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宇 蒲垚磊 发自东京
李雯雯,太稳!
当“00后”的李雯雯轻松地完成挺举180公斤的最后一次尝试,中国举重队稳稳地将最后一枚金牌收入囊中。


对于李雯雯来说,抓举140公斤、挺举180公斤的成绩,刷新了奥运纪录,让她站上了87公斤以上级别的一个巅峰;而对于中国举重来说,8个项目最终“举起”七金一银,同样创造了中国举重的奥运最佳战绩。
石智勇,无敌是多么寂寞!
“这次的出色成绩展现了队伍的训练和备战水平。”在举重收官战结束后,中国举重协会主席周进强也接受了媒体的现场采访,并且肯定了中国举重在过去几年的努力和进步。


“奥运展示了举重项目团队的整体力量,展示了科技助力、保障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不老“军神”!
5年波折,中国举重预判一切困难
回顾中国举重队在东京奥运会上的8场比赛,可以说每一枚奖牌都展现了中国举重的强大力量。


1997年出生于湖南省的侯志慧拿下女子组49公斤级金牌,为中国举重迎来“开门红”。


1993年出生的李发彬在拿下男子组61公斤级金牌的同时,用一记“金鸡独立”红遍网络。


29岁的谌利军在自己的第二届奥运会完成了大逆转,以破奥运纪录的成绩问鼎男子组67公斤级决赛。


28岁的石智勇“天下无敌”,在男子组73公斤级夺下金牌。


37岁的“不老神话”吕小军则是在男子组81公斤级续写传奇,夺得金牌,再度震撼欧美健身圈。


而在举重项目的最后一个比赛日,汪周雨和李雯雯分别夺下女子组87公斤级以及女子组87公斤以上级的金牌。


虽然廖秋云是女子组55公斤级的银牌,但她也充分展现了能力上的成熟和稳定。
汪周雨,胜利强迫症!
“应该说我们队员在这5年当中,和其他项目运动员一样,经历了许多的波折和困难。”周进强在赛后表示,这样的困难和挑战是包括内在和外在的,“更特殊的在于国际举重联合会对级别进行了调整,对运动员造成了极大影响。”


但是,不管是疫情的冲击、老队员伤病的折磨还是级别调整的适应,中国举重队在这个奥运周期里都做出了妥善应对,“通过各种方式的队内比赛、队内活动,然后出去转训等方式的调整,我们想方设法调整运动员的状态。”
侯志慧,好样的!
除此之外,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周进强也提到了科技的助力。


“我们形成了几大系统,包括营养、康复、体能、技术分析、心理和生理生化的监测等,我们这些后勤保障人员、科技人员,每时每刻都在为运动员的备战提供全方位帮助。”


“这个周期,我们科技助力的方法、手段上了一个大台阶。我们计算得更加精确、精准,我们能更好地处理好抓举和挺举之间的关系、开把和加重的关系,更好地预测对手会举出的成绩。这些工作我们做得比较细、比较到位。”
李发彬金鸡独立!
和世界联手推动举重发展
竞技体育,如何让比赛赢得漂亮,其实也是一门大学问。


周进强在见证了中国举重在东京奥运会上的表现之后,肯定了这些“大力士”们在竞赛中所展现的风采。


“比奖牌更重要的是,每一名举重运动员都表现了他们个人的风采,表现了中国举重人的风采,表现了我们中国运动员的精神风貌。”
谌利军,这次不说对不起!
周进强也举了这几天来令他印象颇深的几个例子,包括谌利军绝地逆转展现的不服输精神、石智勇来了就是要破纪录的“王者归来”霸气等,他尤其提到了唯一一名获得银牌的运动员廖秋云。


“她充分了发挥水平,赢得了对手的尊敬。但是对手确实发挥了超高水平,我们也没有什么遗憾,回去以后只能继续强大我们自己。”
廖秋云也展现了稳定的自我。
周进强表示,中国举重队每天都能收到各个国家的官员、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祝贺,然后他们也表达了想和中国运动员以及教练一块训练的愿望,包括多到中国参加比赛以及各种各样训练营,以此来促进这个项目共同提高。


“如果疫情下条件允许,我想我们会跟世界各国的运动员联起手来,共同促进我们这个项目的发展。”


不过,不管中国举重在东京奥运的成绩如何辉煌,纪录如何亮眼,走下领奖台,一切又将从零开始。


“按照体育人的传统,我们的队员也不会骄傲,不会沉浸在这七金一银当中。”周进强在总结这次奥运之旅后,也对中国举重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他们将踏上新的征程,为这个项目留在奥运会,为我们国家的体育事业,为举重项目的健康发展,以及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期编辑 周玉华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