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大家对东北文化都十分了解,沈阳在别人的心中也是一个好的形象,今天看了一个同学发的“沈阳头条”,我才发现,原来沈阳在全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小。
这个同学说,他第一次来东北,第一次来沈阳,发现沈阳人比想象中的要好,在他的想象中东北人都是刁蛮无理的。
这次到沈阳的一个十五块钱自助的地方吃了一顿午饭,说可以吃二十多种荤素搭配的菜,还有汤喝,并且赠送一瓶矿泉水,看着这位同学瞬间被沈阳的城市魅力所征服的样子,作为半六分之一沈阳人,我还是倍感欣慰的。
但是你说沈阳到处都是郭德纲的声音,我就不能理解了,虽然咱们东北文化兼容并包,并不排外,但是郭德纲毕竟是天津人,跟东北没啥关系啊!话说,你让赵本山爷爷情何以堪?
为什么说我是六分之一沈阳人呢?是因为我今年正好30岁,有三年读书,两年工作在沈阳,所以自称六分之一沈阳人,哈哈哈哈哈哈,感觉这个梗没啥意思。
说回正传,讲讲沈阳的城市名字。
现在各地都有城市商业银行,咱们辽宁唯独沈阳的城市商业银行最霸气,叫盛京银行,这个名字也不是随便叫的,而是沈阳在历史上一段很长时间里就叫盛京。
尽管沈阳可以追溯的历史不短,有人曾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说这里是侯城,以彰显沈阳的文化底蕴,其实只要在沈阳生活过的人,都应该清楚,沈阳的规划和设计,主要还是皇太极完成的。
努尔哈赤反明后,夺取了沈阳,把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并且着手修建皇宫,但是真正给沈阳带来腾飞发展的却是皇太极,在沈阳城内,至今还存在着大量皇太极时期修建的建筑。
也正是在沈阳,皇太极将女真改称为满洲,标志着一代王朝的兴起。
有人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可能会误会,以为盛京就是陪都的意思,其实不是这样的,1634年皇太极在称帝之前,将沈阳改为盛京,按照满语的意思就是大清兴起之地的都城,为改国号为大清奠定基础。
而沈阳真正作为陪都,则是在1644年清军入关后,将都城迁到北京,沈阳作为陪都。
1657年,清朝以“奉天承运”之意在沈阳设奉天府,沈阳又名“奉天”。
说到这里,又要解释一下,在清朝时期,东北不是行政体制,而是军政体制,由盛京将军掌管现在辽宁的军政大权,实际上可能是省城与省名不分。
比如吉林当时有吉林将军,驻地在现在的吉林市,可能当时吉林市也泛指整个吉林将军的辖区,所以清末取消将军时,按照内地设置行省制度的时候就称吉林省了。
这里面有点绕弯的地方在于,沈阳不是叫盛京嘛,为何在1657年的时候又改称奉天呢?
我认为应该是一个地方的两种叫法,就是两套班子,奉天府的作用是管理非旗民的机构,而旗人应该还是盛京将军管的,前面说了盛京将军是军政一体的,可能是清廷担心盛京将军忙不过来,因此,才设立了奉天府。
也就是说,在旗人心中这里是盛京,在非旗人心中,这里是奉天。
晚清在1907年取消将军的时候,沈阳就叫奉天市(城),而整个辽宁还是叫奉天省。
到1923年,沈阳设立奉天市政公所,标志沈阳出现市的建制。
实际上,在清朝入关后不久,随着旗人人口并未增加多少,盛京的叫法一点点减少了,不管是老百姓,还是官方都称沈阳为奉天。
到了1929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改旗易帜后,奉天市正式被改称沈阳市。这次更名,我认为可能并不是出于张学良的本意,而是来自国民政府中央的指示!
1928年蒋介石的国民革命军北伐获得成功,以奉系军阀为代表的北洋政府彻底倒台,随后国民革命军开入北京。
由于张作霖于1928年从北京撤出关内的时候,被日本人炸死在了皇姑屯,张学良在接管东北政权后,与南京国民政府达成共识,宣布改旗易帜。
在1929年2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将奉天省省名改为辽宁省,4月2日又将奉天市改称为沈阳市。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南京国民政府为何要进行更名,其实,要是理解北京在1929年6月20日改称为北平,可能会窥探一点南京国民政府的用意。
北京主要是在元朝时期定为都城的,不叫北京,而是叫大都。
朱元璋北伐胜利后,将大都更名为“北平府”,意为“北方安宁平定”,毫不委婉的表示自己北伐成功胜利的事实。此后,朱棣靖难成功后不久,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平,改北平为北京,形成两京制度。
南京国民政府在北伐过后,无意设置两京制,因此必须将北京进行更名,还有哪个名字更能彰显蒋某人北伐成功的战绩?自然是北平啊!
改朝换代了,新朝代要有新气象,沈阳也不应该是“奉天承运”的城市,辽宁也不应该是“奉天承运”的省份,更不应该是盛京这样嚣张霸道的名字。
事实就是奉系军阀被打败了,以后也没奉系,也应该改个名应个景。
多亏当时东北军还有个几十万军队,要不然沈阳真有可能叫沈平,辽宁有可能叫辽平,那就真的尴尬了。
所以,辽宁和沈阳,这两个名字还算能够接受,毕竟这两个名字深究起来还是有点历史底蕴的。
如果沈阳改成盛京,虽然霸气一点,但是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现在黑清朝的人太多,跟清朝沾边都容易挨喷,所以,把清朝时期的早期都城名字再拿出来做行政区划的名字,容易引起争议。
咱们沈阳,不是以名字好听而闻名的,而是以德服人,把咱的医疗教育情况迈向更高的台阶,把咱的交通再弄的宽敞一点,把市民素质再提高一点,人们一提到沈阳,自然是心里暖阳阳的,这就够了。

信息来源:沈阳指南   百家号史论纵横
沈阳热点消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