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吵架、打起来,赶快说道歉就没事了吗?不情愿的道歉,连小小孩都看得出来,而且效果适得其反。道歉也有学问,如何让被误会的孩子不委屈、让犯错的孩子真心悔改、让受伤害的孩子得到安慰、让彼此都从中成长?
“赶快说对不起!”
有时候,是不是孩子迟迟说不出“对不起”这三个字,站在旁边的父母,恨不得能替他说出来,化解现场一片尴尬?
其实,如果孩子真的不愿意道歉,可能有委屈、或是没弄懂自己做错了什么。专家建议,别急着逼孩子道歉。因为心不甘、情不愿的道歉,反而会出现反效果。
密西根大学人类成长与发展中心(Center for Human Growth and Development)的研究人员史密斯(Craig E. Smith)博士跟其他两位学者进行了一项实证研究,让9049岁的孩子看一些故事影片,影片中有些小朋友道歉的片段。第一种情境是,孩子是犯了错后立即自愿道歉;第二种情境是,孩子经过身边的大人提醒后、心甘情愿的道歉;第三种情境是被迫道歉。看完影片后,研究人员问观赏的孩子们对这些故事与主角的看法。
有趣的是,第二、三种情境,表面上看起来都是孩子被提醒后才道歉,但是观看影片的小朋友,即使只是4岁小孩,却都能分辨得出来,被提醒的孩子是自认为有错、愿意道歉,还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嘴上说说而已。
更值得留意的是,当小观众认为影片中的主角根本口是心非、也就是在第三种情境时,都觉得不喜欢这些主角,年龄愈大的观众,厌恶对方的程度更明显。而且观众们也认为,受到伤害的孩子在收到这种道歉时,其实感觉会更不好。至于愿意真心道歉的孩子,不管是不是经过别人提醒,都得到观赏者的认同。
史密斯因此提醒大家,当孩子不愿意道歉时,先别逼迫孩子。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搞不清楚状况,无法好好表达歉意,对方也不会感到善意,反而彼此都更不开心,会觉得更受伤,也学不到如何判断是非对错。
聪明道歉4步骤
那么,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被误会的孩子不委屈、让犯错的孩子真心悔改、让受伤害的孩子得到安慰、让彼此都能从中成长呢?
道歉的真义,是理解犯了什么错,同理对方的感受,以及尽量修复、弥补这个错误
史密斯建议,先让孩子冷静后,再请孩子描述他所认知到的状况,厘清情境
接下来,让孩子试着思考、想像与同理对方的感受,心甘情愿地了解是否犯了什么错,以及为什么要认错,而且有时是彼此都有错。
道歉也怕表错情,所以,孩子应该先想好认错的内容是什么,而不是又只有不明究里的“对不起”三个字,再让他们真诚地道歉。
言语之外,还有其他方式可以表达歉意。例如,让孩子弥补他所犯的错,像是把抢来的玩具还给对方、把弄乱的东西回复原状,有时行动比言语更有力。
史密斯观察,其实父母逼着孩子道歉,多数是出于好意,认为那是当下别人所期待的,希望孩子从中学到这个重要的社交技能。但是道歉的真义,是理解犯了什么错,同理对方的感受,以及尽量修复、弥补这个错误。
多数的孩子都真诚、天真,在孩子面前,真诚的道歉才能赢得真正的原谅跟友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