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如果有一天,陪伴多年的宠物离世,你是否做好了准备?
记者|卡生
宠物殡葬师的一天
于晓昀今年23岁,去年夏天成了一名宠物殡葬师。他毕业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殡葬专业,之前在昆明一家殡仪馆工作过半年。“过去是为人提供殡葬服务,现在是为宠物。”于晓昀说话声音很小,是一个有些内向的年轻人。偶尔和曾经的同学聊起自己现在的职业,同学们多数都会觉得有趣。“居然还有这种职业啊?”这是同学们的第一反应,随后会和他开玩笑:“不过,还挺对口的。”
于晓昀的工作地点在北京丰台区王佐镇王庄村,靠近西六环。因为工作性质较为特殊,几乎是24小时待命。“有时候一天也没有客人,有时候半夜电话来了就起床干活儿,最忙的时候一天会突然来五六拨客人。”于晓昀和另外两位同事的宿舍被安排在村子里,他们轮流值班,颠倒黑白是家常便饭。
于晓昀工作的地方是村子里一栋两层小楼的农民自建房,门口没有任何门牌号。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李超说:“即使是做宠物的殡葬,村里也还是有人忌讳,投诉过几次,所以后来就摘了门牌。来这里的客人大多通过电话预约,或是通过熟人推荐,所以有没有门牌也不太重要。”
卡卡是李超捡回来的残疾流浪狗。每每有痛失爱宠的客人来,卡卡会很安静地趴在客人身边(李晓 摄)
进了院子,迎来两只小狗,其中一只是李超从街上捡来没有前肢的残疾小狗卡卡,平日里,卡卡都是于晓昀和同事在照顾,属于店里的一号招待员。“卡卡虽然残疾,但亲人,尤其来了客人,通了人性似的,喜欢趴在客人脚边。”李超说。
于晓昀向我介绍起自己日常的工作环境,进门的客厅悬挂着在这里火化的宠物照片墙,上面写着宠物的名字、去世时的年纪以及主人对它们的寄语。宠物仪容整理的房间是单独的,操作台上摆放着清理毛发的工具、消毒液、湿纸巾、剪刀、手套等用品,去世的宠物将在这里得到体面的清理。“宠物去世之后肌肉松弛下来,都会有大小便失禁的情况,鼻腔、口腔也会有异物。”于晓昀的第一个工作便是帮助宠物做身体的全面清理,尽量让它们和生前一样。
之后,于晓昀会和同事一起将宠物移送到告别室,让主人和宠物单独待上一段时间做告别。房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一个是佛教主题,房间里有佛像与经幡;另一个房间是素色系偏西式的告别室,白色的花和温和的灯光带来肃穆感。宠慕是北京地区最早一家为宠物定制了主题告别室的店,在这两个房间里发生过太多的故事。“那些陪伴过我们很多年的宠物,需要和主人最后有一次体面的告别。”李超说。
《流浪猫鲍勃》剧照
于晓昀说,即使像他见惯了生死离别的专业人士,在这个环节上依然会动容。“有的客人走进来时即使再克制收敛,进了房间,关上门的瞬间,都会传来哭声。”他回忆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宠物救助者,算是店里的老客户,那些被救助的猫去世了都会送来这里火化。他会在告别室待上两个小时,给那些生前被人们遗弃的猫咪念上一段佛经。“对流浪猫如此,让人挺敬佩的。”
最后的火化因为有一定的环保规范,所以需要送到更远的地方。有一台电视机可以让人看到宠物被推进火化炉的画面,确保火化的真实和有效。于晓昀的工作到此并没有结束,在等候火化的时间里,他和同事会关注客人的反应。“有的人愿意聊聊自己宠物的故事,我们就会听他们回忆,有的人沉浸在哀痛里,我们就给他递一卷纸。”
李超在入行的头三年也干过于晓昀的工作,他觉得这个行业最缺的并不是硬件设施,缺的是对人失去爱宠之后的心理安抚,所以他在招聘员工时只有一个要求:共情与陪伴。听上去简单,但宠物殡葬师的工作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有的意外身亡的宠物清理起来很麻烦,另外,每天需要面对痛失爱宠主人的糟糕情绪也是难关。即使像于晓昀这样科班出身的人,第一次看到宠物安乐死时,也不禁跟着客人一起泪眼婆娑,导致他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这份工作。李超说,做这一行如果不是真心喜爱小动物,很难坚持。很多招聘来的员工,一开始抱着猎奇的态度来工作,还没过试用期就打退堂鼓的人很多。
《导盲犬小Q》剧照
我问于晓昀:“家里人对你的工作怎么看?”
于晓昀说:“我爸妈在我选择学习殡葬管理的时候就有担心,觉得找对象、过年过节走亲戚都会被人忌讳,现在倒是没有太多忌讳了,就担心我这个行业的前景。在老一辈看来,会觉得有那么多人火化自己的宠物吗?但我可能比较心大,我觉得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我们提供的这种服务。
院子里突然有车的动静,于晓昀不得不中断了谈话。他戴上口罩出门迎接,顺手从桌上拿了纸巾,递给哭肿了眼的姑娘,接过裹着白布的宠物。姑娘尾随着于晓昀进了整理室,打开白布的瞬间崩溃,从房间里退了出来,坐在沙发上越哭越伤心。
等她缓和了情绪后,我和这位叫VIVI的姑娘聊起了她的爱猫狄娜。狄娜3岁,是她领养的,早晨还活蹦乱跳的,因调皮上了窗台,不小心失足掉下了楼,送到医院不久就不行了。VIVI感到特别自责,一直在埋怨自己,如果不是刚好那时候进家门,也许它就不会因为受到惊吓掉下楼;如果早一点做绝育,它就不会跑到阳台上……于晓昀对这样的场面已经习以为常,不是麻木,是职业性质告诉他,只有整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面对那些伤心的客人。此时,他能做的只是擦拭狄娜时轻手轻脚,让它变得干净、漂亮一些,这是对主人最好的安慰。
《九条命》剧照
仪式感的慰藉
在一旁的李超非常能理解VIVI此刻的心情,他开始进入宠物殡葬行业也是源于对爱宠去世的愧疚自责。2015年之前,李超从事媒体工作,家里养了两只哈士奇,其中一只叫JOJO的,陪伴了他人生中所有重要的时刻,从大学毕业、工作,直到结婚。李超说,JOJO是他在这个城市里的陪伴者,像家人一样。不幸的是,JOJO患有癫痫,李超一直四处打听有没有药物能够根治,但只能控制病情,无法根治。为此,他专门在家里安装了摄像头,上班的时候不时地打开摄像头看看JOJO是不是安好。一次他加班,JOJO病情发作,等李超赶回家时JOJO已经离开了。李超想好好送JOJO最后一程。他原来依稀听说过有“宠物殡葬”这种服务,但也吃不准,上网搜索对比了几家后,选中了其中一家。这次体验对于刚刚失去JOJO的李超来说,糟糕透顶。火化的价格不仅坐地起价,对待JOJO也像是“收钱一烧了事”。李超非常愤怒,想找人理论,却根本无人搭理,那儿的工作人员嘻嘻哈哈在一旁打着扑克牌,一米八多的李超在回家的路上哭成了泪人。
他萌发了辞职开一家有温度的宠物殡葬公司的想法。他上网搜集资料,查阅各个国家宠物殡葬的方式。这一查,打开了他的一方天地。
李超辞职做宠物殡葬服务开始于2015年。那一年他的爱犬JOJO离世,并且他经历了非常糟糕的宠物善后体验。他开始思考,是不是可以为那些陪伴我们多年的爱宠一个体面的告别(李晓 摄
在大部分发达国家,宠物殡葬行业已经属于成熟的细分行业。在英国,有300多家宠物殡葬公司,提供一系列宠物善后服务,包括火化、葬礼、宠物墓地等;美国有一家宠物殡葬公司,每年都会举行3500场宠物葬礼;在法国和新加坡,有专门的立法规定宠物必须火化;在日本,宠物殡葬高度发达,甚至还有专门的寺庙提供告别仪式、骨灰存放、诵经等服务。反观中国,虽然《动物防疫条例》规定,对于动物尸体必须通过消毒处理才能掩埋,很多宠物医院会推荐一些特殊渠道提供火化服务,但这仅是对宠物尸体的处理,还谈不上是“殡葬服务”。“在我看来,宠物殡葬提供的服务应该是有温度和人性化的。”李超说。
李超辞职了,他决定用创业的方式来弥补对JOJO去世的遗憾。“根据当时我们调查的数据,每年北京有22万只宠物离世,但其中有90%的人会选择自行处理宠物尸体,有的埋在自己家小区里,有的埋在远郊,甚至有人随意抛弃宠物尸体,只有10%的人会选择无公害的火化项目。”
创业初期,李超和同事开始了24小时服务,半夜接到客人电话,就得起床出门去接去世的宠物。“那些年很难熬,鲜少有人知道还有宠物殡葬,所以公司刚开始入不敷出,后来靠着口碑相传,不断积累客户才慢慢达到收支平衡。”直到2017年6月,几经周折之后,公司终于获得了北京民政部的特批,成为全国范围内为数不多的拥有动物尸体无公害处理资质的社会企业,离李超的初衷又近了一步。
《忠犬八公》剧照
李超的创业一度艰难,让他坚持下去的力量来自客人的回馈,让他感动的事数不胜数。有一年冬天,一位大姐半夜拨通了李超的24小时热线,让他去丰台区一位老大爷家接去世的金毛。李超和同事爬楼梯到了老大爷家,李超凭直觉推测,老大爷独居,老伴去世,子女不在身边,半夜爱宠去世,拜托隔壁邻居拨打求助电话。老大爷腿脚不方便,但拄着拐杖执意要下楼送一程。一路上三个男人都没有说话,李超已经见惯了哭得厉害的主人,突然面对一个眼眶湿润但异常沉默的老大爷,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难受。金毛送上车后,老大爷拍了拍后备厢,说了句:“老伙计,走好!”李超和同事上了车,从后视镜里看见老大爷一直挥手目送,突然间两个大老爷们儿各自擦了一把眼泪。“一个不养宠物的人很难理解那种和宠物之间很深的情感。”李超说。
从宠物仪容整理、主题告别、骨灰寄存到火化,是李超殡葬公司提供的基本流程,其中骨灰寄存的环节是一个选择项。大部分客人在火化爱宠后都会将骨灰带回家,也有少部分人因为暂时无法接受爱宠的离世而暂放于此。寄存室不大,每个格子里都摆放着宠物的照片、喜爱的零食和玩具,以及主人的寄语等纪念物。每年清明、长假或者宠物的生日,都会有客人过来看看。当然,也有时间长了断缴管理费的,李超和同事也挺无奈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可能这一份情感会慢慢放下来或者忘了。”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们会将骨灰找一个角落放起来。
安乐死服务是李超和有资质的宠物医院合作的项目,目的是为了帮助那些身患重病、遭受痛苦折磨的宠物安详离世。目前,宠物安乐死在中国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李超非常慎重,制定了自己公司的安乐死流程。首先,需要出具医院开具的诊断治疗书,证明宠物确实得了不治之症;其次,需要进一步和主人了解宠物的病痛情况,才能联系医生做最后的诊断并施行安乐死。
《狗狗与我的十个约定》剧照
“过来的95%都符合宠物安乐死的条件,但也有‘奇葩’。”李超说,“有一次碰上一个想要给自己的宠物安乐死的客人,可能是嫌治疗费太贵想放弃,但那只狗明显没有达到安乐死的条件。”李超劝说无效,差点跟客人起了肢体冲突。“其实我们能做的很有限。”李超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就会很沮丧,他希望能有更明确的法律条文涉及这些灰色地带。
送别过爱宠的养宠人士常常遇到一个问题,陪伴你多年的宠物离世后,你还会再养宠物吗?李超也不例外,JOJO离开已经6年,这些年里他一直抗拒再养新的宠物,今年3月他终于鼓足了勇气领养了一只叫糖豆的狗。“相信我,要教孩子学会爱,最好的老师不一定是父母,但一定是家里的宠物。”李超如今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和小儿子有时候手没轻没重,但糖豆都是一副好脾气。“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乖的狗狗,我觉得我是幸运的,特别珍惜和感恩。”李超和我分享了糖豆的神奇经历。“救助者告诉我,糖豆曾经是西游王国马戏团的表演犬,因为它太笨了,怎么教都学不会,疫情后马戏团生意不好要搬迁,就遗弃了它,真是傻狗有傻福。”
对死亡的重新审视
李超刚开店时,宠物殡葬店不仅数量少,质量也参差不齐,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宠物火化”不过是一个猎奇的概念,所以李超的店刚开始时举步维艰,靠的是口口相传。但伴随着少子家庭、丁克家庭、空巢青年的增多和老龄化的日益突出,《2020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镇宠物猫狗的数量突破1亿只;作为宠物经济的最后一个环节,宠物殡葬企业在2020年暴增至1400家。一方面是城市养宠人群数量剧增,另一方面是年轻一代不再对宠物的死亡讳莫如深。最明显的变化是你可以在大众点评中搜索到宠物殡葬服务,并且所提供的服务套餐明码标价,意味着这个行业正在走向正规化。
彩虹星球是一家刚开一年的宠物殡葬店,李超毫不吝啬地向我推荐了他们家。“这是一家业内做得不错的新店,都是年轻人,你可以去看看。”李超在创业初期曾经做过北京地区宠物殡葬行业的调查,大部分环境一般,更谈不上有什么人性化服务。时隔几年,宠物殡葬的店铺设计得越来越温馨精美,宠物离世的场景不再是悲痛欲绝,反而是感恩和美好的祝福。
彩虹星球的联合创始人英豪出生于1996年。小伙子忙前忙后,平均五分钟就得看一次手机微信,因为他的同事们都放假了,店里就他一人看守,时不时就有客人来询问相关事宜。英豪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学的是产品设计,毕业之后进了宁波一家设计公司。作为一名标准“社畜”,他年纪轻轻就厌倦了坐在电脑前服务甲方的生活方式。2018年第一次听说了宠物殡葬行业后,他突然灵光一闪,觉得这是一份既理想又有价值感的工作,随即辞职回到北京。
英豪所在的彩虹星球开业刚一年。1996年出生的他和同事们在宠物殡葬的工作中寻得了自己的价值(李晓 摄
彩虹星球的店在北京东三环外广渠路的一个工厂园区里,店里的头牌工作人员是一只叫小牛的独眼大橘猫,虽然曾经命途多舛,但性格温和,见了人就翻肚皮示好。进入院落后,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整面木板墙,上面悬挂着祈福吊牌,写满了客人留给爱宠的寄语。风吹过时,祈福牌相互碰撞,发出像风铃一样的声音。英豪拿起其中一块祈福牌说:“这是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块牌子,其他的牌子上都是把自己的宠物当作自己的孩子,这块上写着:‘送给我的好室友。’”
英豪聊起年轻养宠人士和宠物的关系时说:“老一代人常常会将宠物视作自己的儿女,年轻人则不同。由于年轻人在快节奏的大都市生活压力较大,单身比例较高,宠物已经成为了情感和精神的寄托,所以他们相比上一辈人而言,和宠物之间的关系变得多元,或是亲密朋友,或是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室友。”所以,他们在面对宠物离世时,也多了一份告别时的珍重和告慰。就像大众点评上那些留言的年轻人会提到喵星球和汪星球,他们相信,他们的朋友只是离开了,回到了母星继续生活,它们这辈子最美好的回忆是陪伴了你——那个孤独、需要爱的人。到店的客人也会和英豪分享情感。英豪记得,有一次客人看见自己家爱宠的骨灰时说:“原来是个胖子,怎么才这么点骨灰。”说完自己都乐了。
《你和我》剧照
作为年轻的从业者,英豪认为,他和他的同事们多少都有一点理想主义。英豪会写很多主人和宠物之间的小故事,在小红书和知乎上分享。他的笔触很生动,最打动我的一段话,是写一个主人送自己的狗狗来做安乐死:“主人说,当当长得有点难看,是个腊肠串串,因为生病,它状态挺不好的。给它清理完,我又看了它一眼,牙齿呲着,眼神有些固执,头骨突出,真不是什么善茬。从告别室出来,主人抹着眼泪,又回头看了一眼床上的当当,此时的安静与平时的狂躁形成鲜明对比,也更让人心疼。主人说,好事啊,它也解脱了,我们也解脱了。”
英豪觉得,其实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随意处理那些曾经陪伴过我们多年的宠物。如果店里来了送宠物来火化的“学生党”,他不仅主动打折,还会送给他们一些小礼物。“很多大学生会在宿舍里养猫,有的毕业了就会把小猫扔掉。所以,那些没有收入但还能送宠物来火化的年轻人特别值得鼓励,他们在进入社会之前已经学会了最重要的一课——尊重生命。
(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21年30期)
END
本文作者:卡生
微信排版:乐生 小风
微信审核:王海燕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图片
订阅「三联生活周刊」
每期杂志快递到家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阅三联生活周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