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三姐

公众号|格十三(GSSW13)
前些天我应邀参加录制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这期的话题是“重拳出击校外补习班,教育内卷会消失吗”,节目中有一段现场观众发言给我印象深刻,这位观众是一个9岁的北京男孩。
男孩说:“我现在三年级,我同学已经有学五年级、六年级的知识了,他们学得一点也不懂,我就想跟大家说,现在我们学得囫囵吞枣,你们浪费钱有什么用?!”
一个真实的中国一线城市9岁孩子的声音,该让更多家长看一看。
相信不少人(尤其是没孩子的人)看了这样的视频,听了这些孩子的哭诉,又将会是一轮痛骂家长:都怪你们逼孩子,你们为什么要给娃这么大压力?你们知道现在青少年患抑郁症的概率有多高嘛......
让我想到了我也收到过一些读者留言,说“你老替家长报班说话,你怎么那么喜欢补习班?看看你们把孩子逼成啥样了,你们这种就是偷懒、不负责任的家长!”
视频里这个孩子说的我非常赞同。我一直觉得,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就给孩子报很多校外课,拔苗助长提前抢跑,是一种可笑的行为,好处几乎为零。
小学和中学之间是有一个断层的,这个断层不是指学习成绩上的断裂,而是学习能力上的断裂。说白了:你小学再好,上了中学不一定行。
因为小学知识没什么难度,靠的仅仅是一种习惯,有的孩子靠父母逼、靠补习班带、靠填鸭,都可以肉眼可见地突飞猛进,家长不免沾沾自喜,以为是补习班的功劳。
但上了初中你就会明白:小学越是靠外力拔上来的,上了初中越是累。因为学习逐渐从“外力”转向“内力”了,那些习惯于依赖外力的孩子就傻眼了,于是家长就更要变本加厉地增加校外补习。
越往后面越会明白,学习这件事是有一定成分的“天意”的,就像“三年级学五年级的内容但一点也听不懂”这是很残忍的事实,但还有个更残忍的事实是:有很多小孩三年级时就能够听懂五年级的内容,初一就学会初三的,高一已经学到高三了。
正是因为这些人听得懂,所以他们才去学,也才带动了更多人去学,导致那些“听不懂”的孩子也不得不去学。“听不懂”的孩子家长只会想:人家听得懂的还都在学,我们家已经落后了怎么能不学呢?
所以当很多人埋怨家长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的时候,家长其实很冤,家长多希望第一个掀起“三年级学五年级内容”热潮的孩子不要开这个头啊......
如果说这世上只剩一人不希望孩子去上校外班,那这人一定是孩子的父母。谁会闲得没事花钱又花精力去给孩子报班呢?
有人说:没事,那都是过去了,现在好了,现在整顿校外补习了,以后孩子和家长就都减压了。
真的吗?
校外补习是整顿,不是消灭。校外补习还在吗?不但还在,而且以更差的方式存在了,比如课程从周末改为了平时放学后。

这段话来自一个读者,在末尾她写下:“大雨天早上给孩子调课调到掀桌子的一点想法。”

我发现,不约而同地,最近家长都在忙着“调课”,也都在为“调课”而想掀桌子。

政策规定周末不能开补习班,是为了周末让孩子们休息,或参加兴趣学习,或锻炼身体,或搞亲子陪伴,这都是减负啊,多好啊!
但政策却规定了平时可以开补习班,哈哈哈哈哈,逻辑好合理。
周末不让补,平时工作日放学后允许补,这不明摆着让大家把校外课都挪到平时放学后吗?想必至少以后周末看起来一片祥和宁静,还以为内卷消失啦!
又有人肯定会说:还不是你们自找的?课从周末调到平时,你们可以不参加不报名,可以骄傲地走开啊!
这就扯到了一个更深层的话题:家长到底为什么不肯断了补习的念头呢?为什么双休日不允许了,大家在工作日宁愿克服万难、骂骂咧咧,也依然还是要去报班呢?
那我们就来探讨下,“非要报班”的家长的心路历程。

首先,报班是为了什么,为了学习,学习是为了什么,为了考试和升学,升学是为了什么,为了有好的学历和好的职业前景。现在职业歧视解决了吗,职业公平实现了吗?没有,在这个前提下,家长不能保证未知的可能存在的歧视发生在孩子身上,肯定不如坐办公室当白领、有名牌大学学历傍身更放心,家长推孩子往高处走,这是错吗?这只是为人父母的天性。
有人阴阳怪气地说“不上补习班就活不下去了吗?”肯定活得下去,咸鱼也活得下去,咸鱼没有理想活得轻松。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理想变成坏事了?为了理想努力成了矫情了?你内卷你的,我努力我的,我不能为了减少内卷就牺牲我一个,给你们腾地方卷啊......

再说说上补习班对考试和升学到底有没有作用。

现在有种说法是:学校老师不好好教,所以家长只能让孩子在外面学。只要学校好好教了,就真的减负了。
我就一直觉得挺纳闷的,“学校不好好教”这个结论到底是怎么得出来的?据我所知,有些孩子外面也不补习,在学校也是学霸,他们是咋回事?
学校怎么教算是好好教?

首先,孩子天资不一样,有的孩子教一遍就考满分了,有的教五遍八遍还听不懂。那这些听不懂的就要怪“老师不好好教”。我认为,给这些孩子在外面找个能一对一狠命塞知识点的老师,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为孩子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着想。
大家容易忽略一个要素:“努力学习”不是孩子压力的罪魁祸首,“学习成绩不好”才是他们压力的来源。
第二,老师怎么叫好好教,按照教学大纲,不允许超纲,不允许拓展课外的东西,然后呢?
平时教的
期末考试考的
中考高考看到的
学校不超纲,老师教的是大纲内的东西,就算教出了超一流教授的高水准,有啥用,中考考了个超纲卷子。
那么这些超纲的东西,从哪里来?不知道。

如何才能避免遇到超纲题不会做?校外补习班给出了很多答案......所以家长能对校外培训不抱有任何指望吗?
又有人说:中考高考就是要选拔人尖,所以才出点难题,用难题来划分尖子和普通学生,从而选出真正适合学习的。
那我很想知道:有谁不想当那个“尖子”?为了被选拔出来,谁不想多学一点,从而成为天选之子?

谁他妈(不是骂人,意思是谁的妈妈)从一开始就能慷慨地说:你们去竞争吧,我家孩子把机会让给你么,我们就要做那个被刷下来的50%,我孩子就要去走职业技术路线。
这是当代家庭焦虑的核心,这是内卷的本质。
而不是说,我们都不加餐,大家体重都一样了。我们都不补习,内卷就消失了。
所以说我们当家长的必须要理智,做适合自己的选择,而不能万事一棍子打死。比如前面说的:小学低年级就急吼吼地给孩子填鸭,那真的是矫情。小学多开拓孩子眼界,尽情发挥孩子天性,拓展思维的空间,对他以后的学习乃至一生都有无尽好处!
而中学以后必须开始观察孩子了,说白了“看他是不是这块料”,基本到了初中二年级左右还扶不起来,那就找找他其他方面的优势吧,职业道路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而中学以后还是尖子的也不用过度担心,天资已经被验证,不需要怎么下狠劲,孩子也不会差了。
重点是中不溜及中等偏上的,用老师评语就是“须努力”,这一拨人切断他们努力的渠道有点不人道,但不能说人家找寻渠道就是“坏父母”,就是“虐待孩子”,这对父母不公平。
我们的孩子,无论他是历史洪流里的一滴水,还是时代尘埃里的一粒沙,在我们眼里,他就是我们的孩子,是我们的寄托和希望。
确实人生有很多条路可以选,但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没有父母愿意提前选一条众所周知不怎么需要努力但也不会有什么出息的路。鸡汤会说:每条路都可以发光发热。既然如此,就不应该judge别人选了一条鸡血的路,对吗?

反而对这些家长,更应该有包容和理解,尤其是当别人以为他们是无脑跟风、不懂教育、只会报班而不考虑孩子的时候,他们其实很无奈。
有时候在外聚会,听到一些未婚的人质问当妈的:“你们怎么那么喜欢补习班啊?”那些妈妈往往都会笑而不语,眼角流光,我知道她们心里一直在咆哮:你才喜欢补习班,你全家喜欢补习班。

十三姐
魔都高影响力KOL
独立运营IP「格十三」
旗下公众号「格十三」「十三姐夫」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了不起的中国妈妈》
微博@格十三
视频号「格十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