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
博古即秦邦宪
博古,原名秦邦宪,是中共早期领导人,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与开拓者。博古的第一任夫人刘群先,参与领导过无锡工人罢工运动,斯诺在《西行漫记》中称她是“中国杰出的女工领袖”,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出席世界劳工大会时与博古相识,1928年与博古结婚,长征时任妇女队队长,1939年赴莫斯科治病与博古失去联系,牺牲于苏联卫国战争中。博古的第二任夫人张越霞,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在南京八路军办事处工作时与博古相识,在重庆中共南方局工作时与博古结婚。1946年,博古与王若飞、邓发、叶挺、黄齐生等13人自重庆乘飞机回延安,因天气恶劣,飞机迷失方向,在山西省兴县的黑茶山撞山焚毁全体遇难。那时,张越霞才30多岁,有人劝她再组织家庭,她反问:“博古的孩子怎么办?”此后,她尽心抚育博古与刘群先和她自己的孩子,直到孩子们长大。1979年,张越霞在北京病逝。博古共有6个子女,3男3女,他们大多经历坎坷。
  长子秦刚:不幸早逝
  长子秦刚是博古与刘群先的儿子。出生后,被奶奶带至无锡,后跟着叔叔秦邦礼辗转广州、香港。1949年后,张越霞将他接到自己家,在北京上大学,不幸染上肺病,于1954年早逝。
  长女秦摩亚:终身执教
  1933年,博古从上海去中央苏区以后,刘群先5月生下大女儿,取名摩亚,俄语是五月的意思。秦摩亚没有满月,刘群先就将她寄养在姐姐家里,自己也去了中央苏区。
  姨妈家很穷,有7个小孩,加上秦摩亚,8个小孩挤住在三四平方米的阴暗小楼内。高小毕业失学后,为了补贴家用,秦摩亚去日本人的工厂做童工,帮别人洗衣服,后被一个重庆人以帮她找妈妈为由骗去他家当丫头。
  1950年,张越霞请中组部派人将她接回北京。秦摩亚在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先在北京一中任教并主管全校学生教育工作,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任中文系党支部书记。退休后,先后在中国科技经营管理大学语言学院、京师科技学院任副院长兼教大学语文,直至2001年。
  秦摩亚勤于著述,写作和发表了与博古相关的文章约40万字。
  次子秦刚:学习成绩最好
  次子秦刚,家人叫他小秦刚,是博古与刘群先的儿子。1937年夏,党中央从保安县(今志丹县)往延安搬迁。搬迁途中,秦刚出生在离延安7里的崔村。秦刚小名叫阿福,上学前请爸爸给他取个学名,博古正在工作,想也没想,拿起笔写了个“秦刚”,他忘了他给大儿子取的名字就是“秦刚”。
  次子秦刚是博古的儿子中学习成绩最好的,先在哈军工学习,后在莫斯科航空学院飞行器机械设备专业学习。回国后,他先在北京航空学院任教授、实验室主任、轻小型飞机研究室副主任等职,后任海南省开发建设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等。他还编书和写作,成就斐然,多次得奖和受表扬。
  后来,秦刚腹内长了个动脉瘤,开刀顺利切除。不久,又长一个,他说:“我明天不去切,后天要去游泳。”想不到在游泳时动脉瘤破了,没有说一句话就离开了人世。
  次女秦新华:为纪念《新华日报》出版而得名
  秦新华是博古与刘群先的女儿。她是1938年《新华日报》在武汉出版时出生的,博古给她取名新华。她说:“爸爸给我取了个好名字。”秦新华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李铁映的夫人,曾任卫生部科技司副司长,现任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会长。纪念博古百年诞辰和一切学术活动,都是她与有关单位联系安排的。
  三女秦吉玛:博古生前不知道的女儿
  1939年,中共中央决定送部分身体不好的同志到苏联疗养,包括贺子珍、刘群先、金维映等。刘群先已经怀孕。
  1940年6月30日,刘群先在莫斯科生下一个女儿,取名吉玛(俄语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缩写)。后来,刘群先与金维映等人在德国飞机轰炸中牺牲。
  博古自1930年回国后,再没去过苏联,所以博古生前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女儿。1954年,秦吉玛和在苏联长大的一些孩子一起回国。唯一能证明她身份的是一张照片,照片上一名苏联护士抱着半岁左右的秦吉玛,后面有两行用紫色墨水写的汉字:“博古刘群先的孩子。”据说是刘群先亲笔题写的。有一天,张越霞接到通知,说让她到中组部领博古的女儿。张越霞很是纳闷:从来没听说还有这个孩子。等见了面一看,她觉得秦吉玛长得挺像博古,就把她领了回来。秦吉玛和秦摩亚一样,都没见过父亲,和母亲的相处也极为短暂,对父母都没有印象。
  秦吉玛他们这一批留苏的孩子回国后,都进入北京育英小学读书。因为他们一句汉语都不会讲,育英小学特地给他们开了一个班,为他们补习中文。他们的生活习惯也完全俄国化,喜欢吃西餐,不会用筷子,全部用刀叉。后来秦吉玛被保送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海军装备部驻大连红旗造船厂当军代表。临行前,她和同学李海渊确定了恋爱关系。李海渊和他妹妹李海文都是研究党史的,对博古都称赞有加,他们相处很好。
  三子秦铁:小时候不肯在坟前给父亲磕头的儿子
  1940年出生博古的小儿子秦铁,是博古与张越霞的儿子。他在1946博古牺牲时还不大懂事,想着爸爸答应去重庆回来给他买的礼品拿不到了,妈妈张越霞让他在坟前给爸爸磕头,就是不干,最后不得不勉强跪了一下。可是,他长大后却完全不同了。
  秦铁走了许多博古战斗与工作过的地方,有许多新发现,也纠正了不少以前的错误说法。他现在唯一的心事就是研究与表达博古真实的一生。
  2007年6月纪念博古诞辰百周年时,秦铁将他保存的博古笔记中《我要说明的十个问题》交给他父亲在《解放日报》的同事笔者,编入《博古,39岁的辉煌与悲壮》。2012年9月18日,秦铁在北京家中去世。
李铁映与夫人秦新华
正国级李铁映
李铁映之父李维汉
1918年4月14日,14个青年学生在湖南长沙成立了一个学会。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学会后来在近代史上会拥有那么巨大的影响力,甚至在这14个学生中,竟然出了4位正国级大人物。
这个学会名叫新民学会,取“大学之道在新民”之义,学会宗旨为“革新学术,砥厉品行,改良人心风俗”。
请注意,在这14个青年学生中,有这样几个名字:毛泽东、蔡和森、罗章龙、李维汉、何叔衡、萧子升、萧三。其中,前四位都曾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按现在的级别都是正国级。
今天客栈要说的,就是其中的李维汉,湖南长沙人。
李维汉生于1896年6月2日,20岁时,李维汉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毛泽东、蔡和森等人成为同学,并于1918年共同成立了新民学会。
当时,经毛泽东提议,新民学会分成了两支队伍,一支在国内研究国情,另一支去法国和俄国学习先进经验。李维汉就是被派到法国的一个。
在法国,李维汉又认识了周恩来,一起创建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成为中共旅欧支部的创始人之一。
回国后,李维汉担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并于1927年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1949年,新政协筹备会议上,李维汉被推选为秘书长,负责新政协会议的具体筹备工作。会议筹备向来都是最复杂的,事无巨细,各个方面都要考虑到,尤其当时是第一届政协会议,国内环境非常复杂,各个党派都要照顾到,其难度可想而知。
当新政协会议结束后,毛主席称赞李维汉“出的力最大”,周恩来也感慨地说:“没有李维汉,新政协会议是很难想象的。”
建国后,李维汉担任过中央统战部部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一直都是新中国的重要领导人。
李维汉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李铁映,小儿子叫李铁林。常看新闻联播的人,肯定对李铁映这个名字非常熟悉,曾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属于副国级干部。
李铁映的妻子名叫秦新华,曾担任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会长。请注意,秦新华的父亲名叫秦邦宪,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博古。
在我党早期的历史上,博古绝对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年仅24岁就担任了中共中央总书记(想想你24岁在干什么)。当然,因为太年轻,缺乏实际工作经验,遵义会议后博古就被撤销了总书记的职务。
在以前的媒体中,博古经常跟李德、王明并列,其实博古在本质上还是一个文人,只是因风云际会被推到了最高位,做了一些身不由己的错事。后来,博古担任过新华通讯社社长、解放日报社社长,算是找到了正确的人生定位,为共产党的新闻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毛泽东夸他说:“博古是一个很有原则、很有组织观念的人。”
可惜的是,1946年4月8日,博古跟叶挺等人同机飞回延安,结果在山西黑茶山遇难,年仅39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李维汉有个妻子名叫金维映,曾是邓的第二任妻子,跟邓离婚后,于1934年跟李维汉结为夫妻。李铁映即为李维汉与金维映所生。
金维映是我党早期著名的女革命家,走完万里长征的30个女红军中,就有她的名字。抗战时期,金维映与蔡畅等人一起去苏联治病,却在1941年的莫斯科保卫战中不幸牺牲,年仅37岁。
文章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以营利为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了让我们下一代的未来可以处在更好的未来中,共同努力。
小编微信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