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从西宁回来了。
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
这8天,Sir做回最简单的影迷,看片,看片,露天看片。
△ 第一场的露天放映,在西宁冰冷的小雨中进行
西宁,虽然在我们的印象中很远。

也绝非电影产业的中心。
但是一年一度,这里总是吸引着新鲜的面孔,野性生长的影像,在此聚会。

成了习惯。

你可以放心期待,在这里发现最新生的电影力量。
然后,享受美食、聚会、演出,和西宁的夜。

在这里不期而遇。
老朋友新朋友。
从一部沉闷的电影中终于醒过来,猛然发现坐在你隔壁的是谢飞、谢君豪或是周迅。(这个睡着了的人绝对不是Sir)
映后谈更自由更开放,导演、演员和观众此刻都只有一种身份——
爱电影的人。
记忆和感受留在西宁。

但从中走出的中国电影新势力你早已不陌生——
忻钰坤的《心迷宫》获得第8届FIRST最佳导演,后来有了口碑炸裂的《暴裂无声》;
文牧野的《安魂曲》曾在FIRST上获得短片特别奖,徐峥在颁奖礼上对他说,“你可以早点拍长片”,于是有了刷新中国票房的《我不是药神》;
胡波在FIRST创投会上让《大象席地而坐》得以面世。
近年越来越多的院线佳作,都是在此走向面向大众的大银幕:
《过春天》《四个春天》《平原上的夏洛克》......

甚至擒获金马奖:
张大磊《八月》获得金马奖最佳影片,周子阳《老兽》获得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原著剧本。
还不止这样。
这一届FIRST宣传片上的台词:
没有同类 就不能生存吗?
失去目标 就不能寻找吗?
沦于平庸 就一定无趣吗?
不再年轻 就一定衰老吗?
或许,不一定。
如何回答这些问题?
FIRST用获奖的名单来告诉你。

有遗憾,有意外。
更多的,是对中国电影未来一贯的注视。
最佳剧情片
《最后的告别》张中臣 
《最后的告别》可以说是一匹黑马。

电影展最后两天才完成放映,观众场放映还恰好撞上另一部更火热的《裙子剪刀布》,直接导致看过的人寥寥,成为FIRST目前鲜少豆瓣还没开分的电影。
风格化的叙事,慢镜头、长镜头、长监控录像,注定会让电影评价两极分化。
有人说是视听盛宴,就有人说很装。
FIRST策展人段炼对这届参赛影片的评价:
当下的环境中,年轻导演是更“向内”的,更关注自己的生活、家庭,关注如何与自己相处,对集体性的公共议题选择性忽视。
《最后的告别》算是一次对集体公共议题的注视:
计划生育,苦闷的工厂女孩,边缘群体聋哑人,监控与被监控........
但在极其悠慢的叙事、悬疑刻奇的个体命运中,顶多算是一次温柔的凝视。
最佳导演
《最后的告别》张中臣
《最后的告别》同时获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项大奖。
张中臣导演上台时多次哽咽:
“2011年开始学电影,10年我终于圆了电影梦。前几天映后上有个观众问我如果没有影像创作这个渠道,我会不会选择其他表达方式。我想如果没有影像创作的渠道,我的生命可能失去了意义。 ”
FIRST史上同时获得最佳剧情长片和最佳导演奖的电影有6部:
2013年 《美姐》《心迷宫》;2014年《喜丧》;2016年 《北方一片苍茫》;2017 《小寡妇成仙记》;2019年《春江水暖》。
最佳演员
《一江春水》李妍锡
《一江春水》是FIRST中Sir最喜欢的电影之一。
首映时也看到了龙标,有望上映院线。

看完后Sir还跟隔壁的肉叔说:“女主真的是新人演员吗?”
李妍锡获得最佳演员的确实至名归。
但是现场的摄影大哥真的要被扣鸡腿,女主真人要更好看。
期待在影院见面。
评委会荣誉
《浊水漂流》李俊硕
《浊水漂流》Sir很喜欢,也是观众选择荣誉奖。
(前两年获得观众选择荣誉奖的是《春潮》和《棒!少年》)

导演李骏硕继长片《翠丝》之后第二部长片。
演员阵容里有吴镇宇、谢君豪、李丽珍、香港新生代演员蔡诗韵。

讲述的是社会中最边缘的一个群体:
被抛弃、被侮辱的露宿者。

一把大火之后,只听到来自吴镇宇饰演的露宿者的愤怒:
“深水埗,本来是穷人住的地方。”
穷、丧、堕落,是否就是合理抛弃他们的理由?

最佳艺术探索
《她房间里的云》刘新竹/郑陆心源
FIRST只有一场。
此前在平遥影展、鹿特丹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攒下的口碑也不错,更是一票难求。
开票秒空,预约秒空,有人提前三小时来到电影院排队也没排上,包括Sir.......
引用一位朋友的话:
好看,但不好懂。
最佳纪录片
空缺  
第十五届FIRST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项颁了一个“空缺”奖项。
FIRST
历史上第一次。

颁奖典礼上,主竞赛评委会评委吴文光、电影市场终审评委马英力望向屏幕后方,只有一片白茫茫。
这是一个极为“电影”的瞬间。

“空缺”奖项宣布后。
颁奖现场爆发一轮经久不绝的掌声;
媒体新闻中心的记者们一阵欢呼和尖叫;
Sir看到媒体同行和观众交流群里纷纷刷屏“牛*”。
Sir太懂得这一句“牛*”从何而来。

来自一次
“技术原因”

7月26日傍晚,包括Sir在内的影迷都在排着长队准备观看《旷野歌声》,但没想到等来的是“取消放映”。

尽管大家都站在原地不忍离开,但最后还是迎来更多的取消放映消息。

晚上官方宣布,因“技术原因”取消《旷野歌声》《遥望繁星》《小人儿张》所有场次。
在电影节开始前,纪录片《病人十一区》宣布撤片。
入围8部纪录片,有4部都因“技术原因”夭折。

这也是奖项空缺的原因。
评委马英力向大众阐释他们的决定:
由于今年的纪录片竞赛中有4部作品完全或部分地缺席了面向公众的放映场次,“当奖项脱离观看、脱离观众,它也会因此失去评价的有效性和意义”。
最佳电影文本
《雨打芭蕉》闫冰/陈志诚  
在广州番禺取景,风物Sir再熟悉不过。
岭南气息浓厚,绵延不绝的雨水,葱郁的芭蕉林。
演员阵容更是让人不愿错过:朱茵,谢君豪。
《雨打芭蕉》或许很想对标同样是家庭叙事和中年危机的《一一》。

它关注的,是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生活。
有人深刻共鸣,也有人睡得很香。
一种立场
《一个人的葬礼》超凡  
万玛才旦监制。
立场,给予的是这部片子的实验性:
无对白、黑白色调、模拟小狗的视角........
但《一个人的葬礼》几乎一直都位于观众荣誉选择榜单的最后一名。
很多影迷的反馈是:

徒有形式,无法被触动。
最佳实验短片
《白露》陈莲华  
短片中它实至名归。

既有窗花、黑色映衬这样的美学探索,又带有一种古典韵味。
5分钟内编织了一个美好的梦。
此外还有两个获奖短片——

特别提及奖项:《欢墟》杨潇。
最佳短片:《木官木材》蔡源青/黄厚泽。

以上是这届FIRST全部的奖项。

但说真的,奖项永远只是FIRST的一小部分。

持续地开掘,持续地冲破,才是我们期待它的原因。
明年,我们西宁再见。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小津安4郎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