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教育实际上是非常专业的领域,即便每个人都上了十几年学,我们学的是知识还是思维?学习时间越长就能提升成绩吗?怎样评价一名老师课讲得好不好?恐怕很少有人说得清楚。于是,家长们只能用升学率来判断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名老师。实际上升学率只代表一个方面,学校育人有多个维度。
上海市三门中学秦娟校长的口述,从一个专业教育从业者的角度,讲述如何培养老师、什么是一堂好课、学校里还应该有什么。这些都是判断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依据。
主笔 | 杨璐
上海市三门中学是一所公立学校。上海的家长们流行的观点是民办初中好于公办学校,实行“公民同招+民办摇号”政策之前,他们会让孩子参加“小升初”考试,择校进入各个民办学校。三门中学的生源是“小升初”的竞争失败者,或者是放弃择校的对口学生。生源虽然没有经过择优,但他们能做到“低进高出”,有一届学生入校时成绩排在全区第25名,毕业时排在全区公立学校的第二名。
这不是一所依靠加班加点给学生刷题的学校。它是上海为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系列帮扶项目中的成员,通过跟教育专家和教研员紧密合作,按照科学的教育规律确定学校培育学生的目标和计划,打磨课程,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之外,学生们还有余力培养各自的兴趣和爱好,愉快地度过4年初中生活。这些变化也被家长们认可,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三门中学的学生数量增加了一倍,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没有选择民办初中,而是让孩子对口进入这所公办学校,它甚至带动学籍对口的小学也受到了家长们的欢迎。
校长秦娟是数学老师出身,明显带着上海人“拎得清”的特点,做事重点明确、条理清晰。她非常详细和专业地讲述了三门中学是如何找到科学的培育方向,又是如何研发课程,以及“把一个学生教得很好”到底是什么样的表现。
以下是她的口述。
不能只有分数,思维受益终身
我2012年到三门中学做校长,当时这所学校的升学成绩在公立学校里是比较好的,但倡导素质教育就不能只有分数和升学率,我要给学校的发展定下一个课题方向。上海市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业质量有一个绿色指标测试,包括学业水平指数、学习动力指数、学业负担指数、师生关系指数、身心健康指数等10个方面。我们学校的学业达成、师生关系都得了9分,最高就是9分,但有一个高阶思维指数是7分,跟全区持平,没有在我们的位置上。
高阶思维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是学生终身受益的。因为它要用原有知识的迁移和对新问题的辨析,以及各种方法、团队合作等解决问题。人的一生会面临很多问题,你要做出对自己发展有利的选择就要会判断。初中一定要打好这个基础,到了高中阶段,高阶思维就发展得更快了。
插图|小考怡情
高阶思维的培养很难做,上海市为了促进教育优质均衡,有一个“强校工程”,项目组请了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夏雪梅博士来帮我们。后来我们又做了一个“傻瓜版”,把思维培训持续下来。公立学校做研修活动,一开始老师们比较抵触,比如有老师觉得成绩好的孩子都通过择校去了民办学校,高阶思维应该到民办学校去搞,公立学校抓分数都来不及,没有精力搞课题;有老师哭着跟我说,他不评职称、不评骨干,他能教出分数高的学生就行,不要让教研员去听他的课。
要把思维培育推进,得先转变老师们只看分数的思想。我在大会小会上都这样讲,今天学生的分数高是靠时间得来的。第一,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第二,我们不改变教学方法,无法应对不同的学生。今天有成绩不代表明天有成绩,必须要研究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对学生进行思维培育。除了做思想工作,我也利用了经济杠杆,做课题写文章,在市里区里获奖的老师,我有激励机制。主课老师辛苦拼4年得到的中考奖励比做课题的老师没高多少,用这个来转变老师们唯分数论的思想。老师们从某种程度上也得感谢我,因为从2016年开始,区里为了鼓励老师们做教学研究课题,从绩效工资里切出一块儿,给那些有项目课题的老师。我们的老师参与面很广,项目也多,项目绩效考核的收入比其他学校多得多。
家长陪同考生走向学校参加中考(视觉中国 供图)
我们最开始是从考试学科,就是语数外理化做思维培育的。每个学科的每个备课组,认为所教年级学生最要紧的思维培训内容是什么,针对它出题。比如初二数学肯定是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这5道题要能问出学生逻辑思维方面的现状。一个备课组出5道题,4个年级就是20道题。我们还联合了其他5所学校一起做,所有题目汇总,请专家来确定题目出得符不符合要求,调整好之后,拿给学生测验,然后写成调研报告,分析有哪些问题,接下来怎么应对。我们有5所学校一起做,各个学科整理出一份总结报告就形成了小册子,每个老师发一份。这种做法让每个老师都承担自己能够承担的部分,合起来内容是很丰富的。
第二个板块,思维本身就很抽象,一线老师觉得有点难做。我提的要求很简单,每个备课组提出一年当中最关注学生思维的三个关键词,比如初一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初三是综合思维最重要。5所学校能提出很多关键词,我们再请教研员看一下科学性怎么样。最后定下来的思维关键词,我要查老师到底理解不理解,要先用自己的话讲明白,然后从所教年级的教材中找一道例题或者范文,这就是思维培育最好的工具。老师们理解了这个思维关键词,也找对了例题和范文,在课堂上就会落实,否则如果老师自己都不理解,怎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培育学生呢?
做研发的时候,我觉得非常有意思。老师们一起定关键词,有个老师说初一小孩哪儿来的批判思维,定得有点高不符合学生现状。旁边一个老师就说,怎么不可能,我有时候故意犯错,看学生能不能马上发现我讲错了。每道题讲完,我都让学生回去想一想还有没有更简单的做法,第二天来挑战我。还有老师说,学生太小没有反思能力。旁边的老师说,怎么没有?这道题他原来做不出来,我讲了之后他会做了。我就让他反思,你为什么原来做不出来,老师怎么解决的,你原来堵在什么地方找到没有,老师是怎么找到的?你要进行反思,不仅是学会做这道题,更重要的是学会老师的方法。老师们一讨论,我就看出来,老师的思维缺陷可能就是学生的思维缺陷,老师的思维优势可能就是学生的思维优势。那次讨论,我感触很深。
一堂好课
老师的课讲得好不好,不能只看考试分数。我经常跟老师讲,我进课堂听你的课,你知道我听什么吗?我当然要听你的语言是不是简练、思路是不是清晰、结构安排是不是合理、把控学生是不是到位,但我更在乎的是你班级的孩子们讲得怎么样。如果你班的孩子用非常规范的学科语言,自信大声地表达他的想法,比你自己讲课好还让我佩服。比如说初三集体朗读课文,声音都发不出来,那老师这四年都在干吗呢?我一直说,一定要让学生讲。
怎么培养呢?比如遇见一道很难的题,一个小朋友举手回答,说对了。老师夸奖他真聪明,大家鼓鼓掌,可能一般情况这样就过去了。思维培育的一个重要策略是追问,这时候老师要追问,告诉大家你怎么想的,你为什么会这样想?让这个孩子把他的思维路径讲出来。他肯定是聪明的孩子,全班同学不一定都能听懂,但是智力禀赋离他最近的三分之一的孩子肯定能听懂。“原来他有这样的好方法,我也学会了。”比如遇到成绩差的孩子,这道题不会做,一般情况是老师把正确的做法讲一遍。不能就这样结束,老师要让这个孩子把他的想法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堵在哪里了?”这样做肯定能发现他的思维阻塞点或者漏洞,及时给他补上。对这个孩子来讲他有收获,跟他思维基础差不多的孩子也有了一个思维模仿,原来碰到问题还可以这么想。
每节课都这样问学生,让学生把优秀思维路径展示出来,带动跟他智力禀赋差不多的学生,好学生不就越来越多了嘛。学习不好的学生,帮他把思维堵点找到,解决好,他和他水平相当的孩子也都有进步。我经常说,理科老师题目是工具,文科老师文本是工具,要能通过这些工具给学生提供思维路径。考试是通过题目测试思维路径掌握没有,这道题、这篇课文本身不是最终目标,题目的答案不是重点。
日常上课也是同样的道理,停留在从头到尾讲一遍,匆匆忙忙把答案在黑板上一写,就是讲课了,这种老师马上就要被淘汰了。老师的作用是,学生原来连钥匙在哪里都不知道,你要慢慢教会他哪里有钥匙,拿到钥匙之后怎么找到钥匙孔,怎么开锁。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比如数学的综合题,它到底考查的是什么?我经常跟学生开玩笑,压轴题解得滴水不漏,你以后能干大事。首先你能找到别人找不到的切入点,其次你会搭框架,知道怎么一步步解决,最后还很关注细节,一分都不扣。这样的孩子太厉害了。
《最好的我们》剧照
要带着培育思维的目的上课。首先要让孩子们学会判断,问他这是哪一类的题。接下来,要进行梳理,这类题常见的有哪些解题方法。一个孩子站起来,老师不是问他怎么做,而是问他这个题目是哪个类型。比如说面积问题,老师要问,你常用的方法是哪些,你最后想选哪一种方法?为什么要选这种方法?那么像我,经常会跟孩子们讲,要往热闹的地方走,因为热闹的地方条件更多,选择这个方法非常妥帖。当然你用别的方法也能做,可能比较绕。你选好了一种方法,它需要几个条件?其中几个条件是送给你的,另外一个条件就是要考你的,你再找一找怎么解决。
这样讲课很吸引学生,否则顺着老师的思维一路下来,讲到一半可能有些学生听累了,或者不明白这是在说什么,就掉队了,能坚持到底的都是有毅力的学生。如果最后老师再不总结,那么学生根本没有收获。反过来讲课,更符合学生面对题目的状态,因为很多学生最开始根本就不知道从哪里起头,不会找切入点。
好的讲课方式和理念,我们在老师中推广。讲课是很见功力的事情,即便同样的教案、课件,不同老师都能上出不同的结果。这是因为教案和课件是关注自己怎么教,可上课还包括学生怎么学。关注学生怎么学,就要详细分析和拆解。比如,两个物理老师上同样的内容,一个老师课讲得蛮有味道的,另一个老师引进新知识的问题都没讲好,学生们听不懂老师要讲什么,浪费了五六分钟。老师又不会根据学生的反应马上调整策略,结果课堂效率就低。
我们研修的时候,就把课堂组织形式加进去,重点梳理课堂上的关键问题。如果拆解一堂课的结构,是由3到5个关键事件组成。我就提出来每个关键事件要有一个关键问题作为引领。这一步梳理完了,课讲得还是不一样,因为有的老师悟性强,能够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机应变,有的老师做不到。我希望有更多老师能从容精彩地给学生讲课,所以要求老师上课前把要问的问题有多少种可能性,自己先想通。学生无论来了哪一种,老师都能应对,即便来了一种之前没想到的,老师也不能慌,可以说:“你回答得很好,但是课堂上时间有限,下课后老师再跟你讨论。”如果学生的这个发现很有分享意义,还能在下节课上分享。
慢慢这样做,确实有收获。学生们好像变得聪明一点了,成绩也提上去了。我们上过一次难度很高的公开课,我们跟教研员讨论到最后,觉得可能要用到后面要学的东西才能做出来。上课时,没想到两个孩子从他们学会的知识当中,用不同的方法解出题来。我下课后马上叫了外卖,奖励班上的每个同学一块巧克力。老师平时每节课都下功夫,才会有这样的结果。
不能为了成绩让上学像“坐牢”
上海的家长们很重视孩子的学业,但有比较理性的认识。他们不指望老师把成绩一般的孩子教得突飞猛进,因为这不可能。他们关注我这个小孩在原有基础上有没有进步。另外,小孩在这里学习快不快乐,也是现在蛮多家长的关注点。我自己就碰到过一个事情,印象特别深刻。我从前单位两个同事的小孩,在一个民办学校读了4年初中。教师节的时候,我看很多小孩都回母校看老师,他俩却很早就到妈妈单位里来。我问他们,不是都去看老师了吗?你们怎么不去?两个孩子说,我们才不要去。在那里读4年书,像坐了4年牢。那所学校全部时间都抓学习,副科课不给好好上,其他活动也没有。我想,这太可悲了,一所学校有成绩当然好,但绝对不能只有成绩。
我是很喜欢搞学生活动的人,既然考试科目老师都抓成绩、抓课题了,非考试学科的老师手上也必须有项目,就是抓特长。这也是为了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三门中学是一个团队,收入差距又不大,不能说主科老师跳进跳出忙死了,小科老师很空闲。大家都忙起来,老师的心态才好。
我最先找的是音乐老师,要他找到能带学生做的项目。老师讲,校长这个你不要搞了,学生都被主科老师抓着呢,特长没有学生学的。我说,你负责去找项目,我去找学生。我找班主任谈、找主科老师谈,开大会讲,我说主科老师抓质量,课上解决好孩子的问题,课余时间学困生要抓紧,其他就放出来吧。如果全班都需要补课,只能说明老师上课教学任务没完成。也有个别学习困难的孩子很喜欢社团活动,那么他至少要把学习搞好,才能有资格参加,这对学生来讲也是一种激励。
音乐老师后来找了一个他很喜欢但是他不会的项目,就是打架子鼓。我想专门请老师来培训我们的老师成本太大,但是可以请专业老师来教学生,同时我们的音乐老师跟着一起学。我对他的要求是,这个投入很大,他不能半途而废,给他半年多的时间,到第二年艺术节能带着队伍打出声来。我还告诉他,上海有很多小孩在家里可能是学过架子鼓的,先把有基础的学生捞一捞。我还给音乐老师定了一个中期目标,开展这个项目3到5年,他要能带着我们的架子鼓队拿一个奖。然后,我们的音乐老师就跟主科老师一样忙得不得了了,早上和傍晚,还有中午休息时间,他都带着孩子们一起练习,孩子们也很积极。第二年暑假,他们就拿了一个银奖回来。
我还希望小孩子能传承上海的文化,唱唱沪剧。体育老师是南汇人,他爸爸就是乐队的,他自己也喜欢唱,搞搞乐器,我就让他把沪剧项目带起来。美术老师也很积极,他从前在学校里搞动漫,我说在外面从来没听到过三门中学动漫有什么特色,你搞了几年没有声响能不能换一个项目。他最后找了一个项目,做漆画,我们学校现在走廊、楼梯的墙上挂的都是漆画。他说他有美术功底,只需要请个老师过来教一年,把他教会,后面他就能自己带学生了。全市现在只有两所学校有漆画特色,他带着孩子们在市里、全国都获过奖。成绩好,老师的积极性也高,他在我们集团大会上还做过交流发言,我一看他为这个项目专门做了这么多事。
这些兴趣项目我们保证每周都有一次活动,特别好的项目比如架子鼓、足球,每周能进行两次活动。如果临近比赛,我们会抽一些业余时间突击培训。上海的家长们是很欢迎这些的。我们有校园开放日,孩子还在读小学的家长会来看看对口学校办得怎么样。我们有时候一线排开有十几个社团,这是非常吸引学生和家长的。有家长来跟我讲:“秦校长,我们小孩看到你们学校有智能机器人的社团,他就特别想来这所学校读书。”我们是公办学校,这些都是不向学生收费的。
(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21年28期,点击文末封面图即可一键下单)
END
本文作者:杨璐
微信排版:乐生
微信审核:王海燕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三联生活周刊》年中盘点
点击查看↓
中考定终身?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纸刊!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中考定终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