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谷小歌
万小刀工作室特约主笔
01
外网封神
7金1,今年,中国举重队在奥运赛场上的成绩,再次被刷新。
侯志慧、李发彬、谌利军、石智勇、汪周雨、李雯雯、吕小军,每一人的名字都应该被记住,你可以永远相信「中国举重梦之队」。
可比起跳水、乒乓球这两支梦之队,这些名字对我们来说太陌生。

反而是在国外,他们已然是外国人眼中的“神”。
比如吕小军,在国外就有两个响当当的称号:“不老军神”和“绝世美男”。
这不,这次他完成自己的比赛后,就有裁判特地跑过来找吕小军签名。
奥运会成了追星现场。
在YouTube搜索吕小军的名字,随便点开一条视频,都有上百万次观看。最多的一条点击量超过440万。
视频里,他先是拿起一根空杆试试重量,热一热身。
然后开始加杠,一片、两片、三片,整整加了4片杠铃。几乎毫不费力地拿了起来。
杆子都被压弯了,他却像个没事儿人似的,还做起了深蹲。
肌肉喷张,线条流畅。
这行云流水般的操作,可是把他的国外粉丝,
迷得七荤八素。
除了吕小军,中国举重队的很多运动员,在国外都有不少铁粉。
石智勇的外国粉丝做了件印着“wocao”的 t恤,是他扔下杠铃瞬间,脱口而出的“名言”。
李发彬“金鸡独立”的招式,则被外国网友称为“li flamingo fabin”李发彬火烈鸟式金鸡独立)。

总之,这些名字的闪耀程度,远远超乎我的想象。
自豪之余,我突然心有惭愧。
以前,我对举重的热爱,最多不超出当年张大民的那句名言:
“我就想看举重,挺大的分量,一把就得举起来,瞅着过瘾!”
直到看过几届奥运会,我才知道,
举重可不是“过瘾”两个字,轻飘飘就可以带过。
举重,有我们不熟悉的美,更有着我们难以想象的壮烈。
我们不能只记住他们外网“封神”,还要记住这些年来他们的苦难。
可是,我们真的关注过他们吗?
02
七窍流血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举重运动员唐功红低着头,安静地站在赛场中央。
时间仿佛慢下来,将场上的喧闹声摈除,她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咚咚咚。
她的比分已经远远落后韩国选手张美兰,为了赢,她必须赌一次!
就是死也要死在举重台上。
182.5公斤,她选择了这个从没练过的重量。
聚气凝神,大喝一声,杠铃举到肩膀时,她面色凝重,停顿了整整十秒,四周寂静无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倒计时3、2、1,她成功了!
全场沸腾,唐功红以2.5公斤的优势险胜对手,夺得75公斤级的里约奥运会金牌。
这个场景,定格在历史中,成为一个惊天奇迹。
但很少有人知道,辉煌只在一瞬,下台后,唐功红一度晕倒在台下。
因为所承受重量超过身体极限,她脏器严重受损,七窍流血、出现耳鸣、血压飙到220……被紧急送进了抢救室,不得不进行放血治疗,才总算脱离危险,捡回一条命。
结果是,唐功红职业生涯遗憾终结,黯然退役,消失在公众视野。
这还是在台下,只能算被遮盖的残忍和苦痛。
上一届里约奥运会,一声惨叫之后,血肉模糊的场面出现在赛场上。
一位举重运动员骨头完全错位,从皮肤里戳出来,触目惊心。

残酷,或者说残忍。
但举重对人的消耗,也并不都是这样,身体伤痛只是一部分。举重的伤残率远低于摔跤、柔道、篮球、排球。
真正击垮他们的是生活。
希腊一位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之后哭着说,因为经济补贴少,已经无法维持运动生涯。
“有时汽车没油了。只能靠步行。”
“做运动员以来,几乎没有收入,领取的那点备赛资金,都无法进行正常的物理治疗。”
这样的情况,在中国更是不少见,举重的孩子,大多出自寒门。家里经济条件哪怕好一些的,都不忍心让自家孩子走这条路。
前面说到的唐功红,就出生在山东烟台的一户农民家庭。
家里躺着久病缠身的父亲,常年需要吃药,无底洞一样的医药费几乎拖垮这个小家庭,再加上孩子多,陷入更多的贫困。
唐功红懂事,从小就帮父母干体力活,力气大,练成了学校里远近闻名的大力士,才被老师推荐去练了举重。
从小村庄,到市里比赛,再进入省队、国家队。这条路,是她自己用血泪走出来的,但她乐此不疲,因为一场比赛夺冠,她就能拿到3万元的奖金对这个小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似乎,练举重,与爱好无关,只关乎生活,只关乎用这幅身躯去吃苦,去经受命运的重压,然后改变命运。
无独有偶,在本次奥运会拿金牌的谌利军,就是本届奥运会的“最苦冠军”。
这次奥运会,在抓举仅145公斤、总成绩落后对手11公斤的情况下,谌利军做出了跟唐功红一样的抉择,选择了超出负荷的187公斤,拿下了这块实至名归的金牌。
他手里举起的,不是杠铃,是自己背后泰山压顶般的命运。
那声大喝,是对命运的诘问和反抗。
比赛结束的采访中,这个湖南汉子对着镜头泪如雨下:“一路走来确实不容易,这些年一直憋着一口气,想要拿冠军。”
有多么不容易呢?
谌利军的家,在湖南安化县杨林村。一走进他家,就能看见裸露的水泥砖和开裂的痕迹,用家徒四壁来形容都不为过。
父亲在他11岁的时候得了脑梗,顶梁柱一夜倒塌,是母亲和奶奶两个女人支撑了这个家。
不干农活的时候,母亲就去城里打工,一天40块,同时打3份工,可还是债台高筑。
2012年,父亲和叔叔相继去世,谌利军本想退学帮妈妈干活。
要不是体校慧眼识珠,免了他的学费,只怕我们永远也看不见奥运赛场上这个英姿勃发的冠军谌利军。
吃够了生活的苦,训练的苦仿佛不那么难以忍受,谌利军顶着压力,刻苦训练,终于一朝成为冠军。
但,人生是否能因为这块奖牌而就此逆风翻盘,却还是个未知数。
举重运动员就算取得了金牌,退休后生活落魄,甚至无法保障基本生活的例子比比皆是。
03
冠军之死
18年前,《南方周末》出了一篇特稿叫《举重冠军之死》。
开头是这样写的:由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多年受困于贫穷、不良生活习惯、超过160公斤体重的才力麻木地呕吐着,毫无尊严地死了。在生前最后四年,他的工作是辽宁省体院的门卫,在他死去的当天,家里只有300元钱。
对于这位心地单纯、开朗乐观的冠军来说,退役后的5年,是一生中最郁闷的时期……

18年前,举重奥运冠军才力死在了自己的33岁。
因为伤痛,也因为贫瘠。才力死前,他家人赶到医院抢救他的钱也几乎都是借的。才力死后,家里人也尽可能把他生前赊下的账都还了。
这篇报道出来之前,我真的无法想象,这是一个奥运冠军的生活。
奥运冠军,东北人邹春兰也是。
也许那时,很多人曾在澡堂里遇到过一个力气奇大无比的女人,但大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他们一生中离金牌最近的时刻。
邹春兰曾在1990年打破举重全国纪录,得过9块金牌。
退役后,她先在体工队的食堂打工,后来又去澡堂做搓澡工。
为了多赚点钱,她一天要搓60个人,每次只能赚到1块5。常年训练的身体早就落下了一身伤病,但她还是有一身力气可以使。
还好,她的身体没有像才力那样,她还能继续活下去,虽然不容易。

而这,只是被媒体报道出的人。
还有更多在奖牌之后,在走出闪光灯之后,消失在平淡生活里的运动员。
练举重是因为贫苦,可举重并没有帮他们改变命运,只帮他们训练了一膀子力气,好在日后留用。
就连军神吕小军都想过放弃举重,去跑货车。
每次读到这些故事,我都有说不出的心酸。
他们的力气足够挺起杠铃,却难支撑一出生就注定了的贫苦生活的重担。
幸好,18年后,一切都在改变。
04
迟到的转机
7月25日,“最苦冠军”谌利军在男子举重67公斤级比赛中为中国代表团摘下第六枚金牌,可是只是在微博热搜上一闪而过。就再也无人关注。
当吴亦凡的粉丝们谋划为偶像劫狱的时候,网友们努力地呼吁,为谌利军寻找代言。
功夫不负苦心人,第六天,谌利军竟然在微博上官宣了自己的代言。

这一次,一家企业选择了没有流量的举重冠军。平安健康险选择了谌利军,选择的理由是,他身上有着相通的气质——为每一份托付全力以赴。
代言词恰如其分:“不负每一次重托”。
我个人感觉,这是这次奥运热中最契合的一份代言了,也是价值最高的一份代言。
为此奔走呼告了6天的网友,人看见标题就想哭了。
有人认真看完了广告,被狠狠地感动。
当我看到,我们的举重队员火到国外,成为外国人眼中的“神”,是真的高兴。
当我看到,37岁的吕小军再次举起一枚举重金牌,跨越时间对他运动生涯的约束,是真的高兴。
当我看到,“最苦奥运冠军”谌利军在网友的帮助下,在微博接到一个品牌广告,是真的高兴。
举重不再是底层运动,也不应该是底层运动。
军神吕小军已经证明,举重,可以打破生存和时间的束缚,是力量的美,也是技巧的美。
现在,在同级别内,吕小军几乎可以秒杀任何对手。

而且,很多举重运动员的弹跳力比篮球运动员还好。
身高只有1米67的石智勇能原地起跳抓住篮筐,在赛场上扔下杠铃一高兴就能蹦一个后空翻。
李发彬能轻松跳上比他身高还高的训练箱。
他们都是金光闪闪的明星。
可惜的是,我们对中国举重队的关注,赞美,还有心疼,来得太晚了。
从贫病至死的举重冠军才力,到在外网封神的举重冠军吕小军,再到网友们帮忙争取到代言的举重冠军谌利军。
我们用了18年,太晚了。
我们对不起中国举重队,对不起这群为改变命运、夺取荣誉而拼搏的人,
要不是他们拼尽所有力气在闪耀,我们的目光还是很难给到他们。
他们本应该风光无限,获得赞美、掌声和鲜花,他们也会成为无数孩子的目标和榜样。
我期待有一天,再提到「中国举重梦之队」,提到这些名字,不再只有心酸的故事可以讲。
那时,我想讲讲他们的荣耀和他们荣耀之后的更光明的未来生活。
@如果你竟然看到了这里,希望能点个“在看”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END-
本文作者:谷小歌 雷大碗
图源网络,侵删
部分参考资料:
1. 中国新闻网 《五年,孤注一掷的谌利军把失去的夺了回来》
2. 中国新闻网 《湖南安化“伢子”谌利军逆转夺金:伤退里约不言弃再战东京》
3. 南方都市报 《7金1银!中国举重天团,在国外好火爆》
4. 环球人物杂志 《被赞“绝世美人”的举重冠军,原来就是那个迷倒老外的健身圈顶流!》
谷小歌
清华小姐姐,韩寒【ONE.一个】APP作者,写小说,写娱乐。
万小刀工作室特约主笔,专注于用小说的笔法,创作深度人物故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