩人耳目。
卢沟桥枪响,张治中正在青岛养病,闻讯后急忙返回南京,出任京沪警备司令官。8月9日,日军驻沪海军陆战队大山勇夫中尉与水兵斋藤要藏强闯虹桥机场,被机场保安队开枪击毙。12日晚上,蒋介石电令张治中星夜进军上海,驻扎在京沪线上的第87、第88师等部顿时忙碌起来。宋美龄邀请来的空军顾问陈纳德碰巧遇上了这一幕:火车在驶往南京的半途中停下来,所有的乘客被赶下车,中国部队拥进车厢,火车掉转头折回上海。第二天清晨,上海居民从梦里醒来,看见遍地头戴德式钢盔的中央军,惊喜交集:“你們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这样神速?”
中央军的首要任务是“扫荡上海敌军根据地”,结果事与愿违,几天进攻下来,收效甚微。军政部次长陈诚、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视察淞沪战场,建议张治中改攻汇山码头,向敌中央突破,先截成两段,再分别扫荡。适逢第36师从西安赶到上海,第216团团长胡家骥身先士卒,连续冲过东熙华德、百老汇路,但无法摧毁汇山码头坚固的铁栅门,进攻再次受阻。22日,蒋介石调整战斗序列,任命陈诚为第15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担任由京沪警备司令部改编的第9集团军总司令。据陈诚日记记载,当晚他由南京、苏州转南翔,找到张治中“重商总攻部署”,次日又因前方通讯困难,“回苏州处置一切”。
令人不解的是,张治中似乎并不了解战斗序列出现的明显变化,24日从太仓赶至嘉定,反而引起第18军军长罗卓英的疑问:“张总司令为什么会跑到我们这里来?”据张治中的说法,仔细一问,他这才知道“自蕴藻浜以北地区的防务,统归陈诚指挥了”。于是又找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了解情况,岂料引来一场轩然大波。
蒋介石在电话中质问张治中为什么不在前线,跑到苏州后方?张治中本来一肚子气,回复声音也不小:“罗卓英归我指挥,我不能不去看看,我不知道他已划归陈诚指挥了!”蒋介石越发厉声责问:为什么到苏州?为什么到苏州?”张治中再也按捺不住:“我到苏州与顾祝同商量问题的。我一直在前方,委员长究竟怎么样?”
怀着委屈的心情,张治中提出辞职。9月4日,陈诚电呈蒋介石,替张治中说尽好话:“文白兄两旬以来,在前方指挥作战,异常奋励,夜以继日,至为辛劳。惟因一切后方交通通信等机关组织,未臻完善,种种准备,未能周密,而成现在之局。职意用人在用其所长,可否使文白兄担任大本营总务部长。”张治中本人也给南京写了一封长信,恳切表示辞职的至诚,但总是不蒙批准。原来蒋介石征询顾祝同意见,顾保留自己看法:“现在乃整个问题并非某一人之过错,似可不必调回也。”军委会副参谋长白崇禧巡视前线,张治中托其转达辞职之意,最终以身体状况不适合为由,调离前方指挥岗位。回到南京,张治中提出回家休养一段时日,蒋介石和蔼地说:“好,但你先就了新职再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