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疫走到今天,张文宏医生说“需要长期与病毒共存的智慧”,然后,前卫生部长高强发文说,与病毒共存绝不可行,要“将病毒消灭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于是,舆论迅速分裂成两派:支持高强的,痛斥张文宏“躺平”,甚至成了“汉奸”,学西方的“走狗”;还有大批人旗帜鲜明地支持张文宏,强调要相信科学,保护专业的声音。还有和稀泥劝架的,说张文宏和高强都是要保护人民生命健康,没有矛盾,大家不要吵……
我建议大家都认真读一下张文宏医生和高强部长的原文,但凡有一点阅读理解能力,应该都能看出来,这两人的观点绝不相同。张文宏主张“未来中国选择的方式一定是既保证与世界的命运共同体,实现与世界的互通,回归正常的生活,同时又能保障国民免于对病毒的恐惧。中国应该有这样的智慧”。高强讲的是“只要我们在‘外防输入’方面‘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坚决‘御病毒于国门之外’,就一定能够将病毒消灭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我们今天就简单分析一下,讲讲我的看法。
新冠疫情发展到今天,我把全世界未来可能采取的抗疫模式简单粗暴地分为四种——
第一,上海模式。以“精准防控,动态清零”为核心,主张用强大的专业能力与病毒赛跑,一边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一边尽可能不对社会生活造成任何影响。毫无疑问,上海模式是迄今为止全世界应对疫情的最优解,一方面最大限度保障普通人的安全,另一方面还能维持社会正常运转。但这个模式难度极大,需要医疗资源、专业能力、行政管理、公民素质环环相扣都保持在超高水准上,相当于瓷器店里抓老鼠,不仅西方做不到,中国也只有一个上海,北京一样做不到。
第二,新加坡模式。基本主张是抓紧实现疫苗对全体人群的覆盖,通过疫苗实现群体免疫后就放开管控,不再把新冠视为疫情,只是当作流感处理。欧美目前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因为理论上这个策略是可行的——疫苗覆盖率达标后,病毒传播速度会下降,更重要的是病死率和重症率降到低水平,不会造成医疗资源挤兑。如果新冠只相当于流感,就没必要如临大敌,以社会停摆为代价来应对。但这个模式的缺陷在于,首先它对疫苗保护效力和接种率的要求都非常高,如果在疫苗覆盖不到位时贸然放开,可能再次造成灾难性后果;其次新冠病毒变异可能会造成疫苗保护效力下降,到时候又要重新走回封闭的老路上去。
第三,泛中国模式。主要特点就是饱和式防御,严防死守追求清零。发现一例,立刻封锁,大范围开展核酸检测,封锁和检测范围与城市治理能力成反比,比如北京出现病例,会选择性封锁若干小区;但一些低线城市出现病例,基本就是立刻进入“战时状态”,全城封锁全城核酸,直到彻底清零。这种模式肯定最为安全,但社会成本很高,一旦出现疫情就会造成社会较大范围停摆,对各行各业冲击很大。为了抗疫大家做出一段时间的牺牲没问题,若长期如此,恐怕代价太大。
第四,印度模式。基本就是真躺平,放任病毒传播,不采取任何有效措施,直到以巨大代价实现群体免疫。这条路没啥可讨论的,相信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国家都不会选。
张文宏与高强两派的分歧在于,高强派是明显主张中国继续保持当下的防疫策略,只需要不断地补上“外防输入”的短板,御敌于国门之外,一旦发生疫情,就展开饱和式防御,追求迅速清零再让社会恢复常态。这个想法不能说错,但缺乏远见,没有看到泛中国模式背后的社会总成本。
毕竟病毒在世界肆虐,严防死守也很难一丝不漏,如果持续地点状暴发疫情,会对社会造成巨大的不确定性,餐饮、旅游、娱乐等线下行业,相当于间歇性停业,运营难以为继,普通人的生计难免受到冲击。人们隔三岔五被封控在家,医疗、教育等行业一直处于疫情状态下,也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另外如果长期维持14+7入境隔离政策,相当于三年五载不开国门,不仅对经济的影响相当大,也严重妨碍与世界的政治、文化交流。短期内财政或许可以补贴受到冲击的人群与行业,但长此以往,各级政府也难为无米之炊。
类似这种严厉的管控措施,会给社会运转带来巨大冲击,并极大增加不确定性的预期,长期来看是很难持续的。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诟病高强空喊口号,不识民间疾苦的原因。而且高强先生作为经济专业出身的高级官员,不仅在自己不懂的医学专业领域指手画脚,甚至都不仔细推算社会经济账,实在是有老同志脱离实际的嫌疑。
至于张文宏派的观点,很多人自行脑补,觉得张文宏医生主张中国要采取新加坡模式,这显然是误读。张文宏作为专业人士,不可能不知道新加坡模式同样存在短板,而且在中国会有水土不服的问题。别的不说,我们的灭活疫苗保护效力不及mRNA疫苗,这就意味着需要更高的疫苗接种率才能实现群体免疫,对于14亿人口的大国而言,这种几乎无死角覆盖本身就非常困难。
而且张文宏从来没有提过一句,“与病毒共存”等于眼下我们应该立刻效仿新加坡放开管制。毕竟我们的疫苗接种率还不够高,此时贸然放开,很容易造成不可预估的后果。
未来应该怎么办?作为上海模式的设计者,张文宏显然也清楚,上海模式不具备全国推广的可能。扬州疫情已经充分证实了这一点,而扬州的状态才是中国城市的基本面。事实上两个月前,广州暴发疫情时,也想仿照上海模式围剿病毒,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上海模式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全方位配套,再次重申我的判断,全中国也只有一个上海能做到。
所以张文宏反复强调“中国智慧”,“找到长久制胜之道”,显然是希望能找到更加折中、效率更高的方案。这个方案一定是在保护国民健康的基础上,让社会生活尽可能回归正常,实现与世界的相对互通。但这个方案究竟是什么,别说我说不上来,我想,像张文宏、钟南山这样的专家也在思考。
在做出决策之前,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科学依据。比如国产灭活疫苗的预防感染保护率和预防重症与住院保护率,在近期的几轮疫情中究竟是多少?扬州疫情中出现了不少重症与危重症患者,他们是否接种了疫苗,自身又有哪些疾病?面对传播速度更快的德尔塔毒株,我们需要达到何种水平的疫苗接种率,才能不对医疗资源造成挤兑,把死亡率压到极低水平,实现相对的新冠流感化?
张文宏医生说:“我们已经赢过新冠病毒一次,未来我们一定会找到长久的制胜之道。”作为此次应对新冠疫情的优等生,中国有能力也有责任探索一条全世界未有人走过的路。但这种探索肯定不能只靠喊口号。
题图来源︱Jordan_Singh
历史链接
——今日补刀——
事实上的互联网讨论问题最优解。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