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阻碍了目前的经济复苏,特别是在服务和消费领域?

答案有很多,但这个谜题的重要一环正变得清晰起来,那就是刚刚踏入社会、往往把更多收入用来消费的年轻劳动者和求职者处境不佳。
这种局面如不改变,就很难恢复到疫情前的消费增长水平。诸如“躺平”这种表达年轻人不满的网络风潮可能难以完全压制。
影响经济复苏的因素不止一种,其中一些只是暂时的,比如前段时间广东暴发的疫情就是鲜明的例子,但年轻人找工作难的上升最初也似乎只是疫情导致的暂时现象,而现在却显得更加顽固。

6月份16至24岁人口的调查shi业率为15.4%,高于去年12月的12.3%,逼近去年7、8月份触及的历史最高水平16.8%。
与此同时,总体S业率继续呈下降趋势。6月份24至59岁人口S业率只有4.2%,低于2020年初首轮疫情高峰时的5.6%。
这其中显然有季节性因素:应届高中和大学毕业生在夏季进入劳动力市场。但看一下本世纪第二个10年后期推出新S业调查以来的年轻人S业趋势,会发现一个更令人担忧的趋势。
在2018年和2019年初,年轻人S业率从未超过13.3%,往往在10%或11%左右波动。而2019年年中以来,年轻人S业率从未跌至12%以下。

零星事例显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由于全球对工厂生产的商品仍有较强的需求,而普遍年龄较大的农民工增长乏力,低技能劳动力市场看起来仍相对紧俏。
不过,至少目前来看,难以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创造足够的合适工作。由此产生的一个后果,就是光鲜亮丽的科技企业往往竞争非常激烈,员工还要忍受朝九晚九、每周六天的所谓“996”工作制。而另一个后果,就是有些年轻人承受不了或是根本不愿忍受这种生活方式,心怀不满地选择了“躺平”。

如果能很快控制疫情,影响劳动力市场和消费的疫情因素就可能消失,劳动力可能再次支持经济全面复苏。
在那之前,已经面临高房价压力的年轻人,在对关键的互联网科技业和校外培训加大整顿之际,还可能继续在困境中挣扎。
另阅读:
美企悲观下持续对华投资
美国的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8月5日公布年度调查结果,有超过八成的受访企业认为,双方关系紧张加剧是当前在华经商的最大挑战,企业面临的来自双方要求在敏感议题上表态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对方对国-企的补助,造成不公平竞争的情况也更加明显。
对在对华投资经营的美国企业来说,要想只专注经济,不谈Z治,“闷声发大财”的年代已成往事。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艾伦在线上对媒体说,做生意要先讲Z治、在敏感议题上要明确表态的压力来自三个方面:“除了来自双方政-府,还有中方的消费者,因为双方关系的紧张,让对方高涨的民族主义在消费者做决定时,发挥了作用。我呼吁双方,都不该把商业界在双方关系中扮演的压舱石角色视为理所当然。”
美企业双重压力下的困境
在今年的调查中,有百分之四十五的受访企业都提到营运面临要对敏感议题表态的压力;另外,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民族主义情绪已成为消费者购物抉择的考量因素,这也是双方关系紧张加剧造成的结果。
报告指出,两国的针锋相对,已让在华企业感受到进退维谷,增加不确定性和风险。
艾伦在回答媒体询问时指出在华美企面临的困境,“我们注意到美国政府跨部门间的这些相关指引,虽然这些都还没有具体的需要执行的法规,但这些是有指示性的,也许预告了美国下一步的政策方向会往哪走。我还是希望、也呼吁美政府要和我们商业界咨询对话,了解我们的需求以及维持美企的竞争力。”
许多美国企业也表达了越来越大的担忧。艾伦说,“越来越多美企面临要符合美国法律、就违反了对方法规要求的两难处境。”
美企更难G平竞争
调查还发现,与对方企业的竞争越来越不G平,是美企的第二大挑战。
近四分之三的受访企业指出,明确知道或怀疑对方支持他们的G企竞争对手取得他们所没有的支持或优惠,这包括融资、审批许可等,对方企业享有越来越明显的主场优势,让美企面临的竞争环境更不G平。
艾伦说:“双方之间的经贸协定也签署满一年多了,但至今,很多对方承诺的并没有完全兑现。我建议现在是时候双方坐下来,尤其是针对对方当时在G平市场准入的承诺,进行阶段性的审查。”
他还呼吁,也都应该尽快取消对对方货品加征的关税。
他特别提到对方采取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让美企业主获得签证十分困难,即使获得了签证,也需进行长时间隔离,对受访的美企来说,这是在华经营的第三大挑战。
另外,对方力推技术自给自足,在创新政策上推动自立自强,也引发美企的担忧;对数据流动监管与隐私的规定,也有超过半数的受访企业表达担忧。
调查显示,尽管大环境不佳,但绝大多数美国企业仍持续盈利和增长,95%的受访企业在华仍然盈利、43%的受访者还表示未来一年会增加投资中国市场。
然而,对方仍是首要市场的这个趋势,长期来看是下降的。相较于三年前,有近六成的美国企业认为经商环境没有以前来的乐观。
“资本是很小心谨慎的,资本只会流向欢迎他们的地方,企业很担心、也很密切观察市场,当然希望我们可以避免类似明珠带来的那种冲突。”艾伦反映的不只是美企的心声,“人两只脚、钱四只脚”是任何体制都适用的铁律。
这次有一百零七家企业参与调查,其中,有四成五的受访企业是制造业,四成是服务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