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 08/ 02 | 周一作者 | 秦穷
苏炳添创造了历史。
男子百米赛道的决赛,首次出现了黄种人,出现了中国人。无数人也想起89年前创造历史的那个人,刘长春。
那是1932年,九一八事变才刚刚过去一年,彼时山河破碎,国运弥艰。
代表着四万万中国人,刘长春孤身远赴美国洛杉矶,中国人第一次站在了奥运会的赛场,巧合的是,我们第一次的参赛项目,也是男子一百米。
光阴轮转近一个世纪,从刘长春到苏炳添,两个英雄隔空遥望,似是民族百年夙愿的传承。
不过少有人知道的是,中国人的第一次奥运行,如荆天棘地,困苦重重。
图是1932年7月上海一家报纸刊登的漫画,画中一人手持青龙偃月刀,目光如炬,大洋彼岸则是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
孤帆远影,刘长春单刀赴会,这是他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也是中国人的第一次奥林匹克。
01
刘长春自幼好动,小时候在大连沙河口小学读书,和学校一街之隔的是日本人的小学。
放学后,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经常打群架,刘长春年龄大,每每都冲锋在前。为此,还常被自己的日本老师打耳光。
1922年,在关东州举办的中日小学田径对抗赛中,刘长春跑出了百米11秒8,四百米59秒的成绩,拿到第一名。
作为对比,今天国家田径二级运动员的标准成绩是11秒5。
那是1922年,刘长春14岁,成绩11秒8。
时间来到192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刘长春被东北大学的足球队发现,并推荐他去东北大学体育系,专攻田径。
1929年第十届华北运动会上,100所学校的2000余名运动员参赛,刘长春百米成绩10秒8,再次夺冠。
当时有个人发出感慨:有此短跑奇才,何愁不能与日、菲并驾齐驱?”
这个人叫张学良,彼时的东北大学校长。
张学良喜爱运动,亦重视体育教育,1929年10月,张学良邀请中德日三国进行田径对抗赛。
这次比赛规模颇大,德国名将彦鲁特拉比尔,日本“短跑怪杰”吉冈隆德和“飞毛腿”冈健次郎等不少名将悉数出战。
刘长春最终的成绩是,百米10秒6,200米成绩21秒6,亚军!
虽憾负德国,但刘长春赢了日本人。在那个年代和时局下,中国人赢了日本人,意义重大。
而且,刘长春的成绩也是远东地区最好成绩,世界前十。这些都让当校长的张学良颇为高兴。
02
张学良的回报也很直接:大力培养刘长春。
对抗赛结束后,张学良就力邀德国教练步起执教刘长春,步起是当时世界5000米记录保持者,有技术,有专业。
张学良给步起开的工资是800大洋,同时给配两匹马,一辆车。对于刘长春,也直接安排副校长刘凤竹专门给加小灶。
陈志远《文化人的经济生活》中说,1920年北京的普通四口之家,月伙食费是12元。而张学良每个月给刘长春的补贴费都有30元,心血可见一斑。
1930年杭州举办第四届全运会,张学良拨经费派了一支100多人组成辽宁队参赛,辽宁队如猛虎下山,傲视群雄,从100米到10000米,除了800米为亚军之外,其余均获冠军。
刘长春也不负众望,夺得男子100米、200,米、400米三个冠军,至今杭州还有一条以他名字命名的“长春路”。
在其后举办的东四省(黑龙江、辽宁、吉林、热河)联合运动会上,刘长春屡破纪录,短跑技术也得到了飞跃提升。
03
时间来到1931年,9.18事变爆发,东北沦陷。
很快,东北大学疏散学生各自回家,而刘长春却成了日本人的目标。
日本人的想法很简单,第二年(1932年)就要开奥运会了,此时伪满国成立不久,如果让刘长春以满洲国的名义在世界奥林匹克舞台参赛,那就坐实了伪满洲国的合法地位。
事变后三天,东关街“小衙门”传话刘长春,问他今后如何打算?刘长春只说,在家安静心气,看时局再议。
为逃离日本人的监视跟踪,刘长春让同学赵凌志住在自己家中,让妻子赶回娘家筹了70元,然后连夜乘船逃赴天津。
日本人威逼家人让给刘长春写信劝返,许诺只要刘回到大连,“满洲国”教育部、体育部最大的官随便做。
刘家不堪滋扰,两度搬家,可日本人还不死心,1932年5月,《泰东日报》刊出消息:
“满洲国已经决定派刘长春参加世界运动会,并已通过国际奥委会认可,并按要求准备递交满洲国国旗与国歌,以备届时应用。”
消息一出,举国哗然,骂声四起,“全国冠军刘长春甘当日本汉奸”的标题赫然出现在报纸。
然而,这个消息,刘长春自己却不知道。
刘长春被骂懵了,完全没料到日本人居然会单方面宣布参赛消息,妄图裹挟他替伪政权参加奥运会。
当年5月,刘长春果断在《体育周报》发表声明:
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岂能叛国,为人马牛!
十六个大字,当真天日昭昭,以明心迹。
随后他又在《大公报》表态:我是中国人,绝不代表伪满洲国出席第10届奥运会。
04
刘长春的表态给了日本人当头棒喝,同时又在国内响起了一个声音:
有没有可能让刘长春代表中国,代表中国人去参加奥运会呢?
可彼时的国家积贫积弱,战火连天,外交乏力,谁去参赛,怎么参赛,有没有钱参赛都是问题。
更何况,此时距离本届奥运会开幕仅剩一个来月的时间。
但想法既生,唯努力尔。
刘长春回忆说,东北大学体育系主任郝更生为破除伪政权的奥运阴谋尽了大力,此人通晓国内外政治经济,擅长社会活动。
他坚信,日本人和伪政权的阴谋必须破产,中国必须派人参加奥运会。
郝更生又连同张伯苓、王正廷、“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等多方人力物力,积极协调报名参赛,磋商赴美等事宜,经过多方努力,总算让国际奥委会同意中国人参加本届比赛。
同时他依着和张学良的亲密关系和校长对体育的热心帮助,私下说服张学良出资8000元支持国人参加奥运会。
1932年7月1日,东北大学体育系在北京举行毕业典礼,张学良亲自宣布:派刘长春和于唏渭为运动员,宋君复为教练员,代表中国参加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
可由于日本人监视太紧,于唏渭最终没能参赛,但他以病为由,坚决拒绝替伪政权参赛,达到了让“伪满”无人组队参赛的目的。
时任北平市长周大文,第二天就把刘长春一行请至家中践行。同时赠送一套西服,5美元零钱,仅做支持慰问。
至此,中国人终于要参加奥运会了!
05
消息一出,举国振奋。当刘长春赶到上海准备赴美参赛时,整个上海都沸腾了。
7月7日出发的前一天,上海体协召开了一场2000余人参加的壮行招待会,上海各界还赠送给刘长春一套法兰绒西服,白色笔哔叽下裤、漆皮鞋和燕尾服。
队伍原定于乘坐麦思凯轮,宋君复教练与唯恐刘长春晕船不适,不惜白贴36美金,改乘威尔逊总统号邮轮,每人的船票花费400元。
到了7月8号,出发当天,上海数千民众齐聚新关码头,中华体育协进会董事王正廷博士偕其夫人到场壮行,王正廷为刘长春授旗:
 “我国此次派君参加奥运会,为开国以来第一次,实含有无穷之意义...愿君用其奋斗精神,使我之国旗,飘舞于世界各国之前,是乃无上光荣也。”
刘长春则肃立行礼接旗道:
“我此次出席奥运会,受全国同胞之嘱托,深知责任重大,当尽我本能在大会中努力奋斗!”
在现场一片热烈的欢呼声中,威尔逊号缓缓离港,郝更生和《时报》体育记者滕树谷先生还在谆谆嘱托,直到邮轮驶出吴淞口后,才不舍的换成小火轮返回。
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画面,孤帆远影,刘长春单刀赴会,目标,洛杉矶。
06
茫茫大海,等待和陪伴刘长春的是什么呢?
关于此次航程,刘长春有写日记,但不幸的是后来的一场大火,把好多首次奥运之行的日记和纪念品都烧毁了。
在仅存的不多的一份珍贵的日记手稿中,刘长春记下了一个故事:
在抵达神户时,日本体育协会竟送来一份电报:威尔逊总统号,满洲国奥林匹克选手队,敬祝一路顺风,佳运常临,愿诸君大获胜利。刘长春当即说:“船上无满洲国代表,请退回日本!
日本人的小手段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刘长春的烦恼就是在大洋中气候变化大,训练被迫中断,另外饮食也不大习惯。
但无论如何,1932年7月29日下午4点,经过22天的航程,刘长春终于抵达洛杉矶。
这时,距离7月30日奥运会开幕仅剩一天时间。
刘长春赴美的消息早就在当地华人圈传开,当天的码头人头攒动,数百名华人华侨到场迎接,华侨为刘长春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和宴会。
还按照广东民俗,搞了个刘关张认大哥仪式,因刘长春姓刘,所以排在首位,赠予他一个金制大奖章。
07
7月30日,第十届奥运会正式开幕。
各国运动员举着本国国旗缓缓入场,一如既往的首先看到希腊代表团,然后是阿根廷,然后是澳大利亚.....
他们的队伍,都很大,现场喝彩声也很大。
直到中国队出现,我们现在都能看到的一张照片,这是中国,中国人第一次出现在奥运会场留下的照片。
只是,这支中国人的队伍真的好小,小到只有一名运动员,小到只有六个人。
运动员刘长春、教练员宋君复、中华体育协进会总理事长沈嗣良、留美学生代表刘雪松、旅美教授申国权、上海西青体育主任托平(美国籍)。
事实上,另外3人还是拉来凑数的,因为我们的队伍实在太小了。
89年过去,看到照片里的刘长春,忍不住流泪。忍不住想问,当时的他在想什么,现场的外国人怎么看他,有人给他喝彩吗,有人为中国人加油吗?
无论如何,黄皮肤的中国人终于出现在奥运赛场了。
08
开幕式结束后一天,7月31日下午,男子100米预赛正式开始。
刘长春在第二组,穿上他的战衣:白山黑水,目光如炬。
第二组六个人,取前三名,枪声响起,刘长春如离弦之箭冲向终点。
从当年那个爱打架的东北孩子,到如今一个人代表中国人站在世界奥运赛场。这100米中,有太多故事,太多心酸,也有太多的梦想和希望。
但刚经历了20多天的轮渡颠簸,错失黄金训练时间,且刚抵达异国40多个小时就要参加高强度比赛,其实结果已经可以预见。
尽管前半程发挥优秀,但刘长春最终的成绩是11秒,名列第五,遭到淘汰。
他在日记里写道:
“第一名为星卜森,胜余有4码,成绩 10秒9,余居第5,当在11秒左右。起码时头五六十米在先,约至80米后,被后来者超过。
刘长春随后还参加了男子200米预赛,名列第四,亦遭淘汰。
刘长春还报名了400米,但因体力已耗费完毕,且两腿酸胀实在无力比赛,经过权衡,为不至于太难看,刘长春最终弃权。
8月4日的日记开头,他写下四个字:自思,自叹。
就算过去这么多年,我们似乎都能看到他的失望,他的无奈和不甘,但竞技就是竞技,虽然残忍,也只能接受。
赛后的刘长春又和教练员观摩学习了别国运动员的比赛,还参加了在洛杉矶举办的世界青年辩论大会,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真面目。
到当年8月21日,刘长春一行乘坐邮轮,历经25天的航行,返回上海。
中国人第一次奥运之旅就此画上句号。
以成绩来看,中国人的奥运首秀未必圆满,但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国家满目疮痍,民族积贫积弱。
以刘长春为代表的中国奥运人排除万难,披荆斩棘,像世人证明了中国人也可以参加奥运,中国人也可以走向世界之巅。
国破山河在,奥运赤子心,刘长春,已经创造了历史。
1983刘长春逝世,享年74岁。
同年,上海普陀区出生了个男孩,他的名字叫刘翔。
苏炳添说:“我时常会想起刘翔,他像星星一样划过我们的生活,照耀了我们,也让我们充满了希望。”
如今我们仰望星空,有一颗就属于刘长春,他永远照耀中国奥运前行。
ABOUT
往期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