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
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
奥运会乒乓球比赛正在火热进行中,国乒的各种梗又开始了文艺复兴。

许昕作为国家乒乓球喜剧人代表队的灵魂人物,跟打球一样擅长的是搞笑。
就算不了解他的竞技水平和获奖经历,这几天大概也被他逗笑过。

严重怀疑他的本职工作是段子手,顺道进修了乒乓球,再顺道参加个奥运会。
奥运之前亲自“造谣”说自己退役了。
懂了,一定是想给观众个惊喜。
当他背着喜庆的大红背包走过摄像机的镜头,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

不愧是许昕,总能凭借出众的气质为紧张的奥运赛场增添一抹别样的氛围。

因为防疫管控,本届奥运会规定乒乓球选手不得对球吹气,也不能用手触摸球台。

这规矩一出,熟悉许昕的人就坐不住了。
许昕发球和吹气的关系,大概相当于纸飞机丢出去之前哈上那么一口气。

都成了刻在骨子里的肌肉动作,想改过来可不容易。
这不,在赛场上差点吹出来。
好在紧要关头收住了嘴,只完成了吸气动作,呼气动作被扼杀在了摇篮里。 
“咬紧牙关”之后,还瞟了一眼教练的方向。
像极了犯小错误之后偷偷瞧爸妈脸色的小孩。
“interesting因吹思停”这句过气老梗也跟着翻红了——
因为吹气犯规,思考了一下停止了嘴部动作。

什么是沉浸式观赛?
就是许昕没呼出来的这口气,观众也憋得难受,总感觉自己呼吸漏了一拍。
许昕这次奥运会亮相的第一个项目是混双,搭档刘诗雯。

这对“昕雯联播”组合,从19年组队开始,就把“互怼”的团队精神发扬光大。
表面上和和气气,一切都风平浪静的样子。
好家伙,一到评论区,就开始现原形了。
各庆祝各的,只把对手放在眼里,从来没有把队友“放在眼里”。
虽然刘诗雯嫌许昕不做发型看起来没精神,许昕吐槽刘诗雯睫毛上涂了不知名东西。
但比赛的时候,互相还是给面子的。
动作、神态神同步,谁看了不说一声默契。
这俩人场下最和谐的时候,可能还是在前几天的混双场边。
中国香港混双队伍1/4决赛出局,俩人和马琳指导站成一排,投以注目礼。
预想中的有力竞争对手早早爆冷淘汰,国乒心里空落落的。
复制粘贴的表情,一脸的沉重和不解。
当时这张照片一出,网友纷纷魂穿三位场上人士。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揣摩当事人心理活动:
像是提前画好了重点、结果考试的时候一点都没考,又带着点“儿行千里母担忧”、目送对方离开的惆怅。
跟许昕搭档打球,比自己单打还要精力集中。
得时刻注意脚下,不然下一秒被踩的就是自己。
同事情什么的不作数,一上赛场心里只有球。
能让马龙瑟瑟发抖的,大概只有双打时的队友许昕。
这边许昕打出了“马踏飞燕”的艺术气息,那边马龙的神情在无声控诉。
模糊的图片也挡不住离家出走的五官。

球拍从后脑勺呼啸而过,耳后刮起一阵冷风。
没想到比赛当中最大的威胁不在对面,而在自己的身边。
经验多起来之后,队友们已经懂得了保护自己。
像是张继科,跟许昕组男双之后,技术上的最大进步就是学会了“卧倒”。

让球是门学问。
适当时候趴下,为身后主攻中远台的许昕腾出空间。
打球者,球恒打之。
独孤求败,往奇怪的方向发展了。
球拍累了,自己的身体顶上。
让乒乓球跟自己的身体来个亲密接触,直接感受来球的速度、力量和方位。
一个头球,精准击中。
只可惜平时的头部训练不够充分,关键时刻还是派不上用场,只有挨打的份儿。
这小小一个球可算是报了这么多年被打来打去的大仇。
球拍也心中窃喜,这么多年的挡箭牌,终于能小小地休息一下。
张继科看起来就拽多了,头轻轻一歪,完美躲过一劫。
一分散漫,二分不屑,三分凉薄,四分不羁。

大胆揣测许昕的内心活:可恶,被你装到了。
但是再牛有什么用,还不是得一起挨骂。
场上再猛,再浪得起飞,在主教练刘国梁面前,都是货真价实的弟弟。
“一个许昕,一个张继科,摇头晃脑的,不太用心。”
具体的前因后果不清楚,但是第一次觉得自己跟教练所见略同。
毕竟许昕摇头晃脑被抓包过很多次了。
在国乒队,最不缺的就是世界冠军。
“你们除了有个冠军头衔,什么都没有”。
见者落泪闻者伤心。
屏幕前看比赛都看不明白的观众们,也只能在退堂鼓这门传统技艺上一决胜负了。
每次我只能接到离身体距离不超过半米的球的时候,就狠狠地羡慕许昕的跑动能力。

他让我第一次知道场边的围栏不是单纯的摆设。
要不是有这一块块板子在,我怀疑许昕下一秒就冲出去了。
一场乒乓球,打出了羽毛球、网球的气势。
乒乓球终究是错付了,原来爱的根本不是它,它只是其他球的替身罢了。

如果比着比着找不到人,也别慌。
只见其球,不见其人,并非灵异事件。
只不过是许昕太不给摄像机面子,离台子太远,进入了盲区。
有时候即使不在摄像盲区,也并不能完全看到。
他跑得太快,就像龙卷风,只留下几道模糊的曲线。
但是下一秒,才发现这是奥运健儿的身影。
大概,这就是奥运精神的最佳化身吧。
哪怕“人没了”,也还是爱你的形状。
场上的许昕融会贯通了各项运动的精髓,灵活运用到自己的身体里。
抑制不住的体操天赋时常凸显,单腿平衡木手到擒来。
许昕可能是乒乓球运动员里花样滑冰最好的,业余花滑爱好者里乒乓球打得最好的。

时不时敬个礼,让人忍不住想回礼。

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球已经打出去了。

想不到小伙子背后还有一手啊。
总觉得应该设立个“花样乒乓球”比赛,让许昕发挥自己在这一领域的潜能,再创佳绩。

不仅比赛场上“花样”多,在场下,许昕也是有点搞笑基因在身上的。
训练场馆内禁止裸露上半身,他被抓了典型。
痛定思痛,挂到了自己微博上,自我牺牲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以后也是在冠军云集的乒乓球室里拥有单人大海报的人了,稳赚不亏。

不比以前那个误入国乒队的局外人了。
一脸老实憨厚样,格格不入。
“哇,好多世界冠军啊,你们都是来比赛的吗?想跟你们合个影。”
刚进城,许昕主要是来见世面的。
就算后来加入了这群人,好像也没完全加入。
人群中他总是找不同游戏里会被圈出来的那一个。
大家都没有表情的时候,他独自开朗。
大家仰天大笑的时候,他戴着眼镜一脸笑不出来的表情。
笑死,根本不能怪队友公开“嘲笑”。

毕竟记者问的问题是“许昕早晨辛苦练球,有什么体会”。

队内都知道他很少早起,这问题一出,就憋不住笑了。
颁奖礼上,许昕也是乱入的那一个。

抬起又放下的胳膊,乍看应该是够不到的缘故,但我缺德推测,可能也有看不到奖杯在哪里的原因。
大家都叫许昕“大蟒”,不仅因为他属蛇、身体柔韧性好、打球能缠住对方,更是因为他是真的“大盲”。
毕竟近视150散光150的盲打选手,比赛的时候偏偏不戴眼镜。
上场意识流打法全凭手感,下场就两眼一摸瞎了。
国服第一盲僧,被队友方博亲切地称之为“瞎子”。
旋转,跳跃,我近视眼。球我看不见,冠军凭球感。
直拍,反手,我不停歇。模糊了眼前,盲打的喜悲没人看得见。
眼神问题不会影响许昕的乒乓球水平,但会使得原本就一言难尽的剪发水准雪上加霜。

自己整活的最终结局就是把自己整进去了。

身体力行证明Tony老师还是有存在的必要的。

而当许昕P上眼镜之后,仿佛找到了孪生兄弟。

后来本尊出来认领,顺便辟了下谣。
鼻子眼睛都搞错了,重来。
疯起来自己都能下手。只要我先占领了自黑高地,就没有人可以黑我。
许昕儿子也延续了这一优秀品质,亲口认证自己的爸爸像《疯狂动物城》里面的树獭。
一旦接受了这个设定,就很难走出去。
这么一看,当年损丁宁,可算是加倍还回来了。
原来所有的口嗨,都暗中标好了价码。
许昕12年伦敦奥运会的时候,开玩笑说乒乓球记者周到的香水像纸巾香味。
周到16年的时候发博吐槽。
而网友们又在2021年的2020东京奥运会期间翻出了这些喜剧人实锤。

九年前说过的话,九年后依旧“活”在大家心中。
之前的ID“乱码小弟”也被拉出来“鞭尸”。
想不到吧,这些犄角旮旯里的边角料都找得到。

玩归玩闹归闹,许昕微博看起来最不正经又好像最正经的是这条:
虽然评论区很多网友拿“会打球”玩梗,祭出了被球弹到脑袋和“自杀式发球”的各种图。
但是心里也都明白,一句业内“会打球”的认可,许昕用了十几年。
“昕雯联播”混双夺银,许昕说没给自己一个好的结局。
惋惜之余,正视失利和祝贺夺牌的声音也很响亮。
竞技体育没有唾手可得的荣誉和理所应当的胜利,许昕的每一个精彩回球和娴熟动作都是勤学苦练的体现。
球员在成长,观众也在成长,大家都学着用更纯粹、更享受的方式拥抱体育。
一到奥运会,胖球就成了限定“顶流”,很多陈年老梗和搞笑片段又被挖出来,被大家津津乐道。
有新入坑的,也有老球友。
有人后悔怎么没能早点发现国乒这个欢乐源泉,也有人怀念16年里约“龙獒蟒三剑客”的意气风发。
五年过去,许昕也成了老将,鲜衣怒马少年郎如今正在感受、体验、经历可能是自己的最后一届奥运会。
大家一边关注他的比赛赛况,一边“考古”喜剧人过往。
场上场下同样精彩,我们祝运动员加油的时候,从来不单指赛场。
即将开打的乒乓球男团比赛,和未来的不设限人生,都在朝着许昕招手。

乒乒乓乓,打得漂亮。

推 荐 视 频
关注新周刊视频号,关注有态度的生活

必 读 好 文

点 击 图 片 即 可 阅 读 全 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