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微信公众平台的「生日」。9 年前的今天,用户可以写公众号了。
看了一下去年的记录,过去的一年里,公众号新增的原创文章 120 篇,更新频率又有所下降,其实主要是质量也下降很多。要让我找个借口的话,我会说,也难怪,时间久了,都会有所疲劳。
过去一年里,公众平台没有很大的变动,但没有停下来,产品优化一直在继续,对诸多用户而言,这是好事。
如果回顾一下过去几年微信公众号的重大变动,我认为订阅号列表改信息流,是一个分水岭。或许可以下结论,根据「常读用户」而做的内容呈现机制是错的。这是一个主观结论,因为缺少统计层面的数据。没有数据就没有发言权。当然,微信公众平台团队可以说,从大盘上看,数据没有下降,甚至是上升了。但这种数据的波动其实受很多因素干扰,并不能说「常读用户」的机制就和数据有直接关联。
那我为什么还要说这个机制是错的呢?这是因为,微信公众号创作者内容发布频度并不都是均一的,也并不是规律的。而「常读机制」只对那些能保持稳定节奏和规律更新的账号才更有优势。这也意味着一些新的号依然不会有太大机会。除非掌握了某种所谓的「流量密码」。如果要验证我的话其实也简单,只需要从统计层面分析一下,这三年来,活跃账号的「常读用户」数量是不是在下降即可。当然这个统计应该去掉那些官方属性的公众号。
这个机制,现在如果推翻或是改进的话,也还来得及。
另一个重大变动但是一般创作者感受不到的是「内容推荐」,我认为做得也不算成功,主要是这个确实比较难做。这是因为,什么是好的内容,一直没有清晰而且可以量化的度量方法。现在推荐给用户的标签化的内容,用户其实很难接受。何况还有短视频不断蚕食用户的注意力,单纯的文字内容,天花板已经清晰可见。
应该说,这两个变动,一个是希望给作者增加流量,但调动已有读者常来读,还不如让公众号增加点订阅量更有效;另一个是在让用户发现更多好内容,但问题在与,好内容筛选不出来,效果自然会打折扣。可行的办法?还不如让用户发现更多感兴趣的公众号更有意思。
对平台而言,困难很多,挑战不少。
公众平台的出现,已经改变了很多人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我们还强求什么呢?
谢谢微信公众平台。谢谢公众平台团队。

对了,今天过生日还有很多人啊……生日快乐。天若有情天亦老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