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决赛9秒83!
打破亚洲纪录!
决赛9秒98!
成为历史上首位
闯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
排名第六
是人们心中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
(图据新华社)
8月1日,
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比赛,
中国选手、暨南大学副教授苏炳添
两度创造历史!
(图据新华社)
在百米决赛起跑线上,
身材高大的运动员
一看就有压倒性优势,
1米72的苏炳添
算是不起眼的小个子。
(图据新华社)

发令枪打响后,
这位亚洲顶级短跑运动员的才华迸发,
在男子百米比赛中跑进10秒大关,
成为“跑得最快的亚洲人”,
让奥运百米决赛跑道上
终于有了中国和中国人的名字!
(图据央视新闻)
苏炳添从小镇少年到亚洲之光,
传奇背后不但有惊艳世界的中国速度,
也有慧眼识珠发现隐藏天才的教育智慧,
科学训练成就亚洲飞人的教育智慧,
坚守梦想终成大器的教育智慧!
慧眼识珠发现不起眼的天才
少年苏炳添的一鸣惊人
是在篮球场
而不是田径场
苏炳添初一时身高只有1.55米
一天放学后
广东省中山市古镇
一群孩子聚在一起
比赛谁能跳起来摸到篮球架
苏炳添很轻松就摸到了
在旁观战的杨永强两眼放光
他看到了这个小个子惊人的爆发力
将他召进中山市古镇
初级中学田径训练队
从此
苏炳添就站上封神之路的起跑线
而杨永强慧眼识珠也传为佳话
后来苏炳添常说
他是启蒙教练杨永强
在学校篮球架下发现的
苏炳添拥有非凡的腿部、腰部肌肉
就像能快速迸发巨大力量的优质弹簧
这让他的纵跳数值达到40
比很多国家队年轻队友高一倍
更让他的起跑冲进世界一流
幸好杨永强发现了当时不起眼的苏炳添
让天才没有埋没在小镇中
苏炳添刚入队时表现平平
甚至两年都没有参赛资格
但他每天坚持跟着田径队训练一个小时
2006年的中山市运会上
苏炳添跑了11.3秒
只比第一名差0.01秒
(图据广州日报)
尽管当时苏炳添成绩不错
但有些教练还是觉得他身材太矮
将来没有发展空间
看不上他
而伯乐的伟大之处在于
从别人看一眼就放弃的种子中
以非凡的洞察力
发现石头外表中隐藏的宝玉
2007年,
身高不到1.70米的袁国强
成为苏炳添的教练
经常钻研如何将步频、步幅
与身体条件完美结合
他对苏炳添的第一印象是
跑起来很协调,
像一个球
在他助力下
苏炳添从“小球”跑成了“大球”
近年来

苏炳添、谢震业等
中国高水平运动员,
在男子100m短跑中取得一流成绩,
颠覆了“身体条件不适合”等传统认知。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各有不同
每个孩子也都独一无二
父母和教师
要想发现隐藏的天才
就不能只偏爱
表现优异的孩子
更不能用一套成功的标准
定义不同孩子的未来
父母和教师要努力成为孩子的伯乐
为每个孩子发挥所长
营造广阔天地
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科学训练成就的“亚洲之光”
田径被称为“运动之母”
其中 100 m短跑是历届大赛中关注度最高
影响力最大的运动项目
苏炳添将践行科学化训练理念
作为中国男子100m短跑
跻身世界前列的重要经验
很多人曾把刻苦训练
作为竞技体育制胜法宝
甚至宣扬带伤上场
而苏炳添、谢震业、韦永丽等国内短跑名将
正是“科研型教练”
因材施教、科学训练的受益者
他们的教练以“冠军模型为指导
通过高科技仪器和设备
全方位监控运动员
体能、技术、恢复等环节
查缺补漏
制订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曾培养出男子跳远
和三级跳两个项目世界纪录保持者的
美国著名教练Randy (兰迪.亨廷顿)
于2013年来到中国
成为中国田径最知名外教
2017年11月,
苏炳添与Randy教练合作之初
苏炳添觉得“完全颠覆”了
哪怕是最简单的下抬腿练习
Randy教练都说“全错了”
Randy教练首先参照“冠军模型”
全面诊断分析苏炳添的体能和技术状况
针对苏炳添股后肌群力量和踝关节力量不足
主动下地速度和发力速率偏慢
起跑姿势不合理等问题
进行了一年多的针对性训练
苏炳添将这作为自己取得突破性进步的关键
他也养成回顾总结的好习惯
训练后写训练日记
把所有比赛资料存在电脑里
空闲时就翻出来从头到尾地看
回看比赛录像时
苏炳添认真搜寻要注意、要改变的问题
在日常训练过程中
Randy教练会根据竞技状态
综合测评系统的结果
以及运动员主观感受调查结果
确定运动员当天速度、耐力、技术等训练量
在避免损伤和过度训练的前提下
获得最佳的训练效益
(图据新华社)
蹬踏起跑器,起身,冲出跑道,
压低身体向前……
每次练习起跑时,
苏炳添都请队友拍下自己的起跑动作,
他再一帧帧地回放、讨论,
然后再回到起点,蹲身,冲出跑道……
日复一日的科学练习,
他终于站上了最高水平的赛道。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也是苏炳添不断超越自己的重要动力
科学训练事半功倍
简单粗暴的训练事倍功半
甚至给运动员伤病埋下隐患
而教学何尝不是如此
头悬梁锥刺股的疲劳战术
一味求量的题海战术
不但不是精准有效的训练
反倒会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因材施教
借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科技
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精准把脉开方
力争用“私人小灶”取代“大锅饭”
先易后难、劳逸结合地逐次推进
并通过实时监测、及时分析
引导孩子扬长补短、全面发展
坚持
让他在32岁“高龄”创造人生最好成绩
很多人喜欢拿刘翔与苏炳添对比
虽然两人都曾为中国田径开创新历史
但两人却是不一样的英雄
刘翔在运动生涯早期就达到巅峰
而苏炳添属于慢热型选手
“坚持的力量”终成大器
(图据新华社)
2006年,
17岁的苏炳添
进入广东省田径队后,
跑步越来越慢,
这种情况持续了将近一年。
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前,
苏炳添的信心降到谷底,
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
他甚至想回去读书。
幸好教练袁国强劝阻了他
你还小,再坚持一下。
结果在全国城市运动会上
苏炳添终于跑进了前五名。
但在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之前,
苏炳添从未拿过亚运会和全运会的冠军。
他曾自嘲说
自己连省运会冠军都没拿过。
2009年全运会男子百米,
他位列第五名;
2013年全运会,
张培萌以0.04秒的微弱优势战胜他;
2017年全运会,
他败给势头强劲的谢震业。
(图据人民日报)
苏炳添不因失败而放弃赛道,
也不因年龄渐大,
而放弃对更快速度的追求,
他持续追求每个0.01秒的跨越,
终于迎来自己的时代。
雅加达亚运会开启他的人生新篇章
苏炳添以9秒92的成绩夺冠
他创造了亚运会新纪录
冲线后,
苏炳添伸出左臂直指蓝天。
靠着坚持的力量,
苏炳添在百米赛道上不断超越自我。
(图据新华社)
苏炳添等人调研发现
我国部分“大龄”运动员
存在过早退役问题
苏炳添认为
随着运动员身体条件变化
训练手段科学化
伤病康复水平提升
“大龄”运动员
也能创造个人最好成绩
但部分运动员在26岁左右就选择退役
错过了进一步提高成绩的可能性
(图据央视新闻)
今年苏炳添32岁,对于运动员而言,
能在32岁保持竞技巅峰状态的并不多见,
虽然在训练时
他时常能体会到身体机能恢复速度在下降
偶尔自嘲“老了不行了”
但苏炳添还想继续跑下去。
“告诉后面的人,
不是练到二十五六岁
整个体育生涯就结束了,
还可以练得更长。”
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体育需要固执的人”
很多人将人生比作一场跑步比赛
有的人起跑后就全力冲刺
有的人却在临近终点时冲刺
在哪个时间点给身体换挡调速
每个运动员都在
不断深入了解自己的身体
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节奏
正如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期
有迎春绽放
也有凌寒独自开
每个孩子也有不同的成熟期
有少年成名
也有大器晚成
而家长和教师
要帮孩子们找准自己的节奏
不但不能过度施压、拔苗助长
也不能消极无为、放任不管
要让早熟的孩子看到更高远处
持续向上攀登
要让晚熟的孩子坚信:
天生我材必有用,高光时刻在未来
家长教师要在积极作为中
静待花开
(图据央视新闻)
一飞冲“添”!
祝贺苏炳添!
 致敬中国速度!
图片来源 | 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暨南大学、广州日报、苏炳添微博、中山市古镇初级中学等 
部分内容转自三联生活周刊(lifeweek)、Vista看天下(vistaweek)、《体育科学》2019年第2期论文《新时代中国男子100m短跑:回顾与展望》
本文作者 | 中国教育报记者:刘盾  通讯员:张紫欣 杨依芸 苏运生 李伟苗 
责任编辑 | 孔萌
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阅读原文,下载中国教育报APP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