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专修课》二期的爸爸妈妈们已经学习 1 个月了,经过这一个月的学习,同学们究竟有哪些收获呢?昨天一位妈妈
分享了学习课程后,她对孩子语言发展和建立依恋关系方面的收获
,今天来这位宝妈,宝宝 2 岁时送去了托班,去托班后总是哭,还会做梦哭醒。通过课程学习是怎样解决的呢?一起来看这位妈妈的分享:

oksana
大家好,我是徐晓羽,来自广西南宁,是一名普通的职场宝妈,我有一个2岁4个月的女宝宝,很高兴跟大家分享我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大家好,我梳理了这一个月来学习《⼉童发展专修课》的成果和实践经历,与大家一起探讨育儿的经验。今天主要从两个方面跟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
两岁时,我把孩子送进了托班,结果...

我家孩子现在2岁4个月了,两岁的那个月送她去了托班。(当时没有做任何的提前准备)。每天早上送去时分离会哭,哭了一个多星期,不哭了,也慢慢爱上了幼儿园,经常会跟我提到老师和小朋友的名字。每天早上问她想不想去幼儿园,她说想,看得出来她很开心的。
刚去了一个月生了一场病,出院几天,回来以后的两个月内断断续续去托班了十几天,因为也总是在反复生病。
我发现最后去的这段时间(一周左右),孩子有两个特别大的变化:
1)晚上做梦哭醒次数明显增加,7、8次甚至十几次都有。一边哭一边喊:雯雯还想要喝水,雯雯想玩这个,雯雯还要……等等(还有很多时候听不清她说啥)。
2)奶奶接回来以后(以前是我或者爸爸接),见到我不是高兴的拥抱,而是打我,还笑着说:「妈妈哭」,或者把我的东西拿走说「妈妈哭」。我装哭了,她才给我,过来抱抱我,安慰我说「妈妈不哭」。
当时她的这些变化让我很抓狂,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样去帮助她。
一嘉老师帮我分析了这几个原因:
这段时间雯雯不愿意去托班,去托班有抵触(跟家人分别是哭闹)、有愤怒(回家打妈妈,让妈妈哭)、有焦虑(梦中频繁哭醒)、有想念(梦中喊妈妈抱雯雯),可能也有害怕(比如担心爸爸妈妈不来接自己)。
老师建议在家呆一段时间,跟她聊聊天,了解她分离焦虑的原因。孩子在家休养的这段时间,白天主要由姥姥照顾。我也果断报名开始学习【儿童发展专修课】,想用更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课程,我做了哪些改变呢?
我做了这么几件事情:
第1件事:这段时间我每天早上去上班,我都会告诉她妈妈走了去上班了,这时候宝宝会说:妈妈抱抱再去上班。我就把她抱起来,有时候她会说妈妈再抱一会儿,我都会满足她,直到她自己说「好了」,我们愉快的说再见。如果上班来不及,我就打车去,也要先满足她的需求。慢慢的她要求我抱的时间短了,只是给我一个拥抱,然后开心的转身跑开了。
第2件事:我买了《我爱幼儿园》的绘本《魔法亲亲》。晚上躺在床上,爸爸或者是我给她读绘本,并且用角色代入的方式,也提到一些她在幼儿园的事情。
第3件事:关了灯躺在床上,我说妈妈跟你聊聊天吧,我就给他编小熊去幼儿园的故事。我就还原场景,把小熊当作她来讲故事,讲她可能会遇到的场景,我先问她比如小熊要拉粑粑了怎么办?小熊的玩具被小朋友抢走了怎么办?等等,她有时候会给我答案,我也会引导她说或者讲讲我的建议。她真的很爱听,每天晚上都要求我讲一遍小熊去幼儿园的故事。
第4件事:她很喜欢假装游戏,把她的玩偶摆在床上给他们念书上课,也会邀请我参与,我就配合她。
第5件事:《婴幼儿心理学》这本书上讲到早托部分,每个小朋友会有一个负责的老师,那这个老师呢能跟这个小朋友建立依恋关系。我就跟宝宝最喜欢的老师去沟通,早上等到她上班来把宝宝从我们手里接走,希望他能够多帮助孩子,如果有需要她上课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坐在身边,中午睡觉也可以陪在她的身边……
在家休养了三周的时间,这周送她去托班了。早上分离的时候还是会哭闹,抱着我或爸爸不让走。第1天分离的时候哭的时间长一些,但是到了第3天老师说哭了两分钟。中午睡觉的时候,老师坐在她的身边,她醒来看见喜欢的老师坐在身边又会继续睡。
宝宝见到我去接她很开心,没有像之前打我让我哭了。这几天晚上做梦哭醒的次数明显减少,只有两三次了,哭一下,马上又睡着了。可以感觉到宝宝的分离焦虑减轻了。
当然我还在实践当中,也欢迎优秀的宝爸宝妈和教练们提出更好的建议,一起探讨。
依恋与安全感
以前我对依恋关系没有特别的重视,可以说压根就不重视。因为根本就不知道依恋关系有多重要。
回顾自己小时候,我3岁之前都跟妈妈生活(爸爸去上学了),每年假期回来见两次,跟爸爸没有建立依恋关系,从小就对爸爸很陌生,现在还是跟妈妈关系最好,有什么事情什么想法都是第一时间告诉她,跟她的依恋关系最强。
上大学、工作之后,我可以独自去很远的地方,因为我知道她支持我、相信我。这一点也验证了课程中提到的内容,早期安全型的依恋,对孩子长大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有重要影响。
我在课程学习中,也了解到了一些方法:
1)安全型的依恋,要时刻关注孩子的需求,及时给予温暖的回应;
2)对孩子承诺过的事情要做到。
3)如果是不合理的或者能力之外的,要用温和而坚定的方式去告诉他爸爸妈妈,做不到给他讲道理,转移注意力,避免孩子哭闹。
4)父母还要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
第3条第4条其实不太容易做到的。反思自己在没有学习课程之前,对孩子的需求是忽冷忽热,我自己也处于矛盾之中,各种言论也有说「过分关注会产生依赖」至保健科的医生也告诉我两岁以后就不要「惯」着孩子,孩子哭就哭吧。
回顾一下宝宝那个阶段的状态:我一离开她的视线范围她就哭,我做饭她就黏着抱大腿要抱抱、洗衣服黏着、甚至上卫生间、洗澡,她也哭。我那时候对她的方式就是不理她,哭就哭吧,有时候可能还会烦躁,发点脾气。
当然如果手上没有事情可以做的时候,我会回应她的需求。对她的照顾是反复无常,有的时候情绪波动也大,造成了孩子不安全型依恋。
相反,对比姥姥跟宝宝建立的是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她能及时回应宝宝的需求,总能想出来办法,转移她的注意力,避免她哭闹。所以我家宝宝只要是姥姥在场,她就会要求姥姥抱。以前还会担心姥姥这样的做法是对孩子太溺爱了,担心会影响到孩子跟父母的关系。学了课程以后才知道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而且是非常健康的,非常安全的依恋关系。反而,我要学着用姥姥的方式去安抚她
通过学习课程,我们做了哪些改变呢?
学习了课程之后,我分清了这两种依恋关系,找到了孩子出现这些状况背后的底层逻辑。现在跟爸爸一起一点一点的在改变自己的做法。比如:晚上我给宝宝洗完澡之后把它放在床上我去洗澡,以前我是立马转身逃跑,然后跟她说我去洗澡了。她就自己哭很久很久,别人安慰她都不行。
但是现在我会跟她说「妈妈去洗澡了,可以先跟爸爸在一起,爸爸给你讲故事好不好?」一开始她会往我身上爬,闹着让我抱,我就抱着她、拍拍她、安慰她。这个时候爸爸会配合,拿出绘本去吸引她。她被吸引了跑过去,但是马上又跑回来,说「妈妈再抱一会儿。」这个时候我会满足她,再抱一会儿,问她好了吗?她说没好就在抱着,直到她说好了,然后看着她开心的跑到爸爸跟前,我才离开。
现在每天晚上都按照这个流程,她没有再哭闹过。我在去做别的事情的时候,也能自己玩了,或者叫爸爸陪她。
我的收获
课程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也慢慢的从焦虑中走出来了。这一次的分享更是倒逼我加快了学习速度,梳理的同时又重新翻看笔记和书本,也让我对知识点有了更深的理解。
以前认为的「麻烦的两岁」,其实基本都是因为育儿方法不正确。非常庆幸自己报了一门这么有价值的课程,同优秀的爸爸妈妈一起交流学习,还要感谢我们认真负责的教练天团们,给予我们耐心的答疑和点评,受益颇多。
期待宝藏爸妈的分享,在转移孩子注意力、避免孩子哭闹这方面,有时候我还是会抓狂,找不到合适的方法。也很期待优秀同学们的论文报告。
教练点评
1.妈妈讲的例子在育儿中非常常见,通过学习育儿知识改变自己行为后,能看到孩子分离焦虑减轻,和妈妈的依恋关系在好转。孩子与照料人的依恋关系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如果开始不是安全依恋,通过照料人的行为方式改变,是可以变为安全依恋,反之亦然。
2.妈妈提到小时候对爸爸比较陌生,和妈妈关系好,这一点我也感同身受。虽然我爸在我小时候是生活在一起的,但他对我比较严肃,我比较怕他,这种关系到我高中时期才慢慢变得好起来。有了小孩之后我给队友强调依恋的重要性,让他也和孩子进行高质量陪伴,尽量做敏感型父母。
3.关于孩子有不合理或提出超出父母能力外的要求这点,孩子越小,转移注意力这个方法就越有效。随着孩子长大,单纯转移注意力不一定特别有效。所谓的terrible 2、horrible 3,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要证明我可以,希望掌控,但有时能力达不到,或者无法很好调节自我情绪,或者不明白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所以会受挫。
我的经验是,如果和现场环境有关,比如要买东西,可以先抱离现场后再进行后续安抚,比如给她平时喜欢吃的东西。孩子情绪上来了,讲道理可能听不进去,很难共情。如果是日常作息方面的,比如午餐非要吃什么,或者早晨非要穿什么衣服,可以提前和孩子商量好。但转移注意力这种方式是解决紧急情况的,治标不治本。对于不合理的要求,温和而坚定的态度是对的,如果孩子哭闹的话在旁边陪着。给这位妈妈点赞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养育孩子时,你是否感到有点不知所措?了解孩子发展的关键变量,养育才能四两拨千斤。
为了养好孩子,你下过什么功夫?走过的弯路是不是很多?花过的冤枉钱是不是很多?不妨在阳志平老师、王贞琳老师、滕明博老师等多位专家引领下,与优秀爸妈共同育儿 3 个月,阅读学习前沿的儿童发展图书。不仅育儿,更是提升自己。
学习儿童发展,更懂宝宝成长规律!!

学习儿童发展,更懂宝宝成长规律!!

学习儿童发展,更懂宝宝成长规律!!
👇学习儿童发展,更懂宝宝成长规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