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上午,西藏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拉萨-林芝)正式开通运营。这意味着,中国“复兴号”真正开上了世界屋脊!
沿着青藏铁路到拉萨,可能是被国人最常列入“100件人生清单”的梦想之旅。
今天,这个清单可能要再更新一下了。
6月25日,拉林铁路开通。人们可以坐着火车——而且还是“高铁”,直达“藏地江南”林芝,好好感受一下在高原“醉氧”的感觉。
像这样的“框景”,在拉林铁路沿线比比皆是。/黄加宝摄
如果这样的旅程足以让众人羡慕的话,那么斯朗旺扎的工作,更是让人羡慕得牙痒痒。
今年30岁出头的斯朗旺扎,是青藏高原的一名火车司机,行内人称为“机车司机”。他在青藏铁路上开了8年火车。如今又调任拉林铁路,开起了被称为“绿巨人”的高原双源动力集中动车组。
从驾驶内燃机车行驶在青藏铁路上,到驾驶电力机车穿行在拉林铁路上,这不仅是斯朗旺扎个人的进步,还见证了时代发展的历程。
刚从青藏铁路回来的内燃机车。/土卫六摄 
在青藏高原这座世界屋脊上开“高铁”,究竟是怎样的体验呢?新周刊记者登上了斯朗旺扎的列车,和他聊起了这份让他自豪的工作。
开“高铁”和开普速
区别太大了
6月25日是拉林铁路发车首日,作为首发车司机,斯朗旺扎激动得一夜都没睡着。他一闭上眼睛,操作规程就会在脑海中反复操演。
清晨5点,斯朗旺扎起了床,天还黑着。他打开台灯翻看起之前的实作笔记,把关键环节又梳理了一遍。
“绿巨人”正安静地躺在检修库,等候发车指令。/土卫六摄
去年11月,斯朗旺扎考到了J8(动力集中型内燃动车组驾驶证)和J9(动力集中型电力动车组驾驶证)。这两个证是驾驶“绿巨人”的必备证件。此前,他在青藏铁路上开的是内燃机车,只需要J5(内燃机车)驾驶证就可以了。
由于动力不同,检查和驾驶操作环节完全不同,两个证只能分别考取。拉林铁路上开行的动车组是内电双源动车组,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分置在列车两端,因此必须双证齐全才能上岗。
早上7点钟,斯朗旺扎洗漱完吃了早餐,就穿好制服来到了报到处。
吹气测酒精、按压测血氧,再戴上仪器测完血压,这些身体指标必须全部合格,他才有资格驾驶今天的列车。否则就会有随时待命的其他同事接替他。
出车前的酒精吹气检测。/黄加宝摄
斯朗旺扎从不饮酒,因为机车司机是一项要求反应极端灵敏的工作,而酒精会损伤神经。
“体检”完成后,斯朗旺扎要和班组成员开个小组会。一个班组一般是4人,除了斯朗旺扎之外,还有一名司机、两名副司机,简称“双标准班”。副司机在驾驶室内,主要是负责瞭望。
斯朗旺扎说,比起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的瞭望难度要高很多
一方面,电力机车的速度更快。拉林铁路全程最高时速可达到160公里/小时,相当于不到2秒钟就能完成50米短跑。人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识别清楚周围环境,研判潜在危险,难度自然可想而知。
新周刊记者实地体验了一下“复兴号”驾驶室的视野,下方的按钮可以切换内燃和电气动力。/土卫六摄
拉林铁路是电气化铁路,铁路上方有用于供电的接触网。所以,机车司机在前行过程中,不仅需要瞭望轨道走向、观察信号灯指示,还要判断接触网的走向。遇上弯道,要提前减速。遇到下坡,也要控制车速。
另一方面,拉林铁路山南-林芝区间隧道很多,光线忽明忽暗,非常容易视觉疲劳,也会给瞭望带来一定的挑战。而且这一带天气多变,经常会突然下雨、起雾,也需要灵活控制车速。
这些内容,都需要在小组会上讨论出应对方案来,有备无患,才能临危不乱。
每次出车前的小组会上,班组成员要研判路上可能遇到的情况。/黄加宝摄
开完小组会之后,斯朗旺扎还要带着班组成员去检查车辆。
斯朗旺扎一般检查机车的走行部、电器柴油机辅助装置、电器动作试验,然后再上车检查电力设备的运作情况。
斯朗旺扎正在检查配电设施。/黄加宝摄
检查无误,就准备发车了!
火车司机考试
也分“科目一二三”
前文说过,要想像斯朗旺扎一样,在拉林铁路开“绿巨人”,得考两个证——J8(动力集中型内燃动车组)和J9(动力集中型电力动车组)。
当然,在这两个证之上,还有J4、J3、J2、J1,其中最高级别的是J1。
仰望“绿巨人”。/黄加宝摄
如果考了J1,就不光能开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还可以开动车组。动车组是指列车的车厢中,至少有两个车厢是动力车厢的编组形式。动车组中包括内燃动车组和电力动车组两种,比如曾经往返于兰州和西宁的“金轮号”动车组(已退役),就是内燃动车组;而现在G字头的高铁就都是电力动车组。
往返于拉林铁路的“绿巨人”,虽然也有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两个动力车厢,也称之为动车组,却和J1驾驶证中定义的动车组不同。“绿巨人”跑起来的时候,要么只有电力驱动,要么只有内燃驱动,二者可以在不停车的状态下切换,但不能同时驱动。
火车并没有“方向盘”,图中间的操纵杆用来控制车速,右上方则用来控制前进和后退。/土卫六摄
这些“冷知识”对于外行来说,已经算学到不少。但对于斯朗旺扎而言,连入门的基础都没到。
斯朗旺扎说,机车司机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拉林铁路一趟跑下来,最多也就4个多小时,剩下的时间绝大部分都会用来学习。
这是一个技术不断在升级迭代的领域,从技术操作到安全规章,每天都要保持学习,这样才能保持运行的安全。
斯朗旺扎正在检查制动装置,红色的装置相当于汽车中的“脚刹”,绿色的相当于“手刹”。/黄加宝摄
来采访斯朗旺扎之前,新周刊记者了解到,他已经实现了安全行车54万公里,安全总走行2090趟的好成绩。但斯朗旺扎表示,自己并不清楚这些数据,他只知道把工作做好,把细节做到位。
回忆起考驾驶证的那段岁月,斯朗旺扎很有感触。J5和J6两个证,都需要考理论和实作,理论考试顾名思义就是背书本,当做题家。但实作就不一样了,分为机车检查和驾驶两个环节。也可以这样理解,理论是科目一,检查是科目二,操纵是科目三。
“科目二”的考试也不像机动车一样只有5项,而是分为静态检查和实验两大类,下面还有10余个子项目,不仅操作要对,不能超时,顺序还要对,可见要求之严格。
实作考试的部分评分细则。/renrendoc
对于机动车考试而言,大多数人考完,知识点就忘了。没关系,只要会开车就行。
但开火车可不能这样,机车司机们要保持不断地学习,以应对各种可能的情况。
把火车开回昌都老家
斯朗旺扎有一个梦想,是把火车开回昌都老家。
将来要开通的川藏铁路就会经过昌都,而拉林铁路是川藏铁路的一部分。想到这里,当时还在青藏铁路工作的他,在选调拉林铁路的报名表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要选调来拉林铁路,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必须同时具有驾驶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资格,另一个就是身体条件。
斯朗旺扎生在西藏,长在西藏,高原反应对他而言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事情。但他有一些内地来的同事,之前在青藏铁路沿线工作时,由于许多路段海拔高于4000米,甚至高于5000米,高原反应是家常便饭,经常要吸氧。斯朗旺扎从来不需要。
斯朗旺扎在和同事测血氧,在高原上,血氧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身体指标。/黄加宝摄
所以在筛选拉林铁路的工作人员时,相关部门会优先选择在西藏出生的本地人。另外,所有人在出车前,都必须要进行身体检查,尤其是血氧水平要达标。
成为机车司机的过程,对于斯朗旺扎而言是充满戏剧性的一件事情。
21世纪初,斯朗旺扎还在昌都读初中。当时青藏铁路即将通车的消息,让他心潮澎湃。他也想为这一世纪工程做一点什么。于是初中毕业后,他就报考了铁路学校的“热力机车”专业,但他当时并不知道这个专业就是要开火车,只知道和青藏铁路有关,那就值。
斯朗旺扎向新周刊记者模拟演示驾驶操作。/黄加宝摄
没过多久,斯朗旺扎被录取了。当时才十四五岁的他,要离开家乡、只身一人到兰州学习。那时候交通极为不便,他要先从昌都坐车到拉萨,再转车到格尔木,然后才能坐火车到达兰州。全程要三四天,而且还是在不误车的情况下。要是下雪封了山,那就不是时间问题,而是到不到得了的问题了。
2007年,斯朗旺扎从学校毕业,到西宁工作。当时他的身份是“学员”,铁路系统实行一种类似老带新的“学徒”制度。要先跟一个师傅学习安全检查、电路实操等内容,合格之后才会签订合同。如果“师傅”评估合格,就可以参加副司机的资格考试了。
这些条条框框,正是保障铁路安全的救命法宝。/黄加宝摄
三年后,斯朗旺扎就成为了副司机,辅助司机进行瞭望、安全检查、信号灯确认等支持工作。又过了三年,也就是2013年左右,斯朗旺扎正式成为了司机。
驾驶着列车行驶在青藏铁路上,斯朗旺扎终于完成了少年时的那个梦想。
现在,他的梦想从青藏铁路延伸到了川藏铁路。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黄加宝摄
这个梦想,也一定会实现。

作者 | 土卫六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广告合作请联系微信号:xzk96818

推 荐 视 频
关注新周刊视频号,关注有态度的生活

必 读 好 文

点 击 图 片 即 可 阅 读 全 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