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8月2日傍晚新闻通稿,国务院成立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组。本人对此衷心拥护,并充满了为我释疑解惑的期待。
据新华社报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国务院决定成立调查组,由应急管理部牵头,相关方面参加,对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进行调查。调查组聘请专家为调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新华社通稿表示,“调查组将依法依规、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全面客观地对灾害应对过程进行调查评估,总结灾害应对经验教训,提出防灾减灾改进措施,对存在失职渎职的行为依法依规予以问责追责。
另据各大门户网站新闻,8月2日下午,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河南最新灾情,截至8月2日12时,此次特大洪涝灾害已致302人遇难,50人失踪。其中,郑州市遇难292人,失踪47人;新乡市遇难7人,失踪3人;平顶山市遇难2人;漯河市遇难1人。
基于这次郑州特大暴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出于举一反三,完善全国各地防灾减灾措施的善意,我期盼调查组能查清以下这些我心中的疑问:
1、郑州当地气象部门较为准确地预报了当地极端天气情况。7月19日06时至20日06时,郑州市出现暴雨到大暴雨,特大暴雨。郑州市城防办在20日凌晨启动I级红色预警响应;20日下午4点,郑州市防汛指挥部宣布启动防汛Ⅰ级响应。当地宣布启动Ⅰ级城防预警响应和防汛Ⅰ级响应措施是否及时?
2、郑州城防启动I级红色预警和防汛Ⅰ级响应后,究竟采取了哪些具体防汛措施?这些措施是否及时落实到位?
3、在郑州城防I级红色预警和防汛Ⅰ级响应预案中,是否包含停工、停课,以及停止地铁运行、关闭隧道和地下车库等措施?如果有,为何这次没有得到落实?如果没有,那这个最高等级的城防、防汛响应措施,是否需要做出进一步完善?
4、20日下午,郑州地铁五号线5点半进水导致列车停车之前,全市地铁已经有多处进水,在这种危急情况下,为何没有下令地铁停运?
5、地铁5号线出事的那趟列车运行中,被涌进地铁的洪水导致电气设备故障停运后,地铁人员是否立即组织了乘客疏散?水位上涨速度是否不足以让绝大多数乘客快速撤离到站台安全位置?对地铁遇紧急情况下的乘客疏散,平时是否对地铁工作人员进行了足够的安全培训?
6、地铁5号线500余名乘客被洪水包围后,从下午5点半开始,陆续通过微博发出大量救援信息,为何到当晚10点左右才组织起有效救援?郑州作为人口密集的特大城市,紧急救援的指挥体系、技术与装备配备、队伍建设等方面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7、所谓“龙吸水”等排涝设备既不昂贵,操作又极其简单,是各地市政、河道、大中型建筑公司的常备、常用设备。郑州作为人口极其密集的大型省会城市,在京广路隧道被洪水淹没之后,为何要从数百公里、上千公里的武汉、重庆调中国安能公司来排涝?难道郑州和河南各地的市政、河道、建筑施工单位连排涝设备都缺乏?如果一个特大城市缺乏必要的排涝设备,这是如何造成的,在大灾过后又做了怎样的改进?
8、据多家权威官方媒体报道,郑州特大暴雨期间,周边多处水库分洪,河水意外漫堤、决堤,从视频画面上也看到作为平原地区的郑州市,街道上出现了绝无可能是雨水导致的流速极快的汹涌水流。在通讯和信息传播极其发达的今天,水库分洪和河水漫堤、决堤,是否及时通报了可能波及到的民众,并组织了民众撤离或采取了其他有效的防洪应对措施?
9、德国之声记者正常采访郑州水灾,并无违背中国的法律法规,为何受到当地民众的“围观”、拉扯?对于暴力阻止外媒采访的当事人,事后警方做了怎样的处理,来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和树立中国良好的对外形象?
10、重大自然灾害造成人命和财产损失有时难以避免,在重大灾害面前,信息公开尤其特别重要。这也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河南“7.20”洪灾到现在过去了整整13天,积水最为严重的京广路隧道也于7月24日完全排干。数百人的死亡、数十人的失踪虽然惊人,但人数并非多到统计不过来,完全可以像全国各地类似灾害、灾难事故一样,及时通报每天更新的死亡和失踪人数。为何河南这次过了这么久,才突然一下子通报这么多的死亡和失踪者数据?
11、差不多同样的特大暴雨,河南洛阳、焦作两市通过全社会动员,不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而且将财产损失也降至最低。这两个市有什么好的经验值得郑州和全国各地借鉴?
以上是我对这次郑州特大暴雨造成如此巨大的人命和财产损失,心中挥之不去的疑虑,期待国务院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组通过调查,得出科学、严谨的结论,为改善全国各地的防灾减灾提供帮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