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一点毫无争议。

问题一,如何;问题二,何时。

关于中国将何时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如果只考虑经济数据,按照胡鞍钢、林毅夫等学者的研究结论,(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早在2014年就已经超过了美国。

但是去年以来,多数经济学者还是选择了比较经济总量即GDP方式,认为中国将最早在2027或2028年超过美国,或于2030年左右超过美国,最晚的预测是2035年超过美国。

也就是说,只要中国网友耐心的、健康的活到2035年,恭喜你,你将幸福地看到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的那一天。

那么,当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美国,美国是否就会立即认怂,从此唯中国的马首是瞻、乖乖当老二甚至小三呢?不能,也不会。

按照林毅夫的卓见,要等到中国的人均GDP达到美国的一半,中国的经济总量达到美国的两倍的时候,(中美两国)世界格局才会进入新的稳定局面。(请参阅: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能否输出中国模式?

问题是,中国将在什么时候达到美国GDP的两倍,人均GDP达到美国的一半呢?

林毅夫认为,2049年,即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之时。

好的,现在,彻底搞定美国佬的时间已经确定了,第二个问题是,如何搞定美国,如何战胜美国?

前天,可称为当今中国网红经济学家之一的任泽平,在他的微信公号“泽平宏观”发表文章《中美实力对比:科技、教育、营商、民生(点击标题可查阅原文),从教育、科技、文化、营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生活六个方面,对中美差距进行了梳理。

看文章署名和介绍,这篇文章是任泽平团队的作品,也是继他们此前发表的《中美经济实力对比》之后的第二篇。

这两篇文章想要回答一个问题:中美的差距有多大?体现在哪些方面?
为避免抄袭之嫌,濠哥只把这篇文章的“摘要部分”进一步摘要一下:

一、科技方面
中国科研投入和专利发明数量迅速提高,但与美国相比,仍存在质量和结构性问题。
目前中国的研发支出占GDP比重为2.4%,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研发总投入为美国的1/2,研发强度(2.4%)仍低于美国(2.8%)0.4个百分点;每百万人口拥有的研发人员仅为美国的1/3。
二、教育方面
中国教育的财政投入占GDP比重、人均教育支出、劳动力受教育年限、高等教育入学率和高校世界排名远落后于美国。
财政投入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为4%,低于美国的5.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大幅低于美国;中国仅有9所高校进入世界前100名大学,而美国有37所。
中美教育更为根本的差异是教育理念的差异,中国注重集体性,强调思想的统一;美国注重个体性,强调培育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
中国对留学生的吸引力低于美国,在华留学生人数仅为美国的1/5。
三、文化方面
美国博物馆和公共图书馆数量是中国的5.1倍,中国图书阅读率、人均阅读量低于美国,中美大学生分别偏爱故事类和哲学类书籍。
四、营商环境方面
美国的营商环境明显好于中国,美国企业的平均寿命超过中国。中国开办企业时间是美国的2.3倍;美国大企业平均寿命是中国的5倍。
五、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中国基础设施取得巨大发展,高速铁路占世界总量2/3以上,但机场建设、航空运输、轨道交通等方面与美国比仍有较大差距。
中国铁路、公路发展迅速,但铁路、公路里程相当于美国的62.2%和74.7%;美国机场数量是中国的22倍,航空运输量是中国的1.4倍;美国轨道交通运营长度是中国的3.6倍。
六、居民生活水平方面
1978-2020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超187倍,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139倍。但中国人均耗能量、人均耗电量均相当于美国的1/3。中国每百户家庭拥有的耐用消费品尤其是汽车大幅低于美国。美国居民人均收入和最终消费支出约为中国的11.4倍和11.6倍。中国在人均居住面积、人均医疗支出、平均寿命等方面存在差距。
这篇文章认为,中国的进步及中美的差距只是表面现象和结果,本质是科技、教育和人才的竞争,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制度改革。因此,提出政策建议: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积极性,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章提出了8条具体的建议,包括:
1.大力推进“新基建”,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
2.尽快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
3.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梳理政府职能,压缩事权和支出责任,精兵简政,降低企业和个人负担;
4.加大科教文卫等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5.改革科研、教育管理体制,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改革,赋予科研人员科研产权以激发积极性,加强基础研发;
6.全面推动改革开放,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和服务业开放,强化竞争;
7.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鼓励民间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方面,关键是要给企业家提供安全、公平和低成本的环境,依法治国,保护企业家精神和财产权,稳定预期;
8.积极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尤其是风投、地方性中小银行解决创业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这8条关于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建议,濠哥认为,任泽平团队提的非常好,非常精准,提了该提的和能提的。这8项内容,也都应该真行动,真改革、真开放,真实施。
但是,现实一点考虑,濠哥认为,8条中的前两条(大力推进“新基建”和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最有可能落地实施。其他6条,等等看。
顺着这篇文章的指引,濠哥又找到了任泽平团队一周前发表的《中美经济实力对比(点击标题可查阅原文),也摘要在这里,与各位看官一并学习。
四十年来,受益于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占全球经济份额超17%,中美GDP之比上升到70%。1978-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从不到1500亿美元增长至14.7万亿美元,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与美国GDP之比从6.3%上升到70%,占全球经济规模比重从1.8%增长到17%,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从3%增长至约32.4%。四十年年均实际增速为9.5%,同期美国和日本仅为2.5%和1.7%。如果中国按照5%左右的增速增长,预计到2030年前后,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移动互联网;货物贸易居全球第一,占全球12.8%;外汇储备连续13年全球第一;城镇化率突破60%,进入城市群都市圈发展阶段。
但与美国比
  • 目前中国人均GDP仅为美国的16%;
  •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美国的43%和12%,每单位能耗创造的GDP低于美国和世界平均水平;
  • 农业占比偏高,但效率偏低,我国广义粮食自给率84%低于美国的131%;
  • 中国虽然货物贸易全球第一,但是服务贸易仍是逆差。2019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2178亿美元;
  • 中国金融自由度全球排名靠后,货币超发严重,股票市值约为美国的20.8%,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高达59.5%,人民币占比仅为2.5%;
  • 中国城市化率低于美国23个百分点,城市圈(群)的集聚效应低于美国;
  • 中国能源进口占比约为美国的2倍。
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只要下决心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
这些中国优势包括:全球最大的统一市场(14亿人口),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4亿人群),城镇化进程距离发达国家仍有20个百分点的空间;每年大学毕业生近900万,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中国GDP增速6%以上,是美国的2-3倍。
说来说去,关键问题是“ 下决心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
这篇文章也提出了8条具体的改革建议,与前文的8条有些相同,也有不同。其中最重要的,濠哥认为有三条:
1.以中美贸易谈判为契机,降低关税、放开行业投资限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推动建立中美自贸区,调动外资积极性;
2.大规模减税降费,从碎片化、特惠式减税转向一揽子、普惠式减税;
3.建立居住导向的住房制度和长效机制,关键是人地挂钩和金融稳健。
这三条,濠哥认为,中美贸易谈判已经陷入僵局,2021年不太可能有进展;大规模减税、降费,的确有,也有实施,但是今年以来的企业生存环境更加严峻了。不信你开一辆大货车出去跑一趟运输试试。
至于新一轮以反垄断为指向的监管风暴,从互联网金融,到电商平台、社区团购,再扩展到在线教育、校外培训,以致最近的网络游戏,留给创业者和社会资金能够续命的领域已经不多了。
社交媒体平台上,很多网友在忐忑不安的猜测,下一个挨锤的公司或产业是谁?
关于建立以居住为导向的住房制度和长效机制,濠哥坚决支持。但是如何在高地价与土地垄断的条件下,完成这一制度建设,濠哥也是一头雾水。
尤其是,目前在楼市与房产上,几乎已经冻结了中国老百姓80%以上的财产,这是楼市泡沫大到不能破、不能爆的根本原因。
所以,问题是,谁应该对建立以居住为导向的住房制度和长效机制负责,老百姓还是领导?谁应该承担为建立这一机制必须付出的巨大代价?比如房价跌掉一半。
解决这些问题,只有改革。这也是任泽平的两篇文章,借中美比较,反复呼吁进一步改革开放的理由。
否则,如何超过美国呢?如果将美国踩在中国人的脚下呢?
那么,改革吧,为了打败美国!
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