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郑乔尹
北有北漂,南有沪漂。但在日常对话中,我们很少听到“广漂”这么一个词。
在广州生活,也许很难跟“漂”联系上。
这里从不排外的包容,让你很容易落地生根。而在一线城市中接地气的生活成本,也不至于让人望而生畏。
因此,在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与瞭望智库共同发起的“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中,广州作为唯一的超一线城市赫然上榜,让很多居住在广州的人表示并不意外。
这里没有超一线城市营造出的精英氛围与隔膜感,并出乎意料地宜居。
01
老城区的生活不打烊
初到广州,各个平台上的旅游攻略都会告诉你,记得到荔湾老街打卡老字号美食。
在CBD搭上广州地铁一路向西,老城区的肌理在慢慢展开。进站前还是珠江新城寸土寸金的摩登高楼,出站就变成荔湾密密匝匝的大小商铺,时间仿佛瞬间慢了下来。
荔湾,广州老三区的元老,广府文化和岭南文化的发祥地。在这里,藏着广州人生活的根脉。
上下九步行街,地处荔湾区(俗称西关)的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之间,是广州市三大传统繁荣商业中心之一
在广州,荔湾人的生活方式是最典型的老广生活范本。广州人家喻户晓的本土情景电视剧《外来媳妇本地郎》则很好地展示了这一点:西关大屋、三代同堂、街坊关系、悠闲逗趣的街头巷尾生活。
是的,谈起休闲,老广的追求可丝毫不比成都老铁们差。
“三点几啦,饮茶先啦”。广州人对休闲生活的这份执着,在荔湾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你可以印证一些流传已久的广州神话:六点起床排队喝早茶的阿公阿婆比比皆是;街口随便一家肠粉店和糖水店都很好吃;穿搭上人字拖和短裤真的是随处可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广州的早茶文化吃的是一种氛围

老广的生活理念是纯粹且踏实的。在如今这个充斥着网红城市洗脑营销包的时代,你也许会开始对此质疑。但只有来过的人才知道,广州的老城区是真正意义上的宝藏。
区别于全国各地早已被过度商业化的所谓老城,荔湾从来没有那种卖烤肠和义乌小商品的套路。进入荔湾,耳边亲切的粤语让你明白你已经深入了广州人生活的腹地:沙面、多宝、昌华、逢源、龙津、西村......这里的每一条街都能成就一段美食传奇。
而如果说西华路是广州人的食堂,那么花地湾则是广州人的后花园。
荔湾区花地街道全景
在搬迁至新址前,承载一代老广记忆的花鸟鱼虫市场(全名“越和花鸟鱼艺大世界”)曾坐落在花地湾。这是全球最大的水族市场,也是华南最大的观赏鸟集散地。在实体水族店已经式微的当下,它因种类齐全和价格公道被全国的观赏鱼爱好者奉为圣地。里面有各种各样你能想到的奇珍异宝:猫狗宠物、热带鱼、观赏鸟类、根雕、花草盆栽、文玩……
花地湾因此成为了不少广州人儿时的放学记忆:跟着爷爷奶奶撸猫撸狗,逗逗鸟儿,收获免费逛水族馆的快乐。
广州市荔湾区花地湾热带鱼市场
随着周边专业市场的转型,花鸟鱼虫市场搬离花地湾,并在新址正式转型升级。搬迁后,花地湾昔日的地域名片将迎来重塑。依据白鹅潭商务区规划,被划入城市高质量发展版图的花地湾,未来的发展方向该如何调整?
这只是广州老城区发展的一个切面。作为中国最早开始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像广州这样的国内大型城市都不得不开始思考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如何科学地进行城市更新。
02
有机的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环,是大城市应该持续关注的问题。与粗放、推土机式的新城开发不同,城市更新是一个细微的过程,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就提出过“城市有机更新”理论:他认为城市如同生物体一样是有机联系、和谐共处的整体。因此,城市建设应该遵从城市内在的秩序和规律,顺应城市肌理,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发展。
这套理论也在越来越多的优秀城市旧改案例中得到验证。比如从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改造而来的北京798艺术园区,已经成为了北京都市与青年艺术文化的全新名片;而前身为上海老工业区的上海西岸,摇身一变成为了“上海版的纽约博物馆大道和伦敦南岸”,被寄予下一站亚洲艺术中心的希望。
北京地标798艺术园区内部环境道路景观涂鸦墙
放弃了过去为人诟病的粗放式改造,这些成功的案例让我们开始期待中国的城市更新工作给我们带来的更多惊喜。建设者开始意识到了打造文化新地标在城市文化保护工作上的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是实践“有机更新”的良好载体。
何谓“有机更新”?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是城市整体的有机性。更新的部分需要与整个城市的气质相协调,并与城市其它部分产生交互,共同维护有机的城市文化生命体。拿万科参与的著名旧改项目“永庆坊”来讲,永庆片区是广州荔湾老城区中的核心区域,附近衔接的恩宁路和上下九商业街等,是西关文化的典型代表。永庆坊旧改中对大量的传统西关建筑外观的保留,让其毫无违和地融入了周边的人文环境,并与之共同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文化地标。
彩色骑楼,诞生于1931年的恩宁路,是老广州最好看的骑楼街,也是老广州人记忆里风光无限的繁华中心。(图/郭昌盛)
其次是更新过程的有机性。老城区留下来的并不只是建筑,更是社会结构与生活文化。因此改造必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要遵循旧社区内在的文化系统,并结合时代背景,在其中逐渐添加符合该社区气质的新兴元素,从而留存文化肌理,实现有机更新。
这让我们看到了“旧”的力量。但城市更新是一个联系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过程。安顿好了一个城市的过去,我们该谈谈城市的未来了。
老城区只能作为一种过去的形态而存在吗?未必。当前中国城市化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阶段,超大型城市衍生的问题使得我们亟需探索更多城市形态。未来的城市发展,扩张之外,我们还可以回归原点:赋予老城市新活力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03
一个未来城市的想象试验
在如今,如果我们试图提取关于城市“未来性”的各种标记,会发现这些标记往往与“扩张”相关。不少人对于未来城市的想象是建立在视觉符号上的:摩天大楼、工业感、高密度……人们热衷于用一个全新的地块,打造出一个所谓有未来感的现代空间。
在这个过程中,老城区往往是被排除在外的。但我们对于城市未来与现代性的想象,真的就仅限于此吗?
永庆坊俯瞰图
关于未来城市的想象,答案永远可以漫无边际。但在这中间有一个引力点:人。
城市的本质是生活,而生活的主体是人。马伯庸认为,如果一个空间能够构建人与人、人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它就具备了人文的特质。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如同都市的酵母,让整个城市变得“松软可口”,富有灵魂。
现在,广州西部,老城花地湾,一个未来城市想象试验正在展开。人们试图在这片一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寻找未来都市的答案。
作为广州第一条地铁线路经过的五个首发站点之一,花地湾大规模的开发一直没有启动。随着新的机遇到来,这片曾经沉寂的土地上逐渐释放出发展红利。
花地湾站
《城市更新》一书中曾提出城市更新的三把动能钥匙:体验、场景、情怀。
花地湾,作为一代老广人共同记忆的地域名片,有着强烈的文化符号标签。情怀足够了,接下来,该为它预设一个未来的场景,以及场景中的人需要怎样的体验。
未来的都市,如果要回到人本的初衷,必须要把城市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在这样的思考下,同时为了响应广州市十四五规划: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生态系统建设和民生福祉改善,建设品质之城,将广州打造成为美丽宜居幸福国际大都市,万科花地湾开启了对未来城市的探索。
未来城市创意概念图
从技术回归到人文的本质是总指南。针对“活力创造、持续更新、万物互联、人文绵延、有序循环与尺度亲密”的六大活力源点,万科花地湾将结合有机更新,思考未来城市的理想模型,探索赋予老城市新活力的新路径。
一切都是围绕着“人本”这一核心展开。按照构想,六大生命系统将在未来的花地湾社群落地,包括有机的交通系统、公共服务系统、文化系统、生态系统、经济系统、人居系统。
作为广州第一条地铁线路经过的五个首发站点之一,花地湾的交通区位意义不言而喻,它完全有潜力成为广州西部的老广州超链中心,比如说发挥地铁站点优势进行TOD的打造。但这并不是改造的唯一选择。
荔湾区上下九/第十甫路步行街傍晚的繁华
走路是感受城市原汁原味风情的最佳方式,空间转换的细节在步行的慢节奏下被激发,人来人往但又不拥挤的街道给城市带来了更多的温情。
但步行带来的意义远不止于此。近几年,“可步行城市”成为了全球城市规划中热门的新兴概念,在墨尔本、纽约、巴塞罗那、成都等城市均进行了实践。这不仅是一种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数的方式,同时在房地产行业,步行指数已经是衡量商业地产和住宅的重要指标:它将对周边的商业、就业和生态环境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花地湾未来城市理想模型中,“慢行与效率同频”这一创新概念被提出,配合城市绿化与花地湾的水体,这里将进行步行系统的布局,实现“走搭骑”理想出行模式的构建。
未来城市创意概念图

同时,老城区原生的实实在在的烟火气不能丢。但传统的商业形态还远远不能满足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在花地湾未来城市理想模型的蓝图中,烟火气与新经济互融与碰撞,将构筑出一个符合全年龄段的第三生活空间:在这里,你会发现年轻人喜爱的打卡点和大排档、晚茶店和谐地融合在了一起,老城区的温存和青年文化的新鲜反差,将为花地湾做出新的注脚。
而身处在花地湾这样一块文化厚重的宝地,城市建设者有责任进行精神财富的传承。万科花地湾希望文化生活在未来能成为用数字衡量的指标:20分钟步行抵达周边人文地标,每年至少五十场次文化演出服务于花地湾社群,文化创意消费量在街区中达到30%.......
广州美术学院附中AIP国际艺术展在荔湾区花地湾生活馆举办
这个试验率先在已经落地的花地湾生活馆开始执行。这是全国首个大型社区生活盒子,从文化集市、艺术展览、戏剧巡演等契合文青属性的活动,再到粤菜讲堂和花艺烘焙等街坊喜闻乐见的技能学习,在这里你能找到各式各样都市人的生活消遣。通过场景叠加主题体验,花地湾生活馆已经提前勾勒出了美好生活方式的蓝图。
花地湾生活馆实景图
实际上,关于城市更新畅想不只是一种改善,更是一次对花地湾的重新定位。走出过去的花地湾,未来还将会有更多机遇与可能性。“后荔湾时代”是否将会从花地湾的重生开启,让我们拭目以待。
- End -
资 讯  
作者 | 郑乔尹
编辑 | 杜兰心
统筹 | 杨园园
排版 | 静   山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nfcnewmedia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