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线
有用、有料、有趣
今天,氢能源板块掀起涨停潮,15只股涨幅超10%。
氢能源板块为何暴涨?能火多久?
与此同时,锂电龙头宁德时代大跌,直接带崩锂电赛道。
龙二龙三比亚迪和盐湖股份也没能扛过大旗,甚至比宁德时代跌的更惨。
市场到底在担忧什么?


A
京冀两地出台氢能源产业规划

氢能源板块爆发

继上周预热之后,氢能源板块今日再次爆发。今日A股有多达15只氢能源概念股涨幅在10%以上。
其中,全柴动力七天四板,涨幅已达74.38%;次新股致远新能连续三天20CM涨停,涨幅达72.84%;提供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大洋电机四天三板。
致远新能、浙江新能分别收获3个、4个连续涨停板。
美锦能源成交额最高,该股今日成交89.3亿元,单日成交额创历史最高水平,最新收盘价创两年来新高。美锦能源被认为是氢能源概念龙头,是最早布局氢能源业务的 A 股公司之一,今年上半年该股表现平淡,公司早在6月24日便预告了业绩情况,预计上半年净利润预增16.18倍至22.42倍,加上近期氢能源产业风口的刺激,公司股价一路走强。
消息面上,北京、河北两地相继发布氢能源产业重磅规划。
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印发《河北省氢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称,到2022年,氢能关键装备及其核心零部件基本实现自主化和批量化生产,氢能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50亿元。到2025年,培育国内先进的企业10-15家,氢能产业链年产值达到500亿元。北京也出台了氢能源产业的发展方案。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官网发布《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其中提出,2025年前,具备氢能产业规模化推广基础,产业体系、配套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培育10-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减少碳排放200万吨。交通运输领域,探索更大规模加氢站建设的商业模式,力争完成新增37座加氢站建设,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
国际方面,美国总统拜登近日签署的一份行政令是刺激氢能板块大涨的重要原因。行政令要求,2030年实现零排放汽车销量占新车销量50%。其中在对零排放内涵的解释中,首次强调了燃料电池汽车。

B
三巨头都在跌
锂电板块蔫了
市场风格就像六月的天,孩儿的脸,说变就变。
今日,此前强势的锂电股大跌,万亿电池龙头宁德时代一度大跌6%,被宁德时代减持超5亿的永福股份,一开盘就躺在了20%的跌停板上。
龙二比亚迪跌近5%,龙三盐湖股份跌超7%。
此外,西藏珠峰跌停,星云股份、新益昌、联赢激光跌超10%,前期的稀土龙头北方稀土跌停、厦门钨业、广晟有色等纷纷大跌。
截至收盘,沪指微涨0.03%报3517.34点,深成指跌0.71%报14693.74点,创业板指跌1.31%报3301.39点;两市合计成交12571亿元,北向资金净流入62.06亿元。板块上,半导体、氢能概念走势强劲,锂电池、稀土、储能概念等大幅下挫。
上周四,锂电池龙头宁德时代的582亿的再融资方案公告后,投资者一片悲观,担心宁德时代甚至整个锂电板块都面临大幅调整。
但上周五消息公布后,宁德时代低开5%不到,随后就被迅速拉起来了,并没有出现很多人预想中的暴跌。而今天宁德时代大跌后,有投资者调侃到“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C

市场最大的担忧
锂电会产能过剩吗?
最近以来LG、SK、中航锂电等纷纷计划上市募资,宁德时代在这个时间点进行定增,也是想加快扩产脚步。

当下,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期,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到1800万辆,对应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5%,全球动力电池需求将超过1TWh。
高需求驱动下,海内外动力电池企业均在大力扩产也是合情合理。
但市场上出了不少质疑的声音。有投资者称,在资本热捧背后,需要警惕结构性的产能过剩矛盾。
据起点锂电大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包括宁德时代、LG新能源、中航锂电、亿纬锂能、SKI、比亚迪等21家企业规划产能已达到3.15TWh,是市场需求的三倍。
这些扩产的产能落地大约都会在两到三年之后,而一旦进入投产阶段,锂电池是否会快速进入一轮如同当年光伏一样的产能过剩,这是非常需要警惕的问题。
当下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除了各家电池厂商的疯狂扩产,很多传统的化工企业进入锂电中游赛道试图分一杯羹。不少投资者应该都注意到不少杀入锂电赛道中游的化工企业短期内利润明显大幅增长,估值也显著抬升。
但有机构投资者警示,传统化工企业要找增长点,进入锂电中游是必然,过去没进入更多是因为赛道太小,而传统企业最擅长的是成本控制,所以竞争格局的演变,未来肯定会让很多锂电中游企业的盈利水平回归均值。那么未来锂电中游将大宗化、大宗化后就不会有技术溢价,这些都是产业规律。


D
氢燃料电池会成为下一个锂电吗
以氢能驱动的燃料电池汽车,可以做到整个生命周期零排放。相比之下,以锂电为动力的电动汽车,只在使用周期是零排放,上游原材料供应链环节中的碳排放则无法避免。
因此,有一种说法认为,燃料电池才是新能源车的终极解决方案,锂电池可能只是燃油车向燃料电池新能源车进军的过渡迭代技术。
相比锂电池,氢燃料电池在能量密度、电池容量、快充能力和续航里程上具备了天然优势。尤其是能量密度方面,锂电受制于理论瓶颈,提升空间非常有限,当前普遍使用的电动汽车能量密度不超过300Wh/kg。相比之下,已有氢燃料电池公司研发出1500Wh/kg的能量密度的电池,并将向航空领域公司供货。
氢能源与光伏和储能的梦幻联动是另一大看点,利用电解水制氢能够有效解决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可能存在的消纳问题。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氢燃料电池发电”的组合,可以形成完整的储能解决方案。
但有专家对价值线研究院表示,氢能取代锂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氢燃料电池在体积能量密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劣势,毕竟汽车的体积是有限的,体积能量密度太低会极大的限制在乘用车领域的普及。
同时,氢燃料电池目前成本还很高。资料显示,2L汽油车发动机成本在3万元左右,一辆特斯拉Model3的锂电池成本约为4.5万元,而燃料电池成本目前高达16万元。
此外,氢能源在补给配套设施方面也远未完善,加氢站的大规模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建设充电桩相比投入巨大,极大程度上阻碍了氢能源的普及。
据国际氢能委员会发布的《氢能源未来发展趋势调研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燃料电池乘用车将达到1000万辆至1500万辆。相比之下,国际能源署对2030年电动汽车的预测达到了1.45亿,十倍于燃料电池汽车。
综上看,锂电赛道在未来十年或许仍然是更主要的投资机会,但股价太贵,泡沫也有点多,调整在预料之中。一旦价格回到市场所认为的合理估值,细分龙头仍将具备投资价值。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