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获授权
来源:壹读(ID:yiduiread)
作者:米吱
最近频上热搜的,莫过于奥运会和鸿星尔克。
先说鸿星尔克。
因为自己濒临破产,却捐5000万驰援河南灾区,完事儿还一声不吭,鸿星尔克彻底火了。(后来老板澄清了,并没有这么惨。)
本着不能让这么有爱的国货品牌吃亏的原则,网友们先是用一条条评论,把鸿星尔克送上了热搜。
又你一个月我一个月,把鸿星尔克的微博会员充值到了100多年以后。
网络声援搞起来了,鸿星尔克的产品当然也要买起来。
闻讯赶来的人们直接挤爆了鸿星尔克的直播间,到7月25日,鸿星尔克的三个直播间粉丝数达到1941.8万。而在此之前,鸿星尔克的直播间人数有时甚至不足1000。
人们开始疯狂购买鸿星尔克的产品,不仅买,还要买最贵的,还不领券。鞋卖完了就买衣服,夏装卖完买羽绒服,就四个字:有啥买啥。
‍‍
实在抢不到东西的就开始在直播间打赏,一大哥激情撒币,打赏到榜一的位置,最后因为打赏太多,被主播小姐姐踢出去了。
面对这空前的盛况,鸿星尔克的老板火急火燎地骑共享单车赶来救场(听说回去的时候,那辆单车还被扫走了)。结果,买红眼的人们瞄准了老板身上的衣服。
网友神评论:不让鸿星尔克的缝纫机踩冒烟,就是我们这届网友的失职。
线上疯狂,线下也疯狂。鸿星尔克的门店里,深夜12点依然挤满了顾客,门店货品几乎被扫空。还有男子在鸿星尔克店内购买了500元的商品,结果付了1000块,然后拔腿就跑。
在连续几天的野性消费后,鸿星尔克的系统都懵了,订单延迟,数据不准,发货速度根本抵不上大家的购买速度。理性消费说了千万遍,结果当然是没人听。
这还不算完。杀红眼的网友甚至攻陷了其他品牌的直播间,直接把主播骂哭,各种攻击的话堪称恶毒。
“只”捐了2500万的李宁也未能幸免。毕竟,鸿星尔克那么困难都捐了5000万,你李宁这么有钱,怎么好意思只捐人家的一半?
有些求生欲一流的主播,干脆直接加入支持鸿星尔克的队伍。
再说最近备受关注的东京奥运会。
对于我国的参赛选手,得奖了,一顿猛夸,连美甲和胡萝卜头发绳都夸出圈;失败了,发个自拍都是原罪。
人们为什么这么容易感染某种情绪?群体为什么这么容易变得极端,甚至有些“低智”?
情绪感染催生行动
从鸿星尔克事件到奥运会,人们的情绪始终是激昂的。
鸿星尔克捐款点燃了人们的同情心,人们一边心疼鸿星尔克,一边疯狂下单。奥运会就更不用说了,微博的热搜榜爆了一次又一次,每一次夺金,微博上就掀起一阵狂欢,人们的热情疯狂高涨。
这其实是一场大型情绪感染。
简单来说,这是一种情绪传递过程,可以理解为我们会被他人的情绪影响,从而也产生类似或同样的情绪。
拿鸿星尔克来说,看到网友们冲进直播间,刷着各种振奋人心的话,屏幕前的我们也不禁热血沸腾,此时的我们和千万个素不相识的网友拥有了同一种情绪,这就是情绪感染。
而奥运会,即使我们并没有亲临现场观看比赛,举重运动员夺冠后的欢呼,以及芦玉菲掉杠后,冷静又自责地说“我还能再翻吗”,都激起了我们强烈的情绪,这也是情绪传染。
2016年举重小将龙清泉,现在看这个图依然好哭。
对于情绪感染有没有意识参与,目前有两种观点。第一种是原始性情绪感染理论,认为个体会自动模仿和合并他人的语言、非语言信息,最终产生相同的情绪。意识性情绪感染理论则认为,情绪感染是一个有意识参与的过程。
情绪影响行为,因此,现在许多广告都是情绪取向的,不介绍产品具体有多好,而是渲染出一种情绪。只要情绪到位,掏钱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儿。泰国的潘婷广告是个经典,广告故事感人至深,最后女主逆袭的时候,差点给我看出泪来。
渣渣画质,凑合看。
在群体中,情绪感染来得更容易,也更强烈。不幸的是,一旦感染某种情绪,除非有意识地对其进行调节,否则就只能等它自然消退。
至于情绪消退前你会做出什么事儿?嗯……不好说,反正佟湘玉在激情之下把同福客栈外面的大街都扫了,还是凌晨扫的。
不论个体情况如何
聚到一起就容易变疯狂
一个人情绪高涨不是大问题,那一群人情绪高涨呢?尤其是,还是一群失去理智的人。
心理学经典之作《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对群体心理学的分析十分经典。
书中写道,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一个群体会表现出与群体中的个人所具有的完全不同的、全新的特点。这个群体里所有人的情感和想法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有意识的个性消失,集体思维形成。
这个心理群体是暂时的,但也是强大的。
首先,群体会使人进入无意识领域。
诚然,个体之间的差异非常大,但这些差异大多是有意识的方面——教育的产物。但当人们组成群体,来到无意识的领域,教育的作用退居二线,遗传因素占支配地位,在属于情感范畴的每一件事上,道德、爱心、同情心等,最出众的人也不会比普通人高明多少。
这也是群体为什么一般只拥有普通的品质,也无法做出要求高智慧的行动。夸张点说,如果整个世界是一个群体,那么,我们可以说,鲁迅要比这个世界聪明理性得多。
用古斯塔夫·勒庞的话来说,群体累积的是愚蠢,而非智慧。
再者,群体是匿名的,因此,责任逃避成为可能。
群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即使只从数量上考虑,群体的力量也是碾压个人的。基于群体力量的庇护,加上群体的匿名性,个人的本能欲望得到极大地发泄。如此,或主动或被动,个体被淹没在群体之中。
我就要买鸿星尔克,攻击别的品牌。此时群体成了托辞和借口,用来掩盖暴行丑陋的一面。
最后,群体里的情感和行为具有传染性,且个体易于接受暗示。
在群体中,个体不再孤立,而是互相关联,而这种关联又催生了传染性。
这种传染性夸张到什么程度呢?它能在短时间内使群体感情迅速达到一致(当然,这种情绪是简单、夸张和短暂的),足以使个人放弃自身的利益,奉献给群体。
有多少人是因为真喜欢且需要才买鸿星尔克呢?
群体中的个体还易受暗示。人们就像处在催眠状态之下,具有自发性,暴躁而残忍,拥有原始物种所具有的满腔热情和英雄主义。
设想一下,如果鸿星尔克的热度过了,大家发现自己买的几十双甚至几百双鞋子,其实根本没用处,然后申请退货退款,那鸿星尔克会陷入什么境地。
不过,有人指出,以为自己理性清醒的人,或许也无形中加入了理客中的群体。
梦里梦到醒不来的梦。
[1]勒庞. (2013). 乌合之众. 天津人民出版社.
[2]常宇星. (2011). 浅析现代媒介环境下的网民心理——读《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新闻世界(07), 215-216.
[3]张奇勇, & 卢家楣. (2013). 情绪感染的概念与发生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 21(9), 1596-1604.
[4]王长平, 刘聪, 秦雪莲, & 庞文婷. (2013). 情绪感染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029(012), P.37-40.

推 荐 视 频
关注新周刊视频号,关注有态度的生活

必 读 好 文

点 击 图 片 即 可 阅 读 全 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