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何新读史辨误:
论淮海战役始末
杜聿明被俘虏
谭震林于1948年5月最早提出经略山东后开辟淮海新区之设想。
济南战役后,粟裕认为南进时机已成熟,正好可借山东兵团开路建立苏北淮海新区,为本部南进提供根据地。于是于9月提出淮海战役之设想。
统帅审时度势认为可行,但是认为战役重点是歼灭时在淮海地区之黄伯韬兵团,而后乃可考虑开辟淮海地区。
但是此时黄伯韬已发现有被围歼之可能,立即逃命,主动撤退向徐州。华野以东西两部包抄追击,围其兵团于碾庄。
常凯申、杜聿明见势立即集结重兵,从南、西两方来救黄,同时试图对华野形成反合围,决战歼灭华野主力。
中野配合华野在西线阻击黄维。刘伯承抓住战机,夺取枢纽之地宿县,以此为依托,阻击黄维于涡河水网地带,使得黄维机械化兵团被困而无法前行。
待黄伯韬被歼灭后,刘陈邓遂决定将阻击战转为歼灭战。在华野配合下,歼灭黄维于双堆集。这是战史中一个以弱击强而灭之的奇迹。
二黄被灭后,徐州即将成为孤城。杜聿明、刘痴决定仓促弃城撤离。但于行进途中忽得到常凯申手令,令其转向,回兵救岌岌可危之黄维。
于是杜聿明不得不回兵入绝地,遂被华野合围于永城陈官庄青龙集一代。而中野于灭黄维后,乘得胜之势加入,遂一举将常凯申这支名将统帅之最精锐嫡系杜邱李兵团,一举全歼。从此中原及江淮之间,皆得一举而定。
这就是淮海战役之简略始末之真相。
统帅知人善任,不断因势利导,刘陈邓举重若轻,善用时机,以弱胜强。
本来此役可以到黄维被歼灭为止,但傻帽常凯申又把杜聿明主动送入死地,于是被一战吃光。无脑无谋令人惊叹也。
(2021-08-02)
 何  新  新  书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讯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