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东京奥运会上,跨性别运动员参赛标准引发的争论再一次提醒人们,性别问题的讨论已经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得以凸显。回想近几年在欧美剧场层出不穷的用性别转换的手法来实现莎士比亚的当代复排,已经预示了这种社会讨论的先声。
《第十二夜》堪称莎士比亚的一部神剧,这个胡乱站CP的高手,在此剧中达到了性别倒错、误解和混乱关系的顶峰。很多很棒的戏剧演员都不介意反串甚至乐于这样的挑战,实力演绎超越一切的爱恋。
同样是《第十二夜》,2013年莎士比亚环球剧院和2017年英国国家剧院的版本都涉及到性别转换——前者是全男班班底,其中奥莉薇亚小姐、妹妹薇奥拉等女性角色都需要男性角色来反串,后者则是将管家马伏里奥这个男性角色直接转变为女性角色,将他对小姐的觊觎转变成一种同性之爱。这两种转换必然导致了不同的气质,更可以看出不同的导演意旨和社会风潮。
2013年莎士比亚环球剧院的全男班仿照的其实是伊丽莎白时期的演出习惯,彼时女性无法上台演出,剧本中的所有女性角色都由男演员反串。回到中世纪的舞台,意味着男人们要穿着束身胸衣和鲸鱼骨的大裙撑,故作小儿女的扭捏姿态。考虑到马克·里朗斯遮掩不住的皱纹,和娇小姐奥莉薇亚的感觉相去甚远,再脱离了女演员不能上台的时代语境,这种当代的反串就显得更令人捧腹。
全男班的《第十二夜》是一种十足的纯粹的快乐,但是深究起来可能并无一物。相比之下,英国国家剧院版《第十二夜》则独独把马伏里奥的角色进行了性别转换。除了马伏里奥例行的笑料,这个平日不苟言笑的刻板女管家发现自己竟然爱上了小姐,还为了取悦她而拼命打扮作怪,准备和爱人活得惊世骇俗一把,到头来却发现只是他人的戏弄、自己的一厢情愿,这种同性恋情因素的加入,不免让这个角色多了几分心酸,更容易让观众关注到LGBTQ群体的情感状态。显然,导演西蒙·古德温在原剧唯一的反转角色上寄托了自己的野心,加强了这个角色的悲剧性,因为她的爱恋中具有阶层与性别的双重区隔。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耳熟能详的莎士比亚经典作品,给我们提供了舆论探讨的演武场:将角色进行性别转化,看看剧情走向和共情投射是否和原作会有不同,即可轻易让人意识到问题是不是出在了性别权力的不平等上,比如NT版《仲夏夜之梦》中倍感荒唐好笑的男男(or人兽?)之吻,让人意识到对女性的捉弄往往已经是习以为常的恶意;《驯悍记》的反转并没有带来一个平等社会,在女性观众们在为权力颠倒笑得前仰后合时,也一定有男性观众感到被冒犯了:一片岁月静好的背后,不过意味着弱势的一方在忍气吞声。
所以,与其说是用“性别转换”来盘活“过时的”莎士比亚,倒不如说我们在用经典文本的当代演绎来观照当代困境。眼下线上还可以多部性转片目可以让我们由此开启性别议题的讨论空间,思考酿成两性对立的深层根源吧!毕竟未来等待我们的,还有更多的跨性别群体和与之伴生的问题。
“新现场”高清放映系列,由北京奥哲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打造,致力于通过放映的形式向观众呈现当今世界舞台上最优秀的作品。通过与包括英国国家剧院现场、特拉法加发行公司、环球映画、影院现场、环球影业、百老汇高清、法国百代现场、西班牙数字影像在内的多个品牌合作,“新现场”高清放映系列目前发行推广来自英国国家剧院、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皇家歌剧院、莎士比亚环球剧院、莫斯科大剧院、法兰西喜剧院等多个机构的世界顶级戏剧、歌剧、舞蹈、展览影像。截至2021年6月,“新现场”放映剧目已达168部,覆盖北京、上海、广州、台北、香港等45地,放映超过7000场,观影人次超过60万人。放映由阿里大麦旗下的现场演出品牌Mailive联合运营推广,获得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大力支持,并共同倡导艺术包容、多元与无障碍。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