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习惯用颜色标记走访过的每一个地方。
2021年7月4日,我与其他十四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友人,在鸥鹭学社的号召下相聚宁夏固原六盘山国际机场,开启了为期一周的西海固乡土调研。在飞机上,黄色是这片土地给我的第一印象。飞行于63.5万平方千米的黄土高原之中,放眼望去,即便我们所到之季节的降水量占全年的一半以上,干燥的大陆季风气候还是让这片土地上鲜有一抹绿色。这片集中了地球70%黄土的土地染黄了我们的母亲河,两者一起在银川北部孕育了丰饶的河套地区,却在其南部留下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西海固地区。
然而,当我走进我们的驻地——隆德县陈靳乡清凉村后,却发现这片土地也可以是绿色的,秋收前的土豆田碧波荡漾,成片的绿植布满山间。00年初这片土地上只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可现在不但“黄土”变绿了,农民们大部分也走了出去——清凉村一共有451人,127户,其中长期在外务工的有200多人。留下的人则组织起了各种集体合作社,正在努力发展各种产业。清凉村的扶贫项目于2014年开始,全村于2016年整体脱贫。
本期,就请您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走进清凉村,走进西海固,看当地人如何在这一片黄土地中摸索出了自己的路,让自己的生活旧貌换新颜。
西海固
- 田野日记
7月5日  隆德县观庄乡前庄村土豆种植基地
杨河乡牛养殖产业宁夏宏博牧业发展有限公司
7月6日  隆德县凤岭乡地下党活动中心 
砖雕展览馆 凤岭乡李士村
7月7日  隆德县陈靳乡清凉村自由访

7月8日  将台堡红军寨乡村产业综合体

刘琪 PROFILE
布兰迪斯大学 社会学&英语文学
介绍:俗人一个,吃喝玩乐,到处闲逛,偶尔关心世界,但,心中有爱有理想。
银川到固原很近,刚上了云层就要准备降落,想睡一觉都来不及,于是漫无目的地看向了窗外:绿色的梯田、黄色的土地、突兀起伏的山丘、蓝天白云、黄河和若隐若现洒下来的光,阳光很晒很刺眼,丁达尔效应很美。啊,原来这就是西北,没来过宁夏的我如是感慨。
下了飞机,没有摆渡车也没有廊桥,停机坪总共也没多大点地儿,小飞机停的离航站楼很近,走几步就进去了。被风吹的头发糊了一脸,迷迷糊糊地走进室内等着行李等着车。固原市的机场虽小,可是规划的很合理,一进航站楼就是行李提取处,也是唯一的一个传送带,大概是平时飞来这儿的航班很少吧。
忙碌地上了车,同车的还有学姐和学姐隔壁大学的朋友Nancy。我们一行人,五辆绿色的出租车队,第一件事竟然是排成一排去加气,第一次见加气站的我很是新鲜,外人不能进,我们就这样被扔在了门口。司机师傅开车开的很牛,一拐弯一掉头,很快又上了车,这次下乡之旅也算正式出发。
没做啥心理准备,同车的小伙伴们已经开始和司机师傅攀谈起来,我一边听一边做起了记录。司机师傅很健谈,他谈起自己之前开大车,一开十几个小时,开了12年,觉得身体不行,养了一年病,一年没赚钱光花钱,然后决定开出租车,这才勉强把家庭生活保住。他说自己压力很大,尤其是去年疫情,更是没什么活可干。自己跑出租车赚的基本都是回头客,去往周边各县工业园区的上班族又或是来支教的老师们经常来这边,熟了之后就留了电话。这些人到这来,基本不叫车,会直接找他们。
司机师傅又说,出租车是自己租的,不分白天夜班,按月租。新点的车两千二到两千三一个月,旧点的一千八到两千一个月。近一年来出租车的活变少了,除了疫情原因,师傅还提到了固原市城里小区门口摆放的共享电动车。自从有了电动车,人们基本上都不打车了,为此他们这些开车的很是苦恼。说起这边的消费,虽然说是偏僻的地方,可消费一点都不低,跟中国人均收入平等,但是消费高。司机师傅叫苦道“干不动啊干不动,连养老都是问题”。不过好在《山海情》播出之后,这边的旅游业火了一些,五一、十一来爬六盘山的游客多了不少。
不过最令我们仨城里孩子震惊的是这边的教育问题。师傅说自己有俩孩子,儿子上完初中就不愿再继续上学,读了两年职高,到了年纪(估计16、18岁的样子)就去打工了,每年开春出去冬天回来,他也在外给人开车,应该也是跑跑滴滴这种网约车。虽说滴滴最近因为一些问题被下架,不过不得不感慨网约车还是给了不少人就业机会。
师傅的小女儿今年秋天该上六年级了,马上面临小升初的压力,谈到孩子的学习,师傅也是面露苦色——才小学就学习吃力,还要上着补习班,一个月1200块钱。比起孩子她妈2000多一月的工资,可是一笔巨款了。问起为什么这边孩子上学也这么内卷,小学就开始上补习班,师傅说出了最令我们震惊的一句话:这边上初中要摇号划片,我们仨北京娃面面相觑,原来摇号不仅是北京等大城市特色,地方也搞这些。师傅继续说道,本是为了让教育更公平的“摇号政策”,硬是多出了一条成绩不够摇到了也不让你上的要求/规定。我在心里感慨,在哪都一样,在哪都一样啊。好的初中为了自己的升学率和分数更好看,所以不收学习差的,怕把本校的分数拉下来。
师傅叹了叹气,说自己不求孩子上最好的初中,只希望女儿能考上家门口不远的固原六中,估计上了初中也得继续上补习班。他们这些做家长的只希望自己孩子走出去,通过学习走出去看看更大的世界,所以才这么拼命赚钱。欣慰的是师傅一家并没有农村普遍的重男轻女现象,平等地供着孩子读书,希望他们都好,真是不易。
我一边默默祝福他们一家,一边又在心里思考起教育问题。学习还是得靠内驱力,自己想清楚自己的目标和未来,才能有动力学习、认真学习。可是这么小的孩子,家庭教育背景薄弱,他们又怎么意识得到呢?家长辛苦在外面干一天活,怕是也没什么时间陪孩子。现在村里都通网,人人用上智能手机,诱惑这么多,实在很难专注学习。所以张桂梅校长伟大,她鼓励所有女生读书,亲自家访去鼓励半途放弃的女生,改变了很多乡村女生的命运,这样的老师真的太了不起了。
希望多数的乡村教师们都抱着教育至上的崇高理想而教书;希望乡村发展越来越好;希望更多孩子走出农村看看外面的世界吧。
祝福司机师傅,也祝福农村的孩子们。
 赵静修  PROFILE
Scripps College 心理&数据科学
介绍:人文情怀深重的理科生
七月六日下午,我们一行人来到了魏氏砖雕展览馆参观了解了宁夏最著名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大小事务的负责人是砖雕手艺人魏世祥的女儿,她热情地招待了我们并给我们进行了讲解。其实早在07年时魏世祥爷爷就只卖砖雕 ,虽然国家对自治区非遗传承人有一年5000人民币的补贴,但由于业务单一、宣传不到位、人手不够等原因,销量一直不太理想。魏世祥爷爷又坚持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砖雕这门手艺险些绝迹。2015年,女儿和女婿决定辞职回来接手砖雕的生意,当时正赶上宁夏文化的建设,固原市艺术馆等相关部门便积极动员魏世祥爷爷继续传承手艺,并主动投资800万用于建成兼办公与展览一起的魏氏砖雕展览馆。此举促进了该产业的展示能力,使更多的人对传统文化有所接触和了解。同时,政府帮助建设用于生产和堆积存货的车间,避免了因天气原因导致的产量不足。
夫妻二人采用了砖瓦和砖雕一体化销售的方式后,销量明显增长。之后为提高生产效率,他们引入了机雕来生产流水线小物件,虽只有一台机器,现在也是做的有模有样,经常供不应求。规模逐步扩大后,夫妻二人积极响应国家的扶贫号召,提供了多个岗位给当地贫困百姓和老年人并开展了有补贴的砖雕培训班。最多时工厂有30人在职,大大缓解了当地妇女和老人在家无收入的局面。
通过魏氏砖雕的重新振兴,不难见得除了农牧业之外,文化兴盛与传播也是重振乡村必不可少的一个途径,将文化遗产产业化之后不仅可以提供就业,更能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建造一个促使更多人进入村庄并把文化和产品带出村庄的良性循环。
之后我们沿着盘山公路来到了群山环绕的李士村,隶属于凤岭乡。这个村拥有隆德县最初也是发展得最好的村集体经济。走进乡村,路边齐整的花花草草和围栏还有平整的道路上不时驶过的机动车都展示了该乡村的富足和繁荣。我们被带领参观了凤河醋厂和生产胡麻油的场地,通过村支书的介绍和讲解,我们了解到手工醋、胡麻油作为凤岭八珍,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主要产业。2020年,村集体产业为村民提供了十余个岗位、发放工资40余万元、分红23万元,为村民脱贫和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相信在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李氏村经济一定会不负凤岭这一片好山好水,在振兴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晚上回到清凉村后,有幸听知名社会学学者林燕平教授讲述她的人生故事并向我们传授经验。林燕平教授是东京大学的博士,同时也是中科院的研究员。她自2002年奔赴宁夏西海固地区展开社会研究,到如今已经快19年。在这19年中,她自己从当地收集第一手数据用于调研,至今已出版两部《乡村守望》。
她讲到自己年轻时“痴心妄想”地要考大学,硕士毕业后又阴差阳错地想去念个博士。自认成绩很差还和导师在临毕业时吵了一架,没想到竟真毕业了。之后偶然的机会下她来到了西海固调研,随后便坚定留下了18年为乡村振兴做出一名学者的努力。听她幽默地娓娓道来年轻时的挫折和困难,仿佛那真是一些偶然作出的决定和轻松愉快的几十年,但其实仔细一想便知道,这每一步靠的都是清醒的大脑和异乎常人的决心。她说到尽管在座的各个同学不会都从事社会学研究工作,但有一点是适用于每个人的:那便是不论在任何时候,都要清晰地了解自己下一秒,下一段时间,到底想做什么,想要怎样实现自己看重的价值,并且任何时候醒悟都不晚。听到这句话前我还没有完全地从大城市麻木又“欢乐”的氛围中跳脱出来,但听到这句话后我仿佛受了重重的一击,原来我也丧失独立思考、安然度日许久了。我好像已经默认要顺着自己专业最正确、最不会出错的那条路走下去了,而我已经忘记了自己是否仍然在尽力实现小时候的理想。
分享完了自身的经历,林教授向我们传授了一些做社会学研究的心得。她认为过程是最重要的,因为过程中往往包括了很多突发事件,而虽然突发事件可能不具有普遍性,但往往能反映出社会软性状态中一些被忽略的部分。所以全力探索,亲身收集数据,并不断推翻自己从而发现新问题的过程是尤其重要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便是,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唯一能够支持人在艰苦环境下坚守多年做学问的原因。
林教授侃侃而谈,说的话却都是非常真诚又实在的。在这将近三个小时里我所收获的太多,在此实在无法完全转述清晰。但林教授多次提到我们是年轻的力量、是国家的希望,我不敢忘却,又实觉自己现在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要先用思想来武装自己,保持辩证思考的能力,在外不忘自己中华人民的身份,而后振兴中华。
七月七日的目的地是我们此行的落脚地也是主要探访地--- 清凉村。清凉村位于隆德县,地方不大,共有126户451人,其中有95户共375人是常住人口。在从清凉山庄走去村内的路两侧都是田地,村里共有120亩土豆和350亩苗木,其中60亩土豆属于散户,60亩属于村内的林下经济合作社。在养殖牧业方面,17年建成的合作社养殖场中有黑山羊和鸡,经放羊人介绍我们得知,合作社中的羊杀好后主要出口银川,一只羊的净利润大概有1200-1300块人民币,是村内最主要的养殖产业。
中午,我与几名同学来到了一户建档立卡户的家里做客吃饭。边吃饭,男主人杨大哥边给我们讲述了家中多年的故事。08年时政策搬迁,政府补贴了一万两千人民币帮助家中从山上的土坯房搬下来建成符合国家要求的安全标准的新房。2014年脱贫后,这家人开始在国家的号召下养牛。政府给每个贫困户都有农业和养殖补贴,同时免费培训养牛技术,旨在通过发展各项产业帮扶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之后,国家贯彻落实“脱贫不脱政策”的方针,依旧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给建档立卡户提供补贴。说到这里,杨大哥笑了。他接着说到,虽然家中还是并不富裕,但国家所发展的各项扶贫政策在清凉村落实得很好,扶贫效果显著,近几年来村支部也都会公示所提供补贴的细则。基层各项工作的完全落实是最难的,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种种努力最大程度上做到了基层帮扶的公开透明化。听着杨大哥这么说,我知道虽然目前乡村振兴仍面临着不少困难,但政府与人民一心的力量是无穷的,清凉村和清凉村人民的的生活一定会在农牧业和旅游业的双重发展下更加富裕美好。
魏芙盈 PROFILE
杜克大学 经济学
介绍:网课经验丰富的假留学生,尽人事听天命的佛系青年,努力不给自己设限的世界探险家。
隆德县陈靳乡清凉村自然环境优美,往村庄旁边的高地上走去,能看到一个大水坝和郁郁葱葱的公益林,一片湖光山色让人恍惚间以为来到了九寨沟。据悉,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这里开始“退耕还林”,随后为了避免水源污染和山林火灾,放牧行为也被禁止。目前,公益林为国家所有,水坝则由企业管理。垃圾处理方面,村里产生的垃圾统一扔到大垃圾箱里,会定期有大车来拉走,送至县城处理。此外,2008年国家实行房屋改建政策,把村民们的土坯房改成砖瓦房,旱厕改建成水厕,既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又能减少旱厕导致的水资源污染和疾病传播。
图:水坝
外出务工+养殖牛/羊/猪/蜜蜂+种地“三线并行”是村民们的主要生活方式。清凉村的村集体经济始建于2017年,尚未形成大型产业。例如,村黑山羊养殖场目前有黑山羊150只,该场仅饲养并销售黑山羊,没有形成屠宰、肉加工等产业流程。而且,一旦修建大项目,则需要支取村集体经济的资金,因此村民得到的年度分红有很大波动性。另外,作物产量只能保障基本生活,因此村民要外出务工补贴家用。
图:清凉村黑山羊养殖场
清凉村村民外出务工时间短,最长只有7个月时间。从每年10月下旬至次年4月上旬左右,因为天气过于寒冷,无法外出做工,只能在家闲着。外出务工一般做些杂活,包括开车,搞电焊,抹腻子等等,这些杂活结日薪,薪资水平150元-200元/天不等。
在村务工或工作的收入低于银川,部分人的收入情况:建档立卡贫困户爷爷,在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做工,工资880元/月;给村黑山羊养殖场放羊的大叔,57岁,每天至少放羊7小时,全勤则工资为2600元/月,不全勤则为2400元/月;村会计的工资是2700元/月;村干部的妻子在银川当服务员,工资3000元/月;村民郭大哥的儿子大专毕业,23岁,在银川工作,实习工资3000元/月,转正后工资3600元/月。
村民家庭经济水平以每户家庭人均年收入为标准,但这种统计模式也有误导性的一面,无法反映每一户的所有家庭成员是否能均等享受到家庭收入。例如,上文提到的贫困户爷爷,儿子儿媳都在外打工赚钱,可几乎从不回家,也不给家里寄钱。现在家中两位老人和两个孙子四口人,主要依靠爷爷的880元/月工资生活,过得十分拮据。
在早些年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常见现象。乡间车祸频发,不少家庭因此损失劳动力并付出高额经济代价。林燕平教授在《山村的守望》一书中也提到,在本世纪初的宁南山区,无驾驶执照、无车牌、无缴纳养路费的“三无”车辆四处横行,交通事故频发。肇事司机逃逸、交通执法不尽责、医疗保障缺位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当地百姓的人身安全和经济利益。村民杨大哥当年与大学失之交臂,也是因为父亲在做工返家途中遭遇车祸,为给父亲支付医药费,不得不放弃学业。提起往事,能看得出杨大哥仍为此感到遗憾。
目前,全村总人口451人,共有126户,拥有家庭小轿车60余辆,杨大哥家也有一辆。我们没有了解目前驾驶执照的发放情况,但我认为,随着宁南山区家庭轿车数量增加,驾驶执照发放严格化、交通执法规范化、医疗保障全面化仍然是需要严肃对待的事情。
图:隆德县凤岭乡齐岔村
随着经济收入提升、“两免一补”(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免书本费,补生活费)政策和助学贷款的惠及,村民教育水平和对教育的重视化程度有所提高。隆德县陈靳乡清凉村的郭大哥今年43岁,包括他在内的兄弟姐妹五人,两人是小学学历,三人没上过学(郭大哥是其中之一)。郭大哥的妻子也是本村人,小学三年级学历。两人育有一子一女,女儿初中学历,儿子大专学历。儿子读大专时使用了一笔助学贷款,金额一万八千元,目前仍在还贷中。杨大哥今年38岁,和妻子育有三个孩子,他对当年学业中断一事仍抱有遗憾,因此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三个孩子受到良好教育。
我们在调研期间也看到,许多年轻、有知识、有魄力的青年返乡任职或创业,带领家乡建设特色文旅产业,这是知识改变农村地区面貌的最好写照。
隆德县凤岭乡齐岔村的现任村书记原来是物理老师,2016年来此地工作,本村独具特色的红色教育民宿就由他一手设计。齐岔村的导览讲解员,2020年才从大学毕业,看到家乡发展不错,加之挂念故土,于是选择了返乡工作。还有西吉县将台堡红军寨的开发者,在外创业多年后又返乡创业,为红色文化产业园区——红军寨投入千万余元,他说只有了解西北的人才能建设好家乡。
图:红军寨窑洞住宿区
说到“了解西北”,我此前从未踏上过宁夏的土地,更不知晓西海固为何地。此次西海固之行,虽不能使我了解它,但的确引起了我对它的关注。我第一次知道闽宁镇和东西合作对口扶贫,第一次到村民家吃饭并与他们交流,洋芋馅饼、洋芋面、烤洋芋,食物虽朴素,但贵在情真意切且美味。阅读林教授的《山村的守望》时,我总会想起杨大哥中断的读书梦,切身感受到白字黑纸里所蕴含的人间真实。看完《山海情》,更是感慨一线扶贫工作者的工作之艰辛:方言沟通有障碍,思维方式有差异,信息流动不顺畅,交通方式不便捷……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他们来回奔波,与家家户户沟通、协商去解决,也要时常在理性取舍和感性判断中寻找平衡点。在前一代人的努力下,西海固走出了贫困。我们这代人要做的,是帮助它激发活力,搭上新时代的列车。
 唐建超 PROFILE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经济管理
介绍:好奇心、同理心、社会责任感
这一次活动,太多太多的感触,不知从何谈起。首先对我最直接的影响是,回到家以后我为我的奶奶做了口述史,这是我在旅途中的巴士上听到远航姐提到的,提起了我的兴趣。他们那一辈,很多人都不识字,如果没有文字记载,他们的历史将会被永远地带走。我的奶奶从小伴着我长大,可是她也不曾提起她的往事,口述史让我对我奶奶和他们那一辈的了解加深了许多,也让我感到新时代的幸福来之不易。其次,在下乡调研的过程中我发现,虽然大家生活在同一个时空,但人民之间的生活水平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杨大哥跟我们提起,当年考上了省里最好的大学,但因为父亲突然出车祸急需用钱而无法支付学费甚至跑到福建打工被骗,至此一生被扭转。回家以后我跟我父亲聊了很多,我们一同决定给公司成立慈善会,从以前的犯错误扣工资改为义捐。同时,股东和管理人员也会定期将工资和分红的一部分放入慈善基金,为有突发情况或需求的员工拨款义捐。我祈祷大家都不会有用到这些钱的时候,但是也希望这一小小举动能为更多人带来一些积极的改变。这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希望成为一名企业家的我,会将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放在第一位,以善为始,以善为终。
提到企业家,这次活动我们参观了许多的乡镇企业,有养牛场、魏式砖雕、凤河醋厂等。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养牛场的摆老板。“归属感”;“实诚、品德”;“要细心,要观察”。没有夸夸其谈,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乡村企业家的朴实无华。但提及这几个词,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或许心正是他成功的关键。为了帮助家乡经济发展,放弃了养殖优越的外地,借来了几百万,好在也获得了当地政府的支持。我很佩服摆老板的气魄和能够做出这样的选择。现在的年轻人,背井离乡外出学习、工作,不知道有多少人还会惦记着家乡。养牛场创业期间也遇到了非常多的问题,比如销售渠道只能通过朋友介绍的形式找客源,而没有利用好互联网这一大风口;又或者疫情期间外地饲料运输成本无法承担,本地饲料质量一般,利润和效率都大打折扣。在这一个个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原来这就是我一直在努力的工作方向,帮助企业做咨询和改革。无论是做咨询、创业、投资还是做公益,都离不开解决问题,只是其核心在于我究竟想得到什么。我萌生了一个想法,既然有鸥鹭学社这样一帮有理想的年轻人不停找寻让社会进步的方法,是否也会有一帮年轻人想利用自己在高校学到的专业技能帮助这些乡镇企业达成一些改变呢……
这些天,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走入了我们的视野——林燕平老师,在西海固扎根18年的学者。让我切实感受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她给我们讲述了她从小到大的奇妙经历,让我知道了只要保持好奇心和积极的心态,一切皆有可能。在与她交谈的氛围中,一种勃然的生机和感动涌了上来。她对我们说,“虽然你们这样来走访并不能真正改变什么,但我很欣慰现在还有这样一群年轻人在为国家,为人民着想。”通过与她对话,我了解到基于中国农村的复杂情况,学者没有办法直接用国外的框架,而是要切实走到老百姓中去,感受他们的一日三餐、农耕劳作。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去体会,要有责任和担当,敢于为老百姓说话。最后引用人民日报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如果你觉得你的祖国不好,你就去建设它。如果你觉得政府不好,你就去考公务员去做官。如果你觉得人民没素质,就从你开始做一个高素质的公民。如果你觉得同胞愚昧无知,就从你开始学习并改变身边的人。而不是一昧的谩骂、抱怨、逃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若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OU LU
【后续精彩,敬请期待!】
编辑:李佳时
摄影:魏芙盈、王兵唐建超、李希、Lesley
排版:柳馨然
校对:柳馨然、陈慧颖
  -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