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谷小歌
万小刀工作室特约主笔
01
前些日子,我在关心河南水灾时,意外看到一个久违的名字——于丹。
起因是,她发了一条呼吁水灾关注河南省文物的微博,寥寥几个评论,还基本上都是讽刺她的:
“真不是秀专业爱好的时机,人命关天!”

“捐个款吧,实际点。”
于丹倒是没有回复这些评论。
她已经习惯微博冷冷清清,偶尔出现几个粉丝,道一声:“于老师好。”

其他来留言的人,都是不喜欢她的,但更多的人早已经把她给忘了。
可说起15年前,于丹有多火?
恐怕家里只要有电视,只要《百家讲坛》的人,就没有不知道于丹的。
那是2006年国庆节,黄金周的黄金时段,《百家讲坛》连播了7于丹的「《论语》心得」。
7天后,于丹爆红,身价也暴涨
那几年,于丹的演讲是按小时收费的,出场2小时要6万块。
虽然在郑爽日薪208万面前不足一提,可那是十几年前,韩庚参加一场活动的价格还是5万,朴树唱一晚上歌的收入是9万。
就连易中天在家看完电视,也没忍住在博客写下四个字:“于丹,真棒!”
更夸张的是于丹的书。
2006年11月,《于丹〈论语〉心得》北京签售会,竟来了一万多名读者,排着队等签名,主办方都吓坏了,紧急疏散和安抚于丹的粉丝。
书出版后,于丹就更火了,还一夜暴富。
于丹拿到了《于丹〈论语〉心得》14%的版税,要知道著名作家版税也不过在10%左右,但于丹不是作家,她是明星,她卖的是人不是书。
2007年,于丹以1060万的收入,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2位,仅次于郭敬明1100万
而且于丹不仅在国内火,还一度火到了日本,最受追捧时有人直接叫她“女孔子”。
可于丹确实担不起这名号。
虽然她的书第一年就卖了600万册,可负责出版的中华书局,上上下下都看不惯也看不起她,觉得她“没文化”。
没多久,于丹又被身边的工作人员曝出“伦敦撒泼记”——教授国学的文化人,台下竟是这样虚伪、耍大牌。
不仅没文化,还很没教养,再次令人大跌眼镜。
△ 截图来源:成都晚报
“撒泼记”之后于丹的名声就不怎么好,有一次北大请她去做活动,台下嘘声四起,第二天新闻就写着“于丹被北大学生轰下台”。
于丹也就此跌下神坛。

她也怨不得别人,前程都是她自己断送的。
这个年代虚虚假假很多,不是货真价实的东西,除非你装一辈子,否则总有“人设坍塌”的那天。
02
说起于丹,如果她这辈子没有出名,倒还能过个滋润自由的日子,至少不用被这么多人骂和嘲笑。
于丹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于廉,曾任中华书局副总经理,满肚子墨水。
但于丹出生没多久,父母就被下放到农村改造,她和外婆一起生活,就住在一个破四合院里。
好在外婆是满族人,识字得体,从小就训练于丹背诗词、练毛笔字。
父亲回家后,又教于丹《论语》和《庄子》。
所以,于丹从小语文就好,可数学差得一塌糊涂,体育也差得一塌糊涂,在学校还经常被人孤立、欺负。
但于丹家还是有点门道,把于丹送进了“高干子弟”云集的北京四中
不知这个学校有什么魔力,上了大学的于丹就像变了一个人。
1982年,于丹考入北京联合大学,彻底解放了天性。暑假,她敢兜里揣200块就跟俩师兄去新疆,还一个人独闯沙漠,差点迷失。
不过,说起来要是没有这股子闯劲儿,于丹也不敢踏上《百家讲坛》,更不可能一步登天。
2001年,央视就做了这个叫做《百家讲坛》的节目,连杨振宁这种国宝级大腕儿都请来了,可还是救不了收视率,没人爱看。
收视率接近于0。
一直到2004年,阎崇年主讲《清十二帝疑案》,把清朝皇帝一个一个拎出来讲,有野史,也有专业,收视率创了央视10套的记录。
《百家讲坛》这档节目也跟着火了起来。
先后又有刘心武讲红楼、易中天讲三国、王立群讲史记,而他们为于丹的出现和爆红,打下了坚实的观众基础。
2006年,国庆黄金周,留着短碎发的于丹,身着条纹西装外套,一腔标准的北京话站在镜头前,不慌也不惧。
开口第一句就,观众就爱听:“《论语》真正的道理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就跟前段时间流行的那句“什么是快乐星球”,大家都想知道到底“怎么才能过上快乐生活”?
“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当我们很明白如何取舍,那么那些烦恼也就没有了,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知者不惑”。”
“三十而立,并不是一种外在的社会坐标,衡量你已经如何成功,而是内在的心灵标准。衡定你的生命是否开始有一种心灵的内省,并且从容不迫,开始对你做的事情有一种自信与坚定。”
于丹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通俗易懂,人畜无害,每天一碗“心灵鸡汤”准时送到观众面前。
可于丹讲的东西,并不是她的专业。
于丹拿的是影视学的博士,在北师大,她也是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的老师。上《百家讲坛》之前,她的论文跟《论语》半毛钱关系也没有。
但她就是敢讲,和当初她敢进沙漠一样。
于丹只用了7天,就红得发紫,从默默无闻的大学教师一跃成为专家明星。
她被“制造”出来的速度赶上了前一年爆红的李宇春,于丹还得了一个“文化届超女”的称号。
可文化圈不是凭借一腔热血就能站稳脚跟,于丹刚火起来,质疑和批评声就全来了。
03
2007年,网名为“塞外李悦”的网友在天涯论坛以“《《论语》可以乱讲吗?——批评于丹》为名”,连续发帖,直指于丹的《<论语>心得》瞎讲。
文化人吵架就是好看,当年,这个帖子一共有3万字,抽丝剥茧,逐句分析,于丹到底错哪儿了。
“塞外李悦”一共摘出于丹14处谬误,每一处都像在打于丹的脸。
而这“讨伐檄文”一出,瞬间引来十几万网友的点击,几千条回应。
以前,于丹在电视上讲,大家没机会反驳,这下可算找到了组织。
网友们不仅开始质疑于丹的学术能力,还直接把她打成像在“搞传销”:

“于丹的毛病在于把《论语》解读成‘心灵鸡汤’。”

“易中天像说书的,于丹像搞传销的。”

“所有的经典都被庸俗化了,于丹也不过如此。”
眼看自己“国学专家”的屁股还没坐热呢,就被人这样质疑,于丹也站出来反击:
“那是我在《百家讲坛》的讲稿,不可能像大学的讲稿那么系统,所以叫‘心得’。”
可于丹真正的水平到底怎么样?

后来有人爆料,这位于丹老师,可是把中华书局上上下下都折腾得不轻。

△ 截图来源:法制晚报
那时,中华书局负责帮《百家讲坛》的专家们出书,可当于丹的《于丹〈论语〉心得》原稿寄到中华书局时,所有编辑都要疯了。
弊病百出,根本达不到出版要求。
可“于丹热”就摆在眼前,蹭上热点能卖书,蹭不上,吃亏的就是出版社。

于是,中华书局立马组织一个编辑团队,从章节编排,遣词造句,到每一处引文都一一核实,几乎重编了整本书。
《于丹〈论语〉心得》首印60万册,签售会当天,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排起长龙,一天之内一共卖出14000本,签售12600本。
这次出书,于丹算是被中华书局给救了,但在名和利面前,就没有那么多人帮于丹了。
而她自己也深深迷失在名利场当中。
04
“三天换三个房”、“耍大牌”、“向助理发威”、“辱骂翻译”……
那是2009年,英文版《于丹〈论语〉心得》在英国伦敦首发。于丹卖书的新闻还没传回国内,这篇她的翻译在网上写下的《于丹伦敦街头撒泼记》就已经让大家沸腾了。
在国内讲坛上儒雅的学者于丹,对待身边人竟是这幅“嘴脸”?
△ 截图来源:成都晚报
两人的矛盾主要是因工作而起,于丹在演讲的时候最怕有人打断她的话,可翻译有翻译的工作方法。
“不要打断我说话。
“我刚说过呀,你为什么不听?为什么不及下来?
工作还没结束,于丹就苛责起来。
女翻译写下的《撒泼记》也传到于丹耳朵里,她回应说:“完全是因为该翻译能力有限,无法胜任。
不过,这位女翻译是曼彻斯特大学的一位30多岁在读女博士,比起于丹的话,大家似乎更信任她。
本就受才不配位诟病的于丹,又闹出了德不配位的事件,口碑一落千丈。
一年后,于丹将孔子第75代后人孔健告上法庭,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又牵扯出来一堆破事儿。
孔健根本不认于丹的指控,还说于丹说翻脸就翻脸,一点都不讲人情。
他之前两次邀请于丹访问日本,花了100多万日元(约6万人民币);为了给于丹购买与日本首相见面的一件衣服,又花了130万日元(约8万人民币)。
不知怎么就被于丹告了。
△ 截图来源:南方都市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两人这么一闹,就更像是一场家丑,一场笑话。
看笑话的人越多,于丹的名声就越臭,直到她在北大的一场活动中,被轰下台。

05
“下去吧!”
“你没资格代表我们!”
2012年11月,在一片嘘声中,于丹尴尬地走下台,这是她第一次被“轰”下台,还是在北大,实在太丢脸了。
那天是一场昆曲表演,主办方在表演结束后请于丹上台总结,结果于丹穿了一件紧身黑裙,黑色丝袜配黑色高跟鞋就上台了。

△ “于丹被北大学子轰下台”现场照片
台下观众眼看这么多大师没话讲,竟请上来个于丹,还这么一身打扮,于丹刚说:“我代表大家……”
台下就嘘声一片,比听相声还此起彼伏。
第二天,于丹发微博,她也很委屈:“时间实在太晚了,对台下的朋友们我也很不过意。其实我只想鞠一躬。”
其实,于丹口碑崩坏也不是因为这一次。
当年就有记者评论:于丹在北大被嘘,关键不在于她当时说了什么或曾经说过什么,而是她一向的言行,过度透支了公众对她的兴趣——时时说、到处说、什么都说……何况说得太多,“心灵鸡汤”不断加水,既没有营养,也容易反胃。
但心灵鸡汤还是好听的,口碑彻底崩坏后,网友们也不买她的账了,群起而攻之:
“学术骗子”“帮闲文人”……
“中国文化的悲哀。”
当年被捧得多高,这回她就被骂得多惨。
北大教授钱理群也说:“于丹是有意遮蔽孔子批评家的一面,对中国现实的矛盾避而不谈,这是诱惑百姓,逃避社会。”
但学术归学术,于丹真正惹毛大家的是她的傲慢。
也许,在名和利向她袭来之前,她并不是这样。
因为于丹的表外甥,演员张震就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她在我们家族中地位很高,不仅是学问,还有为人处世,都是我们后辈学习的对象。”
人红了,名与利就会找上门来。
可名利场就是一个江湖,身在其中,要么头脑聪明,要么武功高强,如果是外强中干,华而不实,早晚有一天江湖会重新改写你的故事。
于丹就最好的例子。
@如果你竟然看到了这里,希望能点个“在看”,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END-
本文作者:谷小歌
部分参考资料:
1. 新民晚报:《百家讲坛》为何风光不再?
2. 成都晚报:《于丹回应撒泼传言》
3. 鲁豫有约:《于丹 十年》
4. 扬子晚报:《于丹被北大学生轰下台?》
5. 北京晨报:《于丹谈成长:年轻时熬夜写东西 喜欢大杯喝咖啡》
6. 人民日报:《于丹现象启示录》
7. 北京日报:
《当前“国学热”兴起的主要原因》

谷小歌
清华小姐姐,韩寒【ONE.一个】APP作者,写小说,写娱乐。
万小刀工作室特约主笔,专注于用小说的笔法,创作深度人物故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