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三姐

公众号|格十三(GSSW13)
双减之后,许多家长的inner peace崩塌。
大家就有种感觉:好像这个世界的秩序被重新洗牌,而且各种奇葩怪异消息满天飞,加上一系列如谍战剧般的惊悚桥段在朋友圈里横行,甚至有人迅速反应建立了大大小小“情报站”一样的组织,用来进行战略部署——
“我们的班都停课了,你那里还有什么健在的?”
“你们的课是不是没法上了,我这儿还有个幸存的”......
大多数家长之间的民间群体,在这个节骨眼上并没有表现出欢呼雀跃、欢庆减负,反而是在抱团互助中找寻下一个“安全的补习渠道”,本来大路走的好好的,现在被迫去走了暗戳戳的小道。
不客气地说:“双减”之后,很多家长真正减少的只有头发。
2021魔幻假,遭遇了double kill的家长说:我怎么感觉我陷入了人生低谷?
毫不夸张:双减反而唤醒了许多家长的“求生欲”。
现在这个阶段,“思索教育路线”几乎占了妈妈们70%以上的精力剩下的30%,她们可能在上班(和同事讨论双减及补课),也可能在聊天(和朋友聊双减及补课),还可能在睡觉(在梦里梦见孩子的补习班被举报,老师被抓,孩子获救,家长吓醒)......
以前不少家长觉得:只要出点钱,很多问题也就解决了。现在呢,问题解决了没,钱省下来了没,我看还悬而未决。
就在这变幻莫测的一天天里,娃的事还没搞明白,我们猛然发现——以前如“后娘养的”一般不怎么受待见的“家长培训”被广泛关注了起来,不仅很多地方的学校、社会团体、妇联等都开始给家长搞起了“家长学校”,连一些培训机构也为家长打开了全新世界的大门。
不是,您转型就转型,你老逮着我们这波韭菜薅有意思吗?
合着是想让全家一起报班呗,孩子上孩子的课,父母上父母的课,这其乐融融的,是要把培训机构当成我们第二个家。
万一这形成风气了,啧啧,到时候我教训孩子还没张口,孩子跟我说“你看人家谁谁谁的妈自从上了父母补习班,再也不乱发脾气了,教育方法更科学了,连偶尔跟孩子谈心用的都是成语和典故了......”
神经病啊,我不要面子的啊!
怕是以后父母圈也要开始内卷了?就连广告词儿我都给他们想好了你来,我们培养你。你不来,我们培养你孩子同学的父母。”
这啥事啊!教育内卷还带家属全员参与的,一个不落。
不如改天再开个“优质祖辈培训班”,“优质保姆培训班”——你不来,我们就培养你孩子同学的爷爷奶奶!还培养人家的保姆!哼!
别以为你不上这些班就没事了,欠的债总要还的......
设想一下,将来你和亲家一见面,人家父母俩人都是“父母智慧学校”优秀毕业生,拿过十来张奖状,得过七八次第一,听过各种家庭教育大师课程,写过数百篇家长考核论文,一开口就是多商管理策略、高效学习方法、习惯养成方案、亲子关系技能,家里一大堆儿类高端书,什么保育证,蒙特梭利证,教育指导师证,教师资格证......而你,能拿出来的只有你娃的出生证......
所以说,父母培训这条路可不能让资本参与啊,得扼杀在摇篮里,救救家长!对K12的补习班有多凶残,对家长的补习班就要有同样的凶残。
不能通过扩张家长的内卷来实现你们资本的转型啊。
不过后来他们改了说法,把“优质父母智慧馆”改成了“家庭教育智慧馆”......
确实改了等于没改,你哪怕改成“优质爸爸培训班”我们也能笑着默认你。
归根到底,改来改去,潜台词还不就是老生常谈:好多父母在家都没有智慧,不会当父母,不会教育孩子,我们可以为你们提供技术支持。
这就有点像奔波儿霸和霸波儿奔在说相声,最后被如来退票了。
机构:你们不会教孩子。
家长:就你会。你行你上啊。

机构:行啊,那我来帮你教你的孩子啊!

家长:好啊,你去教啊!
政策:都闭嘴吧。
原本亦敌亦友的机构和家长,好不容易磨合得差不多了,政策一来,他俩又得重新磨合,这一次换个人磨。
那么问题来了:经过培训的父母就能成为优质父母吗?
答案显而易见:你看看他们培训出来的孩子都成学霸了吗?

而且我很想说:对不起,看到这种“培训父母”的招牌,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另一个招牌:“婚姻大师”。
婚姻大师的种种招数,为什么让人看了就想笑?
那是因为我们心里非常明白一件事:婚姻是一百个人有一百种样子,还关联到每个人的脾气性格、行事风格等等,无论多么厉害的大师,用他那统一套路是不可能解决所有人的婚姻问题的。

那么“父母培训”和“婚姻拯救”在本质上有多大区别呢?
一个是手把手教你挽救婚姻,一个是手把手教你做父母。如果前者管用,世上就没有人离婚;如果后者管用,世上就都是完美家庭。所以你信吗?
大多数父母不是没智慧,不是不会当父母,他们只是不会平静地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合理的或不合理的、情理之中或意料之外的各种新鲜事物,比如“双减”......
在那么多纷繁复杂的变化中,父母要独善其身还是随大流,要以不变应万变还是彻底扭转思路,要坚持自己的想法还是听听别人的见解?这不是当父母的选择,这是人性的选择——
只要是个人,都会在大环境的熏陶之下变得纠结,都会因为经验的缺乏而左右摇摆,人都有趋利的天性,人都有护崽的天性,人都会在与教育孩子相关的事情上碰到很多的难题,但这不代表他们不会当父母,那只是正常的人性。
有些所谓培训,理论知识一大堆,现实之中都没用。当父母其实就是综合实力大考验+人性与诱惑的自我抗争,培训优质父母,还不如培训优质未婚男女,让他们拿了合格证书再结婚生子,赢在受精卵上。

当然,肯定有人会调侃说,所谓的“家长培训”也可能是一种变相的少儿培训——把家长培训好了,他们可以回家去给孩子传授;或者干脆可以带娃来旁听。

这些说法实在太玄妙了,我认为完全是无稽之谈,而且很不科学。但没想到,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数学老师的视频,说某机构邀请他去上“考研课”,这位老师说“我没带过考研的课,教不了”,对方说:“我们主要针对在职考研人员,他们会带自己的子女来旁听......”数学老师立马听出了内涵,赶忙拒绝了。

这说明,各种鬼斧神工的“转型”会以不可描述的形态出现。
如果问我是否支持这些“神秘”手段,我肯定是不支持的,坚决反对,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普通家长乐于接受的事情只有两件:第一,全体正大光明的靠花钱买课;第二,全部公平公正地取消并监管到位。
我们都不希望看到明面上这不允许、那不允许,好像力度很大,态度很坚决,而私底下各种牛鬼蛇神以我们不熟悉的套路继续开班,那就意味着想要上这些课的家长必须付出极大的精力和物力,还需要搭上人脉和资源,才能获得一份偷偷摸摸地“超车机会”,而只要有家长去参加了这些,对我们这些乖巧的家长来说就是噩耗,我们的心理负担又提升了一个台阶。

家长是真的很忙,又要为国家创造GDP,又要为孩子教育投资,还要顾及老的小的身心健康,顺便有空才能顾及一下自己。
就这情况下,又要薅家长的羊毛,又要给家长增加很多无形的负担,制造精神上的迷茫,这太不人道了,给家长减负是个迫在眉睫的事,应该和K12减负同步进行。
家长负担不减,在那乐呵呵地谈孩子减负,差不多是空谈。

家长的负怎么减,说白了就是公平竞争的环境框架依然是没有建立。在这种混沌的看似在走向公平的道路上,家长眼前一抹黑,却又不是清清爽爽的黑。

这种难以言说的颜色,恐怕只有家长能懂。


下一期我们将会继续聊聊

“家长与补习班的相爱相杀”

十三姐
魔都高影响力KOL
独立运营IP「格十三」
旗下公众号「格十三」「十三姐夫」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了不起的中国妈妈》
微博@格十三
视频号「格十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