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女小土,家有蛋定两兄弟,分享育儿生活,点击蓝字关注,理性育儿,少走弯路。
小土叨叨:昨天刚讨论过养育男孩的问题,好巧不巧下午就在微博看到关于#孩子被打家长该鼓励打回去吗#的讨论,点开看视频,简直把我看傻了,说实话我当时就觉得头皮发麻,连带胳膊肘汗毛都竖起来了,心里一口气上不去下不来的。
之前写过这个话题,当时还被人杠被人骂,今天就算再被骂一次,也想好好把道理给争一争。 
要不要鼓励孩子打回去?
正文共: 3886字 20图
预计阅读时间: 10分钟
关于孩子被打,要不要鼓励孩子打回去,是个讨论度很高的问题。
今天说的这个视频,也是蛮典型孩子社交中会遇到的,没看过视频的朋友可以点开看一下,了解经过。如果不方便点开视频,直接看我们截取的动图就可以的,事情的经过都有。 
 01 事情经过 
视频来自于一档名为《不要小看我》的综艺,一些名人会以教官的身份带素人孩子参与90天成长营真人秀。事情的起因是教官叫孩子们集合,昵称是维尼的小男孩正坐在地上休息,昵称是小薯条的孩子,上去轻轻提溜了一下他的头发叫他起来。
小薯条当场解释了:“我是叫你起来的。” 结果维尼好像没听到似的,一下子起来冲过去揪住了小薯条的头发。
揪得确实比较用力,小薯条直接倒地。
维尼起身抓小薯条这一下,确实让人吃惊。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才是真的让人觉得有点可怕的。
现场王教官看到小薯条崩溃大哭,说的第一句话是“没事!”然后他又连环炮似的连续说了4个“不哭”,之后他全然不顾还在崩溃的小薯条的实际状态,直接拽着小薯条的手,亲手示范,要求小薯条“ 抓回来!使劲!”
说实话,王教官这个表情,一瞬间我以为自己在看《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就算不听声音只看动图,都让人觉得恐惧。
王教官,对于抓回去非常坚决,以至于拽着还在爆哭的小薯条的手连走好几步,直到抓住为止。这个场景持续的那几秒,让人感觉十分漫长,最后两个孩子都崩溃了。
事后他这样阐述自己的想法:“当时想另辟蹊径,决定让维尼也来体验一下,这种被欺负的感觉。” 并且表示:“如果我儿子遇到了,我一定叫他这样做。”
我本来以为,这种胡来的做法肯定很多人批评,没想到点开微博评论,看到高赞的好多支持王教官的,我当时以为自己眼瞎了。
这里还需要介绍一个背景,这位王教官是节目组嘉宾,真实身份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体操冠军刘璇的丈夫,王教练曾透露过,自己从小是被父亲打大的,而他的父亲也是被爷爷揍到大的。
 02 小薯条有被安慰到吗?
看到小薯条倒地的时候,我的心都揪起来了,但王教练的做法,有被安慰到小薯条吗?答案是完全没有。
王教练强拉他打人的做法,加速了小薯条心理的崩溃,甚至不客气的说一句,大部分的崩溃正是教练的做法带来的
从王教练当时的做法,以后事后的访谈来说,他拽小薯条一定要打回去,是因为:想另辟蹊径让维尼感受一下,被抓的疼,也因为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被欺负的经历,那种长大后难以启齿的害怕。
我们可能都听到过,甚至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孩子在外面受了欺负回家,得到的不是大人及时的安慰,反而是带着愤怒的责怪:
“你为什么不敢还手?”

“为什么只打你不打别人?”
“去给我打回来,打不赢不许回家!”
被打了还要被贴上胆小的标签,不但要面临被打的恐惧,还要面临无法回家的恐惧,这些话又何尝不是在孩子心上撒了把盐呢?
人们常常一厢情愿以为,鼓励打回去,能教出一个勇于自卫的孩子,一个能在任何情况下保护自己的孩子,我不能否认对一些孩子这也许有用,但不得不说,还有更多更糟糕的情况没有被看见。
昨天就有好几个评论提到,硬叫孩子在没有平复的时候打回去,并不能平复孩子情绪,反而加重了孩子的心里负担。
打未必是有意,还手也可能只是一时义愤,这都是儿童社交中会出现的正常情况,但王教练加进去生拉硬拽,味道就变了,谁说这不会给小薯条带来阴影呢。
这还有另一种结果:孩子面对打不过的人,硬上,结果遭到更严重的身体伤害,或者打不过心里怄气心态失衡,只能从更弱的孩子那里发泄情绪找平衡,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
03 什么因什么果?
我们讨论要不要鼓励孩子打回去,而这个视频恰恰提供了一个,这样会产生什么后果的例证。 
从维尼的角度,他觉得自己在欺负人吗?不,他完全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是别人先抓的他,所以他愤怒,奋起反抗。
维尼下意识的冲动反应,就是“鼓励一定要打回去”这个因种下的果!
1 打回去能直接实施报复,心里的气舒坦了,不用考虑情绪疏导;
2 打回去是最简单的,跳过分析问题,不用动脑子了;
3 把所有责任直接推给了孩子,大人不需要做什么了;
如果每个家庭、每个学校的老师都是这样鼓励,也就不难怪社会有越来越多的暴力和戾气。
在社交冲突中,可以教孩子先听一听别人解释,旁边那么多大人,还可以教孩子,向大人求助。并非只有立即马上打回去实施报复这一条路。
我不是倡导孩子遇到被欺负的情况也一味忍让,但我们必须看到,从客观来讲,孩子之间的冲突,很多的起源是对事情的判断不全面,情绪和行为不成熟,这和蓄意反复的伤害性行为是有区别的。
就像小薯条撩拨维尼头发,并非怀着恶意,原本是个解释一下就过去的小误会,如果孩子心里的种子是别人都带着恶意,那就势必容易滋生恨意,小事放大。
自卫的度,还击的度,对于很多成人尚且难以把握,把自卫的责任全部推给孩子,也很容易让他们从受害者,升级为加害者
这种情况绝对不是个例,昨天评论里我就收到一条,老人总教孩子要打回去,导致别人轻轻碰到他了,一定得打回去,不然不甘心,在家里也老打大人。
为什么要硬生生把豁达的孩子,教成睚眦必报呢?
教孩子用暴力解决问题,在孩子心中埋下的种子是:人总是恶意的,人总是无法沟通的,他必须时时刻刻紧绷着预备战斗。能量都用在备战上了,哪里还能放松地去享受社交,去提升社交力呢。
说严重点,那些校园暴力,那些家暴者,又有哪个不觉得自己才是占着真理的那一方呢。如果社会恶性循环,那受害的是每个人啊。
只会教打回去,说白了是一种可能有严重后果的无能。
04 这种情况怎么做? 
前面说了一些反对的意见,可能有朋友问应该怎么做。我说说《学前儿童的冲突解决》中有耐心有经验的老师一般会怎么处理吧,可以称为“调解冲突的6个步骤”

第1步:两个孩子发生争执,一般老师会第一时间冷静接近,把孩子分开,阻止伤害行为
这其中的冷静意味着,并不是发着飙冲过去,把两个孩子拎着揪开各打五十大板。而是怀着解决问题,制止伤害的中立态度,聚焦到问题本身。这其中有眼神接触,有安抚,有温柔坚定的声音,语调。
第2步:认可孩子的情感
在视频的场景中,小薯条因为被打,感到很委屈和疼痛,要安慰他并不是第一时间拽着他去还手,而是可以用肢体和语言来确认他的感受:“你头发被抓,摔倒地上,感觉很疼。”“你疼得哭了。” “你很伤心。”
耐心等他情绪稍微平复一些,这时候不要一遍遍的劝孩子不要哭,因为这反而传递了对他情感的不认可,加重孩子的委屈。
(反面教材)
第3步:收集信息
当孩子情绪平复的时候,
尝试搞清楚来龙去脉

像视频里的情况,问清楚情况,给孩子解释的机会是很重要的。视频里王教练又呈现了一个反面教材,他完全没有听维尼的解释,说维尼找借口,对孩子来说,耐心听他们说完,对于问题真正的解决是很重要的。
(反面教材)
小薯条知道维尼是误解了他拽头发的动作,才动手打人的,心里的委屈或多或少也会消解一些,而维尼知道误解了小薯条,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直接动手的行为是非常不对的。
第4步5步:重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搜集了信息之后,还可以进一步重新描述问题。让孩子们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事情本身来。这里也可以跟维尼重申,把小朋友拽倒是非常危险的,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先问问情况,或者告诉老师,而不是自己动手打人。
维尼需要为自己打人的行为向小薯条认真道歉,也要给小薯条一些时间,去决定是否接受这样的道歉。对于跟大一些的孩子,让孩子在描述和了解问题之后,自己提出解决的方案也是很必要的。
不要聚焦在形式主义的“对不起”,而是聚焦到情绪和问题的处理上,伤害得到道歉,才会开始修复,只有真心的歉意,能够消弭在冲突中造成的屈辱和不平感,也才能让事情不沦为表面的强行大团圆。
(不好意思,又要拿王教练做反面教材了,他抓着小薯条去打维尼,然后强行意思是,好了现在小薯条也抓了维尼,你俩都打了对方了,扯平了,来拥抱一下吧,感觉把小薯条都整懵了,怎么自己就也变成打人的孩子了呢)
第6步:准备给予进一步支持。
情绪平复后,还可以聊聊这件事,他当时的感受,他可以怎样做,对方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可能是什么原因,是否能有更好的方式表达等等。增强孩子解决冲突的效能感。在很多场景下,学会有底气地说出:“不可以这样!”,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一开始,孩子可能不太敢说,我们在家里可以做一些角色扮演,预演这个场景,多练习几次。
05 写在最后
一说起不鼓励孩子打回去,遇上最多的一类留言是:
“说不还手的,遇上自己孩子被打试试,看看还这么说不!” 
“我教孩子不打人,但别人不教,怎么办?”
的确,遇上“故意打人”“总是打人”,家长又不管的情况,真的很让人生气。如果沟通无效,我会尽量避开。
我并不是反对孩子保护自己,当遇到危险,孩子有本能的反应会还手,或者本能的愣住,这都是正常的。我希望孩子明白的是,还手并不是唯一的应对方式,也未必是当下最有效的。
以前在一本绘本里看到一段话:“肢体霸凌多发生在缺少监管的地方,如果遭遇肢体霸凌,一定要及时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是最爱你的人,一定会全力以赴帮助你,做你最温暖的港湾和后盾。
孩子面对的社交情况是复杂,也多变的,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强制性的处理问题,而是要真正给他们支持,增强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
我们真正要给孩子的,是这种保护自己的底气。
很感谢耐心看完的朋友,请转发给更多人,希望我们的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