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开局和破局

(一)间谍式开局

新加坡的官僚体制天然继承了英国威斯敏斯特体系,内部存在两套独立的系统:公务员与政治家。而建屋发展局主席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公务员体系内最顶级高官。
这个岗位未来将变得如此之光彩夺目,以至于在新加坡政治史上,一旦某位建屋局主席决定参选并步入政坛,在胜选后党魁必然引其入阁并担任部长,否则不足以酬其功。
1960年初,从一名普通党外人士短时间晋升成为顶级公务员的林金山,第一次走进他未来事业的起点。但建屋发展局内迎接新领导的,却没有想象中的鲜花、马屁与欢迎酒会。
只有一片诡异的宁静。
办公室内坐了上百号人,却一片寂静,连咳嗽声都没有。虽然身处赤道,但气氛却犹如三九寒天里的冰窟。在那一瞬间,林金山恍惚觉得如同进入时空隧道,返回到压抑的日据时代。
林金山开始巡视未来的队伍,他发现所有人都目不斜视、面无表情,连自己的老同学和朋友也顾左右而言它,连招呼都不敢打。
直到中午午休时,才有人偷偷把他拉到偏僻的角落:“这里有间谍,你说话小心点,是那个人派来的”。
林金山立刻警觉,他当然知道“You Know Who”所指,那位时任国家发展部长的王永元(Ong Eng Guan)是也。
自己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新成立的建屋发展局成为了王永元和李光耀政治交锋的擂台之一。
国家发展部长王永元
现在建屋局中有一半人都是王永元安插的间谍,他们大多目不识丁,整日为王永元打探建屋局内部消息,寻找可以承包工程捞钱的机会。其他正常员工都士气低迷,每个人都忙着站队或自保,日常工作早已陷于停顿。
这是林金山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

(二)王永元的花招

法理上国家发展部长恰好是建屋发展局的直属领导,为何王永元还要大费周章的安插间谍?
因为人民行动党的内部斗争。
成立于1955的人民行动党,其实是一个在反殖民主义的大旗下匆忙整合起来的松散联盟,特别是早期,内部势力很多,互相矛盾不少。
以李光耀为代表的讲英语的海峡派,在华裔民众中的支持度,还远不如以林清祥为代表的,讲福建方言的左派。海峡派希望借助左派的力量,争取基层的选票。而左派则希望能躲在海峡派身后掌控全党,以避免英国秘密警察的打击。
相对于上述两股主流政治力量,王永元却是一个异类。他的福建方言说得很流利,却和左派互相看不上。他不怎么懂英文,却和海峡派们混在一起。
由于后来发生的种种斗争故事,今天新加坡官方记录中王永元的资料已经很少了。他是个评论两极化的人,民间老一辈有传说这人勇猛精进,是初代人民行动党中最关心群众的。在海峡派元老们的传记中,这人古灵精怪,是讨厌的麻烦制造者和搅局人士。
我倒是认为没那么复杂,用今天的眼光看,王永元是人民行动党中的川普。
和川普一样魅力超凡。王永元在街头发表演讲时,言语形象生动,声情并茂,连家庭主妇、街头小贩都为之倾倒。只要有他在,每天都会变出新花样占据报纸的头条。
和川普一样全力取悦选民。王永元在任上花费大量市政资金,为自己的芳林(Hong Lim)选区建设了大量公共设施,兴建路灯,诊所、托儿所和运动场。他下令供电公司将居民电价下调40%,同时大幅提高旅馆和剧院等用电大户的电费。
和川普一样善于煽动情绪,挑拨矛盾。王永元巧妙地觉察到底层民众对英殖民者的不满情绪而善加利用,当选为市政长官和部长后又睚眦必报,利用职权打击曾经与自己有仇的英国文职人员,获得了大批福建老乡的支持。
靠着这些措施,王永元在1959年的大选中得票率排名党内第二,仅次于李光耀,成为了极具实力的部长。随着王野心的膨胀,他和李光耀二人的矛盾也渐渐凸显。
李光耀废除改良信托局,建立建屋发展局并直接指定主席人选,这在王永元看来是对自己权职范围的严重侵犯。建屋发展局也就此成为总理和国家发展部长之间的新战场。
派出间谍可能只是第一步,林金山决定去会一会这位顶头上司,看看他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说来凑巧,王永元也在等待着林金山的拜访。因为按照他睚眦必报的性格,还特意用自己的花招为林金山准备了下马威。
林金山是个心宽体胖的商人,在赤道阳光下走一会路便会汗流浃背。王永元吩咐自己的秘书,在办公楼外不要给林金山留车位,让他不得不停车到远处并徒步顶着烈日来拜见。
林金山热爱美食,李光耀曾经评价其是一名挑剔的大吃货(gourmet, a fastidious eater)。王永元第一次和林金山会面时,却特意准备了街边最普通的鸡饭作为工作餐,想看他无法下咽的糗态。
林金山年龄大,领导力强不轻易服人。王永元在会谈中反复强调自己是党内最有权势的部长,要求林金山必须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实施建屋计划。
但王永元的水平还是比川普要差太远,他自认为靠这些小花招就能折服新下属,但林金山却完全不为所动。
没有停车位就堵在王永元办公总部门口,进门后先指桑骂槐将王永元的秘书一顿臭骂,顺便在有空调的大厅消消暑气。虽然平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在关键时刻也能拿着寡淡的鸡饭大快朵颐。
面对强势领导的语言威胁,政坛新人林金山也毫不怯场。日本人的毒打我都经历过,还怕这些小手段和语言威胁么?
“你确实是强势部长,我的年纪比你大得多,你能做的事情我也能办到。”
话说到这个份上,也没什么好打哑谜了,王永元亮出了自己的真实意图。
他以国家发展部长的身份命令林金山直接雇佣建筑工人,不要通过建筑承包商来修建组屋。名义上的理由是建筑承包商身为中间人,是“工人的剥削者”。实际上他想把自己的小弟们全部安排进建屋发展局,为他们提供高薪公务员岗位,为自己找到捞油水的机会。
如果按照王永元的想法,建屋发展局将变成庞大而臃肿的官僚机构。养着一大帮不具备专业技能混吃等死的人,光理顺管理架构就需耗费几年的时间,还能修出什么房子?
此法断不可行,王永元的胡来是林金山需面对的第二个难题。

(三)李光耀的小目标

对于王永元的乱命,林金山无论如何也不会遵从,哪怕他法理上是自己上级也不行。
更何况他心中有如明镜,坐在市政大厅办公室内,那位一手创建建屋发展局,也亲自点将邀请自己担任此职的总理大人,才是真正应该汇报的领导。
但总理大人也是一柄无坚不摧的双刃剑。
原因无他,对于所有下属来说,李光耀可真...真...真不是一位容易满足的领导。
新加坡的这位国父是个极为复杂的人物,面对不同人或事物,会展示出截然不同的形象。
面对选民时,他向世人展示的是睿智、远见、和善和耐心的一面。 
在新马分家那场马来语的演讲中,每个人也见识到他对敌人痛下杀手,毫不留情的一面。
但如果你作为他的下属,看到的李光耀又截然不同。他严苛而挑剔,拥有几乎无穷尽的工作热情,以及比强迫症更胜一筹的高标准。
更可气的是,以他老人家的聪明程度,绝大部分工作都能一眼看到底。一贯欺上瞒下的官僚们根本无法招架,对于下属中的蠢人和笨人,被骂到人生低谷更是家常便饭。
就算已经去世很久,他凶狠严厉的传说,依然在新加坡官场流传:
“我要确保每颗按钮都能操作......如果我发现不是这么回事,有人就有麻烦了,因为我不能接受马马虎虎的行为”。
作为这样一位高标准,严要求,从不满足的领导,李光自然没有让林金山舒舒服服混日子的打算。非常贴心的他,为建屋局定下了一个小目标:
“每年一万套组屋。”
在中国人看来这数字不算多,但这还是1960年,在一个人口仅有200万,面积500平方公里的小岛上,一万套是天文数字。
对比一下前任红带机构改良信托局,有着世界上最先进建屋理念的英国人,历经三十多年的总成绩,也只有两万套。
对面如此激进的建屋规划,政府内外反对声浪也很高。但李光耀自有想法,他认为有充足的理由一定要这么做,而且这个理由当时还不能由外人得知。
政府中守旧派对如此大批量建设组屋简直是呲之以鼻,他们的想法,个人认为和现今香港废青们毫无二致。
第一:“英国人的一切都无比正确,上等民族都做不来的事情,我们怎么可能完成;”
第二:“为了证明自己不行,绝对要成立一个独立调查委员会,交一份文辞晦涩的报告来批判这种干实事的行为。”
在守旧派不懈的嘲讽和推动下,还真成立了一个独立咨询委员会(commission of inquiry),由一位教授牵头,负责调查和评估建屋发展局是否每年一万套组屋建设的能力。
这个独立调查委员会,后来被林金山抽得脸都肿了。当然此为后话,
人无法未卜先知,当时李光耀的高标准和小目标给所有人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是林金山要解决的第三个难题。
此时此刻,林金山盘点了一下自己在建屋发展局的开局,发现形势已经糟的不能更糟了。
自己成为了神仙打架的先头部队,下属队伍里有上级派来的间谍,直属领导心术不正想捞钱捞权,大领导要求极高给定下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林金山是个有办法的人,这是他最大的优点。
下面请大家端好板凳花生、瓜子啤酒,欣赏Mr. HDB如何在混乱的开局中,以其精妙绝伦的神之一手,最终成功破局而出,从此一飞冲天的传奇。

(四)神妙无方的破局

办公室里都是王永元安插的间谍,王永元想利用自己承包工程,王李二人矛盾很深但还没有公开化,李光耀想要建出一万套房子,但下属公务员们都害怕他。
这五道绳索是目前缠在建屋发展局身上几乎无解的死结,但林金山思索良久,找到了能解开的那根线头。
李光耀是难伺候的领导不假,但林金山却是少有的例外。他坚信只有自己能够帮助李光耀实现大量建房的目标,此外最重要的,自己既非党员也没有公务员正式编制,他是工资为零的志愿者。
此时此刻,是李光耀更有求于林金山,而非相反。
想通了这一点的林金山径直来到市政厅,没有预约,没有嘘长问短的客套,他直接在会议室堵住了李光耀,向其陈述了王永元的包工头计划:
“你要我盖房子,还是要我成为建筑包工头?如果你想要组屋,我懂得怎样把组屋建起来,你就交给我办吧。如果你要我直接雇佣工人,那最好另找一个主席。”
以李光耀的强势,很少有人敢于如此直白的向他撂挑子。但此刻面对一脸严肃的林金山,李光耀没有大发雷霆,因为他清楚林金山的方法是正确的。
李光耀当场否决了王永元的命令,请林金山按照他认为最好的方法去建造组屋。
目的达到,林金山拿到了李光耀支持和全面授权。回到建屋发展局后,他终于放出了他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考试!
论如何“管人”,自主致富的企业家林金山是高手,考试是他化腐朽为神奇的一招。
目前建屋发展局内有两拨人,一拨是原改良信托局剩下的中、基层外派和华人建筑师,另外一拨是王永元的间谍。
王永元这种靠民粹起家的部长,口袋里的人才不多,派过来的间谍都是大老粗。想让这帮人通过城市规划或建筑考试,简直比杀了他们还难。
所以林金山的破局招简单明了:组织所有员工统一考试,合格的上岗,不合格的就地下岗。
效果立竿见影,建屋发展局内马上炸锅,人声鼎沸。
混日子间谍们的当然不会就此就范,他们哭哭啼啼跑到王永元那里去告状。但号称强势部长的王永元也对林金山这种编外人士、硬骨头无可奈何。他只能把这笔账记到李光耀头上,两人的关系再进一步恶化。
于是林金山办公桌上的电话又一次响起,耳边传来了李光耀亲切的口吐芬芳。
“我让你去干个活,你他妈到底干了什么?”
“Look, I ask you to do a work there, what the hell have you done?”
领导震怒,林金山骨子的那根傲骨又开始蠢蠢欲动,他居然不动声色怼了回去:
“正是,你让我来干活,我可没法和这帮不合格的人一起干活。”
“Exactly, you asked me to do a work. I can’t work with people who are not qualified.”
不仅如此,对领导不该说的话,干脆也也一并挑明:
“这都是他的跟班,你让我们怎么办?我不知道他会做什么,但我一定要把这些跟班开掉。”
“These are all his boys, what shall we do... I don’t know what he’ll do, but I am sacking them.”
都是实话,但这一次林金山绝对是越界了。
公务员涉足政治斗争,是官场大忌,哪怕是顶级公务员也不行。
“你知道,你这是在反击政治对手么?”
“You know, you are up against political opponents?” 李光耀提醒林金山。
林金山的答复比想象中更干脆:Okay。
电流都似乎凝固了,从市政厅远端的传来李光耀若有若无的叹息和口吐芬芳,一段时间后就再无声响。
放下电话,正在兴头上的林金山趁热打铁发布最新命令:
连一个月的宽限期都不给了,所有王永元的跟班(考试通不过的)全部就地解雇,立即执行。
如果以围棋来比喻政坛,林金山的破局法简直就是神之一手。
他把握住机会,用自己的工作能力作保,得到了最高领导的倾力支持;
他第一次亮相建屋发展局,用最简单方法清理队伍,既清除了所有间谍,又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他甚至更进一步,主动在政治斗争中站到了胜利者一方,而且用一颗重重的筹码,让李光耀代替自己站到了对抗王永元的第一线。
在此之前,李光耀和王永元虽有矛盾,但至少表面上尚维持了和谐关系。盖因双方还需要合作对抗党内左翼力量,李光耀还无法用福建方言进行公开演讲,而王永元是团队中最重要的基层明星。
所以即使王永元行事张扬,挑拨族群关系,任人唯亲,哪怕对党魁的位置有野心,李光耀也一直没有采取对抗行动。
但此刻不同了,独立初期的2DB(建屋发展局和经济发展局)是李光耀的命根子,他绝对不会容忍王永元染指此处。
为了取代王永元团队内头号福建方言演讲人的地位,在吴庆瑞建议下,李光耀亲自上阵,开始刻苦学习福建方言。掌握多种语言能力是李光耀家族绝学,仅仅过了几个月,李光耀已能熟练掌握并能使用福建话流利发表演说。
又通过一系列在报纸、国会上的交锋,李光耀很快就彻底在党内孤立了王永元。1960年6月,王永元和另外两名同党先是被党大会暂停党籍,再由内阁会议向元首建议,废止了其国家发展部长的职务。
形势彻底逆转,整个世界终于清静了。
国家发展部长的职务最初由杜进才署理,在1963年大选后由已经立下大功的林金山取而代之,正式接任。这离两人第一次见面,林金山说“你能做到的事情我也能做到”,还不到三年。
我之前评价林金山“性格倔强,手段狠辣,待人处世均能直指人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敢于直面强敌并能最终取而代之,是新加坡历史上一等一的公务员和政治家。”
这些排比句,没有一个字是只有修饰意义的废话,哪怕一个笔划,都能在林金山的经历中找到对应的事迹和成果。
林金山一生低调,但也禁不住对在初掌建屋发展局时,用一石多鸟之计扭转乾坤颇为洋洋自得。哪怕在二十多年后,当他面对着国家档案馆的口述历史采访时,依然不无得意的说到:
老子就是这样在建屋发展局开张的。
That was how I started the Housing Board.

本集完,下期待续

一玶海岸
2021年8月2日凌晨
下集预告:
解决了政治斗争问题的林金山,终于开始了他的组屋建设之旅。相对与他的前任,林金山找到了修建公共住房的“普世公式”,并建立了第一代建屋发展局铁三角,大量新式住宅被批量修建。
就在此时,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火给组屋建设蒙上了一层阴影,林金山却危中取机,利用大火推广了新式居住模式,成为了“解决了房屋问题的人”。

敬请期待。求打赏,求转赞评。公号记得点击“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