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
最近,北京大学姚洋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的教育政策还不完善,社会存在内卷现象,需要尽快制定教育改革。
比如普及高中,开始推行10年义务教育,延迟中考分流,现在就让一半孩子上职高为时尚早,初中的文化水平不足以支撑蓝领行业的技术要求。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学生们正常上高中,让他们接受更多的文化课知识,之后再进行人才分流,整体的教育结构会更加平稳。
走出内卷需从教育制度入手
姚洋教授表示,最近社会上关于内卷的讨论非常多,中央也出台了高规格的“双减”政策,对课外补习、择校都作出了一些规定,但政策体系现在还不完整,对高中这一非义务教育阶段的规定尚不明确。
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无谓的学习太多了,这就是内卷。没有几个人愿意内卷,但每个人又被迫内卷。因为资源有限,升学不能光看自己的努力,还要看别人的努力,每个家长都被迫把自己的孩子放到“跑步机”上越跑越快。
大量没有意义的刷题浪费了孩子太多的时间,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这种教育制度不利于建立创新型社会。
对于科学创造来说,智商是基本的,努力也很重要,但死记硬背的教育进一步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导致一些智商较高而情商不高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被打击,难以发挥出他的潜力。
教育把一些本来有过人才能的孩子培养成了碌碌无为的普通人,这是当前必须要反思的问题。培养创新型的人才首要的是把学生从这些无用的内卷中拯救出来,给孩子、家长减负。但仅靠打击课外班是没有办法实现减负的,课外补习很快会化整为零,转入地下。
减负的关键是要对教育制度进行系统改革,推行十年制义务教育,初中高中合并为一贯制中学,并严格规定不能择校,而且不能再有超级中学。
择校在美国的实验也是失败的,在中国这种考试社会中更是“毒瘤”,超级中学是一种很坏的制度,它们通过“掐尖”将好学生都“掐”走,追求超高的升学率,也让那些没有进入超级中学的孩子觉得自己是二流的,影响了他们学习的动力。
走出内卷必须从教育制度改革上入手,普及高中是必须的,如果我国的财力做不到12年,那么可以考虑缩减为十年制义务教育,一旦推行十年制义务教育,家长想“卷”也“卷”不成了。

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十年义务教育可以这样安排:小学五年,实行中学一贯制,初中和高中合并成五年,上初中随机分配学校,从根本上杜绝择校。这样,学生分布也较为均匀,好学生可以带动后进生。
孩子上小学之前可以加一个学前班,这样七岁开始读小学,十七岁中学毕业,上大学没有问题。对于绝大多数高校来说,十年义务教育的知识储备足够了。
一些顶尖的高校如果对学生有额外的要求,可以增加一年预科。不上大学的孩子可以上中级专科学校,两到三年时间,然后就业。这样就可以从制度上彻底解决中学、小学和幼儿园的内卷。
不宜过早分流学生
姚洋认为,过早地对孩子进行分流,将他们按照学习成绩分为三六九等是错误的。
应该承认每个十四五岁的孩子都有自我发展的希望,不要通过分流打击他们,而是要给他们希望,让所有的孩子读完普通高中,到时他们的心智也较为成熟,再选择走职业技术路线还是大学路线。
未来我国产业升级都需要开数控机床,工厂要求有技术学院的大专文凭,初中毕业之后就进入职业教育,学生的知识储备是不足的,达不到高级蓝领的要求。
网友表示支持
对于姚洋教授的观点,大部分人都表示了支持:
目前的政策是全力打压校外培训机构,确实校外培训机构扰乱了教学秩序,但只是它一家的责任吗?
恐怕不是,重点中学,尤其是超级中学起了一个很坏的作用。虽然超级中学数量不多,但由于影响力巨大,那真是所到之处,家长、学生没有一个不被它牵着鼻子走。比如,北京一所中学的早培班,招100多人,报名人数有上万名。小升初的择校,也没有太多名额,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被卷进去了,北京几乎没有小学生没上过奥数。
当年设立重点中学,主要是条件比较差,老师水平不行,学校的办学条件差,所以集中资源办事。但现在过去了几十年,情况有了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城市里,现在随便挑出一所普通学校来,学校的硬件,老师的学历水平都远远超出了当年重点中学的水平。
因此,教育均衡完全有条件来做。
还有一点,延缓分流也很必要。
初中学生,一般是14~15岁,青春期的时候。青春期孩子变化非常大,有些孩子还没有成熟,不知道中考是什么,就被分流,将来不能考大学。对这些学生来说不公平。
另外,初中学习跟高中学习不一样,初中学习还是很简单的,只要认真学习都能学好,但高中就不一样了,需要学习方法、一点智商和努力。中考分流,很多人会不服气,觉得自己水平不差,但到了高中就不一样,大家会看清楚自己真实的水平。
这个时候分流,大家会心平气和一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