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53年,春秋已经结束,战国尚未开始。
刺客豫让第二次行刺赵襄子未果,顶着一张前面目全非的脸,被卫士们带到了襄子跟前。
图 / Unsplash
这张脸太过陌生,赵襄子几乎认不出他就是豫让。
第一次,豫让假扮成服劳役的犯人去宫里粉刷厕所,在抹墙的抹子里藏着尖刀,只要赵襄子现身,就一刀刺出;但不知是否因为伪装得不够自然,被襄子发现抓住了。
当时,豫让供认不讳地表示:“我就是来刺杀你的,要给死去的智伯报仇。”赵襄子听了,感念其忠义,反倒挥手把人放了。
然而豫让并不甘心。再行刺赵襄子,肯定不能以本来面目行动了,只能整容。
于是豫让拔掉了眉毛和胡子,又在身上涂满油漆,弄出中毒后的瘢痕。这样的他扮成乞丐走到家门口,妻子都没有认出来——
只是说:这人的声音怎么那么像我丈夫呢?豫让又吞火炭把嗓子弄哑。
图 / Unsplash
这样的复仇太决绝,朋友也曾经流泪劝阻过他:
以你的才干,如果愿意投靠,不难得到赵襄子的重用,有了亲近的机会做事情还不方便吗?何苦这么折磨自己?
豫让笑着回答:老兄的办法,要说可行是当真可行,要说道德是真不道德。如果赵君真的信任我而我去杀他,就是为了老知己而报复新知己,是为破坏君臣之义。
东汉画像石,豫让刺杀赵襄子
就这样,豫让终于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埋伏在赵襄子的必经之路上。
天不遂人愿,拉车的马过桥时突然受惊,襄子心有灵犀,一跃而起。派人查问之下,豫让再次被捕。
刺客固执又坚韧,一心为智伯尽忠而不肯归顺,这让赵襄子愤怒又惋惜。他下令卫士团团围住豫让,想给这名刺客一个体面的死法。
图 / Unsplash
但豫让却并不拔剑,他向前一步,请求道:
“今日之事,臣死罪难逃,理应伏法受诛。但,臣斗胆请求君上成全,让臣行刺君上的外衣,也算了解一桩心愿。”
这是襄子没想到的,却不难理解,他同意了。豫让拔剑击斩襄子的衣服,一边行刺一边哭:老天爷呀老天爷,我终于可以报答智伯了!三剑之后,从容自刎。
图 / Unsplash
赵国的有志之士都落泪了,他们认为,君子就应当像豫让这样死得高贵。
尤其是赵襄子再次问豫让,政敌间的争斗如此寻常,为什么忠于智伯却唯独憎恨自己时,豫让答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邢台豫让桥,据传豫让就是在这里第二次行刺赵襄子的
东周历史,读起来充满了义气血性、浪漫多情。
不止是豫让这样的刺客,两军交战也是先礼后兵:只在开阔地带堂堂正正地决战;对方阵势没摆好之前,另一方绝不攻击;如果有人受伤,就放人回去治疗,不让他重复受伤;不俘虏老人……
总而言之,尤其是春秋时期,大家都认为“偷”来的胜利不光彩。
图 / Unsplash
姑娘也是爽气的。
她们会指责情人说:“你若思念我,就快点提衣蹚过河;若不想我的话,本姑娘还缺其他少年郎吗?!”(《郑风·褰裳》)抑或是调侃:“没见到好男儿,偏遇见你这个小狂徒。”(《郑风·山有扶苏》)
甚至逼婚、逼私奔这样的情节也会唱进歌里。还有夏姬、巫臣这样的有情人,策划了七、八年时间,最终利用国际斗争成功私奔。
《百美新咏图传》中的夏姬
易中天对这个时代有个很形象的形容:我们民族的“青春期”。
因为年轻,所以朝气四溢,所以痛快淋漓。他在“中华史”系列的《青春志》里,就讲了豫让这样的刺客风骨、夏姬这样的女子风情、军士的风采、使节的风度,鬼神的信仰风习。
“如果说本中华史第三卷《奠基者》描述了我们民族的‘身子骨’,那么本卷要展示的就是‘精气神’。那些少年心气,那些男生女生,那些花花草草,那些磕磕碰碰……”
作为前《百家讲坛》的人气讲师,易中天近年来潜心写作中华史,将先秦至明朝万历的历史“品”了一遍。
就像“青春”之于东周,他为每个不同的时期都提炼出一个特点,进而展开讲述:从国家的诞生开始,先秦关照古希腊,两汉比对罗马,孔子再到释迦牟尼,中华被放在了整个世界范围内进行解读。
和一般的史学专著相比,这套书浅显入门,“全球视野”的味道更明显,叙述也是个人化、故事化的,很有当年“品三国”的“易式风格”。
所以,它也是更加适合收听的历史读物。
魏晋风度、女皇武则天的崛起、大宋革新……沿着声音可重回历史现场。《易中天中华史》有声版本,现已登陆三联中读app。
从尧舜“神话时期”到晚明,金牌主播将22卷中华史演绎成了声音纪录片,供我们在嬉笑怒骂、畅快淋漓间,感受最真实的“易式风格”。
《易中天中华史》全套22卷图书,定价462元;使用三联中读知识年卡,即可享受免费畅听,只需一顿烧烤钱,听够一套易中天就能赚回开卡费~
当然,如果你听得更勤,这里还有超过1000小时的精品人文好课、500+部精选好书可畅听(包括“四大名著”《人生的枷锁》《月亮与六便士》《鼠疫》《资治通鉴》等文学、历史经典),多听多省!全年精神陪伴。
特大喜讯:现在开通/续费「三联中读知识年卡」,还特别赠送重磅开卡礼《白话资治通鉴》一套3册!
限量200套,先到先得。
▼点击下图
购知识年卡,赠《白话资治通鉴》
↙点击阅读原文,一顿烧烤钱,囤一年文史精神食粮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