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到底“三台子”是什么,为什么叫“三台子”,为什么不叫“四台子”,不叫“二台子”,很少有人关注。
      其实在网上随便一搜,相关的资料就出来了。网上的解释多半是说,清朝时这一带第三高的烽火台,得名“三台子”。按顺序排下来,还有“头台子”、“二台子”、“四台子”、“五台子”!
     有这么说的,也有不同的声音,到底谁对谁错,我们不必再去较真儿。反正现在的情况就是,大家都叫这儿“三台子”,我也就这么叫,老祖宗留下来的名字,管那么多干嘛,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得了。
    外地人如此,常年居住于此的人也是如此。几辈人的时光,让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与市中心独立开来的“小圈子”生活,这则三台子顺口溜,估计只有圈子里人才懂——
菜窖里面铰蒜毫,
机场旁边翻地瓜 。
田义屯地捡黄豆,
西大道里逮蛤蟆。 
大院楼口踢盒子,
不带玩赖跑回家 。 
泥娃不响大炮响,
二八大踹得掏裆。
文化宫堵电影票,
糖李子崩豆可劲造 。
臭李子舌头吃确黑,
马燕飞来满院追。 
皮垫烟宝火柴皮,
弹玻璃球煽啪叽。
撞拐子 玩飞房, 
苗圃沙果挨个尝 。
校毕勾子军大衣,
3505 最牛逼。
干帽没型不出门,
碰到横的就提人。
衣角拽掉蝲蛄头,
洋喇子罐一兜油。
…… 
这还得从上世纪建国初说起,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航空事业刚刚起步,作为中国航空重要力量的沈飞集团就坐落于此。苏联专家援建了一批宿舍楼,十几年里,宿舍楼不断扩充,最繁盛时,两百多栋三层建筑,其势蔚为壮观。
     沈飞的驻扎聚拢了周边地区的烟火气息,直到如今,三台子地区的芙蓉山市场依然是当地居民购买日常蔬果食材的首选。这个芙蓉山市场,被当地人称作“独身门前市场”。
 在许多人来说,三台子才是他们的故乡,尽管在60年代很多离开这里,去三线援建,再也没回来——。

        他们生于斯,长于斯,他们在这里出生,玩耍,上学,下乡,工作,下岗,生儿育女,养家糊口,甚至养老送终。我们在这里成长,他们在这里成熟,他们在这里搀扶,他们在这里眺望,他们在这里思考,他们在这里怀恋,在这里生活终老一辈子,而三台子永远矗立在那里……
         耳边若隐若现飘荡起一首歌,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这是三毛,漂泊无助的三毛没有故乡。我们有,我们的故乡就是三台子。

 好,学学当年毕姥爷的口气 ; 下面让我们共同进入,本期星光大道第二单元,家乡美!

说到家乡,一股朝圣般的心情油然而生。

          儿时印象,三台子是一个半城半乡,亦工亦农,小社会大工厂。人们从四面八方,五湖四海来到这里,这里既像都市里的村庄,又像农村里的城镇,外面以为是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内部更像垂直领导的独立王国。

         三台子,曾因为张学良在这里建立了北陵飞机修理厂小有名气,但真正名扬天下的,是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在这里建造,中国最大规模的歼击机生产基地,这也是前苏联老大哥援建的一百五十六个重点项目之一。
         沈阳市作为盛京古城,清太祖老罕王努尔哈赤定都的中兴之地,以老城为中心,按照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说法,三台子,就是盛京城的玄武之地。玄武乃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龟和蛇组合的灵物,新中国要在努尔哈赤横刀立马,平定中原的风水宝地,量中华之国力,振航空之雄风,打造中国歼击机生产基地,建设航空工业的摇篮,真是上风上水的首选。
 航空摇篮就地取名,大名曰沈阳松陵机械厂。殊不知,这朴实无华的厂名,竟是中央军委批准通过,而厂长的任命,是新中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从航空新城奠基开始,这里的生产科研,后勤保障,以及职工家属,都踏着年轻共和国前进的步伐,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秘密紧张快速推进。

          国营松陵机械厂地处城市最北,一片参天古松掩映的高坡之上,三台子与主城区之间,由两万多株三百年茫茫苍苍的苍松屏障,这是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的陵园,关外三陵之一的清昭陵,占地三百三十多万平方米的参天古木遮天蔽日,几乎把这里与世隔绝。

         三台子号称十里飞机城,在十几公里的生产和生活区域,外圈被东西两条大道包裹。西边的大道和主城区接壤,黑色沥青浇灌的柏油马路,人们都叫它西大道,现如今叫黄河大街。黄河大街密林草丛中赫然竖立中英文警示牌,外国人未经许可不准逾越。东边的大道,是水泥石子深挖实夯的跑道,国际标准的歼击机试飞线,私下人们都叫做东跑道。三台子最北边是贯穿东西,伸向厂区的铁路专用线,人们叫北铁道。

     1967年我军使用仿苏联萨姆-2的导弹红旗-2再次击落美国U-2侦察机,红旗系列导弹就是由三台子地区几家企业联合研制组装的  资料来源/华商晨报
         在方方正正的三台子地区,大致分成两块区域,东边厂区,厂房林立,烟囱高耸,机器轰鸣。仅一个厂房,面积就达五万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单体厂房,这个厂房 ,可以容纳一百多场篮球赛同时开哨,当然,谁都知道,那可不是迎接CBA季后赛的,精心打造的战鹰,将整装待发,扬眉剑出鞘,捍卫祖国的领空。
        出入工厂,有壁垒森严的九座大门,九门提督乃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警卫营,荷枪实弹,昼夜把守。如果进入生产区域,须怀揣户口本,手持介绍信,而且是县团级以上单位的介绍信,还要有治安保卫人员陪同,方可三道关五道卡的进入厂区。

  万一不小心误入三台子家属区,走失迷路是大概率事件,因为工厂区域,电网围栏加上军警巡逻,夜晚,还有探照灯交织闪耀,你休想越雷池一步。而居民区,一排排一座座,统一制式的苏式红楼,几乎一模一样,仿佛进入了红色的迷宫。职工家属来自山南海北,语音南腔北调,加上保密守则规定,互相不闻不问,当时的三台子居民,相当于现在的朝阳区群众,会把你直接扭送到派出所,所以贸然擅入后果严重。

         三台子中心地带,有一条毗邻厂区东侧的主干线,是几万职工上班的必经之路。每天清晨,厂区和家属区的扩音器在一个音频响起,我们走在大路上,北京颂歌,大海航行靠舵手,踏着激昂奋进,有时代精神的旋律,四面八方上班的职工,迎着初生的太阳,人潮涌动,车轮滚滚,从九个厂门鱼贯而入,成为一个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壮丽景观。

         这时候,如果能有航拍,一定是这样的情景,天刚蒙蒙亮,一排排楼房整整齐齐,陆陆续续零零星星从红楼里,流出来清一色蓝色工装的人们,像一滴滴碧蓝的溪水,涓涓细流,汇成小河流,一会儿,涌动成汹涌澎湃的人流,浩浩荡荡,湍涌向前,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在二号门停下,围着花坛转盘,就像打了一个漂亮漩涡,带着花团锦簇的袭人香气,携着飞溅浪花的欢歌笑语,奔向工厂大门。

           三台子中心区域另一条主干线,紧靠西大道,这是居民生活区的重要路线,这条路北边的尽头,有一片红砖平房,居住的大多数是老职工,家属尚在农村,孩子多,生活困难的住户。有的一个家庭,最多十口八口,也不罕见,后来,沈阳著名相声演员杨振华,说过一段相声,形容家里孩子多了,甚至顾不上起个正式的名字,把九个孩子直接叫成大毛二毛三毛四毛五毛六毛七毛八毛截住,起床啦。估计就是这里撷取的生活素材。
三台子人统称这里为七百多栋小红房,其实,这里是最能彰显三台子的乡土气息。每到傍晚时分,夕阳西下,一排排红色的连体砖房,炊烟袅袅,家家户户烧火做饭,菜香米香的味道弥漫在晚霞之中,一派田园风光。有一些老职工还保留从山东老家的习惯,在门口小院儿里,支口大平锅摊煎饼,粗粮细做,既经济又实惠。晚饭后,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各地乡村游戏杂耍荟萃,成了孩子们欢乐的天堂。
         出来七百多栋小红房,往南走就是第三小学,当时叫国营松陵机械厂第三子弟小学。学校楼房整洁大方窗明几净,操场和配套设施完备齐全。像这样设施条件的厂矿子弟小学,在沈阳市非一流莫属。就说墨绿色玻璃黑板吧,要知道,当时很多市属中小学,大多数是胶合板刷上黑板油,有的刷了黑墨水就当黑板了。三台子这样档次的小学校一共有七座,北斗七星似的星罗棋布。与之相应配套的,还有四所子弟中学,一所职工大学。
        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除了教育就是医疗。三校旁边,有一个社
区中心医院,因为紧挨着六十八栋居民楼,都叫它六十八栋保健站。平常的头疼脑热,发烧感冒,胃肠不适,在这里打个针吃个药都能处理,一般的治疗方法,就是消炎的土霉素四环素,还有止疼片,痢特灵之类,实在严重了,肌肉注射几天青霉素,链霉素,也就是打几天屁针儿就好了,很少静脉注射的。有一个同学,可能因为妈妈是医生,近水楼台过度医疗,多吃了四环素,到现在牙还总像没刷净似得。

        第三小学周边还有幼儿园,储蓄所等社会配套服务设施。不远处的第三合作社,是副食商店,所谓合作社是按农业生产合作社形式起的名字。商店里有鲜猪肉,杂伴鱼,土豆茄子洋柿子,有槽子糕沙琪玛,香蕉苹果大鸭梨。商店旁边有一个粮站一个煤场,那时候,所有粮油米面,柴伙煤炭都是凭票供应。有的淘气孩子,喜欢到粮站玩,在摞摞的白面口袋中间藏猫猫,蹭的浑身面粉,又带着满脑瓜子热汗,到煤场高高的煤山上,顺着煤堆打滑梯,玩得那叫开心尽兴,然后喜气洋洋,招摇过市凯旋,都像阴曹地府出来的黑白无常,当然 ,回家免不了一顿胖揍。
       第三合社往南,马路更宽敞了,路灯更明亮了,可以看到了宽阔的松陵体育场,体育场东侧,是高大的主席台,既可以检阅,又可以观礼,每到松陵机械厂运动会召开,上百个基层单位,列方队,迈正步,高呼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通过主席台,带着混响的广播,把声音传到三台子每一个角落,让人激动而兴奋,仿佛是盛大的狂欢节。

         体育场西侧,礼拜六放映露天电影,什么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这些老三战,孩子们不但倒背如流,而且经常进入角色,深入剧情,演出片段。

          体育场紧西边,是下杂商店,主要经营五金建材,铁桶水缸,农机配件,车拴马掌之类的。出了下杂商店走不远,就是三台子最繁华的大广场,广场两边是三台子地区标志性建筑,左边是陵北百货大楼,百货大楼有三层楼,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三楼有卖自行车,手表,照相机等高档奢侈用品的。
        三楼犄角有一个挡着黑布帘儿的小屋,胶合板间壁的,这是照相馆,花四毛二分钱,就可以在这里照一个照片,二寸黑白虚光的。每次照完像,须一个星期才能取,取照片之前,那几天熬人哪,盼星星盼月亮,到了日子,恨不得第一个挤进大楼,跑到柜台前取到照片,随后,同学脑袋挤在一堆,没完到了这个看哪。照片的下角有陵北照像几个字,有的还特意嘱咐一句,在照片写上几个龙飞凤舞的字,青春的回忆。
         对了,三台子人都管陵北百货商店叫大楼,一说大楼都知道,就像农村孩子的小名,锁柱,二馍,狗剩之类。大楼外面是圈楼,这个圈楼不是高楼,是回字形的一层楼,也是一个副食商店,比那个第三合社大多了,因为营业时间很长,最晚可以到九点半闭店,三台子人们都叫它夜卖店。
    当时,徜徉在夜卖店,在灯火通明中看着应接不暇的商品,似乎和现在流连在巴黎老佛爷露台,在星光灿烂中吸吮香风花雨,那感受是一样的。


           从大楼或者夜卖店出来,正对面,就是三台子地区最宏伟壮观的建筑项目,这座高耸的大楼,霓虹闪烁,金碧辉煌,朱德题字的文化宫三个大字,在夜色中熠熠生辉,把半个天空映照得红红火火。

        傍晚时分,覆盖三台子无死角的高音喇叭音乐骤响,随着音乐减弱,先是窸窸窣窣整理纸张的声音,接着,咚,咚,试试话筒,一个男中音,喂喂,职工家属同志们,职工家属同志们,重复两边之后,继续播报,今晚,文化宫上映,国产惊险反特故事片---- 这时候,走路的,骑车的,说话的,一律屏住呼吸,老人侧身歪脖,微张着嘴,指着孩子呵斥,闭嘴,,听着,,,国产惊险反特故事片,秘密图纸,刚才的老人摇摇头,这电影看多少遍了,图纸,一点秘密都没有了,老人继续忙碌。
古朴的售票口
        文化宫大门外有两组缓步台,每组五个台阶,上去之后,五扇古色古香的大门雕梁画栋,透过大门,里面总是灯光通明热闹非凡,或演出或开会或联欢或放映电影,大门之外,无论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雨,总是人头攒动,挤满了渴望进入剧场的人群,也有三两顽童,在楼侧面比量自己的身高和厕所窗户的距离,跃跃欲试,试图越窗而入。

         松陵文化宫里边观众席座位,是真皮的折叠沙发,沙发靠背松软舒适,木纹扶手镶嵌着皮条和泡钉,十几年后,沈阳满城流行皮沙发,那造型和档次,比起松陵文化宫的,还差了好几条街。文化宫舞台标准更高,这么说吧,总政歌舞团来慰问演出,临走时扔了句话,这个剧场条件,二三十年不落后。

        文化宫是地区的最高建筑,从窗户眺望,三台子全景尽收眼底。东边隐隐约约,瞭望到东跑道的塔台,南边是郁郁葱葱一望无际的北陵,可以看到金顶红墙的陵寝,北面是辽阔遥远的次生林和湿地。三台子中心地带,统一制式的楼房规划整齐有序,红色的消防队嘹望塔,像童话里的古城堡,点缀在其中。

         作为三台子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凡是大型的庆典,重要的礼仪,春节元宵,五一晚会,国庆中秋,年终岁尾,报捷贺喜,欢迎劳模,支援三线,誓师动员,三反五反,反右四清,文化大革命的批判揭发声讨大会都在文化宫举行。

        文化宫,这个地标性建筑,是相约俗成的约会和集合地点,如果约会同学,直接说文化宫三个字,再加上时间就妥了。而如果说距离,一般会说还有几分钟到文化宫,或者说,离文化宫多少米?这样人们就可以判断,你的时间或者方位了。
        文化宫往南,过了十字路口,就来到了106。请注意,这是三台
子的特殊符号,在三台子生活,必须记住一些数字或者代码,比如说112,这是松陵机械厂的保密代号,也是最早的厂名。328,是信箱号码,只要写个沈阳328,可以直接把信函邮寄到松陵机械厂。
         与三台子相关的数字和号码还有很多,像139,119,601,410,242等等,还有54地区,38车间,4号门,07项目,5号任务。在三台子还要会换算,星期三是礼拜六,二十号是开工资日,反正这么说吧,如果没点好记性,这些数字密码就会给你搞得蒙头转向。

       这个106,是指106栋。这是三台子的地方行政办事机构,街道办事处所在地,沈阳市公安局的派出机构,陵北派出所也在这里,为履行政府职能,这里还能办理结婚和离婚手续。那个时候,在三台子居民区,如果小两口吵架,先是由大院居委会调解。几个栋组成一个单元叫做居民大院,三五个中老年妇女,组成大院居民委员会,他们先是调解,也就是两头劝,离啥呀,凑合过呗!如果没劝好,两个人就到106,所以,一般两口子一块到106,十有八九是打离婚去了。

         再往南,就是独身宿舍了,所谓独身宿舍,是单身青年职工的集体宿舍,宿舍四个人一个房间,有点像现在的学生公寓,独身宿舍有近十座大楼,每个楼都住着二三百个单身男女,这里一到傍晚热闹非凡,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在青年男女欢歌笑语,歌舞升平的背后,她们用青春和智慧,在特殊的环境,用独有的方式,创造出了新的生活区域,她们给这个特殊区域起个好听的名字,叫,母子室。

         缘由是这样的 ; 随着青年职工进入工厂,陆续有适龄青年组织了家庭,开始,还能保证结婚就能分到宿舍,可是,由于职工年龄结构失衡,人口增长出现了几何型的裂变,一下子,职工住房供不应求。适龄青年擦枪走火,未婚先孕现象时有发生,独身宿舍经常是喜讯频传,婴儿夜半啼哭此起彼伏,这样,同宿舍的室友,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腾笼换鸟,忍痛割爱 ,把房间让给年轻的妈妈和她的孩子。有时,一个房间两个妈妈,两个孩子,但更多的是,一个房间,四个妈妈和她们的四个孩子,这就是松陵母子室产生的背景。

        问题还没完,年轻的孩子爸爸想孩子呀,当然,也想孩子妈妈,经常夜半滞留。你来我也来,谁也不害臊,一来二去,四个爸爸谁也不走,一个房间住四家,的确,有点大道自然,返璞归真了。没办法,只好找一些木板条,瓦楞纸包装盒,简单把房间间壁一下,于是,原来独身宿舍二十多米房间,一分为四,变成四个鸽子笼,这样,正宗标配的松陵母子室华丽诞生。
         当然后边的事还很多,原来还算清净宽敞的走廊,瞬间厨具爆满,锅碗瓢盆,水缸铁桶,竹竿铜线,背心裤衩,还有湿乎乎水淋淋的万国旗尿布,这也就是筒子楼的前世今生。

        母子室的笑话太多,三天三夜也讲不完,要知道,虽然是间壁隔断了,毕竟还是一个房间,同声相吸,同气相求。有时候,这家靠东南角的孩子爸爸打一个喷嚏,把那家靠西北角妈妈怀里的孩子给吓醒了,半夜三更起夜,走错门的事也常有,第二天早上起来,都不好意思打照面。平时青年工人互相招呼,住哪儿啊?对方一比划四个手指头,那就是,不好意思说,挤在四分之一母子室呢!当然,母子室,这种时代的苦涩花蕾,还是让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落了。

        因为特殊的地域,特别的领域,三台子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现象,这里有父子兵,有夫妻档,有祖孙三代的航空世家,有亲家套亲家的罗圈亲戚。与松陵母子室配套,还盛传着三台子四大怪,也很能体现三台子的社会文化现象,男人洗衣服女人嗮,夫妻生孩子婆婆带,三台子姑娘不对外,下雨阴天在礼拜。

           出了独身宿舍和母子室不远,有一座山,说是山,即不是太行,也不是王屋,就是一个人工堆砌的土丘,人们顺嘴叫它土山。土山不太高,平时是孩子们模仿战争片的野战实习基地。秋天盛产地瓜,在瓜菜代的年代,土山应该是功勋高地。

         一到上秋,整个土山被绿莹莹的地瓜秧子覆盖,地下成熟的果实,排兵布阵,兵马俑似的,等待开掘。作为厂工会的福利农场,必须公平合理,先划好白线,再切发糕似得,把土山分成若干块,分到各车间和单位,一声令下,职工们沟满壕平,漫山遍野,南泥湾大生产一样挥锹抡镐,挖出一大串一大堆的大地瓜,然后筐载盆装,肩抗手提, 骑着自行车,推上倒骑驴,车水马龙,满载而归。
        大部队前脚走,土山,变成打扫残敌的第二战场。孩子们开始搜索剩余地瓜,通用的专业说法叫翻地瓜,标准读音为犯地瓜,也就是用铁锹,一遍一遍把有可能埋藏地瓜的土,再仔细过滤挖一遍, 需深趟细耕,不惜手扒脚踢,虽然苦点累点,但劳有所获 ,物有所值,劳动和游戏之余,还享受胜利的果实,真的是很惬意的事。
          当然,劳动花絮不少,一个同学,姓范,每次犯地瓜,数量多,产量高,速度快,因为姓范,被嫉贤妒能的同学送一雅号,三台子八条好汉之一,土山范地瓜。前几天聚会,来了一位肥头大耳圆头圆脑的同学,人们说,说大名你不一定知道,他就是江湖上如雷贯耳的,土山范地瓜。

         土山旁边就是干部宿舍,干部宿舍的楼房结构,室内格局都比较好,每家有独立的卫生间,独立的厨房,还有红漆的地板,房间宽敞明亮,住在这里的,都是一些相当级别的厂长和总工程师,还有一些老革命,老红军。据说某省的副省长调任当厂长,也住在这里。

           从干部宿舍出来一拐,就是二四二医院, 这是很有规模的厂矿医院,比起市立医院毫不逊色,三台子人简称这里叫大医院。医院内科外科儿科产科神经泌尿消化各科室完整,检查设备齐全。医护人员都是国家重点院校分配的,还有部队军转干部。在医院外墙有一个庭院,辟有遗体存放处和火化炉。理论上讲,一个人,在三台子地区,从起飞到降落,可以完成衣食住行,安居乐业,生老病死一系列的人类生存以及终止活动。
      二四二医院再往南,就不属于这个军工厂的势力范围了,但作为沈阳市园林管理处最大的苗木果圃基地,能有幸毗邻中国最大的航空产业基地,和 三台子的航空子弟兵,注定结下了 不解之缘。

       每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时候,苗圃沙果丰收了 ,挂满枝头的红绿沙果令人垂涎欲滴,三台子孩子们迎来了属于他们的节日,沙果采摘季开始了,当然,帷幕是正式拉开了,采摘是非正式的,没有接到邀请的选手们,经常声东击西,围点打援,出其不意把几棵树的沙果一网打尽,彻底罢园。后来说是有个社会调查,在水果匮乏的年代,三台子地区沙果销售常年滞销,官方对此消息来源未置可否,消息准确程度也无从考证。

        苗圃和北陵公园几乎浑然一体,它们中间有个很深很深的壕沟。这个壕沟现在已经演变成了沈阳市二环白山路的一段了。沟壑密林,都挡不住孩子们青春的脚步,翻墙越网,北陵天然氧吧,成了孩子们的花果山,各种野果饱腹之后,一个猛子扎进北陵青年湖,野浴比赛开始。北陵这个三台子的后花园,简直就是孩子们的天堂啊,大闹天宫胡乱耍戏一番后,下凡归位,返回课堂,重温,柳下跖痛斥孔老二。

      乡音,乡情,乡愁,三台子长大的孩子,每个人,都有心里的家乡情结,每个人都熟悉家乡的味道,每个人都有难以忘怀的故乡往事,我们忘不了,老街坊,老邻居,老厂区,老街道。忘不了伴随引擎轰鸣的童年,忘不了夏日池塘的蝉鸣蛙叫,忘不了夕阳西下晚归的玩伴。

         更忘不了,贯穿三台子的两条主干道,感觉它就像我们祖国的长江,黄河,就像我们祖国的母亲河,它以涓涓细流,滋润养育着三台子儿女,并引领我们汇入祖国的滔滔江河。    
       还记得小时候,顺着那条大道,一块儿去田义屯吗?在稻田地不远处的池塘边,用罐头瓶装上蛤蟆咕蚪,就是小蝌蚪。回到家,耳边还回响一阵阵青蛙的鸣叫,仿佛是青蛙妈妈呼唤它们的孩子。在夜色里,我们不约而同拎着罐头瓶,把蝌蚪倒进池塘。繁星点点,天空淅淅沥沥的飘着雨丝,飘到脸上,我们却感到十分幸福和满足。

        记得,还是那条路,从辽航去松陵文化宫演出,老师拿毛笔蘸墨水给我们画上黑眼眉,又用红纸润湿拍在脸上,染成红脸蛋,大家兴奋不已,赶紧假装钥匙没带或者回家取什么东西,找机会回去,在家人或邻居面前显摆显摆。当我们看到文化宫霓虹闪烁 ,绛紫色金丝绒大幕徐徐拉开的时候,我们的心激动得快要跳到嗓子眼。

         童年的故事太多了,说也说不完。
过去的松陵机械厂,现在的中航沈飞,走过了整整六十五年的发展历程。沈飞人秉承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神圣使命感 ,用忠诚和奉献,为祖国的航空工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国航空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沈飞主导产业不宜细说,曾经为航空工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厂办集体,当年号称八千子弟兵,他们响应号召,听从分配,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可是,当年下岗听令,如今就业无门,这一批人,经历了物质匮乏,自然灾害,文革动乱,改革阵痛,是共和国从发展到壮大的见证人,如果说沈飞一线产业工人是航空工业的脊梁,松陵集体企业的职工就是飞机生产的肋骨,可是,这些年届花甲的航空子弟兵,几乎被社会遗忘,成为食之无味的鸡肋,他们没有起码的社会保障,生活无助。
        三台子有一片楼群 ,地处偏僻的东北角,称之为八百多栋,房龄仅三十多年,大概是改革开放初期,大干快上的产物,现在未老先衰,初具棚户区规模,犹如谢安兄弟现世,离了歪斜,洋了二症,交通不便,配套不全,成为三台子的老少边穷地区,据说从这里到沈阳市中心区域,还没有从铁岭的时间快。而诸如此类历史欠账,没有一个短期解决办法,只听说一个缺德的回答,别把睡着的孩子拍醒了。

          刚才说到三台子地区,有母亲河意义的两条主要马路,现在,已面目全非,惨不忍睹,曾经娇美的容颜,如今玻尿酸中毒般,满目疮痍,彻底毁容。过去是企业办社会,利弊权衡姑且不论,现在,变成了三不管了,政府对企业的指导关注能力每况愈下,不知是交接不畅还是关系不顺,一直在说这里规划那里改造,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三台子由过去的高大上,变成如今的脏乱差,由令人艳羡的皇家公主,变成了避之不及的破落乞丐。


         母亲河之一的陵北街,是沈飞进出工厂的必经之路,现在人车混杂,一派狼藉,街不像街,路不像路,每天上下班,人满为患,社会车辆,公交车辆,企业车辆拥挤不堪。

       另一条文化宫门前的路,犹如军阀割据,占地为王。陵北百货大楼,无主僵尸一样,横躺竖卧,奄奄一息。大楼门前,贩夫走卒,小商小贩,手套袜子,钟表眼镜,馊桃烂杏,死猫烂狗,火锅烧烤,杂耍卖艺,人欢狗叫,破马张飞。令人惊诧的是,经过几十年社会的进步和大工业的洗礼,三台子由一名不文的乡村,变成了功能齐全的现代化都市,又在几年的功夫,尘归尘土归土,被打回原型。

         地产商业大鳄,趁虚而入,如恶虎扑食,狗啃骨头,抢占临街的风水宝地,霸王硬上弓胡萝卜加大棒,横刀立马傲视天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宫,如今匍匐在高高耸立的楼群缝隙,像风雨飘摇的土地庙,朝不保夕命玄一线。

        每当,走到三台子灵魂总是萦绕飘荡着那首歌,迷迷离离,断断续续,我知道,那是三毛的歌。三毛的歌,一语成谶。诗与远方,家和乡愁,竟然是那么遥远的梦想。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深爱这片土地,不是迎风眼流泪。

           有人认为,三台子,作为具有特殊意义的航空城,不能重蹈所谓小城镇建设,拆了建建了拆的覆辙,要有选择性的保留这个特殊的文化符号,让几代航空人有个实实在在的精神家园,有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有个血脉传承的念想。
信息来源:沈阳指南  铁西新联会
沈阳热点消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