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听了群英和儿子帆帆的故事,很多人都会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12年前,因为跟不上学校的学习,群英让读2年级的儿子帆帆离开了学校,开始在家上学。之后帆帆也曾重返学校,但从小学到高中,12年的教育生涯中,帆帆有6年多时间都在家自学。
在学校和老师眼中,帆帆是个不折不扣的“差生”,不擅长学科学习,成绩一直落后,当大家认为这样的孩子根本考不上大学没有未来可谈时,群英和儿子帆帆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今年6月份,19岁的帆帆参加了高考,几天前,他刚在自己的自媒体上发布了一条视频,告诉他的一百万粉丝,他被国内某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录取了,还兴奋地晒出了录取通知书。
十几年来,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以下是帆帆妈群英的自述。
转自公众号:童书妈妈三川玲ID:tongshuchubanmama)
01
掰着手指头算不出数学题
孩子号啕大哭
1年级~2年级上学期
私立学校 
儿子帆帆出生于2002年。
2006年,他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我一直觉得童年应该快乐地度过,不需要过早地学习,所以我为他选择了家附近的一家台湾幼儿园,那家幼儿园不提倡提前接触知识,让孩子玩耍和探索。
3年后,我开始为帆帆选择小学。家附近也有公立学校,但不太理想,刚好孩子在幼儿园的几个好朋友都选择了附近的一家私立学校,我考察后也让帆帆去这所学校读书了。
上了小学后,问题随之而来。我们没给帆帆做任何幼小衔接准备,虽说老师应该从头教起,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孩子,但班级几乎所有孩子都提前学过,很多知识老师点到为止,而帆帆不识字,加减法也不会,根本跟不上课程。
记得学拼音时,他分不清b和d,睡觉时在梦里都在读,数学题不会,掰着手指头也算不清,自己嚎啕大哭,每天都对我说不想上学了,一家人都很痛苦。
我为此跟老师沟通过,希望老师能接受他目前的状态,给他一些时间,但学校对老师们有成绩要求,帆帆成绩不好,会影响班级和老师的排名,所以老师仍特别强调成绩,让孩子一遍遍抄写,写错了还要罚写,这虽然是私立学校,但和体制内的学校并无差异。
2年级上学期,帆帆的成绩依旧没有起色,他慢慢地被贴上了“笨孩子”的标签,越来越挫败,每天上学愁眉苦脸。
我一直觉得学习是件长久的事,内在动力最重要,看着孩子的学习热情被学校一点点耗损,甚至成为了被边缘化的“差生”,我开始考虑退学。那时,在家上学在国内刚刚兴起,我的工作又不要求坐班,时间比较灵活,于是,我跟帆帆商量:
有一种方式叫“在家上学”,你没有伙伴,也可能面临别人的不理解,你能接受吗?
帆帆同意了,于是我们就开始了“在家上学”。
02
开了淘宝小店
他还印了名片
2年级下~3年级上
在家学习 
虽然说在家“上学”,我们并没有正儿八经地上课。我把2年级下学期的数学和语文课本扔给他,让他自己看,剩下的时间我带着他一起读了大量的课外书:郑渊洁的童话,《海底两万里》《80天环球旅行》,《资治通鉴》《上下五千年》,《小狗钱钱》《穷爸爸富爸爸》,罗杰斯、巴菲特、马云的传记……
也许是受了这些书的影响,他自己提出来想做一些事情,去实践一下,我很认同让他从生活中学习,于是,我鼓励他在淘宝上开了一个小店铺,进一些玩具放到网上卖,并且教他记账,了解成本与利润知识。
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着记账
因为孩子小,我们不能让他一直挂在网上,所以规定每天有一小时可以打理网店,他还把店铺设置了留言自动回复:因为我是一个在家上学的孩子,在线时间有限,每天一个小时。
后来,他也会进一些货在小区里摆摊卖。但毕竟是孩子,也想玩,于是他想出了办法:雇了两个小朋友,帮他在小区里看摊,卖出一件会给小朋友50%的提成,然后他就放心地在小区里玩滑轮了。
因为不在学校,没有伙伴陪伴,为了交朋友,他还自己做了名片,解释他目前的状态:
自学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我是一个在家自学的孩子
▲自己做的名片
另外,我也会带他出去,接触社会和人群。那时,我们住的地方离北京欢乐谷非常近,我们办了年卡,经常去欢乐谷玩。还有首都图书馆,有工作的时候,我会把他一人扔在图书馆。首图有食堂,午饭解决了,首图旁边还有游泳馆,工作结束后我或者爸爸去接他。这个过程中,他会找自己喜欢的事,学习如何打发时间。
总的来说,我们没有着力抓他的学科学习,一直是比较放松的状态,让他在社会中体验,自己试着做一些事情。
03
学校被家委会控制
解雇了老师
从2年级重新读起~3年级上
国际学校 
整个“在家上学”大概持续了1年的时间,我们和孩子都挺满意的,直到我怀孕了老二,身体和精力都不如从前,无暇顾及他,所以我们决定回到学校。
此时一位朋友推荐了她孩子就读的学校,考察之后对于学校各方面也比较满意,做了入学测试后,帆帆还是要从2年级读起。
那是一所国际学校,非常重视英语学习,2年级的英语教学几乎达到了其他学校的初中英语程度,所以英语课程对我们来说难度很大,为了帮助他尽快适应,我开始带着他每天学习英语,差不多一个学期就赶上了学校进度。
当时选择这所学校是因为他们不太看重成绩,允许孩子慢慢成长,但一年读下来,情况却发生了变化。
比如,背英语单词这件事,帆帆的英语老师觉得不必急于求成,但家长们仍很在意成绩,结果期末考试孩子们的分数普遍达不到家长的预期,引起家长极大不满,要求开除这个老师。
学校家委会的权力非常大,在学校理念与家长需求出现冲突时,校方妥协了,果然解雇了这个英语老师。
新来的英语老师,积极响应家长“呼声”,上来就狠抓孩子背单词,写错一个单词罚写50遍,学校完全走到了与理念背道相驰的路上。
在这所国际学校念了一年半后,我们再一次决定退学回家了。
04
科技馆“上班”两年
他说喜欢孩子围着他
3年级下~6年级
在家学习 
这一次回家后,我们还是会带着他尝试做一些事情。他喜欢上了击剑,我们为他报了兴趣班。之后,他又成了中国科技馆的志愿者。
因为他在国际学校读过书,英文比较好,应聘时用英文做自我介绍,科技馆的老师被他吸引了,在众多孩子中选择了他。
那时,我们住在北京东南,击剑的兴趣班和科技馆都在北边。我和爸爸都有自己的工作,不可能天天送他。于是,爸爸带着他坐了一段时间的公交车和地铁后,就让他独自去了,像通勤的大人一样,他上午学击剑,下午去科技馆做志愿者,每周至少3-5天都要去科技馆,有时周末也要去。
能坚持做了2年的志愿者,在我看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志愿者的工作并不轻松,他是所有志愿者里最小的,只有10岁,平常也要花费时间去背展品介绍,他不但不觉得辛苦,反而乐在其中。他本来就是个外向的孩子,愿意表达、和人交流,很享受给其他人讲解的过程,他对我说喜欢别人围着他的感觉。也是在科技馆当志愿者的近2年时间里,他善于表达的天分慢慢显现。
除了击剑和做志愿者,他还迷上了航模,每天回家后,会玩很长时间的航模,然后读读书,写点东西,一天就过去了。时间充裕时,我和爸爸也会带着他去外面旅行。
同时,我们也联合了一些在家上学的家庭,不定期组织一些活动,让孩子去别人家里住几天,或者邀请其他小朋友来我们家里,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些同龄社交机会。
05
再次重返学校
各种活动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6年级~初二
创新学校 
就这样,在家呆了2年多的时间,帆帆12岁了,到了青春期,他需要伙伴,不愿意一直在家里,提出想要上学,我们又在昌平找了一家小型的创新学校,从6年级开始读。
在家期间,我们并没有进行系统的学科学习,只有阅读和英语一直在坚持,数学基本没学过,好在学校的孩子很少,老师精力比较充裕,能对每个人孩子实行个性化辅导。
至今,我都特别感谢这所学校,给了孩子很多尝试的空间。
帆帆在家期间,我们经常带他去公园,他在公园里跟人学会了空竹,而且玩得很好,来到这所学校后,他对校长说,想创办一个空竹俱乐部,他还和校长商量,每个学生都会收钱,但收来的钱捐赠给学校做建设。
校长同意了,让他起草合同、实施细则,让他去思考:有人中途退部怎么办?财务谁来管理?人员如何分配?……相当于让他做了一个项目,后来也确实做成了。
同时,他还参与了学校的各种活动,因为有科技馆志愿者的经验,他毫不怯场,音乐节、戏剧节、运动会……都有他组织和主持的身影,他的主持能力愈加得到锻炼,才华显露。
在这所学校里一直读到初二,和很多小型创新学校一样面临着资金、生源问题,学校的高中要几年后才能筹备完成,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面临初中毕业后再次择校的问题。
06
沉迷游戏
花光了万元零花钱
就在我为他找到合适高中前的大半年在家空档期,我们遭遇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游戏。
那是4年前,电子产品已经开始渗透到生活中,孩子也不能幸免。帆帆开始沉迷游戏,通宵达旦地玩,花掉了几年攒下来的近万块的零花钱。
爸爸很焦虑,制止他,甚至摔过手机电脑,正处于青春期的他,非常激烈地与爸爸对抗。那段时间,家里充满火药味,一点即爆。
我知道强行禁止,不但破坏亲子关系,会更加勾起他想玩的欲望,所以和爸爸商量,想出了对策。
我找他聊,“虽然你现在在家,但未来你还是要自己养活自己,既然你很喜欢玩游戏,而且你的零用钱也没有了,那不如试着把游戏当成职业吧,这样不仅天天能玩,还可以赚钱。”
同时,还给了他两个方案建议:1、游戏主播(那时很流行);2、代打游戏(他打得很好,还获过奖)。
他同意了。我们特意给他买了新的电脑,因为旧的电脑带不动游戏主播,每天早上催着他上班,半个月后,他觉得太辛苦不想做了;代打游戏也同样,游戏当成工作,他没了乐趣,不久就放弃了。
期间,我和他心平气和地沟通几次,聊游戏的好处与坏处,聊游戏是否能成为职业,未来你想要如何养活自己,他也跟我袒露自己的想法,说这个游戏太害人了,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把1万多块钱花光了!
之后,他就再也不上瘾般地玩游戏了。
07
考上大学
给粉丝一个交代
也给自己一个交代
高一在校读书
高二~高三回家自学
我为他找到了家附近的一所私立高中。由于几年来没有完整地学习过,他的知识是断层的,特别是数学,只有英语成绩还不错。
但他有长期社会实践的经验,会处理人际关系,无论跟老师还是同学,都相处得很好;在学校的大小活动上,也能看到他活跃的身影,不论主持还是演讲,都很擅长。
记得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说了几句话,老师就“罚”他:既然你那么愿意说话,就到讲台上来讲10分钟,不许停。
结果他真的上台了,讲他整个教育过程,这些年他都做了什么,讲了15分钟都没讲完。
不过学业依旧是“差生”,到了高二时,他对我说不想上学了,理由是:“听不懂,只能在课堂上睡觉,自己喜欢的事情还做不了,这就是在浪费时间。”
后来,学校的老师给了我们建议,孩子确实在主持和演讲方面很有天分,可以让他往这个方向发展,于是我们再一次回家,让他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
他开始做自媒体,之后的一两年里,做播音、录视频,在抖音上开了账号,记录他在家学习的生活,有时还会直播学习。从过万的点赞到几十万的点赞,如今关注人数超过一百万。因为做得好,小红书和视频号都邀请他入驻。
在做自媒体期间,他认识了很多有趣的年轻人,他们互相交流碰撞,也是在这期间他立下了走播音主持专业、考上某高校的志愿。而且,有趣的是,他还在自媒体上找到了自愿免费辅导他专业知识和文化课知识的线上老师。
走艺考,需要先过专业考试,才算拿到了入场券。高三上半年,他主动参加了线下专业课集训,并且集训机构只收他半价的学费,这些都是他自己沟通的,我们没有参与。最后,艺考专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几个知名院校分别排名第一、第九和第二十名。
之后就是文化课。因为有了考大学的目标,他内在动力很足,联合了几个朋友,一起找老师补文化课。每天上课6小时,自习4小时,根本不需要我们去督促,只是临近高考的40天前,我从自驾游中途返京,为他打理生活,陪伴他冲刺。
最后,今年高考,他以高于提档分近100分的成绩被心仪的大学录取。
从让他回家上学起,我就没想过一定要让他走高考这条路,这两年来,他做自媒体,接到了商务和推广,属于创业,已经有了收入,我相信即便不上大学,他也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独立生活下去。
参加高考,是他自己的选择,他还对我说:我有那么多粉丝,在围观我自学,我考上大学,给他们一个交代,也给自己一个交代。
08
为什么敢让孩子当“小白鼠”?
回顾孩子这12年的教育历程,我确实选择了一条较少人走的路。选择大多数人走的路,大概率是安全的。少有人走的路,意味着不确定性,无法预见结果,极有可能是失败,而我之所以敢拿孩子做“小白鼠”,跟我的成长经历是紧密相关的。
我出生于70年代,父亲在我成长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高中毕业,因为爷爷身体不好,没能参加高考,但也算是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
记得小学6年级时,我不喜欢学校,有一天就对父亲说不想上学了。他问我想好了吗?我说想好了。他没有任何责备,就同意了。
但我没有一直闲在家里。恰好外公是当地有名的中医,我跑去外公家里晃,他给人家看病、扎针和号脉,我就站在一旁看着,给他打下手,时间长了,自己也入门了。我还考了资格证,分数通过了,不过因为年纪小,没有发证给我。之后,我还去大医院里实习。
也是那时,我开始感到瓶颈,首先年纪小,另外文化知识又不够,各方面能力都没有上行的空间了,所以停学3年后,我又对父亲说:我要上学。
我直接上了初中,因为内心渴望学习,从落下3年的“差生”,一路飙升为“学霸”,而且从来不上补习班,作业都不拿到家里做。
后来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了一个稳定单位做管理工作,两年后觉得特别没劲,办公室勾心斗角,吃完饭就坐着喝茶,我决定辞职。
那个年代,辞掉铁饭碗还是很罕见的。父亲没有阻止我,他说:我无法帮你预见结果,未来如何,只能靠你自己去尝试了。
于是我又回到大学校园,进修英语,之后从事外贸工作近10年;有了孩子后,开始学习心理学和教育,现在从事教育相关工作。
回看我的每一步选择,都不是家人逼迫的,而是源自我的内在动力。内在动力,让我不断自主学习,补充自己的能力,至今还在学习中。
所以我允许我的孩子慢一点,不想急功近利地摧毁他的学习热情,我不希望他学了12年后,成为恨不得把书本都丢掉的一辈子厌恶学习的人。从我看来,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不一定要在12年内完成,更不一定要在教室和校园里完成。
09
有三点想与大家分享
这十几年来,有过很多试错。比如对于孩子的整个教育路径,我们没有特别明确地规划过,包括后来要参加高考,都是他主动提出来的;另外,因为没有完整系统地学科学习,整个知识体系是断裂的,特别是数学方面。不过,我相信,未来如果学业或者工作上有需要,他一定会自主地再去学习。
同时,也有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支持孩子多尝试,找到自己的天分。
我觉得不少人对“天分”有误解,似乎提到天分,就一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某一方面要出类拔萃,成为顶尖。可是能成为顶尖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不可避免地成为普通人。
我理解的“天分”,就是孩子的热爱,他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擅长也很享受,并且还能凭着这个热爱安身立命、生存下去就足够了。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每个孩子都自带不同天分来到这个世上的,他们只要成为“自己”就可以,完全没有必要和别人比较。
那么如何看见孩子的“天分”?这么多年来,只要孩子愿意学,我们都尽可能地给他提供支持,帆帆学过游泳、空竹、吉他、击剑、滑雪、游戏、吉他……其中有些学了一段时间就放弃了,但我们不怕试错。
在科技馆做志愿者的两年时间,他爱表达和演讲能力开始显现,并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得到锻炼,对于他参加各类活动,我们向来都鼓励,从不会因为耽误学业而阻止他。
后来,他玩视频、做播音,我们最初对这个领域有些质疑,但仍尊重他的意见,学着“闭上嘴”给他尝试的空间,而他也确实在这方面发掘了自己的擅长和热爱。
社会是最好的课堂,多接触社会,学会自立。
我们的孩子其实很缺乏“社会”这个课堂的,被家庭和学校“保护”得很好,反而导致知识和实际能力间的断层。
所以,这十几年来,我们一直是把孩子“推向”社会的。包括鼓励他开淘宝店,去科技馆当志愿者,他还在市场摆地摊卖过水果,做过微商,我们一家出门玩,都是让他自己订票订住宿……接触社会让他学会和人打交道,了解真实生活,帮助他更好自立。上高中后,他自己做自媒体有了收入,已经不需要向家里要钱了。
从在家上学开始,我和爸爸就一直鼓励他:成绩不是唯一,没有文凭没关系,你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去创造,甚至以后还能为有文凭的人创造就业机会,我们希望他在社会“摸爬滚打”中得到历练,获得实实在在的“做事”的能力。
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我最看重的一点。我和儿子的关系还不错,主要是我很少评判他、干涉他,给他比较大的空间。
很多亲子关系问题都来自“控制”,不相信孩子所以“控制”,但我特别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孩子都有自发向上的意愿,都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他青春期沉迷游戏,与爸爸冲突激烈时,我从没有指责过他,正是如此,他后来几次与我对谈,戒掉了游戏,包括他15岁时谈恋爱,带女朋友来家里玩,失恋时跟我大哭,他信任我,愿意跟我袒露心声,也让我在他真正需要帮助时给他支持,让他健康地成长。
以上就是我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每个家庭和孩子都不相同,但上面三点,不论什么样的家庭境况,都可以做到,也值得我们去尝试。
结语
回顾整个教育选择过程,可能很多朋友不相信,我确实很少有焦虑。
一方面源自我个人的教育及成长经历,我相信学习和成功的路径是多元的,绝不是唯一的(成绩与升学);
另一方面,我的教育目标很“简单”:我不关注成绩,不关注竞争和比较,我的目标是他心灵健康、快乐,能养活自己就可以,如果有能力,再去帮助更多的人。
教育没有标准答案,我和孩子的个案并不适合所有人,但我希望在内卷和焦虑的当下,能为大家提供一个多元的样本,看到不一样的出路,愿每个孩子都能被允许成为最好的自己。
欢迎留言
即使学科成绩一直不好,作为母亲,群英从来没有因此指责过帆帆,更没有逼迫他去学习,而是给他足够的空间去自我探索。
她相信孩子是自带使命来到世上的,都有自发向上的动力,而父母能做的就是选择相信孩子并给予孩子最大的支持,最后,也是她的信任,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如果你是群英,你会如何选择?这个故事给你带来什么启发?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

END
本文根据群英采访整理而成。群英:曾从事进出口工作,后走入心理圈,读了儿童教育硕士,考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组织培训父母课堂,办过私塾,目前从事教育相关。
三川玲,童书出版人,儿童教育作家,中国营地教育联盟理事,TedXkids智库专家,家庭教育第一媒体童书妈妈创始人。创办有原创公众号“童书妈妈三川玲”(ID:tongshuchubanmama)
白滔滔:童书妈妈联合创始人。学机械、转经济,自学写作进入媒体,历经新周刊、南方报业,后创业从事数字出版。著及编著有《我手机》《十三亿》《西方教育三千年》《西方童诗300首》等。喜欢钻研教育思想,开发写作课程,和读书会家长孩子交流。同时,担任北京中致儿童关爱基金会副理事长,致力乡村幼师等项目。他还是每天穿得很酷去接送女儿的爸爸,是女儿小丸子眼中永不断电的故事机。
▼精英说旗下账号 点击关注发现更多内容
“在看”我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