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到如今还支持吴亦凡的孩子,缺失了什么?”
作者   | 小乐
“我爱我的父母,他们教会我很多事情,但说到性,他们什么都不说。实话说,我只是希望他们和我聊聊性,任何事都可以,因为我感觉像被扔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能接触的只有学校的生理课和色情片。这让我开口更难。”
                                                                                                                                                                                                                    -- Liam
“我想女生没有被教会表达她们的欲望,我们是一种柔弱的学着取悦他人的物种。”
 -- Sam
最近几年无数次在新闻,公号文,群讨论中看到“性教育”这个话题。我看到很多焦虑、愤怒,抱怨、无力,和很多技术指导性质的文章。总觉得哪里不对,但又说不出来。
去年我去参加过一次心理治疗的课程,同学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心理治疗师和医生,其中年纪最大的是一位60多岁的亚洲阿姨。她洒脱、智慧、充满生命力。有一天下课,我俩和另一个治疗师一起散步聊天,她说到和恋爱多年结婚的丈夫离婚,是因为他们之间没有性了。我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应。亚洲阿姨随即表达了支持,她笑着说:“要快乐呀,性是多快乐的事情啊。” 
她的轻松自然不仅驱散了我的窘迫,更让我意识到,在那么多年的成长中,这种坦荡又明媚的对待“性” 的态度,是多罕见
尽管我大大咧咧,长在大城市,受过好教育,有很多独立开朗,甚至互送成人玩具的女朋友,但直白寻常的谈论性依然是一种奢侈。而我们中的很多人,也都经历过不同形式的和性相关的伤害。
今年1月某天,我偶然在书店看到了刚出版的《男孩与性》(Boys & Sex)。当时就被这个独特的视角所吸。性伤害的研究和性教育一面倒的关注女生,但是故事的另外一半是怎样的?常常是伤害者的一方经历了什么?作为一个男孩的妈妈, 我又能如何教育我的儿子呢?
这本书确实让我大开眼界,于是有了接下来一系列的阅读。在结束了这个主题阅读之后,我回答了自己说不出的当下性教育文章哪里不对的问题。
那就是,当我们没有充分反思自己的经历,也不了解今天青少年的性行为现状的前提下来谈论儿童的性教育,大约只能是一种目标模糊的照本宣科。性教育不能只是话术,而应是我们的经历、思考和重新学习之后想法的自然延伸
而这也是为什么哪怕大量的参考书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回答孩子的性好奇,现成的话术放在那里,家长们却依然难以启齿。因为这些语言和我们的内在体验存在巨大的鸿沟。 
从我自己成长路上的所见所经历,到成为一个男孩子的妈妈,再到初夏伯克利校园里我们三人的对话,我向自己发问:在性的问题上,我如何成为今天的自己,又要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我在主题阅读后慢慢解开了一个个困惑,那么就也分享出来,让我们一起来思考,也可以更好的言行一致。
开头先介绍一下这几本书,后面就不在每一处都指明来源了。要强调的是,这基本书都是针对美国的情况来讨论,希望它们能促进思考和讨论, 而不是被直接照搬。 
Boys and Sex (2020) :作者Peggy Orenstein把目光聚焦在男孩子们身上。通过凝听一百三十多位男生的叙述,他看见今天的男生们如何定义“男性”,如何被传统男性形象束缚,又如何奋力挣脱枷锁,他们在亲密关系上经历了怎样的迷惘,进行了怎样的反思。。
Girls & Sex (2016):这是Peggy 的上一本书。她曾经是一个专写女孩成长书籍的作者,其中4年前出版的这本《女孩和性》 一书采访了约100位高中女生。这本书在当时影响非常广泛,不但填补了哪怕是直升机家长都不了解自己女儿的一部分生活,也帮助更多女生了解自己的同龄人和审视自己的经历。 
Sexual Citizens:A Landmark Study of Sex, Power and Assault on Campus (2020):这本书由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健康学院社会医疗科学教授Jennifer S. Hirsch 和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和美国研究专业教授Shamus Khan合著完成。
他(她)们共同开展的Sexual Health Initiative to Foster Transformation (SHIFT) 项目,专注研究校园性侵问题。研究团队对150个哥伦比亚大学学生的生活和性经历进行了深度采访和观察,对分别超过1600名和500名本科生采取抽样调查。 
American Hookup:The New Culture of Sex on Campus (2017):Tulane大学社会学教授Lisa Wade从社会学的角度去调查和分析美国大学校园现在普遍发生的炮友现象背后的性文化,和这种文化背后不平等的愉悦,对地位的追求和竞争,以及性暴力。 
Sex, Teen and Everything in Between (2019) 这本书是我在参加Peggy讲座时听到她的推荐去找来看的,作者Shafia Zaloom是湾区资深的性教育老师,长期从事对中学生的性教育工作。她提供了一线教育者的视角,并且提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 
Come as you are (2015), 这是关于女性的性话题必读的一本书。作者Emily Nagasaki 是印第安纳大学健康行为学博士, 从事了25年性教育工作。这本书覆盖面涉及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性别研究,媒体研究等等。为什么在这里放一本写给成年女性看的书呢?希望你看到最后就会了解。
为什么要做性教育呢?我相信大部分父母最直接的答案是为了保护孩子不受性侵害。 
防止性侵当然是性教育重要原因之一,但只是这样么?我更相信,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一生中都有太多和性相关,但却无法说出,不知如何谈论的经历、认知、情绪。也许我们已经不记得幼年对身体的认识,但从青葱岁月的情窦初开,到恋爱生子,再到成为父母之后的亲密关系的变化,性(或缺少性)经历给我们带来太多或明或暗,或激烈或幽微的感受。 
另一方面,和性对于我们的影响之深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我们对谈论它的能力之贫乏。这巨大的鸿沟让我们在这个话题上渴望却无力,尤其在成为父母,步入中年之后。
性教育的内涵非常广泛,而在这篇文章中,我只想努力回答一个基础问题,那就是:性教育是关于什么的教育?
要在这里先注明的是,为了文字的下文中对不同的性别会以他和她,男生和女生来称呼, 但这仅是为了文字的简洁,性教育本就包括性取向和性别认同,但处于种种原因,在这篇文章中无法全面的讨论,非常抱歉。 
性教育关于身体和性别
人人都知道性教育关注身体,但似乎无论是生理卫生课,还是家长眼中,性教育中的身体似乎约等于生殖器官。我们和孩子关于生理卫生课的对话,听起来更像是水管工职业培训,什么管子和什么管子相连,一个东西从一个管子连接,进入另外一个容器,然后boom! ,一个孩子来到世界。 
实际上,性教育关乎整个身体。孩子怎么认识自己身体的变化。成长带来的身体变化除了长高之外,和性成熟有密切的关联。从幼儿发现不同性别的小朋友某个区域长得不一样,当触摸或者按压那个区域时会有舒服又奇特的感受。到自己的声音开始发生变化,原来光滑的身体长出新的毛发,性别特征的器官发育,成熟。
如果说这些都是客观事实,也是孩子可以从书中或家长口中学习到的。那么更重要也更隐形的是,这些变化被赋予了怎样的意义,带来了怎样的评判
这就离不开性别的维度了。从很小开始,男生和女生的经历和认知就会开始分叉,并不断发展,影响我们的大大小小的选择。
相对于男生,女生对自己身体有更多的评判和要求。我们觉得自己太胖或太瘦,胸部太平或下垂;挑剔自己性器官的颜色,大小,对称,有气味,毛发。
女性有数不清的办法规诫自己的身体,有无数产品负责协助我们从头到脚管理自己的身体。比如我们要长发柔顺,于脱发为敌,却要孜孜不倦的去除头发之外所有的毛发。
女性觉得手臂腿部,腋下甚至私处的毛发应该被去除,哪怕很痛。商家想尽办法推销自己的无痛脱毛。可是无痛成为最大卖点难道不恰恰是因为这个过程就是疼的么?多少女生因为脱毛忍受疼痛,红肿,甚至感染。但我们又是否想过到底为什么要脱毛?为什么身体自然的一部分成了禁忌, 需要被无情的清除?
简单的答案当然是没有毛发,甚至看不出毛孔,光滑如丝的皮肤是美的,反之是丑的,不洁的,不够精致的。嘴唇上的绒毛,腋下,四肢,私处毛发的存在让女生尴尬。然而为什么呢?谁下了这种定义?这种标准又是从何而来呢?
社会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这种女性身体皮肤表面光滑无毛和”美”之间的关联建立在男性对尚未性成熟的,纯洁,柔弱的少女的幻想和偏好之上。用现在的俗话来说,就是随处可见的用来评价的“少女感”一词。 
而历史学家告诉我们,女性开始剃腿毛,腋毛,那时这种对皮肤的“婴儿化”并不是自古以来就存在,而是1920年代开始出现的新事物。然而在商业的助力下,脱毛似乎已经成了每一个女人“打理”自己的寻常步骤。 
脱毛还是不脱,是每个人的选择。只是当我们一次次 “护理”,或者“矫正” 自己的身体时,也就距离接受自己真实的样子越来越远。我们有多久没有注视过自己真实的样子了?追求美丽是每个人的权利,但谁来定义“美丽”, 是一种权力。 
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评价自己或她人的外貌,我们的孩子们看在眼里,潜移默化的的吸收进她们的认知和评判系统里。这个系统用来指导行为,也用来评判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个人。 
正如我们慢慢已经看不到了自己的身体,看到的是文化对我们的身体进行的种种批判,我们的眼里,只有对自己身体的不满,对我们和 “标准的”, “完美的“ 的身体之间的差距。我们是不美的,有缺陷的,不够好的。在这种思维下,我们如何享受身体的欢愉,理直气壮地追求快乐呢?
研究表明,女性对自己性器官的感受和对性的享受程度直接关联。Peggy在和Hunter 学院的Debrah Tolman 教授对谈时得知,在回答“性唤起时,你的身体有怎样的感觉” 这个问题时,女生们给出的答案大多其实关于自己看上去怎样,她一再提醒我问的是你的身体感觉怎样,而不是看上去怎样,却很难获得答案。
实际上,无论身高、体重、胸部和屁股的形状大小,性器官的颜色、是否对称、我们所住在的这个身体,这个日夜承载我们的思想和情感的容器,都是正常的,美丽的,值得被珍爱,更值得快乐的。
相比于女生, 男生对外表则随意的多。当绝大部份女生对自己身材长相批判到每一寸的时候,大多数男生则对自己的外貌穿着宽容的多。正像杨笠说的那样,如此平凡又如此自信。这个状态有问题么?并没有,但问题在于这个状态只属于特定的一群人。
这样不成比例的将社会对身体的评价内化的过程,仅仅需要几年或十几年的时间。在美国的大学校园,一到周末就会看到很多女生高跟鞋紧身衣超短裙的走在去爬梯或约会的路上。你看,女生要努力清纯有”少女感“, 同时也要性感火辣。而同在赶去爬梯路上的男生呢?牛仔T恤球鞋,和去上课没什么区别。
而火辣 (hot),不同于漂亮和有吸引力,它是一种商业化、单维度、毫无想象力版本的性感。有意思的是,现实世界中,女生对被认为火辣要很小心,因为她们需要火辣, 而不能放荡(slutty)。这种对女生的外貌和打扮进行的审判,在社交媒体时代变得尤其严重。
当然这不是说男生就没有关于身体的焦虑了。文化对男生同样有规诫,男生要man, 要硬汉,“娘”是骂人的词儿。男生可以随意,可以不修边幅,可以不必性感,但性器官的尺寸却也和自信挂钩。而性器官应该长成什么样,在缺乏科学的性教育时,就只能依赖流行文化和色情片了。如此扭曲的信息来源,又能带给男生多少健康的认识呢?
性教育关于性别和性行为
性行为不光关于身体,当然还关于性行为,这也是无法脱离性别维度来谈的。Emily Nagoski在”Come as You are” 中 谈她为什么写这本书的时候说:
“ 我写作这本书因为我受够了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在这里女人对自己身体的理解被谎言占据,女人是性欲的客体而不是性的欢愉的主体,性被用来当成女人对付其他女人的武器,女人相信自己的身体是需要修改的。我受够了生活在一个女人从出生到死亡, 都被训练的把自己的身体当成敌人的世界。”
这句话听上去充满了愤怒,它出现在全本书的末尾,如果你看完了整本书,你会理解这样的愤怒从哪里来。 
对于今天的优秀女生,“合格” 是远远不够的,她们不但要和男生一样聪明、上进,还要漂亮、性感、有好身材、善良、亲切、有趣、人缘好。她们要做所有的事儿,都做的棒,还要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看上去漂亮
好笑的是,漂亮和有能力又常常在女性身上似乎总被当成一组矛盾的存在。比如关于今年诺贝尔生物学获得者Jennifer Doudna 出现在公号文中时,关注点纷纷被放在了这位女科学家竟然还很漂亮上。
2013 年在波士顿学院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女生们的自尊感在毕业离开学校的时候比入校时低,而男生则相反。女生的完美需要表现的自然又不费力,而不能展示出过于努力和渴望,因为那会被贴上有心机的标签。
Peggy  Orenstein在Girls and Sex里指出, 美国这一代的少女,尤其生活在是她所在的西海岸的女孩中,智识上大多都认同女性主义,说起理论来滔滔不绝。但一但说到身体和性,分分钟打回传统的无知少女、受害者角色。
注意,这不是说这些女生行为上保守,而是在性问题的认知上远远滞后于其他议题。原因很简单,当大多数话题都可以敞开激辩的时候,性教育却依然滞后。
几乎她采访过的所有女孩都聪明,果断,有野心。当谈到职业梦想,Peggy 频频被女生们激发出灵感。一个妈妈是大型律所合伙人, 在常青藤学校念书的大二女生和她夸夸而谈家里的女强人传统:“在我的家里,你必须有主张有个性,这是我们家庭文化中的女性权力。” 
但当谈到自己的第一次性经历,她说13岁时,她和自己暗恋已久的男生进了一个房间,尽管她从未和异性牵手、亲吻过,但还是在那一次就给KouJ了 (为了文章可以发出来的不得不),哪怕她很不情愿。
她说:“我想女生没有被教会表达她们的欲望,我们是一种柔弱的学着取悦他人的物种。” Peggy追问她: “等等,你不是才说过你们家里的女强人文化么?” 她回答:“我也没意识到,我猜没有人教过我这种强势的形象应该如何应用于性。”
现实世界中,性快感常常是女性提供给男性的,无论是恋爱关系还是一夜情,女生常常出于愧疚而勉强让步,把满足男生的性快感当成自己的义务,自然也就会为未能满足对方而自责。
男生却较少在性方面取悦女生。心理学家发现女生更愿意压抑自己的感受来避免矛盾,保持关系中的和平,她们常把对方的快感置于自己的感受之上。
没有人告诉孩子们,谁也没有为他人的性快感负责的义务。每个人应该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负责。肚子饿了人自己吃饭,困了人自己睡觉, 为什么对性的欲望就一定要另一个人来满足呢?
因为不喜欢自己的性器官,女性往往理所应当的愿意为对方kouJ,却不要求,甚至拒绝被kouJ。很多女生觉得自己的性器官 长得“丑”,有气味,是脏的,羞于被直视,那是提供他人快感的工具,而非让自己骄傲和享受的部分。
同时,KouJ被家长和学校性教育所忽略,因为这种性行为不会导致怀孕,而且在一些文化中,人们愚昧的认为只要没有进行阴道性行为就还算是处女,但对于女生,KouJ带来的传染性疾病风险并不低。
而根据一项对高中女生的调查,女生对男生KouJ排在第一的原因,是为了吸引,取悦对方,维持关系。可是怎样的关系需要如此维系?这样的两性关系是相互尊重和平等的么?
美国是一个宗教国家,长期有强大的保守力量号召少女推迟性生活,联邦政府从1982年以来在推广这个主张上也已经花费了17亿美元,但研究发现,接受这种对性全面禁绝教育的女生和控制组相比,既没有更晚开始性经历,也没有更少的性伴侣,但却明显更多意外怀孕。片面强调对女生欲望的规诫伤害的也是女生
而另一些宣称开明解放的女生,试着将性和感情切割,学者也将对方物化,炫耀自己可以“ 像个男人一样享受性”,以为潇洒穿梭在不同的一夜情之间就是性别独立平等,甚至是自我赋能。
而现实中当年轻女性生长在色情片充斥,形象为中心,商业化文化大行其道的年代,“赋能”(empowerment) 往往不过是一种幻觉。
Peggy说:“我希望性成为一个自我认识,创造力和沟通能力的来源。我希望女孩们理解自己身体与性, 但不会被窄化到只有性.  我希望她们可以在床上又能力说出想要的,并得到它。我希望她们可以免于性传染疾病,意外怀孕,残忍,暴力。如果她们被侵犯了, 我希望她们可以说出来,并得到家长,学校,雇主,法庭的支持。”
而男生呢?男生就是我们性文化和性教育中的赢家么?并不。Peggy在Boys & Sex中深入的调查了少年性状态的男生版。在她采访的100多位男生中,绝大多数男孩在性行为以及刚萌芽的爱情中经历过迷惘和黑暗的时刻却无处诉说。甚至因为Peggy不加评判的倾听他们的诉说,不断有男生男生主动找到她接受采访。 
和我们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想法类似,想到青春期,家长就会担心女孩会”吃亏“,而男生并不”吃亏“。于是对青春期的性教育常常是针对女孩的防侵害教育,对男孩则敷衍了事。
根据2017年一项对3000名美国高中男生的调查,大部分男生和家长从未有过关于性的最基本的对话,比如如何确定你的伴侣能够并且想要和你发生性关系, 如何成为一个体贴又尊重他人的伴侣。 
超过60%的男生从未被父母告知不要在酒精或者药物的影响下,在没有能力作出理智决定的状态下的人发生性关系。也没有父母,老师,或者同伴告诉他们不要用贬低性的语言称呼女性。
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哈佛大学的Rochard Weissboard博士认为在性关系中的男女不平等问题上,男生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防止性侵犯,更重要的是教育侵犯者,而不是像今天文化中绝大部份压力都放在被侵犯的一方
The Mask You Live In 是一部关于性别刻板影响如何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影响并伤害了男孩的成长的纪录片。
如果问男孩的父母:你们觉得自己的儿子是一个正直的善良的人重要么?大部分家长会说当然重要。但是当你问他,那你们和孩子详细的聊过如何尊重女性,今天又有哪些常见的贬损女性的方式么?大部分家长的答案则是没有。

Boys and Sex 书中Liam的父母开明,关系亲密,但是唯独对于性,忽略不谈。“我爱我的父母,他们教会我很多事情,但说到性,他们什么都不说。实话说,我只是希望他们和我聊聊性,任何事都可以,因为我感觉像被扔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能接触的只有学校的生理课和色情片。这让我开口更难。”
男孩希望父母和他们谈论身体接触,亲密关系。学校的性教育课程说来说去就是不要性交,女生不要怀孕,别传染上疾病,性会毁了你的人生,一切都像是在恐吓,在说 “不要” 怎样。但应该怎样做,应该如何定义“男人”,怎样发展一段健康的爱情关系,没有人和他们聊到。
正如美育是让孩子浸泡在美的事物里,广东娃长大了没几个不会吃,性教育却为什么只告诉孩子性可怕的一面呢?当我们没见过美,又如何分辨丑呢?
当男生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积极正面的影响,就只能依赖同伴,依赖色情片和流行文化来获取信息和影响。而来自这些渠道的信息带给男孩子们什么呢?
他们吸收到性是一场表现 (performance), 是能力的展示,数字的较量,他们对着色情片比尺寸,比大小,比时间,比强度,比性伙伴的数量。以为不付出真心,潇洒来去就是酷。性行为对他们的意义是自尊,自信,是兄弟之间的谈资,是自己够不够man, 自己“行不行”的依据。 
这种performance sex 带给男生的并不是真正的爱情和自信,更不能教会他们成为懂得爱和责任的男人,却把他们笼罩在焦虑,矛盾,和自己价值观或情感的冲突之中。但他们无处可说,无人商量。
而在有限的和父母的交流中,父亲的角色更加缺乏。美国的青少年们在亲密关系,性和性侵这些话题上遇到挑战时,提到妈妈的频率远高于父亲。养育中的情感问题,妈妈参与的远远比爸爸多。被采访的男生们表示尤其希望自己的父亲可以和他们聊聊自己的性和爱和对于两性关系的反思。
我去了Peggy在伯克利举办的一场boys and sex的发布会,大礼堂里座无虚席。一个妈妈在提问环节问她大概几岁可以和开始和自己的儿子谈论性。Peggy说越早越好,她在采访中从来不问男生你有没有看过色情片,这个问题会显得自己很无知,因为没有男生没看过,而他们大多在10岁之前就会接触色情片。
所以哪怕当我们要和孩子讨论狭义上的“性行为”,也最好应该赶在色情片之前先和他们建立这个话题的对话。
在Peggy讲座结束后,我请她在我的书上写下 “小乐,和在在聊聊性”,送给我自己。
当人们以情感冷漠,性行为数量为骄傲,结果就是年轻人越来越难发展一段深入,持续的关系。我们生活在一个对年轻人交出漂亮成绩单和简历要求越来越高的社会,期待年轻人总是赢家,强者。有时间打炮,没时间谈恋爱。恋爱是慢的,会受伤,不是关于量的积累。
对于男性,有毒的男性形象推崇的是强硬,拒绝脆弱,要不在乎,更有挑战,不情绪化,掌控局面,有丰富性经验,要赢。女生则是要聪明但不能学术,不要毫无性经验也不能太多、要服从、情绪化、性感、瘦却有曲线、亲切、对不适当行为要处理得体。 
但无论男女,几乎所有人都把脆弱(vulnerability)视作敌人。而人与人的关系中真正的勇气是真的打开我们,和另一个人连接。展示脆弱需要真正的勇气,也带我们通往更深的连接。我们越在乎,越坦诚,才能越看到真正的彼此,不带评判的去爱那个真实的生命。 
相反的,我们本可以在青春期鼓励少年们去讨论、思辨男性、女性、关系等等重要命题,思考社会如何建构性别,并用批判性思维打破社会对两性的刻板定义,创造自己的定义。
性教育关于自我和关系
而在显而易见的和性相关的于身体,性别,或性行为背后,性教育还关于每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或者说无论是对于身体,性别,性行为,还是性取向,这些也都多多少少属于对自我的理解。
在这些书里出现的青少年们,在纷乱的性认知和行为背后,往往都藏着一个孤独不安的自我,让人心疼。他们在性行为上做出的选择,常常源于为了让自己感到更安全,更有尊严。
他们屈服于“同伴压力”,从虚假的“亲密“获得面子或自尊,从不健康的关系获得安全感,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普遍高估同伴性经历的数量和水平。很多人把性变成谈资,性行为的意义不体现在经历的当下,而在于和他人聊起来时获得的面子、自尊、或优越感
而这些校园年轻人的性经历中,较为普遍的有酒精,爬梯等因素的参与。他们需要依赖这些因素给自己壮胆,去脆弱,去冷漠, 不在乎, 去变成另一个自己不愿面对的自己。清醒的性 (sober sex) 越来越少。 
同时,一方面这些青少年在行为上表现的更果断无情,但另一方面,几乎所有学生都表达出对真诚的深入的关系的渴望。在SHIFT调查的学生中,谈到她们最好的性经历,共同包含的都有通过身体亲密来表达爱的因素。
SHIFT项目的两位主要研究者,也是Sexual Citizens一书的两位作者。 
当一个人完全的接受自己、爱自己、尊重自己,他也就更有能力划出边界,对粗暴的,不平等的关系说不,反击来自他人或社会的恶意、偏见、权力压制。“我” 是不是一个完整的, 不匮乏的,正常的,值得被爱和尊重的生命,和我们如何认识自己有关。 
而人是如何认识自己的呢?一个刚来到世界的婴儿以为自己和母亲是一体的,大多数孩子一岁多自我概念开始萌芽,他们发现镜子里那个小人原来不只是一个娃娃,而是我自己。“自己”的出现让人激动又慌张。 
若没有镜子的帮助,我们并不能看到自己,于是我们把他人当成镜子。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对自我的认识稳定扎实,而有的人则轻易会被他人的看法影响,甚至控制呢?
很大程度上,自我来源于关系。一个话都不会说的小娃娃如何感受自我呢?从父母的眼中和反应中。爸爸妈妈对我笑,抱我亲我夸奖我,那我应该是好的,可爱的。 
当我说不,拒绝他们的要求,我哭我闹,他们依然温柔,接受我,尊重我的感受,那我应该是安全的、正常的、可以自由探索世界的。渐渐地,孩子内化了这些感受,越来越有能力感受和调节自己,也相信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相反,若照料者对我的态度忽冷忽热,让人捉摸不定,或者我开心听话服从他们才微笑,而但我哭、我气、我崩溃他们就对我吼叫、让我闭嘴、或者抛下我走开,那么我从中得到怎样的信息呢?有些时候的我是让人厌烦的,而我那样的状态是错误的,可能我有时候不值得被爱,不够好的吧?所以当他人不高兴了,那是我惹的,当他人违背我的意愿伤害我了,那是我做的不够好。
“自我” 的发展能不能被家长看见、接受、甚至鼓励,对一个人认识自己,接受自己至关重要。而 “自我”的发展又是那么”隐形“ 和”抽象”,以至于大部分家长都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影响了孩子的自我发展。 
但“自我” 的发展真的是那么神秘的东西么?其实倒也没有,那就是我们在平日的一点一滴里如何和孩子相处,尤其是当孩子表现得不符合我们期待时,我们如何对待他们。
比如我们是把“乖”, “听话”常挂在嘴边,当成评价孩子的标准,还是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理直气壮表达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尤其是当和我们有不同想法的时候。当年幼的小娃不愿意和陌生人打招呼,拒绝和小朋友分享玩具,甚至回避我们的拥抱,不回应我们的叨叨,我们是否能看到这些信号并且尊重他的感受?
比如哪怕是个孩子,他能不能有隐私有秘密 ,有不回答我们问题的权利,有不可被逾越的边界?当他的日记被打开,房门随时被推开,尊严随时被击碎,他的自我边界又如何划定,面对侵犯如何果断的说不?或他又如何可以尊重别人的边界和尊严?
当孩子犯错或失误,我们能否把这些当成成长过程中再正常不过的学习、进步的机会,不计较成败,不让孩子活在比较体系里,无论怎样都让他知道我们的爱,知道他是好的, 是足够的,我们永远相信和支持他。
如果能这样,那么在不远的未来,这些少年们也许可以自如的表达欲望,也说出拒绝,相信自己的感受,不用委曲求全;可以不用在关系里讨好他人以求他人肯定,有了困惑、受了伤害会告诉我们,不会认为那是自己的错,甚至恐惧被父母知道了会被惩罚;也不用生活在标尺之下,不断去评价,考核自己的数据,业绩;又或者犯了错误也有勇气承担责任,因为他并不因此就是一个坏人。
在美国,成年人去寻求在性方面的帮助时,除了治疗师,还有教练(coash),而这些教练的称谓大多是sex and intimacy/relationship coach, 也就是性和亲密关系教练。由此可见,性不是一个可以与关系割裂的单独存在。人们在性上的迷惘和痛苦,无法脱离如何看待自己和理解关系。 
随着社会分工、科学研究、商品市场的分类都更专业化,养育也被日益细化,似乎家长要做的再也不只是养大孩子,而需要解决无数命题,比如性教育,艺术启蒙,挫折教育,财商教育,生命教育等等等。但最终,我们需要的也许只是爱的教育
性教育关于对话
读到这里,你可能发现了性教育其实是一个内涵非常广泛的话题。虽然谈论性属于却不等于性教育。那么具体到沟通层面, 我们可以怎样进行这样的对话呢? 
首先,几乎所有对性教育的研究和教育者都一再强调,很多家长认为性教育就是孩子到青春期之后的某一天,我们庄重的坐下来,进行的一次深入灵魂的讲座。而这是一个莫大的误解。
且不说孩子对性问题的经历,好奇,信息获取并不会等到我们准备好了才开始,也不说这样的想法其实只是家长为自己开不了口找的一个借口,光从技术操作上来说,在孩子成长的十几年中都没有触碰一个话题时,突然有一天就有如神助的侃侃而谈了,这不会很诡异么?
Sexual Citizen 书里有这样的描写: “我们听到太多可以塑造和厘清年轻人关于性的价值观的机会被错失。很多学生告诉我们他们家长做的就是递给他们一本书,家长顶多不情愿的附上一句如果有问题可以去问他们。传递出来的信息就是性是让人不舒适的话题,不应该被谈论。青少年学习到不适合和父母讨论性, 他们的性经历可能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几乎没有参与调查的学生和成年人曾好好坐下来聊聊性,得知性是人生中重要的,快乐的,并考虑他们希望从性中得到什么, 如何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满足欲望。”
性的话题内涵那么广泛,孩子对性的好奇和认识也是随着年龄一直变化的,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日常进行的一次次回应孩子的疑问,也在合适的世纪抛出问题听听孩子的见解。 
从身体器官是什么, 为什么男孩女孩不一样,到“我是从哪里来的”, 妈妈为什么会流血,到视频中看到恋爱,亲密动作,有同学给我写情书,我喜欢上了谁等等,这些都是可以被自然而然的讨论的话题。
当家庭的交流中百无禁忌,性的话题和其他话题一样正常和自然,不被附带上羞耻、厌恶,孩子才会把我们当成可靠的信息来源, 愿意和我们说出心中的疑问,也在一次次信息的互动中获得知识和价值观的传递。
而时刻环绕我们的新闻电视娱乐节目,也给我们提供进行身体、尊重他人、亲密的意义、如何拒绝和追求等等话题的沟通。都可以是家庭成员讨论的话题。这样的讨论是双向的信息交流,孩子的想法和我们的同样值得被说出和尊重。
也正是通过无数次的对话,孩子对“性”的理解也会越来越立体和完整,发展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有不少批评声说家长逃避这个话题,不愿意和孩子谈。我还真不觉得今天的家长是不愿意说,很多家长意识到性教育很重要,但确实不知道如何开口,面对孩子对性的疑问,我们只有“窘迫”。
这是我们的错么?不是的。我们没接受过系统的,健康的性教育,我们的文化不鼓励我们自然、畅快的谈论性,我们和师长,朋友,伴侣都极少真诚的沟通关于性的问题。
在我们自己对性的理解都主要来源于色情片这种商业产品,充满了偏见和误会,我们从性里感到的孤独、焦虑、无力、羞耻远多于愉悦、亲密、信任、安全的时候,我们如何去给孩子传递健康、积极的性,如何去“教育”孩子呢?
这种面对此话题的窘迫也恰恰是我想要给孩子从小开始这些对话的原因。 孩子的每一个问题正是促进我们去反思,重新学习,理清自己关于性的经历,感受,态度的机会。性教育,对家长而言应该是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提问,思考,回答,反思,讨论。 
在这一次次来来回回的交流中,我们重新思考和学习关于性的话题,并把我们获得的知识、反思和价值观传递给孩子。Peggy鼓励读者不要怕说错,关键是保持对话进行,建立信任和对话渠道的畅通。你有近20年可以进行这个对话.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去追问,对于态度开明,心态ready的父母,如何思考和寻找那些关于性教育的疑问呢?
绘本可不可以用?可以,但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用来给我们启发,看到新的角度。这是哪个国家的什么时期的作者的作品?这样的叙事方式背后是怎样的态度,为什么要这么叙事,是不是符合我们家庭的价值观?如果是的,那很好。绘本可以帮我们找到具体的语言,形象的画面,无疑是个好帮手。 
但是如果在我们未经思考,拿来就用的时候,就可能出现和我们平日的言行,传递的观念不一致的情况,成为了一种说教。
很多时候,家长想教给孩子 “正确的”,“有格局的” 东西,但如果这些东西并不是我们自己由内而发的,很可能成为空洞的说教。 
这也是我认为今天很多成年人在做性教育时候的一个断裂。我们想做性教育,想给孩子健康正确的性教育,但若只是依赖绘本,用“专家”教给我们的话术去应付孩子,就可能出现很多逻辑断层。
比如我们一边告诉孩子他们他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因为因为爸爸妈妈相爱,精子和卵子美好的相遇,另一方面当面对社会新闻,或者孩子生活中真实的问题时,表达出的是恐惧、憎恶,性是侵害、疼痛、是羞耻,那么在孩子的眼里,性到底是脏的还是美的?
又比如我们常听家长说我不歧视同性恋,只要我的孩子不是就行。我当然可以理解家长是出于让自己的孩子少经受痛苦和偏见,但这样明显的逻辑分裂也确实值得思考。
所以还是要先理清自己。最好的老师就是自己。Emily 在书中提出我们每个人头脑里都有很多对自己、身体、性别的错误信息,这些错误信息是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一点一点被灌输进我们的脑袋的,比如对身体的规诫,追求性的快乐是羞耻的。
这些想法如果可以被反思,被说出来,被辩论,同时我们去学习经过科学验证的,健康的知识,改变就会发生。 
换句话,给孩子做性教育,首先需要的是给自己做性教育。想找到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的语言,不如先去思考为什么在此刻我会语塞,是什么让我们语言如此苍白。那些背后的原因,正是出发的起点。而在反思了自己的经历之上得出的观点和说出的语言,将会是自然流淌出来的,自信又自洽的。 
我们的经历,情感,思考,就是最好的土壤。Peggy在Boys and Sex的讲座中就提到,如果妈妈可以和儿子分享自己曾经遭受的不公、受到的侵犯,感到的痛苦,那会是非常有力量的。如果爸爸可以和儿子反思自己曾走过的弯路,那父子都可能因此变成更好的男人。
对话可以发生在各个阶段,哪怕是孩子经历了伤害以后。家长无法百分之百的保护孩子不收到伤害,但是哪怕不幸发生 ,我们也有责任让她们知道自己依然是美好的, 完整的,珍贵的。她们并不因此而残缺。她的美好不是被性侵来定义的,这也不是世界末日。 
在Sexual citizen里,有一位被访者叫Esme,她告诉研究者,在被性侵了以后,她感叹谢天谢地,幸好是我。她当然不是感激自己被伤害了,而是因为她和妈妈的关系特别健康和亲密,所以欣慰至少她有一个可以倾诉,支持她,不会责怪她不再是处女了的妈妈,而她的朋友很多并没有这样的幸运。
对于男生,如果有不尊重女生的行为或者语言,他也不是一个坏人,而是做了错误事情的人, 他可以从中学习,知道哪里错了, 以后再也没有下一次, 每天都成长成更好的人。 
写在最后
当孩子要开车上路,家长不会直接把车钥匙扔给孩子然后转身离开。我们会告诉他刹车、油门如何使用,陪他上路认识路标,介绍交规,告诫他不要酒驾。
性的成熟是一个人类再自然不过的走向成年之路。它可能是美好的也可能带来伤害,无论如何都是重要的,对人的一生有着深刻影响的。我们当然需要,也能够帮孩子做好准备。
性教育需要说出来,又不仅仅是说出来。
要说出来是因为我们选择对什么沉默,对什么视而不见,本身就是响亮的信息。而这种逃避式性教育塑造出的,正是今天对这个话题无力谈论,对这方面的问题无力解决的我们。
不仅仅说出来是因为我们日常的一言一行都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性教育的内涵,比如身体、性别、性行为、关系,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
正如我们曾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不断吸收信息,建构起今天我们的性态度,孩子也会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眼见我们的行为,看见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听见成人间的对话或对现实的评论,观察人与人的相处。
我深刻的意识到,给孩子性教育的起点,发生在我自己的性教育中。而自我性教育的起点,又是一个在“去学习”和 “学习” 交叉进行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在开头,我提到了Emily Nagoski的Come As You Are。这是一本带领成年人反思自己对身体,两性和心理观念, 并有力破解一个接一个架在我们身上的枷锁的书。
我最近在用Masterclass(一个请来各领域顶尖大拿开课的网站,初期请到了众多大厨来上课)上课,其中有一门是性治疗师和作家Emily Morse 的Teach Sex and Communication。
在这门课的讨论区,有用户激烈的抗议这门课的出现,说到:“开什么玩笑,这女人是谁,谁要来Masterclass学性的愉悦,我们能不能回到教做菜的Masterclass, 或者来些语言课?” 
回应中有这么一条“ 性是一门我们大部分人都说的不太好的语言,因为它被太多污名包围…感谢Masterclass勇敢的提供这个重要的教育,我像享受美味的慢炖牛小排一样享受健康的性”。 
“性是一门语言”, 多好的比喻。让我们都学着掌握这么语言,因为它是那么重要。
每一个生命都是美好、完整的存在。性教育的重点不在于防,而在于爱。当我们的孩子有能力爱自己,自己的身体、性别、感受,欲望,他们便可以无惧世俗评价,自信的设定自己的边界,坦然做自己。同样的,这样的他们也更会理解和尊重每一个生命,获得幸福,也让他人幸福。
最后,北京时间12.29号晚上我会和儿童性教育专家,保护豆豆的胡佳威(胡子哥哥)做一场直播课,具体信息我会在下一条推送。这篇长文并不是专为这场直播而写的软文 (见过这么硬的软文么?),倒是这场直播激励我写完了这篇2月份就开始写的读书笔记, 让我终于不把这篇欠债带到2021。
最后的最后,一如既往,欢迎转发,点再看,留言。对于一个沦为月更但还是倔强原创的公号,让更多人看到,更多互动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如果你喜欢这篇, 那么你可能也想看-
关于我
- 版权声明 -
文章版权归成长合作社所有 欢迎转发朋友圈

转载方法请见下拉菜单
关注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