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9日,作为“北京大学思政实践课武汉行”的重要一环,北大法学院暑期实践团一行21名师生,来到武汉燕园北大校友之家,与湖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交流座谈,受到校友会会长刘萌,副会长杨三文、王吉,秘书长杨玲莉、监事长韩晓光和理事张瑞等人的热情接待。北大校友之家,因为这一群00后年轻学子的到来,镀上了一层鲜亮的色彩。
这群最年轻的“准校友”,都是北大法学院大一在校生,他们在实践团团长、法学院专职辅导员张佳宁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由北大校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题字的湖北省第一座抗疫纪念石,大家由衷地表达了对疫情期间北大校友发起“百万口罩行动”的赞扬,其后,还参观了具有北大元素的武汉燕园北大校友之家,并合影留念,还一同欣赏了湖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会歌《荆楚北大情》。
座谈会上,张佳宁老师介绍了北京大学思政实践课的创立背景和实践情况,她表示,北大思政实践课着眼时代命题和现实关切,让学生以实地走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国家、融入时代主流。“恰逢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们积极响应学习党史的号召,选择武汉这座英雄的、富有历史情怀的城市参观学习,受到了湖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的热情关怀,有种回家的感觉。”
随后,年轻学子们依次进行自我介绍后,学生代表凌湘宇同学以“见识和共情”的词语、卓思宏同学以“温暖、感动、快乐”的感受、钟苓云同学以“伟人不一样的一面”的视角、马延茹同学以“倾听历史的呼吸”的体会,分享了在武汉短短几天的感悟。
她们表示,此次实践课,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北大学子相聚武汉,参观了红楼、八七会址、毛泽东旧居纪念馆等红色旧址,也看到了武汉长江大桥等现代化的建筑,深刻地感受到武汉的社会发展与建设成就,见证了武汉“每天不一样”的新鲜面貌。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校友情谊连结的认知,感谢校友会体贴入微的招待,北大校友之家让人深感温暖,让人感受到无论身在何方,北大永远是大家温暖的家。
在其后的发言中,校友会代表杨三文、王吉、韩晓光、杨玲莉、张瑞向学子们分享了在北大学习生活的经历及感悟。杨三文副会长表示,大家的发言有思想的深度、有个性的态度,“腹有诗书气自华”。希望与各位“准校友”建立联系,校友会也将为青年一代校友提供更好的服务;王吉副会长向学子们介绍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表示社会也是一所大学,社会实践能进一步加深对国情现实的了解,希望学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彰显北大人的使命与担当!
韩晓光监事长从参与者、亲历者、见证者的角度,分享了1998年武汉抗洪、2008年汶川地震、2020年湖北战疫的故事,告诉大家北大精神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切切实实的行动;杨玲莉秘书长希望学子们要树立大的格局观,高举“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旗帜,提高思想境界,将目光放得长远,才能走得更远;张瑞理事分享了在北大法学院学习和早期社会实践课的经历,并欢迎学子常来武汉。
刘萌会长代表校友会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中共一大13名代表里,有5位是湖北人,7位是北大人,足以见得“北大”与“湖北”的红色光芒,北大人应该来湖北看看,今天在座的北大学子与北大校友,都非常鲜亮,年轻学子们“衣着鲜亮、眼神鲜亮、语言鲜亮”,学长校友们“精神鲜亮、思想鲜亮、情怀鲜亮”。他表示,见识比学识更重要,行动比思考更重要,思想比才华更重要。

他向学子们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有多维表达的能力;二是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三是要有公益利他的能力。 既要阅读历史也要阅读校友,既要秀肌肉也要秀思想,既要衣着鲜亮也要精神鲜亮,让鲜亮成为北大人底色。
刘萌还向北大法学院发出合作邀请,他表示,武汉具有独特的历史资源优势和人文情怀,希望双方共同打造思政实践课,在武汉燕园北大校友之家建立实践合作基地,形成常态化机制,与北大法学院结对合作,推荐优秀实习生、毕业生来武汉的校友企业实习工作,开展更深入的联结交流。
会后,张佳宁代表北京大学法学院向湖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赠送纪念邮票和特色文创礼品,刘萌代表湖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回赠《北京大学校友百万口罩行动》纪念书册。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